《离骚》节选原文译文

时间:2022-03-01 11:55:34 离骚 我要投稿

《离骚》节选原文译文

  《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离骚》节选原文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离骚》节选原文译文

  离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兹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度蘅与方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揽木根以结芷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译文

  我是古代帝王颛顼高阳的后代,

  我的伟大先父名叫熊伯庸。

  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正月,

  恰是庚寅之日我从天降生。

  父亲端量我初降仪表,

  通过卜卦赐予我美名:

  给我本名叫做正则,

  给我表字叫做灵均。

  我既有许多内在的美质,

  又兼备外表的端丽姿容。

  身披芳香的江离和白芷,

  编织秋天的兰花当佩缨。

  光阴似流水我怕追不上,

  岁月不等我令人心着慌;

  朝霞中拔取山岭的木兰,

  夕阳下采撷水洲的宿莽。

  日月飞驰一刻也不停,

  阳春金秋轮流来值星;

  想到草木的凋零陨落,

  我唯恐美人霜染两鬓。

  为何不趁壮年摈弃污秽,

  为何不改变原先的法度?

  快乘上骐骥勇敢地驰骋,

  让我来为你在前方引路。

  古代三王品德纯洁无瑕,

  众芳都荟萃于他们周围。

  花椒丛菌桂树杂糅相间,

  岂只把蕙草白芷来连缀。

  那尧舜是多么耿直光明,

  既遵循正道又走对了路。

  桀与纣是如此猖獗恣肆,

  只因走邪道而难以行步。

  那些小人只晓偷安享乐,

  使国家的前途黑暗险隘。

  岂是我害怕自身遭祸殃,

  只恐国家败亡犹车毁坏。

  我为君王鞍前马后奔走,

  想让你追及前王的脚步;

  楚王你不体察我的衷情,

  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嗔怒。

  我本知忠言会招来祸患,

  想隐忍不语却难舍难割;

  遥指九天叫它给我作证,

  全都是为你君王的缘故。

  当初你与我曾山盟海誓,

  后来竟然翻悔另有他想;

  我倒不难与你离别疏远,

  伤心的是君王反复无常。

  我已滋育了九畹春兰,

  我又种下了百亩惠草;

  分垄栽培留夷和揭车,

  还套植了杜衡和芳芷。

  希冀枝繁叶茂花红叶绿,

  但愿待成熟时我将收割;

  即便叶萎花谢也不悲伤,

  只痛心众芳的芜秽变质。

  众人争相钻营贪婪成性,

  个个贪得无厌欲壑难填;

  他们对内恕己外责他人,

  彼此勾心斗角互相嫉妒。

  急奔驰追逐权势财富,

  这不是我心中之所急;

  老境慢慢地将要到来,

  我唯恐美名不能建立。

  清晨我饮木兰花的甘露,

  傍晚再餐山菊花的花瓣;

  只要我的情操确实完美,

  长期饥饿憔悴何须伤感。

  采木兰的根须联结白芷,

  再贯串薜荔含露的花蕊;

  举起菌桂嫩枝缝蕙草,

  把胡绳揉搓得又长又美。

  我真城地效法前贤楷模,

  并非世俗之人所戴所穿;

  虽然不合于今人的时尚,

  我只愿依照彭咸的风范。

  《离骚》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领悟其爱国的实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诵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语句。

  4、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特征。

  重点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鉴赏重要语句,感觉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难点

  1、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1、预习正音见文下

  2、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感情。

  一、导入

  二、有关资料

  1、屈原生平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因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示忠贞爱国之怀。

  2、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受《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在战国中期,随着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于是形成为一代文学样式。楚辞的作者主要是屈原,他创作了许多不朽作品。在他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家:宋玉、唐勒、景差等人。楚辞的特征,“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除此之个,《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怀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其次,楚辞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以大量的.“兮”字作衬字。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诵读课文

  1、录音机或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老师总结:

  (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2)“兮”字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

  2、学生自由诵读。读时注意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学生根据课文注释自己翻译课文。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任务:

  1、初步感知,

  2、疏通字词,

  3、把握主旨

  教学流程:

  一、翻译课文(抽查)

  二、字词小结

  1、实词

  苗裔:后代子孙孟陬:正月揆:揣度扈:被,披辟芷:幽僻的白芷。芷,香草名,白芷汩:水急流通状搴:攀、折骐骥:骏马申椒:申地产的椒昌被:穿衣而不系带的样子,比喻狂放不羁惮:害怕捷径:喻政治上的邪道踵:脚后跟荃:香草名,喻楚怀王謇謇:忠贞的样子羌:楚辞中所特有的语气词灵修:神明,有远见的人,喻楚怀王

  2、古今异义

  朕:第一人称代词“我的”以为:“以之为”的省略

  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称认为

  代序:依次替代纯粹:美德,完美

  代替序言的文章1、不搀杂别的成分2、副词,不容置疑

  捷径:邪出的小路党人:结党营私的小人

  近路同一个党派的人

  武:足迹

  关于军事的

  3、通假字

  辟:通“僻”,幽僻道:通“导”,向导正:通“证”,作证,为证

  4、词类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取名。

  字余曰灵均字,名词用作动词,给人取表字。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美,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德

  5、特殊句式

  恐年岁之不吾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主,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

  肇锡余以嘉名介词结构后置

  三、主旨把握

  课文节选部分表达了屈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课文节选部分,作者表达了三层意思:自叙身世;自叙追求(品德、才能、理想);回顾历史,表明忠心及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从这三层中,很好地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任务:分析《离骚》内容及写作特色

  一、想像练习

  在你的想像中,屈原有怎样的外貌和风度?

  血统高贵,器宇不凡(皇句)身披香草,具有美丽的华彩(扈句)

  勤勉修行,自强不息(汩句)赤胆忠心,胸怀炽烈(指句)

  嫉恶如仇,鄙视小人(唯句)为实现理想,不惧个人危难(岂句)

  二、问题探讨

  课文中大量运用语气助词“兮”,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兮”是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的语气词,它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尽一样。用在句中,表语音的延长;用在句间,表语意未竟,待下句补充;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就课文来看,“兮”均用在句间,表示语意未完,等待下句补充。

  三、揣摩探究

  1、《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物”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抒难抒之情。

  请找出相关的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

  明确: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用荃草比喻现实中的君王,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用黄昏期而中道变卦比喻君王失信。用众芳,椒、桂、蕙、比喻群贤

  2、在诗中,除了使用比喻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还使用了什么手法,试举例。

  对比手法。如:古代明君用群贤与昏庸君王狂放不羁“路幽昧以险隘”的对比

  党人贪图个人享乐与自己为国为民不惜身遭灾祸的对比

  四、品读鉴赏

  1、你对《离骚》的语言有什么感受?

  明确:

  (1)汲取了散文的笔法,行文灵活多变。句式以六言为主,兼有杂言,加之以对偶修辞,整首诗整齐而节奏鲜明。

  (2)大量运用“兮”字,不仅加强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诗歌婉转动人。

  2、学生朗读课文,找出你认为能体现屈原精神品质的句子,并摘抄。

  3、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

  (1)比喻手法的运用。

  (2)对偶句式的运用。

  (3)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其具体体现在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上,在诗中,诗人心情地发挥他那神奇的想像力,用奇特的爱好表达心声,把现实的背景与虚设的幻境巧妙地融为一体,显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

  五、研究性学习

  面对屈原的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

  教学后记:

  《离骚》教学反思

  一、教师方面

  这是我第一次教授这篇课文,在授课经验上难免不足。在课堂上能够联系现在与过去,联想到古诗词句。另外,我还能注重诵读,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当然,疏通诗句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楚辞的语言有很多是古代楚地的方言,对这些无需关注太多,只要学生能结合注释翻译诗句即可,对于比较重要的文言字词,我认为教学时候还是不能放过,例如古今异义词,通假字,本课出现得较多且比较常见,应该指导学生归纳积累。至于实词的一词多义我觉得不用过多强调,包括特殊句式,“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我考虑可以暂且放过,留待以后解决。只要学生翻译是能将词语翻译准确,句式能调整语序即可。作为高一的学生我觉得此时讲太多不太合适,且本课是诗歌,重点不应放在此。疏通诗句是为了整体感知诗歌的情感和思想,本诗的情感比较复杂,提示学生找关键句,然后总结,我觉得学生比较好理解。

  二、教学方法方面

  诗歌重在诵读,为此我上这节课的时候,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每次诵读都会确定目标,让学生的阅读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任务。诵读有多样的形式,比如: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默读等。诵读也有不同的层次:从通顺到流利到有感情;从初读感知到细读探究;从一般了解到深化理解;从有所感触到情感升华。

  三、学生方面

  由于学生是属于层次比较低的一个班,基础相对薄弱一些。但也能积极配合,认真思考且善于思考,敢于回答问题。在组织诵读时,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得有声有色。

  四、存在问题

  首先,教学目标并不是很明确,重难点并未突出;

  其次,教师范读过多,应多留些时间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立刻进行模仿,读出真情实感。

  最后,本课生僻字较多,难度较大,没有布置任务,没有让学生做好预习准备。

  总之,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感觉诵读的效果还不错,如果能注意以上几点存在问题,效果可能会更好。

【《离骚》节选原文译文】相关文章:

屈原《离骚》(节选)试题原文及译文12-26

离骚 节选 原文09-04

离骚节选译文11-19

离骚节选译文09-04

《离骚》节选原文 参考11-08

《离骚》原文节选及翻译07-26

离骚节选原文及翻译10-24

离骚原文译文对照11-18

离骚原文及其译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