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读着这句词,我的心不禁会激起一阵感情的震撼。这是李清照的词,是说“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的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的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这种环境又引起了内心的伤感,于是,凄凉、悲痛、悲切之情一起涌上心头,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意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但身为一个女人,她不能像岳飞一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一样上朝议事,更不能和政界朋友痛痛快快地喝酒骂座,只有独自一人愁。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经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觅幸福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也只有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认为奇,不以为功,“女子无才便是德”,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字。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有文化的女人,她并不被那个时代所承认,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给了她很高的评价“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今天,我们在她的诗词中能看到她的痛苦和哀愁。我们在欣赏她的诗词时,仿佛又看到了一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纤瘦的女子。
李清照,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婉约派词人,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年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少女时代即名操一时,暂露峥嵘。婚后和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然而好景不长,新旧党争激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饱尝相思之苦。后金人铁蹄南下,南宋腐败无能,其夫满怀热血,但出师未捷身先死。李清照度过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竞之功。
因此可以说李清照的作品和愁是分不开的,从开始的情愁,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河沦陷的国愁。这纷繁的愁绪令她一步步地迈上了文学的圣殿。
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为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的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情思。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人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词活泼秀丽,语意清新。《一剪梅》中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抒发了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婉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可看出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的表露了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
李清照后期的词充满了浓重伤感情调,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在流亡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的怀念。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月”的京洛旧事;《满芳庭》“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景”,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在词中她充分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这些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凉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
因此,通过对李清照人生遭遇的考察,我们就可以明白“凄凄惨惨戚戚”的感叹,绝不是她的无病呻吟,而是其人生经历和人生体验的深刻总结与反思。正是由于她具有着极为敏锐、善于观察的多愁善感的心理气质,这就使得她特别深切地感知着人生所固有的悲剧成分。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醉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伤春既是如此,那么悲秋又该如何呢?读《鹧鸪天》词:“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多愁善感的心理气质,就像酵母菌能使葡萄发酵变酒一样,具有着使人外界刺激中专门酿生悲剧性感受和悲剧性体验的特种“魔力”,词人张炎有词曰:“只有一枝梧桐,不知多少秋声。”在多愁善感者的耳朵中,哪怕是一树梧桐所引发的秋声,都能产生出“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心理效果。李清照词,正同此理。
可是,人生并不全部由苦难所组成,而是有悲有喜,然后千百年来无数的读者,却几乎都对李清照那饱蘸泪水的词篇表现出了浓厚的阅读兴趣,这是为什么呢,我想主要有如下三点:
首先,人又七情,尽管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旅途有长有短,有顺有逆,但终究难逃生老病死,也无法免除悲欢离合对人的内心折磨,更会产生理想和外界环境的碰撞,也就有了触景生情的伤感。李清照是个多愁善感的人,当她面对人生的大悲大喜时,一定有自己深刻的体验和领悟,周围的环境与他的心情正好发生碰撞时,她那无尽的愁和恨就涌上心头,正所谓触景生情,她就用词把她当时的心境反映出来。“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读者读到这,难免会生出怜悯之情和同情之心。所以,身遭厄运的人更懂得李清照的心,一帆风顺的人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其次,读李清照的词是一种享受,那激越的音调和流走自如的艺术机构,真的能够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能激励人奋发上进。“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要做鬼中的英雄。体现了一种百折不回的奋斗精神,目标越远大,前进就越努力,人生也就越有意义。
第三、李清照的词敢于创新。《如梦令》中的“肥”“瘦”,《元宵》中的“熔金,合璧,人何处?”《武陵春》中的“载不动,许多愁”等。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创先能力,便不会有今日之文明,如果一个民族没有创新的人才,那它就是一个落后的民族。她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不追求华丽的词藻,而是用白描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的心理,词作中,情与形式的水乳交融,把婉约派的风格发展到了顶峰,成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她杰出的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
【才女李清照】相关文章:
关于才女李清照的介绍09-02
才女李清照诗词集09-25
李清照才女意识的诗性观照10-30
一代才女李清照08-05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简介08-02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不幸婚姻06-07
千古才女李清照诗词全集90首05-07
婉约与豪迈-浅析一代才女李清照的文风10-24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辗转一生09-08
赞美有才女人的诗句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