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声声慢》说课稿

时间:2023-04-19 22:56:38 李清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李清照《声声慢》说课稿

  第一部分:说教材

李清照《声声慢》说课稿

  一、教材的作用

  《声声慢》编排在必修四第二单元。在人教版高中语文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一个宋词单元。编者选取了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他们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四位词人的作品,题材、风格不同,带给后世读者的审美感受也各不相同。柳永词走婉约套路,苏、辛则是豪放词风的代表,李词细腻、含蓄。四者基本完整地体现了宋词的艺术价值,也大体反映了宋词的发展脉络。

  二、教材的地位

  闺怨主题是唐宋诗词创作的一个传统题材,“闺怨词”是专门表现妇女生活和情感的一类词。但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男性替妇女表达情感,虽别有一番风味,但终归和妇女复杂、内隐的心理隔了一层。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写自己真实的生活和内心世界,视角和笔触比男性词人更敏感、细腻。《声声慢》即是此类作品的代表作。

  仅从创作时间看,《声声慢》本应编排在辛弃疾词的前面,但必修四将李清照的词编排在后面,自有它的道理。一则苏、辛不分家,说起苏,自然想到辛,因为二人作品的风格有相似之处;二则辛词的思想内容更适合对中学生进行传统价值观教育;三则李词两首被列为自读篇目。综合以上因素,《声声慢》编排在这个单元的最后位置是合理的。这也决定了对本课的教学应该以诵读、学生自我探究为主。

  三、教材前后联系

  宋词大致有豪放、婉约两种风格,本单元选编的苏轼、辛弃疾的作品即是豪放风格的巅峰之作,柳永、李清照的作品则历来被看作是婉约词风的代表作。四位作家的作品共同构成了宋词的精华,缺一不可。

  本单元选编李清照的两首作品,《醉花阴》写于南渡前,大体属“闲愁”一类的作品,《声声慢》写于南渡后,笔下流淌的已经不是闲愁,而是丢家亡国之痛和孤苦无依之悲。两词虽风格一致但情调迥然有别,互为补充,既可帮助读者完整阅读李清照,也可帮助读者读懂那个时代的动荡和变迁,还可以帮助读者分清“此愁”与“彼愁”的天壤之别。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

  初中阶段,学生对唐宋诗词的学习限于读一读,背一背,了解大意,体会作家的感情,做到这些就够了。但高中阶段,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又要求对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课程标准同时说:“古代诗文的阅读,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按照教材总的编排构想,第二单元侧重于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品味和赏。从编者的角度看,整个单元的教学要求有三个:

  1、词的常识的教学,并大致理清词的发展脉络。

  2、引导学生欣赏宋词,把握词的内容与思想感情,注意词中带有作者浓厚主观色彩的意象和意境,揣作者的感情,并进行欣赏、品味。

  3、指导学生诵读,在诵读中,传达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以课程标准的相关表述和单元教学的总体要求为依据,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情感。

  2、与《醉花阴》前后联系,了解李清照南渡之后创作风格的变化。

  3、学习这首词情景交融的写法与表达效果。

  4、在《雨霖铃》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这首词在景、情上的婉约特征。

  第三部分:学生知识经验分

  1、本首词之前,学生学过柳永、苏轼、辛弃疾这三大家的作品,对词的文体常识和基本鉴赏方法已有所掌握,对豪放和婉约的风格特点也有大体认识。

  2、九年级上学期,学生诵读过李清照的《醉花阴》、辛弃疾的《永遇乐》,对李清照的身世经历有所了解。在九年级上册的教材中,这两首紧挨着编排,学生应该对豪放和婉约的说法也有所了解。但这两首词在初中教材中都属于“课外诵读篇目”,可以断定,学生对李清照的身世经历、靖康之耻以及豪放、婉约的风格都掌握得不深。

  3、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专项教学诗歌,教师已经比较系统地讲授了形象与意象的念、特点,并初步培养了学生分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与情感的能力。

  第四部分: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参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

  1、诗歌作品的核心在于意象和意境的创设。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意象的赏,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品味情感。

  2、诵读是诗歌教学的不二法门。本课教学以诵读为线索,串起对内容、意象、意境和情感的品味与赏

  3、通过与《醉花阴》的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感受“闲愁”与“丢家弃国之愁”的区别,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4、这首词选择的意象很符合传统的审美视角,挖掘词中意象的丰富而又复杂的内涵是本课教学的另一个难点。

  第五部分:教学方法与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诵读鉴赏——反复的诵读贯穿整节课,带动对内容的感知,对意象与意境的品味,对感情的体验,对婉约词风的鉴赏。

  2、质疑探究——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圈点批注,列出疑难问题。课堂上,鼓励学生互相质疑,互相解疑,达到掌握词作思想内容和情感基调的目标。

  3、讨论探究——质疑探究后,出示本课教学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即如何解读“淡酒”、“雁”、“黄花”、“梧桐”等意象的问题,发动学生讨论,各抒己见,逐步形成对重点意象的一致认识。

  4、分讲授——上述三种方法,还不足以帮助学生把握艺术特点。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叠字的巧妙运用,这些内容的教学以教师的分讲授来完成,更直接,也更有效。

  第六部分:教学环节安排与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因为《醉花阴》在前,以别的方式导入本课都比较多余。直接以南渡为切入点,讲述李清照生活境遇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遭遇将对她的创作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二、明确目标,检查预习

  1、熟读作品,圈点批注,列出疑难问题。

  2、你对这首词的哪一个句子、意象感受最深,为什么?、

  3、这首词直接抒情的句子有哪些?间接抒情的句子有哪些?

  三道预习作业分别对应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质疑探究、讨论探究、分讲授。

  三、整体把握,初次诵读课文,读得顺畅。

  指名三位同学,说说对这首词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的大理解。

  四、质疑探究,再次诵读课文,读得准确。

  学生提出疑难问题,互相解疑,进一步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与情感基调。

  五、讨论探究,第三次诵读课文,读出感情。

  1、提出核心问题,你对这首词的哪个意象感受最深,为什么?发动学生讨论,表达观点,理解这首词运用意象的特点。

  2、教师小结学生的观点后,引入李白、范仲淹、欧阳修、温庭的相关诗句,深入分“淡酒”、“雁”、“黄花”、“梧桐”等意象的传统意义和审美特征。

  六、分讲授,第四次诵读课文,读出韵味。

  1、以问答方式,简要分这首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2、明确这首词运用叠词的语言特点。

  七、总结情、景特点,明确婉约词风。

【李清照《声声慢》说课稿】相关文章:

声声慢李清照教案08-25

李清照的声声慢原文06-13

《声声慢》李清照赏析10-24

李清照的声声慢全文06-12

李清照诗词声声慢10-21

声声慢 李清照 原文06-12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09-14

声声慢李清照赏析08-08

李清照的《声声慢》赏析09-20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朗诵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