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婉约派代表李清照的诗词人生

时间:2023-03-29 11:07:21 李清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析婉约派代表李清照的诗词人生

  【导读】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她是宋代可以和第一流作家抗衡的女词人,作品散失很多,今传《漱玉词》一卷。

浅析婉约派代表李清照的诗词人生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是宋代词坛婉约派的代表作家,被后世称为婉约派的“一代宗师”。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可以说,李清照是出生在一家学术、艺术空气都十分浓厚的家庭里。李清照在不同的社会生活经历中,个人的心里历程也经历了不同的变化,这表现在她的词作中,其前期的词风表现为清新明快、活泼婉媚、真挚缠绵的特点;而后期的词风则表为苍凉沉郁、凄咽悲楚、浓哀苦愁的特点。她将女性细腻、婉约的内心世界,用具体的文字表现出来,开辟了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反映她处于不同人生时期不同经历的几首词:

  一、前期部分

  1.天真可爱的少女时期-《如梦令》

  幼时的李清照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无比热爱生活的女子。她不像一般的大家闺秀,把自己的生活圈子局限于闺房绣楼之内,而是常常走出重门深院,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寄情于山水,表现出她那蓬蓬勃勃的春春气息。如写于十多岁的《如梦令》就集中地表现了她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鸳。

  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是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了李清照童年时代那活泼开朗的性格。她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像一颗自由的种子,健康地成长着。在她身上基本看不到什么封建闺范、礼教枷锁的影子,而大自然的晚落日,绿水红莲、鹭水鸟这些有名的景物却在她的身上留下了天然的素朴与自由的印迹。词中所表现的她早年的这种生活,虽然多少带有贵族少女的闲情逸致,但是,作品中洋溢着的蓬勃朝气和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跃然纸上,字里行间分明可以看到一个十多岁的小女孩那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的形象。而这首风格欢快的词也成为她早期的代表作之一,甚至可以算得上其“成名作”。

  2:渴望爱情的少女时期——《点绛唇》 除此而外,渴望美满爱情生活是李清照追求人生美好幸福的又一集中反映,如《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金钗溜。和羞走,依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的上片描写少女荡秋千尽情嬉戏的场面。自由自在的少女宛如一只快乐的小鸟,在“露浓花瘦”的暮春时节,气候冷暖适宜,着“轻衣”而荡秋千,以致浑身“薄汗”玩得酣畅淋漓。下片写客人来访,少女匆忙躲入闺中这样一个忙乱的小场面。“蹴罢秋千”,稍作休息,却正好碰上了客人来访,为了躲避来客,慌张不知所措到“袜金钗溜”。像李清照这样大胆、真率、任性的少女,有如此过度的害羞与紧张,暗示着来客与她有着密切的关系。李清照毕竟不是一般少女,临进闺房之门的一刹那,她寻找借口“依门回首”,峰回路转,佯装“却把青梅嗅”,暗地里端详来客。“嗅青梅”这一动作描写,把这位天真活泼、爽朗可爱的少女,从急切希望看清来人是谁,到发现令人爱慕的少年郎时那种芳心欲动,心潮难抑的难以言传的内心活动,细致传神地勾画了出来,真是细致入微,做到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从这首词中我们不难看出,李清照的闺中生活是无忧无虑的,充满了开心与快乐。

  3:初嫁的新妇——《减字木兰花》

  在中国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格局中,李清照可谓是幸运至极,她和赵明诚的结合可谓“有情人终成眷属”。相对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为李清照个性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又一种良好的氛围环境。李清照对生活更加充满信心,其自主、自强、自信的性格最终走向定型。爱情使得新婚燕尔的李清照文思泉涌,她在诗作中大胆表露自己的情感,表达了一个新婚女子特有的真挚缠绵的柔情。如《减字木兰花》:作者以活泼、清新、浅俗的语言表现了一个少妇娇羞动人姿容,反映了新婚初期闲适、幸福的生活。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徒要教郎比并看。

  这是他们婚后的甜蜜。

  我们也从这首《减字木兰花》中看到了她天真的态度,爱美的心情和好胜的脾性,更是将其初为人妇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全篇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年轻词人天真、爱美情和好胜的脾性。全词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一首独特的闺情词。

  4: 思念夫君的少妇—《醉花阴》

  丈夫赵明诚要经常外出游学、为官,为了前途,感情甚浓的二人不得不忍受分离之苦。在丈夫离开自己的漫长日子里,李清照不可避免的会有无尽的离愁别绪。对于丈夫的思念也是溢于言表。在离别以后,两人时常鸿雁传书,以寄相思之情。她浓浓的思念之情注在了她的词作之中。《醉花阴》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送别了丈夫,不免有些失落感,举目所见,不管是白云、佳节美酒、黄昏,皆与丈夫联系起来,这种感情既执著,又缠绵,摆脱不开,搁置不下。上片由白天写到夜晚,愁苦孤独之情充满其中。下片则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若,末尾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末句“人比黄花瘦”,更成为千古绝唱。 通观全篇,词人以细腻委婉的笔触抒写自己对丈夫的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用平常无奇的文字表现新奇的意境。正是由于有了那种夫妻间缠绵悱恻的感情,才使得李清照创作出如此感人肺腑的作品。此词是李清照细腻深婉的风格的最好诠释,也使《醉花阴》成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二、后期部分

  孤独飘零的中年女性--《声声慢》

  时世变迁,在词人中年时,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多年收藏的金石书画也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在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种种苦难之后,处于中晚年时期的李清照陷于愁苦之中。词人终日沉醉于酒,以缓解心灵的苦痛,打发苦闷的岁月,她孤身一人四处飘零,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有着可怕的孤独感。于是她写下了这样一首《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作者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 通过对残秋景色的描绘和自己百无聊赖独守空居的寂寞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词人故国灭亡,夫死家破,饱经忧患和漂泊流离的凄惨孤寂的愁苦之情。词人将现实经历及情感体验融入创作之中,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是后期作品之中的典型佳作。

  通过以上几首李清照作于不同时期的词作,我们看到了一个女人一生的蜕变。“没有真情实感,抒情诗便没有生命。李清照在词中展示的种种情感之所以打动人,并不只是凭着她突出的语言才能,更主要的是她作品中真情实感的流露。她在不同时期,在经历不同的情感变迁面前,将感情融入生活与创作之中,向世人倾诉。我们知道,在“才女”的外衣下,李清照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她有所有女性都有的纤细敏感的情感,有对爱情的渴望,有对爱人的依赖,也有对人生的慨叹。只能说,在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之后,李清照在不断成长,不断蜕变。她的思想日益成熟,不再有小女儿的幻想,更多的则是对于生活的感叹与无奈。

  正是由于李清照将其人生经历及情感变化融入其作品之中,才使她的作品更加能够触及我们的心灵。也使得她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女性作家,成为“婉约派的一代宗师”。

  参考书目

  《李清照集校注》王学初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浅析婉约派代表李清照的诗词人生】相关文章:

经典婉约派诗词11-17

李清照诗词12-27

经典李清照诗词02-06

李清照的诗词精选12-24

李清照诗词04-03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11-03

李清照经典诗词11-28

李清照的诗词11-21

柳永婉约派诗词有鉴赏03-10

《浣溪沙》李清照诗词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