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词李清照教案

时间:2024-11-14 09:49:24 海洁 李清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梦令词李清照教案(精选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如梦令词李清照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如梦令词李清照教案(精选6篇)

  如梦令词李清照教案 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倾听文字的声音。

  2.理解词意,通过想象、练笔等方式,绘出文字的画面。

  3.揣摩感受作者的情趣和心境,品出文字的味道。

  4.了解李清照的词风与人生际遇有关,领悟文字的真情。

  【教学重难点】

  1. 想象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 把握这首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查阅一些有关李清照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致

  师:老师这里有一副对联:“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这副对联说的是谁呢?(李清照)你对李清照还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后师补充介绍)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读李清照的一首词——《如梦令》。(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朗读,倾听文字的'声音

  1.师:请大家轻轻地读一读这首词,边读边想:和诗相比,它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句式有长有短,形式活泼,又叫长短句)

  2.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词,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有它独特的节奏美、音韵美)

  3.师:古人都是“吟诗作赋”,吟诵是情感最丰富的表现,如果你是李清照,会怎样吟这首词呢?(找学生读)

  4.师:吟诵的时候要讲究平仄规律。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平声要拖长音,仄声要读得短促,尾音要拖长。(老师范读)

  5.师:我们来合作读,老师读上一句,你们读下一句,让我们在一唱一和中感受词的格律美吧!

  三、悟读,绘出文字的画面

  1.师:好词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首词的意思你读懂了吗?自己先想一想词的大体意思是什么?然后跟同桌说一说自己的理解,两个人可以互相请教、互相补充。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理解?自己能够读懂一个词、一句话,都是一种了不起的收获!(学生自由谈)

  师:还有不理解的吗?(师生共同解疑)词人和同伴们在溪亭游乐,可能做过哪些有趣的事情呢?(喝酒聊天、吟诗作画、弹琴唱曲、欣赏风景、对对子、下棋……)

  师:如果把我们刚才说的话,都写下来,这篇文章长不长啊?但是你看这首词,它只有多少个字?是的,33个字就勾勒出了一幅水乡日暮醉归图,你看,古诗词,就是这样的凝练含蓄。咱们读一读整首词,来体会体会。

  2.北宋文学家苏轼曾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这首词里藏着好几幅令人流连的画面,你能找出来吗?(学生发言后板书:溪亭日暮、藕花深处、荷湖争渡、惊飞鸥鹭……)

  师:请选择一个词语想象成一幅画面,动笔写下来吧。(配乐写)

  师:谁来读一读自己描绘出的画面?(生配乐读,教师相机点评)

  3.师:古代的词不仅可以当做画来欣赏,还可以谱成曲来吟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蔡琴独唱,师生跟着浅吟低唱)

  四、赏读,品出文字的味道

  1.师:学习古诗词还得有另一种本领,就是把整首词读成一个字,这个字就是“词眼”,你认为,这首词中哪个字最能表达李清照的心情?写在黑板上。(“醉”)李清照为什么醉了呢?(生答)

  2.师:李清照是酣醉于酒,沉醉于景,陶醉于情了。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少年作家,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情趣盎然的画面,让一千年后的我们了解到了在宋代社会,一个少女所享受到的快乐的生活时光。让我们带着这份了解,再读这首词。

  五、移读,领悟文字的真情

  1.师:李清照的父亲是著名文学家、学者李格非,她的母亲也是饱读诗书。在这样宽松的家庭环境中,李清照经常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游山玩水,看,一次秋游后,她写下了这首词: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萍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怨王孙》

  师:连眠卧在沙滩的鸥鹭也埋怨词人抛下这无穷好的美丽景色,早早归去。多么快乐的一次郊游啊!谁来快乐地读一读这首词?(生读)

  2.师:李清照少女时代的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生机,充满了乐趣,充满了色彩。18岁时,她嫁给了金石学家赵明诚,二人互相切磋诗词文章,研习钟鼎碑石,志趣相投。看,在这首《减字木兰花》中她写道: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师:把花儿别在发间,让一旁的丈夫比比看,到底是人美还是花儿美?这是何等的幸福!此时李清照会向丈夫讲述自己曾经的快乐:“常记溪亭日暮——”(生诵)

  3.婚后不久,赵明诚就出远门求学,感情丰富的李清照不忍离别,找了一块手帕,写下了这样的词句,让丈夫带在身边: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一剪梅》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重阳节的时候,李清照寄给丈夫一首——《醉花阴》,里面有这样的词句: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因为思念丈夫,人比黄花都瘦了。假如这时她想起那首如梦令,她会无限伤感地吟诵道:“常记溪亭日暮——” (生诵)

  4.到李清照43岁这一年,金兵大举入侵,当时的宋朝政府软弱无能,一味退缩。李清照夫妇只好流亡在外。行至乌江镇,在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李清照奋笔写下了那首豪迈、激昂的《夏日绝句》,(生诵: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如梦令词李清照教案 2

  教学目标:

  理解诗人曲折抒发的惜春之情

  感受李清照言浅意深、含蓄曲折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理解诗人曲折抒发的惜春之情

  教学难点:

  感受李清照言浅意深、含蓄曲折的语言风格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人称“千古第一才女”,创“易安体”的李清照

  记忆课下文学常识

  2、介绍李清照的生平

  南渡前多写悠闲生活,韵调优美

  南渡后多怀乡忆旧,情调忧伤

  二、理解意涵

  1、朗读这首词,说说这首词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场景、对白?

  人物:主仆两人

  场景:春雨后的屋中

  对白:“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结合杜甫《三绝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联系下文,说说李清照昨夜纵酒的缘由可能是什么?

  不忍见花被吹落

  3、李清照醒后第一件事是什么?

  了解经历风雨后,庭院之中的海棠情况如何

  4、既然如此关切,念念不忘,李清照为什么不自己去看海棠究竟如何了?“试”体现出她怎样的心理?

  很关切,又不敢于、忍心面对

  5、从“却道”的“却”字,你能品读出诗人怎样的心绪?

  她心中早已知晓海棠花的境况

  对侍女粗心的不悦

  6、“知否,知否?”怎样朗读才符合诗人当时真实的情感?

  对侍女的粗心的嗔怪

  自己的心境无人理解的无奈

  7、“绿肥红瘦”写出了什么?诗人的用字有什么高妙之处?

  写出海棠花经历一夜风雨后可能的景象。仅仅四字就形象可感。

  用拟人的手法,更凸显诗人的'爱花惜春之情

  8、作为一名女子,诗人的惜春其实还有怎样的一层含义?

  惜青春时光的短暂易逝

  三、朗读与总结

  1、理解女诗人惜春之后更为细腻的心绪后,带着这一份理解,再回过头来看前文,你对李清照之前的回避、躲闪、不忍有了怎样的认识?

  2、在跟深切的理解诗人内心曲折深藏的情感后,再一次朗读诗歌,在朗读过程中重读并重点感受以下字词:“试”“却道”“知否,知否?”“应是”。读出诗人内心复杂幽微的情感波澜。

  3、归;纳语言风格——言浅意深,含蓄曲折

  如梦令词李清照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准确背诵并默写《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词。

  理解词中的重点字词和语句,掌握词的基本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述词中的画面,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词人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感受词人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词句意思,背诵、默写这首词。

  体会词中的意境,感受词人的快乐心情。

  难点

  通过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词中的画面,体会词人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古代女子划船游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

  导入(3 分钟)

  展示古代女子在美丽的湖泊中划船的图片或视频片段,提问学生:看到这样的画面,你们能联想到什么样的情景?

  引出李清照和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激发学生兴趣。

  作者及背景介绍(3 分钟)

  简要介绍李清照,强调她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其词风格婉约。

  说明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反映了她少女时期无忧无虑的生活。

  初读感知(7 分钟)

  教师范读全词,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如 “藕花(ǒu huā)”“争渡(zhēng dù)” 等。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课下注释初步理解词意。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教师正音和指导节奏。

  解读词句(10 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词意。讲解重点字词,如 “常记”(时常记起)、“溪亭”(溪边的亭子)、“日暮”(黄昏时候)、“沉醉”(大醉)、“兴尽”(游兴满足)、“藕花”(荷花)、“争渡”(奋力划船)等。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每一句的意思,教师适时补充和纠正。

  想象画面,体会意境(12 分钟)

  提出问题:根据词的.内容,你能想象出哪些画面?引导学生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方面去思考。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描述得生动具体,如:“在一个夏日的黄昏,夕阳的余晖洒在溪边的亭子上。年轻的李清照和她的伙伴们在溪边游玩,饮酒作乐,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中。不知不觉,天色渐晚,她们才想起要回家,却在荷花丛中迷了路,于是奋力划船,惊起了一滩栖息在沙滩上的鸥鹭。”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词中的意境,感受词人快乐、自由的心境。通过画面的想象,理解词人对这次游玩经历的难忘之情。

  诵读升华(5 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带着对词意和意境的理解,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词。

  可以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个人读、小组读、男女赛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最后,全体学生背诵这首词。

  课堂小结(5 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词的内容、意境、词人的情感等。

  强调《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体现了李清照早期作品的风格和特点,鼓励学生课后继续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

  布置作业(5 分钟)

  背诵并默写《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发挥想象,把这首词改写成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

  如梦令词李清照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的文言字词和文化常识。

  学习鉴赏古代诗词的基本方法,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诵读、比较等方法,深入理解词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通过对词中意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词人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之情,引发学生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珍惜。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准确解读词意,把握词的情感基调。

  分析词中的意象,如 “溪亭”“日暮”“藕花”“鸥鹭” 等,理解其在营造意境中的作用。

  难点

  体会词人用词的精妙之处,感受词的含蓄之美。

  引导学生在现代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感悟古代诗词的情感价值。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问题驱动法、比较分析法、拓展延伸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关于李清照生平及作品的资料、其他相关的古代送别诗词资料。

  五、教学过程

  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优美的古典音乐,同时在课件上展示一些古代文人雅士游玩山水的图片。

  教师讲述:在古代,文人墨客们常常流连于山水之间,留下了许多精彩的诗篇。今天,我们要走进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词,去感受她一次独特的游玩经历。引出《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了解作者与背景(5 分钟)

  让学生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李清照,然后教师补充完善。重点介绍李清照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以及这首词创作时期她的生活状态。

  强调这首词是李清照回忆自己少女时期的一次出游,体现了她早期作品的.欢快风格。

  初读词文,整体感知(8 分钟)

  教师范读全词,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的变化,标注出押韵的字。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课下注释,尝试理解词的大致意思。

  请几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从读音、节奏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纠正。

  解读词句,分析内容(12 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逐字逐句解读词文。讲解重点字词和难懂的语句,如 “常记”(点明是回忆)、“沉醉不知归路”(写出了游玩时的尽兴)、“兴尽晚回舟”(表现出游玩的意兴阑珊)等。

  提问学生:从词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引导学生梳理词的内容,即词人回忆起一次在溪边亭中游玩,日暮时分沉醉于美景,划船回家时误入藕花深处,争渡时惊起鸥鹭的经历。

  分析意象,体会意境(10 分钟)

  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如 “溪亭”“日暮”“藕花”“鸥鹭” 等。

  组织学生讨论这些意象的特点和作用。例如,“溪亭” 是游玩的地点,给人一种清幽雅致的感觉;“日暮” 营造出一种朦胧、静谧的氛围;“藕花” 体现了环境的优美和清幽;“鸥鹭” 则增添了画面的动感和生机。

  教师总结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了一个清新、自然、欢快的意境,表现出词人少女时期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心境。

  诵读与鉴赏(10 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诵读全词,体会词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强调押韵的字(如 “暮”“路”“处”“鹭”)在增强音乐感方面的作用。

  让学生思考:这首词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体会词人用词的简洁、生动,如 “惊起” 一词,将鸥鹭受惊飞起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来。

  与学生一起分析词的结构,体会上下阕之间的联系和过渡,上阕写游玩的过程,下阕写归途中的趣事,层次分明,情节连贯。

  拓展延伸(5 分钟)

  展示李清照的另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让学生比较这两首词在内容、情感、意境等方面的异同。

  引导学生思考:这两首词都用了 “如梦令” 这个词牌,那么词牌对词的创作有什么影响?让学生初步了解词牌在格律、字数、韵律等方面的规定。

  课堂总结(5 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词的内容、意象、意境、语言特点、艺术手法等。

  强调《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作为李清照早期代表作的重要意义,它不仅展现了词人的才华,也为我们了解古代女性的生活和情感提供了珍贵的资料。鼓励学生多读古代诗词,感受其中的魅力。

  布置作业(5 分钟)

  背诵并默写《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古代诗词中的意象,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分析它在诗词中的作用和带给你的感受。

  如梦令词李清照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理解词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掌握词的基本常识,如词牌名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情境想象等方法,体会词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赏析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词人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体会词人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难点

  透过词句,理解词人的情感变化,体会词中 “惊起一滩鸥鹭” 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美,理解词意。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词中的画面,体会词人的情感。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重点词句,加深理解。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词的原文、相关图片、朗读音频等。

  收集李清照的生平资料和其他作品。

  五、教学过程

  导入(3 分钟)

  播放一段夏日溪边的视频,画面中有荷花、小船等。提问学生:“看到这样的.画面,你们会联想到什么呢?在古代,有一位女词人,她曾有过一段非常美好的经历,并用一首词记录了下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作者及背景介绍(3 分钟)

  简要介绍李清照,她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她的词作风格婉约,前期作品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则多悲叹身世。这首《如梦令》是她早期的作品。讲解时可提及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生活优裕。

  初读词文(7 分钟)

  教师范读全词,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比如 “常记溪亭日暮(rì mù)”“沉醉不知归路” 等词句的读法。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课下注释,初步理解词意。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朗读节奏。

  请几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教师总结评价,强调要读出词的欢快、悠然的韵味。

  理解词意(12 分钟)

  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词中的重点字词。如 “常记”(常常记起)、“溪亭”(溪边的亭子)、“日暮”(太阳落山的时候)、“沉醉”(大醉)、“兴尽”(尽了兴致)、“藕花”(荷花)等。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讲述词的大意: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去的路。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怎么划出去呢?怎么划出去呢?划船声惊起了一滩鸥鹭。

  教师提问:“从词中你能想象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引导学生思考,如有的学生可能会说 “我能想象出词人在美丽的溪边亭子里游玩,周围景色很美,她玩得很开心,喝醉了酒”。

  赏析意境与情感(10 分钟)

  引导学生深入赏析词的意境。提问:“‘沉醉不知归路’中的‘沉醉’仅仅是指醉酒吗?” 让学生理解这里还有词人陶醉于美景的含义。

  分析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让学生体会词人游玩的尽兴和那种不经意间闯入美景深处的惊喜。

  探讨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所营造的氛围,教师可通过描述鸥鹭惊飞的画面,让学生感受那种热闹、欢快的氛围。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几句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使学生理解词人此时的快乐、无忧无虑。

  总结词人的情感,强调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往昔快乐生活的怀念和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

  诵读与背诵(5 分钟)

  组织学生多种形式诵读,如分组读、男女对读等,进一步体会词的韵律和情感。

  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背诵,然后请几位学生背诵,教师进行评价和鼓励。

  六、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发挥想象,把这首词改写成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诵读和情境想象,学生对词的理解和情感体会较为到位。但在理解词人情感变化的深度上,部分学生还有所欠缺,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拓展阅读,对比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作品,加深学生对其情感变化的理解。同时,在引导学生描述画面时,可以更加注重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梦令词李清照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李清照及其词作的风格特点,掌握《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文学常识。

  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对词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吟诵、分析词句,深入理解词的内涵和意境。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提高诗词鉴赏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词人早期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感受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引导学生珍惜青春时光,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词中的意象,把握词的意境和情感基调。

  学习词人运用白描手法勾勒生动画面的写作技巧。

  难点

  体会词中 “沉醉”“惊起” 等关键词所蕴含的情感和表达效果。

  从词中挖掘出词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并理解其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问题驱动法:设计一系列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词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拓展延伸法:通过拓展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加深对其词作风格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制作包含李清照画像、生平简介、《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及注释、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的多媒体课件。

  准备《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等李清照的其他词作,以及一些古代诗词中描写少女生活或自然景色的作品。

  五、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同时在多媒体上展示一幅古代少女在溪边游玩的水墨画。教师旁白:“在遥远的宋代,有一位才情出众的女子,她的生活充满了诗意。有一次,她在溪边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傍晚,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词作。今天,我们就走进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去探寻她的快乐时光。”

  走近作者(3 分钟)

  详细介绍李清照的生平。从她出生于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自幼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到她早期的幸福生活,如与丈夫赵明诚的甜蜜婚姻、诗词唱和,再到后期因战乱、丈夫离世等经历带来的痛苦,使学生对李清照的一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同时强调她在词坛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其婉约派的代表风格。

  初读感知(8 分钟)

  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停顿和语调的变化。例如,“日暮” 要读得舒缓,“沉醉不知归路” 要读出沉醉的感觉,“争渡,争渡” 要读得稍快且有急切感。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课下注释,初步理解词的内容。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及时纠正读音错误和节奏不当的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展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从字音、节奏、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进行总结和指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

  文本解读(15 分钟)

  字词释义(5 分钟)

  结合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词中的重点字词。如 “常记”(长久记忆),这里表明是回忆往事;“溪亭”(临水的亭台),点明地点;“日暮”(日落时分),设定了时间背景;“沉醉”(大醉,这里也有陶醉之意),“藕花”(荷花)等。通过对这些字词的讲解,帮助学生扫除理解障碍。

  意境赏析(10 分钟)

  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词意和意境。从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开始,提问学生:“词人为什么会沉醉?仅仅是因为酒吗?” 引导学生理解词人陶醉于美景和游玩的快乐之中。

  分析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教师引导:“‘兴尽’体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误入’又带来了怎样的效果?” 让学生体会词人游玩尽兴后的惬意和误入藕花丛中的惊喜。

  重点探讨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教师提问:“‘争渡’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状态?‘惊起一滩鸥鹭’营造了怎样的画面?” 让学生理解词人急于划船而出的慌乱和鸥鹭惊飞的热闹场景,从而体会出词中欢快、活泼的氛围和词人的快乐心情。

  艺术特色分析(10 分钟)

  引导学生分析词的艺术特色。讲解白描手法,指出这首词没有华丽的辞藻,而是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生动的画面,如 “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 等,让学生体会这种写作手法的妙处。

  分析词的韵律美,强调押韵在增强词的音乐性方面的作用,如 “暮”“路”“处”“鹭” 等字押韵,使词读起来朗朗上口。

  让学生讨论词中的意象,如 “溪亭”“藕花”“鸥鹭” 等意象对营造意境和表达情感的作用。

  情感体会与拓展(7 分钟)

  总结词人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即对往昔快乐无忧生活的怀念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情感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启示?” 鼓励学生从珍惜青春时光、热爱生活等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

  拓展阅读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让学生对比两首词的异同,进一步了解李清照的词作风格和情感变化。

  课堂小结(2 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李清照的生平、《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词意、意境、艺术特色和情感内涵。强调学习古代诗词对于传承文化、丰富情感体验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更多的古典诗词。

  六、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并尝试用毛笔书写,体会古典诗词的韵味。

  选择本词中的一个画面,如 “藕花深处” 或 “惊起一滩鸥鹭”,用画笔描绘出来,并为画面配上一段文字说明,描述画面中的情景和自己对词人情感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和欣赏。在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然而,在拓展阅读环节,部分学生对两首《如梦令》的对比分析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给予更多的引导和讨论时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人的风格变化。同时,在引导学生理解白描手法时,可以增加一些现代文的白描例子,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种写作技巧。

【如梦令词李清照教案】相关文章:

李清照的词《如梦令》07-01

李清照如梦令教案09-18

李清照的《如梦令》05-25

李清照《如梦令》教案设计06-30

如梦令李清照诗词08-20

李清照如梦令赏析09-13

李清照《如梦令》诗意08-01

李清照诗词《如梦令》04-23

李清照《如梦令》赏析05-20

如梦令原文李清照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