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香车宝马”

时间:2024-09-04 06:34:44 李清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李清照的“香车宝马”

  引导语: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那么大家知道她的“香车宝马”是什么?我们阅读下文寻找答案,欢迎大家阅读。

李清照的“香车宝马”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被誉为“词国皇后”,曾“词压江南,文盖塞北”。她的词作清丽婉约,常以深闺女子的日常生活为题材。

  女诗人、词人写到沉香,多少与男性诗人的用意略有区别。金猊、金兽这类香具,在其闺闱绣闼或厅堂书房中地位很高。围炉熏香,剪灯夜话,充溢着无尽的温馨情致。通过李清照的诗词描述,可以了解才女李清照的日常生活的用香,思念时焚香、睡觉时焚香、饮酒时焚香。李清照的诗词也反映出宋代熏香的繁荣景象,让我们来看看才女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熔金》。

  《永遇乐·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李清照的这首《永遇乐》当是作者流寓临安时所作。这首词虽写元夕,却一反常调,以今昔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对比,抒发了深沉的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

  前一部分写元宵节的情景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 ”着力描绘元夕绚丽的暮景,写的是落日的光辉,像熔解的金子,一片赤红璀璨;傍晚的云彩,围合着璧玉一样的圆月。两句对仗工整,辞采鲜丽,形象飞动。但紧接着一句“人在何处 ”,却宕开去,是一声充满迷惘与痛苦的长叹 。这里包含着词人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的意念活动。置身表面上依然热闹繁华的临安,恍惚又回到“中州盛日 ”,但旋即又意识到这只不过是一时的幻觉,因而不由自主地发出“人在何处”的叹息。这是一个饱经丧乱的人在似曾相识的情景面前产生的一时的感情活动,看似突兀,实则含蕴丰富,耐人咀嚼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三句,又转笔写初春之景:在浓浓的烟霭的熏染下,柳色似乎深了一些;笛子吹秦出哀怨的《梅花落》曲调,原来先春而开的梅花已经调谢了。这眼前的春意究竟有多少呢?“几许”是不定之词,具体运用时,意常侧重于少。“春意知几许”,实际上是说春意尚浅。词人不直说梅花已谢而说“吹梅笛怨 ”,借以抒写自己怀念旧都的哀思。正因为这样,虽有“染柳烟浓 ”的春色,却只觉春意味少。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承上描写作一收束。佳节良辰,应该畅快地游乐了,却又突作转折,说转眼间难道就没有风雨吗?这种突然而起的“忧愁风雨”的心理状态,深刻地反映了词人多年来颠沛流离的境遇和深重的国难家愁所形成的特殊心境。“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词人的晚景虽然凄凉,但由于她的才名家世,临安城中还是有一些贵家妇女乘着香车宝马邀她去参加元宵的诗酒盛会。只因心绪落寞,她都婉言推辞了。这几句看似平淡,却恰好透露出词人饱经忧患后近乎漠然的心理状态。

  古代君子有四雅——斗香、品茗、插花、挂画,其中以对沉香的熟练掌握为才艺之首。古人流传至今的香文化,内涵及其丰富。它芳香,又兼具审美,讲究典雅、蕴藉、意境,其香品、香具、用香、咏香也多姿多彩、情趣盎然;它还养护身心,开启性灵,在用香、品相上达至心性的领悟,从而使人们从心灵深处喜欢上它。

  李清照居士

  李清照,(西元1084~11??年)别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她出身于上层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徽宗时官居礼部员外郎(礼部次官),是一个博学多才,对文学、经学、佛学都颇有研究的人,着有《洛阳名园纪》等。母亲“也善做文章”。(《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李清照生长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从小就受到了文艺的熏陶。她资质聪慧,又酷爱读书,诗词、散文,都是一代名手,同时她又工书、善画、兼通音律。可以说,她是一个比较全面发展的文学艺术家。

  十八岁时,李清照和诸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明诚即丞相赵挺之的儿子,是宋代著名的金石家,于文学、诗词也甚精通,历官淄川、湖州知府。婚后,他们志同道合,感情融洽。但由于金人的入侵带来的动乱,他们不得不时而分别,后来明诚又不幸早故,从此清照就在颠沛流离,孤苦无依的生活中度着悲惨的晚年。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其实地记载了她从婚后直到晚年的生活情景,读来感人肺腑!

  清照晚年自号“易安居士”。她把自己的居室题为“易安居”,这可能含有希望结束困苦动乱,过上平静生活的理想;而“居士”的称号则反映了她与佛教的因缘。清照从小就在有佛学研究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自适赵家,佛家的气氛更浓。赵明诚信奉佛教。他认为佛教与儒家是同道,真能信佛者必至于忠义。据《金石后录》记载:“予观鲁公(颜真卿)使李希烈时,见危授命,非深于二氏(佛、老)之说者不能。夫富

  贵不淫、贫贱不移,二氏之教与吾儒同也。”(清陈鸿稚《全唐文纪事》卷二十四引)这是他对鲁公的评价,表明了自己的佛教立场。在清照和明诚婚后的日子里,对佛学的爱好,研究成了他们共同生活的一部分。夫妻俩最大的心事就是着述《金石录》,为此他们遍搜前代的金石刻词、词人墨客、名卿贤士之言行,“至于浮屠老子之说..略无遗矣。”(赵明诚《金石录、序》明诚有一篇《白居易书(楞严经)跋》,说是明诚在任淄川知州时,一日,造访一邢氏人家,主人重其有“素心之馨”,遂出乐天所书《楞严经》相呈。明诚“上马疾驱归,与细君(古人称妻子)共赏,时已二鼓下矣,酒渴甚,烹小龙团(一种点心),相对展玩,狂喜不支,两见烛跋,犹不欲寝。便下笔为之记”。可见二人痴心。这痴心于其经其书,兼而有之。

  清照的文学作品中也不乏有佛教的影响。如她:“再见江山,依旧一瓶一钵,重归畎亩,更须三沐三薰。”(《投内翰綦公密礼启》):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艳妇之悲深。”(《祭赵湖川文》)有关佛教的名词、典故信手拈来,这与她长期佛学修养是分不开的。清照的词历来为人们所称颂,它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清新自然,于寻常语中别生佳景,而且“不依榜古人,自出机杼”。这与禅宗所谓的“明心见性”、“立处即真”的思想相一致。如他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棠,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清人陈廷焯评述起七字;“红藕香残玉簟秋”说,“精秀特绝,真不食烟火者。”(《白雨斋词话》)其其实下阕起七字“花自飘零水自流”也极透禅机,令人想起李翱居士的话头;“云在青天水在瓶”。清人王僧保《古今词辩》说清照词;“此似禅宗参实意,文殊女子定中身。”是很有卓见的。应该说,李清照既是一个文学家,又是一个善女人。

  她的作品,今有《漱玉集》行于世。

【李清照的“香车宝马”】相关文章:

李清照的故事08-30

李清照经典诗词08-22

李清照的诗词09-27

李清照词08-25

李清照诗词04-03

李清照的评价10-20

李清照随笔08-27

李清照的诗词精选08-26

李清照经典的古诗06-24

李清照的诗集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