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

时间:2024-05-23 16:57:06 李白 我要投稿

诗仙--李白

诗仙--李白1

  说起李白,中国人都知道。特别是那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更是口口相传,妇孺皆知。而且,还被人尊称为诗仙。但是,却少有人知道李白那悲惨的一生。

诗仙--李白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滴仙人”(贺知章评李白,李白亦自诩)。汉族,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静宁县西南),一说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4岁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这种说法以郭沫若为代表)。一说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但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言,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李白不愿应试做官,但诗名远播,诗歌在其年轻时已经唱响天下,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可历史上没有韩荆州对于李白的.回复,直到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杜甫《饮中八仙》里就有“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奇句。在当时封建王朝复杂历史的背景下,李白又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李白族叔),不久即病卒,一说喝醉了酒,在水中捞月亮而溺水身亡。

  虽然李白一生悲惨,但是他依然创造出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诗仙--李白2

  我国古代的许多文人墨客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流传下来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就被人称为“酒星魂”、“酒圣”、“酒仙”。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历来被认为是传神之笔。大概没有别的哪个文人与酒的关系之密切和嗜酒的名气之大,能和李白相提并论的。只要翻翻李白的诗集,就不难发现他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有酒。正如郭沫若说的:“李白真可以说是生于酒而死于酒。”关于他的'死,还有种种不同的传说,大概都与饮酒有关。其中最富于浪漫主义情调的是说他醉后到采石矾的江中捉月亮落水而死。

  关于李白醉酒的故事,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得到相当充分的反映。如昆剧中有《太白醉写》,京剧、川剧、秦腔等十几个剧种都有类似的剧目。又如李白佯醉痛骂杨贵妃的义儿安禄山的故事,在京剧中叫《金马门》,也叫《骂安》;川、湘、汉、滇、桂剧及同州梆子、河北梆子都有此剧目。在我国著名画家的作品中,也有“李白脱靴图”、“李白捉月图”、“太白醉酒图”等等。陶塑、瓷塑、泥塑、木雕、牙雕中这样的题材也相当多。至于后人在诗文中歌颂李白醉酒傲世、藐视权贵的作品,就更多得举不胜举了。旧时在一些酒店的牌匾上写着“太白世家”、“太白遗风”等,无疑也含有对李白的崇敬之意。当然,人们尊祟李白,热爱李白,决不是因为他好喝酒,而是取他傲视权贵的反抗精神,和爱慕他的诗才。历史上因醉酒而死的人,并没有人去尊祟。

诗仙--李白3

  当我们提起诗人,我发现周围人喜欢苏轼很多。想想也差不多,苏轼的性格比较豁达乐观,是诗人,是词人又还是个美食家。人既爱国,又有才情,还爱生活爱美食。放在现代,怕也是很受欢迎。但,我就是喜欢李白。

  李白是刺客,这不是没有道理的。李白好剑术,在他的诗中也经常出现“剑”字。除了剑,李白爱好还有酒。我们都知道李白好酒,醉酒写诗也是常有。这也是我喜欢李白的原因之一。中国人喜欢喝酒,还有说酒品即人品的。虽说没有那么绝对,酒是人宣泄人情绪的引子,我着实喜欢李白宣泄自己的情绪,毕竟人家酒后成诗。

  再而就是李白作为浪漫主义的诗人,诗才是最好的代表。毕竟李白也是个诗人,被人们奉为诗仙。李白擅长五绝和七绝。在当时的也是很有才情了。李白的诗风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就算不懂,我们从小时候,到长大后。李白的诗,不都没少背过嘛。《静夜思》到《将进酒》《行路难》等等……

  除此之外,在李白的诗里,还有月。诗人对月总是有着莫名其妙的喜欢。李白也不例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等。别看,李白还真是和月亮做起了朋友。也许就是诗人吧,就喜欢和意象做朋友。想象力丰富。

  也许对李白,还有很多不解。但是我就是喜欢这样的`人。或者有的人说李白不适合当官,但是谁还没个实现不上的梦想了呢。就喜欢他的率真。

  爱酒,爱剑,爱诗,爱李白,想与他同邀月。

诗仙--李白4

  晨风微熙,忽有一人踏风而来,云雾缭绕中只见他双目炯炯有神,气质飘逸非凡,竟似贬谪人世的谪仙,他便是李白。

  李白的一生与仙是密不可分的,谪仙人,诗仙,酒仙全部加注在了这位周身弥漫着神秘气息的“仙人”身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他生于豪富之家,是一位‘‘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的神童,却又一生崎岖多难。二十岁时他游历四海,希望结交朋友,去实现政治抱负,可是,十年漫游。一事无成,待到他四十二岁时才终于被玄宗赏识,十年之后却又被流放夜溪,六十二岁时他又踏风而去,只留给后人一团解不开的迷雾。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之人便真如那朵青色莲花,任凭周身的.黑暗与肮脏,却依旧清如莲,青莲花语之意便是热闹与荣华剥离后的淡泊与潇洒,李白以青莲自号,便是时刻自警,不为名利,权贵所缚,只取一瓢淡泊自饮,虽有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的殊荣,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是他仰天大笑出门去,留下青莲余香袅袅不绝。

  李白爱酒,故得酒中仙之名,他爱酒嗜酒已到了不可一日无酒,不可一日不饮的境界,而他的诗便经常是酒后随性所作,“人生自得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此时的李白斗志昂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单落寞之意油然而生;“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无尽惆怅环在李白身边。除了酒之外,月也是李白的最爱,“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秋风渡江来,江落山上月”。

  李白诗之潇洒,飘逸,前无古人能及,故杜甫赞他“落笔惊风雨,诗成位鬼神”

诗仙--李白5

  《送友人入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入清溪行山中》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合,溪里言弥静。无事令人幽,停桡向余景。

  《醉题王汉阳厅》

  我似鹧鸪鸟,南迁懒北飞。时寻汉阳令,取醉月中归。

  《醉後赠从甥高镇》

  马上相逢揖马鞭,客中相见客中怜。欲邀击筑悲歌饮,

  正值倾家无酒钱。江东风光不借人,枉杀落花空自春。

  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丈夫何事空啸傲,

  不如烧却头上巾。君为进士不得进,我被秋霜生旅鬓。

  时清不及英豪人,三尺童儿重廉蔺。匣中盘剑装鱼昔鱼,

  闲在腰间未用渠。且将换酒与君醉,醉归托宿吴专诸。

  《走笔赠独孤驸马》

  都尉朝天跃马归,香风吹人花乱飞。银鞍紫鞚照云日,

  左顾右盼生光辉。是时仆在金门里,待诏公车谒天子。

  长揖蒙垂国士恩,壮心剖出酬知己。一别蹉跎朝市间,

  青云之交不可攀。倘其公子重回顾,何必侯嬴长抱关。

  《邹衍谷》

  燕谷无暖气,穷岩闭严阴。邹子一吹律,能回天地心。

  《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四时歌:夏歌》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子夜四时歌: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子夜四时歌:春歌》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重忆一首》

  欲向江东去,定将谁举杯。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

  《中山孺子妾歌》

  中山孺子妾,特以色见珍。虽然不如延年妹,亦是当时绝

  世人。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一贵复一贱,关天岂由身。

  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戚姬髡发入舂市,万古共悲辛。

  《赠易秀才》

  少年解长剑,投赠即分离。何不断犀象,精光暗往时。

  蹉跎君自惜,窜逐我因谁。地远虞翻老,秋深宋玉悲。

  空摧芳桂色,不屈古松姿。感激平生意,劳歌寄此辞。

  《赠薛校书》

  我有吴越曲,无人知此音。姑苏成蔓草,麋鹿空悲吟。

  未夸观涛作,空郁钓鳌心。举手谢东海,虚行归故林。

  《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

  敬亭白云气,秀色连苍梧。下映双溪水,如天落镜湖。

  此中积龙象,独许浚公殊。风韵逸江左,文章动海隅。

  观心同水月,解领得明珠。今日逢支遁,高谈出有无。

  《赠宣城赵太守悦》

  赵得宝符盛,山河功业存。三千堂上客,出入拥平原。

  六国扬清风,英声何喧喧。大贤茂远业,虎竹光南藩。

  错落千丈松,虬龙盘古根。枝下无俗草,所植唯兰荪。

  忆在南阳时,始承国士恩。公为柱下史,脱绣归田园。

  伊昔簪白笔,幽都逐游魂。持斧冠三军,霜清天北门。

  差池宰两邑,鹗立重飞翻。焚香入兰台,起草多芳言。

  夔龙一顾重,矫翼凌翔鹓。赤县扬雷声,强项闻。

  惊飙颓秀木,迹屈道弥敦。出牧历三郡,所居猛兽奔。

  迁人同卫鹤,谬上懿公轩。自笑东郭履,侧惭狐白温。

  闲吟步竹石,精义忘朝昏。憔悴成丑士,风云何足论。

  猕猴骑土牛,羸马夹双辕。愿借羲皇景,为人照覆盆。

  溟海不振荡,何由纵鹏鲲。所期玄津白,倜傥假腾鶱。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白若白鹭鲜,清如清唳蝉。受气有本性,不为外物迁。

  饮水箕山上,食雪首阳颠。回车避朝歌,掩口去盗泉。

  岧峣广成子,倜傥鲁仲连。卓绝二公外,丹心无间然。

  昔攀六龙飞,今作百炼铅。怀恩欲报主,投佩向北燕。

  弯弓绿弦开,满月不惮坚。闲骑骏马猎,一射两虎穿。

  回旋若流光,转背落双鸢。胡虏三叹息,兼知五兵权。

  枪枪突云将,却掩我之妍。多逢剿绝儿,先著祖生鞭。

  据鞍空矍铄,壮志竟谁宣。蹉跎复来归,忧恨坐相煎。

  无风难破浪,失计长江边。危苦惜颓光,金波忽三圆。

  时游敬亭上,闲听松风眠。或弄宛溪月,虚舟信洄沿。

  颜公二十万,尽付酒家钱。兴发每取之,聊向醉中仙。

  过此无一事,静谈秋水篇。君从九卿来,水国有丰年。

  鱼盐满市井,布帛如云烟。下马不作威,冰壶照清川。

  霜眉邑中叟,皆美太守贤。时时慰风俗,往往出东田。

  竹马数小儿,拜迎白鹿前。含笑问使君,日晚可回旋。

  遂归池上酌,掩抑清风弦。曾标横浮云,下抚谢脁肩。

  楼高碧海出,树古青萝悬。光禄紫霞杯,伊昔忝相传。

  良图扫沙漠,别梦绕旌旃。富贵日成疏,愿言杳无缘。

  登龙有直道,倚玉阻芳筵。敢献绕朝策,思同郭泰船。

  何言一水浅,似隔九重天。崔生何傲岸,纵酒复谈玄。

  身为名公子,英才苦迍邅。鸣凤托高梧,凌风何翩翩。

  安知慕群客,弹剑拂秋莲。

  《赠徐安宜》

  白田见楚老,歌咏徐安宜。制锦不择地,操刀良在兹。

  清风动百里,惠化闻京师。浮人若云归,耕种满郊岐。

  川光净麦陇,日色明桑枝。讼息但长啸,宾来或解颐。

  青橙拂户牖,白水流园池。游子滞安邑,怀恩未忍辞。

  翳君树桃李,岁晚托深期。

  《赠新平少年》

  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长风入短袂,两手如怀冰。

  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摧残槛中虎,羁绁鞲上鹰。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

  《赠瑕丘王少府》

  皎皎鸾凤姿,飘飘神仙气。梅生亦何事,来作南昌尉。

  清风佐鸣琴,寂寞道为贵。一见过所闻,操持难与群。

  毫挥鲁邑讼,目送瀛洲云。我隐屠钓下,尔当玉石分。

  无由接高论,空此仰清芬。

  《赠韦侍御黄裳其一》

  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

  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贤人当重寄,天子借高名。

  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应须救赵策,未肯弃侯嬴。

  《赠僧崖公》

  昔在朗陵东,学禅白眉空。大地了镜彻,回旋寄轮风。

  揽彼造化力,持为我神通。晚谒泰山君,亲见日没云。

  中夜卧山月,拂衣逃人群。授余金仙道,旷劫未始闻。

  冥机发天光,独朗谢垢氛。虚舟不系物,观化游江濆。

  江濆遇同声,道崖乃僧英。说法动海岳,游方化公卿。

  手秉玉麈尾,如登白楼亭。微言注百川,亹亹信可听。

  一风鼓群有,万籁各自鸣。启闭八窗牖,托宿掣电霆。

  自言历天台,搏壁蹑翠屏。凌兢石桥去,恍惚入青冥。

  昔往今来归,绝景无不经。何日更携手,乘杯向蓬瀛。

  《赠僧行融》

  梁有汤惠休,常从鲍照游。峨眉史怀一,独映陈公出。

  卓绝二道人,结交凤与麒。行融亦俊发,吾知有英骨。

  海若不隐珠,骊龙吐明月。大海乘虚舟,随波任安流。

  赋诗旃檀阁,纵酒鹦鹉洲。待我适东越,相携上白楼。

  《赠僧朝美》

  水客凌洪波,长鲸涌溟海。百川随龙舟,嘘吸竟安在。

  中有不死者,探得明月珠。高价倾宇宙,馀辉照江湖。

  苞卷金缕褐,萧然若空无。谁人识此宝,窃笑有狂夫。

  了心何言说,各勉黄金躯。

  《赠任城卢主簿》

  海鸟知天风,窜身鲁门东。临觞不能饮,矫翼思凌空。

  钟鼓不为乐,烟霜谁与同。归飞未忍去,流泪谢鸳鸿。

  《赠饶阳张司户燧》

  朝饮苍梧泉,夕栖碧海烟。宁知鸾凤意,远托椅桐前。

  慕蔺岂曩古,攀嵇是当年。愧非黄石老,安识子房贤。

  功业嗟落日,容华弃徂川。一语已道意,三山期著鞭。

  蹉跎人间世,寥落壶中天。独见游物祖,探元穷化先。

  何当共携手,相与排冥筌。

诗仙--李白6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一首豪迈壮美的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一首思念家乡的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是一首苦闷忧愁的诗。这些诗抒发的情感大不相同,却出自于同一诗人之笔,他就是唐朝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对于李白名字的由来,我知道有两个传说呢。

  第一种据说李白的'父母都会吟诗作对,李白也喜欢不停的向父母请教。有一天父母商量后决定带着他去院子里,考验一下他的作诗能力。父亲看着满园春色吟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母亲接着吟道:“火烧杏林红霞落。”李白知道父母吟了前三句,最后一句是留给自己的,便不假思索地指着院子中盛开的李树说道:“李花怒放一树白。”父母一听,大为赞赏。父亲更是高兴的就用头尾两字一结合,给他取名为李白。

  第二种传说李白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梦见太白金星落入怀中,于是给孩子取名为李白,字太白。太白金星是天上的神仙,难怪李白号称诗仙,他的诗想象力丰富,气势磅礴,很多奇思妙想都像是来自天上。

  李白二十六岁时离开四川,此后周游全国各地。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留下流传千古的佳作。在我们池州就有脍炙人口的“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等40余篇诗作。在武汉时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宣城时的《独坐敬亭山》、在南京时的《登金陵凤凰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一首离别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一首抒情诗;“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是一首夸张手法的诗,这就是我们的诗仙李白。

诗仙--李白7

  时光千转,如梦多年。 他是大唐星空中的一轮明月,春去秋来,照亮着长安城下的大街小巷;他是盛世西湖边的一缕清风,豪气冲天,诗文浪漫,静静品来让多少文人心间瞬间清凉;他作为御笔翰林,散文飘逸,不惧权贵,执手素笔间,让力士脱靴,贵妃磨研,玄宗发怒,仰天大笑,拂袖而去。

  他就是李白,唐代少有的美男子,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人。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性格豪迈,爽朗大方,短暂的一生中,以饮酒作诗为乐,以交友赏月为趣,以游荡江湖,行侠丈义为人生理想。五岁诵六甲,十三观尽百家典籍,十五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和称赞。李白深受道家思想的熏陶,好剑术,梦想执剑天涯,匡扶大义,横扫天下不平;他也羡慕游侠,爱大好河山,特地辞亲远游,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后来觉得还不够又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又下扬州,遂作《蜀道难》,《峨眉山月歌》,传于后世,留于乡里。

  “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开元十五年,朝廷诏令“民间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荐”,也就是这一年,全国六十三州发生特大水灾,十七州霜旱,人民疾苦,李白忧心。他决定出世为官,解救苍生,这一年他二十七岁,正是朝气蓬勃,定居于安陆寿山,并且已经和已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还结交有识之士和天涯豪杰。他白天阅读诗篇,谈论文章,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晚上,扶在窗前静赏明月,过得很幸福。但为官是李白的梦想,即使再美好的生活也不会阻碍他求进的步伐,他必须去求取功名。但没想到当时刚好遇土蕃屡次入侵大唐,国家五宁日,他又是文人,所以就没有入仕,待在乡野,再次等待时机。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没想到李白的人生是还是太多不得意,他有才,名扬天下,却怀才不遇,朝廷没有重视他,可能因为他的傲气吧,他也难以理解!他曾经多次拜见本州裴长史,但多次遭人谗谤,经常上书推荐都被无情拒绝。夏天到来,万物生长,经过辗转,李白才来到长安,拜见宰相张说。令他高兴的是,他在此期间,还结识诗圣杜甫,二人相见恨晚,交谈甚欢,日下谈诗论物,夜幕说画言欢,终日不倦。

  后来玄宗听说李白的才气, 玉真公主和贺知章又交口称赞李白的文章,才再次看了李白的诗赋《大猎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他进宫,授官翰林待诏,六品官职,从此开始了仕途生活。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何等容颜,“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他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这是他不愿看到的.,李白四十三岁那一年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官中行乐词》,最后玄宗赐宫锦袍。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感觉没有达到人生理想。天天借酒浇愁,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

  大醉之后,开始回忆,自己进入朝廷,他以为一切都会好起来,将来可以大展才华,实现人生志向。没想到,他到朝廷只是被利用,玄宗需要他,就会让他作诗一首,娱乐娱乐,这让他的政治生涯处境尴尬。后来玄宗又非常重用宦官,尤宠高力士,无论大小事,皆先为高力士所决。李白作为文人在长安,不被重用,由于长期不入朝廷,他开始穷愁潦倒,自暴自弃,与长安市井之徒交往,后来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贵妃磨研,宫中人非常恨他,还说谗谤李白诋毁玄宗,玄宗疏远李白。得罪玄宗,李白地位开始下降,人们纷纷嘲笑他,许多仰慕他的人又开始疏远他。”三年后,李白看不惯官场生活,郁郁不得志,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在一个月圆之夜,离开长安,开始天下飘摇,游览名山。一叶扁舟,一段孤影,对酒当歌,携风而行,经开封,到宋城,秋天到了篙山五岳之一的中岳,恋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逐有隐居之意,但还是有点想再次为官。

  不料安史之乱爆发,国家危难,人民困苦,李白在远游中与妻子宗氏一道向南奔避难。春在当涂,洛阳失陷,中原横溃,乃自当涂返宣城,避难刻中,至漂阳,听到玄宗入蜀,于是他又逃到夜郎,途中还被叛军抓住,入狱。还好被宋若思、崔涣营救,才得自由,于是他成为宋若思的幕僚,生活清净下来,多次为宋一些文表,诗文,并跟随宋若思到了武昌,谋求发展,心里觉得还算不错。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彼此交谈甚欢,安史之乱平定,杨贵妃被绞死,杨国宗被处死,玄宗也被赶下台,新皇帝登基,李白并以宋若思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无奈终以曾经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又要开始漂泊,流浪天涯。不料李白却在去夜郎途中,刚好遇到关中大旱,朝廷宣布大赦天下,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可以回到长安。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玩了几天。然后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以度余日。

  几年后,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李白年迈,又穷困多病,长期饮酒,病情越来越严重,后来躺在床上,就不能起来。明月当空,清风徐来,瘦骨嶙峋的李白在病榻上把许多手稿交给了李阳冰,并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从此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终年六十二岁。

  想曾经,他花间一壶酒,仰天大笑,挂着佩剑,举杯邀明月,与影共舞。醉了,在月下醉了,与月同醉,与月同舞。你可曾知道那一缕花香才是你的向往,那一只花朵是专为你绽放,那一片绿叶你才能懂。只是,他的忧伤,谁是他的花朵,他是谁的蝶。诗仙,李白,而今多少年过去,也许他已经化为一轮明月,一缕阳光,一阵清风,但他诗仙的才气,豪气诗文,慷慨的歌赋,飘逸的理想,人们将永远铭记。

诗仙--李白8

  如果有人问我,你知道诗仙李白吗?

  我大概会很诧异的回答: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位从小到大,课本里出现过最多次的,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诗人,谁会不知道?

  如果有人继续问我,你了解李白吗?

  我不得不迟疑,扪心自问:我了解李白吗?他盛名背后的那段真实人生,到底是什么样的?我真的还答不上来。李白,这个见多最多次名字的唐朝诗人,不过是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啊。从小到大学过那么多李白的诗,我对李白所谓的“知道”,到底是什么?

  李白,字太白,盛唐时期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

  这是我脑子里能跳出来的,用来形容李白的句子。很好笑,毕业了那么多年了,关于李白,也就记得这么官方的说法。这些形容确实没错,却无比的苍白,就像流水线传送带上全自动滚动的货品,没有任何感情。是的,我曾经学过那么多李白的诗词,却对李白这个活生生的度过那么多岁月的人,一点感情也没有。我学习那些诗词也就是为了考试吧,我应该从来没有在乎过,写出这些浪漫而豪气字词的人,到底有过一个什么样的人生。

  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那个诗词背后,真实的李白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在《康震讲诗仙李白》里,能得到了一些答案。

  作为一本传记,康震从他的角度写了李白一生的故事。这个爱喝酒、信道教,桀骜不驯的李白,想要当宰相或成为皇帝的老师,是他在政治上的不凡志向。从他二十四岁出蜀各处游历开始,直到四十二岁,李白才终于获得了唐太宗的召见,从一个布衣之士直接跃上了龙庭。可惜身在翰林院,并未得到政治上的重用。皇帝看中的,还仅仅是他诗词上的才华。短短的一年多之后,李白离开了长安。李白再次获得参与政治的机会,是在“安史之乱”开始之后,在庐山避难,却苦恼报国无门的五十六岁的李白,收到了永王李璘的邀请,可惜李璘战败后,李白入狱,好在保住了性命,可这一次,为他的政治生涯画上了一个悲惨的句号。梦想着要东山再起的李白,收到了被流放夜郎的惩罚,后来虽然大赦得以获得自由,可终究还是“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原来真实的李白,是这样度过这一生的。

  作为一本传记,康震在写法上,也充满了思辨。很多问题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通过展示同一个李白相关的历史事件的几种不同的说法起头,通过一些证据来探讨哪一种是更正确的说法。

  通过这本书,那个原先只是著名诗人的李白,他真实一生的地图在眼前展现,另一个活生生的李白,在脑海中逐渐建立,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体验。可从阅读体验来说,这本书的结构稍微有一些瑕疵,逻辑上会有些奇怪。

  先从目录来看一下全书的结构。本书一共十章。

  第一章 身世家世,通过讨论李白的出生地,李白是不是唐玄宗的亲戚,李白为何做倒插门女婿以及李白有没有后代子孙,把李白从出身到去世的概况,串在了一起。

  第二章 出仕之路,第三章 翰林生涯,第四章 长安失意,第五章 从军永王,第六章,被捕入狱,第十章 流放与亡故,把他人生节点中的重大事件拉出来详述。

  第六章和第十章之间的三章,分别是第七章 思想信仰,第八章 交游往来,第九章 经济来源,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丰富李白的人生。

  作为一本传记,一般通常作者会采用时间的顺序来完成,可这十章的内容,如何从时间线来串,并不完全符合。如果把第一章的内容看成是总分结构里的“总”。“分”的内容里的第七、八、九三章的内容并不是按照时间线来顺的,无法承上启下。因为从内容上看,第六章被捕入狱和第十章流放与亡故,才是可以无缝连接。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这么操作呢?在这里也许可以理解为,作者把流放与亡故的部分放在最后,是希望结尾部分是和李白的人生轨迹相符合的。而作者本人又很想说说关于李白的思想、交游和经济来源这三个问题。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我在网上搜索的时候,在“百家讲坛”里发现了新的线索。原来这本书的内容是来源于康震早年在百家讲坛里关于李白十讲内容的文字稿。这十次讲座内容分别是:

  李白出道之谜、李白翰林之谜、李白遭谗之谜、李白参军之谜、李白入狱之谜、李白家世之谜、李白交游之谜、李白收入之谜、李白信仰之谜、李白死亡之谜。

  根据讲座的内容来看,基本上这本书是讲座的文字版本,作者在出版的时候,把标题和顺序做了一些调整。那这本书本的出版,不是从写一本传记的出发点来写的,而是要把讲座内容都组合进去,这样就能理解阅读时,在结构上的不适应了。不过,所谓瑕不掩瑜,这本关于诗仙李白的书,看完还是受教颇丰的。至少可以让我反思一下关于古诗词学习的问题。

  不知道现在学校里的古诗词学习是什么样的,我读书的时候,基本就是诗人相关最简单的文学常识知识点一讲,诗词说的内容是什么一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绪一定,一首诗就讲完了。坦白说,离开学校后,我不太记得我学过些什么,偶尔能用的几句诗词还是小时候就会的'那种。

  20xx年中国诗词大会开始播的时候,才重新唤起我对诗词的记忆。坦白说,我并不是完全不喜欢古诗词的类型。爸爸很喜欢古诗词,家里很多相关的书籍,我小时候还挺喜欢翻翻那些很厚的唐诗宋词三百首的词典的。就是诗人传记看的不多,只有李清照的传记,我是认真看过的,小时候也很喜欢她的诗词。不同于学习里的古诗词学习,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还是设计的很好的,每年在春节期间播放,擂台赛的比赛形式挺新颖的,配上全场百人团集体答题,增加了可看性。点评的老师都是相当专业的,讲了很多诗词相关有趣的故事,每次都能看的津津有味。不仅展现了很多参与者对古诗词的热爱,也激发了很多人对古诗词学习的热情。

  那我们在学校里的古诗词学习,如何能更有趣一些呢?我也许不是能回答这个问题最合适的人,但也总有些事情可以去尝试的吧。至少,我可以把这本关于李白的传记介绍给孩子们,让他们看看书里写的这个李白,和在课本上的诗词里仅仅拥有姓名的李白,有着怎样的不同。

  我很喜欢一位热爱古代文学的老师向孩子们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学古诗词“时候,她的答案:

  “我们为什么要学古诗词呢?我们不要以为我们要学的古诗词太多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这些古诗词,只是在中国五年多年历史里,被留存下来的很小的一部分,还有很多都遗失了。你们不觉得诗词很神奇么,可以让我们知道那么千百年前的人是怎么生活,怎么思考的?我们现在学习并传承这些古诗词才能让这个后来人也能继续知道这些,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

  是啊,我们作为现代人有必要让这些古诗词永远继续流传下去,大概是为了让我们这个民族的后来人,还能有机会在看着月亮念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时候,能觉得自己和李白,看到的是同一个月亮。

诗仙--李白9

  晨风微熙,忽有一人踏风而成,烟雾缭绕中但见他双眼神采奕奕,气场洒脱不凡,竟似贬官人世间的嫡仙,他就是诗仙李白。

  李白的一生与仙是紧密联系的,谪仙人,诗仙,酒仙所有充注在了这名全身散发出神密气场的“神仙”的身上。天将降大任因此人也,当以劳其筋骨,劳其筋骨。他生在豪富世家,是一位‘‘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易’’的天才儿童,却又一生艰辛多么难。二十岁时他环游四海,期待结交朋友,去完成政冶理想,但是,十年数据漫游。一事无成,待到他四十二岁时才总算被玄宗尊重,十年之后却又被放逐夜溪,六十二岁时他又踏风而去,只交给后代一团忘记了的谜雾。

  诗仙李白,字超白,号青莲居士,诗仙李白的'人便真像那朵青绿色荷花,任由全身的黑喑与污浊,却依然清如莲,青莲花语之意就是繁华与兴盛脱离后的恬淡与潇洒,诗仙李白以清莲自号,就是時刻自警,不以名与利,权势所缚,只取一瓢恬淡自饮,虽然有妃捧砚,力士脱靴的荣誉,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势,使我不可开心颜,因此他大笑一声外出去,留有清莲飘香缭绕绵绵不绝。

  诗仙李白喝酒,故得酒中仙之名,他爱酒酗酒已来到不能一日无酒,不能一日不饮的人生境界,而他的诗便经常是喝醉酒洒脱所作,“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时的诗仙李白斗志昂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独寂寞之意溢于言表;“抽刀断水水更流,把酒言欢消愁愁更愁”无穷寂寥环在诗仙李白身旁。除开酒以外,月也是诗仙李白的最喜欢,“人攀皓月不能得,月行却和人相伴”“秋雨渡江来,江下山上个月”。

  李白诗之潇洒,洒脱,空前绝后能及,故杜甫赞他“下笔惊风吹雨打,诗成位神鬼”

  “天生我材必有用”诗仙李白哈哈大笑着无法挽留。

诗仙--李白10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白也思无敌,飘然思不群。”世人对李白都做出了极高的评价,李白的文采和才华也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李白为民着想,急切做官的想法为众人所知,但李白真的有一定的政治才干吗?他真的适合为政吗?

  从个人观点上出发,我是觉得李白有一定的政治才干的。他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小时他的父亲知道商人的儿子不能考科举,所以不仅让他读四书五经,儒家经典,还让他读百家奇书。这百家中涉及政治学的著作。而且李白跟随师父赵蕤学习了《长短经》,应该也学不少政治学的知识。所以他对政治是有相当的了解的。

  其实李白是不适合为政的,他的'性格是他为政失败的主要原因。他正直、善良且豪迈,所以不懂得黑暗官场上的套路。而他又因事常得罪权贵,仕途道路不顺。而且春秋霸主齐桓公的重臣管仲临终前说:“鲍叔牙是君子,但他善恶过于分明,不适合为政。”同样,李白也有这个性格,所以不太适合做官。

  李白,堂堂一个大才子却因奸臣当道而怀才不遇,郁郁而终,我为他感到无限的愤慨和惋惜。

诗仙--李白11

  同学们都熟悉大诗人李白吧,他写过一首表达朋友间深情厚谊的诗——《赠汪伦》。说起此诗的`由来,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汪伦是有名的歌手,而且很有才学,但不愿做官,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对李折所作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想邀李白前来做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于是想出一个妙计。他修书一封,送给李白。

  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写道:“先生好学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果然被信中所说打动了,欣然赴约。等李白到达后,汪伦才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要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

  李白方知“上当受骗”,但并未生气,他被主人的诚意打动了。两人畅谈吟诗,成了好友.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了《赠汪伦》这首别具一格的七言绝句: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仙--李白12

  1、《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静夜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5、《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6、《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8、《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9、《长干行》

妾发初复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鸣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10、《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11、《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2、《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3、《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14、《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5、《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6、《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7、《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18、《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19、《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20、《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诗仙--李白13

  据说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诗经。他父亲很高兴,认为儿子长大后可能成为有名的诗人,就想为李白取一个好名字.以免后人笑自己没有学问。由於他对儿子起名慎重,越慎重就越想不出来。直到儿子七岁,还没想好合适的名宇。那年春天,李白的'父亲对妻儿说:“我想写一首春日绝句,只写两句,你母子一人给我添一句,凑合凑合。一句是‘春风送暖百花开’,一句是‘迎春绽金它先来’。”

  母亲想了好一阵子,说:“火烧杏林红霞落。”

  李白等母亲说罢,不加思索地向院中盛开的李树一指,脱口说道:“李花怒放一树白。”

  父亲一听,拍手叫好,果然儿子有诗才。他越念心里越喜欢,念著念著,忽然心想这句诗的开头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这最后一个白字用得真好,正说出一树李花圣洁如雪。於是,他就给儿子起名叫李白。

诗仙--李白14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是一位当代大诗人对一位古代大诗人的盛赞;“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青莲居士谪仙人”,这是两位古代大诗人对另一位古代大诗人的盛赞。这位被盛赞的大诗人就是唐朝“诗仙”李白。

  “嫉妒与相轻往往产生于相同之中——同龄、同行、同时代……”但又是什么原因使众多的大家甘愿臣服、众星捧月般地烘托着李白,或者说李白缘何称“诗仙”?我曾像屈原天问般地如此发问。终于,研究性学习给了我这个揭谜的机会。

  他生于大唐盛世,那是一个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开朗雍容的时代,只有这样的社会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脚步,李白的成就与盛世密不可分。那个年代,经济发达,“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如果没有那个年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当然,如果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他好比一条鱼,如果放在一个鱼缸中,永远不会长大。而因为盛唐这片大海,让他体会到了“海阔凭鱼跃”的感觉,历史与思想交汇那一刻迸发出了灿烂的火花。

  生于开放盛唐的他,无疑是幸运的,而他那天马行空的思想,更是不允许他仅仅呆在一个地方。他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浪漫,癫狂,豪义,他游历了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不能使他在任何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盛唐的社会安定及发达的道路交通为他远游提供了极好的物质条件。

  初到长安之时,他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尽管他最后被排挤出长安,但就他这种狂放不羁的.言行性格,恐怕除了雍容的唐朝,没有哪个封建王朝会容忍。

  他如一只敏锐的狼,对周围的社会充满了兴趣,不断探索,不断体验。最终,他离开了长安到处游历。他的双脚和墨笔生动了大唐的江山。他深入社会,为自己的创作寻找源源不断的灵感,因此他的诗得以生存。他没有被那华丽的词藻所同化,他始终有着自己的风格,他始终保持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心态。他对于周围环境的探索使他的诗得以永存。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李白的家庭本身就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李白不仅阅读儒家经典,六甲百家,还发展了他多样的生活情趣和才能,这为他早年的崭露头角及今后的大放异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身的天赋,自身的刻苦,再加上老师的指导,一时使他小有名气。最终他大笔横扫,给大唐诗坛注入新的活力,令所有的骚人墨客为之一惊。自此“诗仙”横空出世。他的一生充满了不羁,“乘酒捉月”,连死都是一首诗。

  “诗仙”的成就离不开一个适合自己生长的空间,展示的舞台;离不开对周围环境的探索;也离不开世人的肯定。如果我们拥有了这些,不一定有大的成就,但却会更好地成长成才。就像今天,如果没有新课程的新理念,没有研究性学习的“李白探索”,我恐怕也不会对李白了解这么多,从而写出这篇自己还算满意的作文。

诗仙--李白15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701年正月十六2月28日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

  李白图片市)所生,4岁再迁回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但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理想。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 ,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若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从少年时起,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后来,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岷山,潜心学习,多年不进城市。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做了动物饲养员。这些美丽而驯良的鸟儿,由于饲养惯了,定时飞来求食,好像能听懂人的语言似的,一声呼唤,便从四处飞落阶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一点都不害怕。这件事被远近传作奇闻,最后竟使绵州刺史亲自到山中观看鸟儿们的就食情况。这位刺史见他们能指挥鸟类的行动,认定他们有道术,便想推荐二人去参加道科的考试。可是,二人都婉言拒绝了。当时有名的纵横家赵蕤也是李白的好友,此人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长短经》十卷。那时李白才十五岁。赵蕤这部博考六经异同、分析天下形势、讲求兴亡治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极大的兴趣。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业,喜谈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这部书的影响。

《诗仙--李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诗仙--李白】相关文章:

诗仙李白04-13

诗仙李白的烦恼06-30

诗仙李白的死因11-01

永远铭记的诗仙李白05-30

诗仙李白的死亡之谜10-21

李白唐朝诗仙简介10-18

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04-17

李白被称为诗仙的由来10-14

诗仙李白的资料简介10-14

跟着诗仙李白游安徽03-30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诗仙--李白

诗仙--李白1

  说起李白,中国人都知道。特别是那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更是口口相传,妇孺皆知。而且,还被人尊称为诗仙。但是,却少有人知道李白那悲惨的一生。

诗仙--李白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滴仙人”(贺知章评李白,李白亦自诩)。汉族,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静宁县西南),一说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4岁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这种说法以郭沫若为代表)。一说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但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言,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李白不愿应试做官,但诗名远播,诗歌在其年轻时已经唱响天下,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可历史上没有韩荆州对于李白的.回复,直到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杜甫《饮中八仙》里就有“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奇句。在当时封建王朝复杂历史的背景下,李白又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李白族叔),不久即病卒,一说喝醉了酒,在水中捞月亮而溺水身亡。

  虽然李白一生悲惨,但是他依然创造出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诗仙--李白2

  我国古代的许多文人墨客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流传下来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就被人称为“酒星魂”、“酒圣”、“酒仙”。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历来被认为是传神之笔。大概没有别的哪个文人与酒的关系之密切和嗜酒的名气之大,能和李白相提并论的。只要翻翻李白的诗集,就不难发现他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有酒。正如郭沫若说的:“李白真可以说是生于酒而死于酒。”关于他的'死,还有种种不同的传说,大概都与饮酒有关。其中最富于浪漫主义情调的是说他醉后到采石矾的江中捉月亮落水而死。

  关于李白醉酒的故事,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得到相当充分的反映。如昆剧中有《太白醉写》,京剧、川剧、秦腔等十几个剧种都有类似的剧目。又如李白佯醉痛骂杨贵妃的义儿安禄山的故事,在京剧中叫《金马门》,也叫《骂安》;川、湘、汉、滇、桂剧及同州梆子、河北梆子都有此剧目。在我国著名画家的作品中,也有“李白脱靴图”、“李白捉月图”、“太白醉酒图”等等。陶塑、瓷塑、泥塑、木雕、牙雕中这样的题材也相当多。至于后人在诗文中歌颂李白醉酒傲世、藐视权贵的作品,就更多得举不胜举了。旧时在一些酒店的牌匾上写着“太白世家”、“太白遗风”等,无疑也含有对李白的崇敬之意。当然,人们尊祟李白,热爱李白,决不是因为他好喝酒,而是取他傲视权贵的反抗精神,和爱慕他的诗才。历史上因醉酒而死的人,并没有人去尊祟。

诗仙--李白3

  当我们提起诗人,我发现周围人喜欢苏轼很多。想想也差不多,苏轼的性格比较豁达乐观,是诗人,是词人又还是个美食家。人既爱国,又有才情,还爱生活爱美食。放在现代,怕也是很受欢迎。但,我就是喜欢李白。

  李白是刺客,这不是没有道理的。李白好剑术,在他的诗中也经常出现“剑”字。除了剑,李白爱好还有酒。我们都知道李白好酒,醉酒写诗也是常有。这也是我喜欢李白的原因之一。中国人喜欢喝酒,还有说酒品即人品的。虽说没有那么绝对,酒是人宣泄人情绪的引子,我着实喜欢李白宣泄自己的情绪,毕竟人家酒后成诗。

  再而就是李白作为浪漫主义的诗人,诗才是最好的代表。毕竟李白也是个诗人,被人们奉为诗仙。李白擅长五绝和七绝。在当时的也是很有才情了。李白的诗风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就算不懂,我们从小时候,到长大后。李白的诗,不都没少背过嘛。《静夜思》到《将进酒》《行路难》等等……

  除此之外,在李白的诗里,还有月。诗人对月总是有着莫名其妙的喜欢。李白也不例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等。别看,李白还真是和月亮做起了朋友。也许就是诗人吧,就喜欢和意象做朋友。想象力丰富。

  也许对李白,还有很多不解。但是我就是喜欢这样的`人。或者有的人说李白不适合当官,但是谁还没个实现不上的梦想了呢。就喜欢他的率真。

  爱酒,爱剑,爱诗,爱李白,想与他同邀月。

诗仙--李白4

  晨风微熙,忽有一人踏风而来,云雾缭绕中只见他双目炯炯有神,气质飘逸非凡,竟似贬谪人世的谪仙,他便是李白。

  李白的一生与仙是密不可分的,谪仙人,诗仙,酒仙全部加注在了这位周身弥漫着神秘气息的“仙人”身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他生于豪富之家,是一位‘‘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的神童,却又一生崎岖多难。二十岁时他游历四海,希望结交朋友,去实现政治抱负,可是,十年漫游。一事无成,待到他四十二岁时才终于被玄宗赏识,十年之后却又被流放夜溪,六十二岁时他又踏风而去,只留给后人一团解不开的迷雾。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之人便真如那朵青色莲花,任凭周身的.黑暗与肮脏,却依旧清如莲,青莲花语之意便是热闹与荣华剥离后的淡泊与潇洒,李白以青莲自号,便是时刻自警,不为名利,权贵所缚,只取一瓢淡泊自饮,虽有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的殊荣,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是他仰天大笑出门去,留下青莲余香袅袅不绝。

  李白爱酒,故得酒中仙之名,他爱酒嗜酒已到了不可一日无酒,不可一日不饮的境界,而他的诗便经常是酒后随性所作,“人生自得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此时的李白斗志昂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单落寞之意油然而生;“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无尽惆怅环在李白身边。除了酒之外,月也是李白的最爱,“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秋风渡江来,江落山上月”。

  李白诗之潇洒,飘逸,前无古人能及,故杜甫赞他“落笔惊风雨,诗成位鬼神”

诗仙--李白5

  《送友人入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入清溪行山中》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合,溪里言弥静。无事令人幽,停桡向余景。

  《醉题王汉阳厅》

  我似鹧鸪鸟,南迁懒北飞。时寻汉阳令,取醉月中归。

  《醉後赠从甥高镇》

  马上相逢揖马鞭,客中相见客中怜。欲邀击筑悲歌饮,

  正值倾家无酒钱。江东风光不借人,枉杀落花空自春。

  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丈夫何事空啸傲,

  不如烧却头上巾。君为进士不得进,我被秋霜生旅鬓。

  时清不及英豪人,三尺童儿重廉蔺。匣中盘剑装鱼昔鱼,

  闲在腰间未用渠。且将换酒与君醉,醉归托宿吴专诸。

  《走笔赠独孤驸马》

  都尉朝天跃马归,香风吹人花乱飞。银鞍紫鞚照云日,

  左顾右盼生光辉。是时仆在金门里,待诏公车谒天子。

  长揖蒙垂国士恩,壮心剖出酬知己。一别蹉跎朝市间,

  青云之交不可攀。倘其公子重回顾,何必侯嬴长抱关。

  《邹衍谷》

  燕谷无暖气,穷岩闭严阴。邹子一吹律,能回天地心。

  《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四时歌:夏歌》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子夜四时歌: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子夜四时歌:春歌》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重忆一首》

  欲向江东去,定将谁举杯。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

  《中山孺子妾歌》

  中山孺子妾,特以色见珍。虽然不如延年妹,亦是当时绝

  世人。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一贵复一贱,关天岂由身。

  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戚姬髡发入舂市,万古共悲辛。

  《赠易秀才》

  少年解长剑,投赠即分离。何不断犀象,精光暗往时。

  蹉跎君自惜,窜逐我因谁。地远虞翻老,秋深宋玉悲。

  空摧芳桂色,不屈古松姿。感激平生意,劳歌寄此辞。

  《赠薛校书》

  我有吴越曲,无人知此音。姑苏成蔓草,麋鹿空悲吟。

  未夸观涛作,空郁钓鳌心。举手谢东海,虚行归故林。

  《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

  敬亭白云气,秀色连苍梧。下映双溪水,如天落镜湖。

  此中积龙象,独许浚公殊。风韵逸江左,文章动海隅。

  观心同水月,解领得明珠。今日逢支遁,高谈出有无。

  《赠宣城赵太守悦》

  赵得宝符盛,山河功业存。三千堂上客,出入拥平原。

  六国扬清风,英声何喧喧。大贤茂远业,虎竹光南藩。

  错落千丈松,虬龙盘古根。枝下无俗草,所植唯兰荪。

  忆在南阳时,始承国士恩。公为柱下史,脱绣归田园。

  伊昔簪白笔,幽都逐游魂。持斧冠三军,霜清天北门。

  差池宰两邑,鹗立重飞翻。焚香入兰台,起草多芳言。

  夔龙一顾重,矫翼凌翔鹓。赤县扬雷声,强项闻。

  惊飙颓秀木,迹屈道弥敦。出牧历三郡,所居猛兽奔。

  迁人同卫鹤,谬上懿公轩。自笑东郭履,侧惭狐白温。

  闲吟步竹石,精义忘朝昏。憔悴成丑士,风云何足论。

  猕猴骑土牛,羸马夹双辕。愿借羲皇景,为人照覆盆。

  溟海不振荡,何由纵鹏鲲。所期玄津白,倜傥假腾鶱。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白若白鹭鲜,清如清唳蝉。受气有本性,不为外物迁。

  饮水箕山上,食雪首阳颠。回车避朝歌,掩口去盗泉。

  岧峣广成子,倜傥鲁仲连。卓绝二公外,丹心无间然。

  昔攀六龙飞,今作百炼铅。怀恩欲报主,投佩向北燕。

  弯弓绿弦开,满月不惮坚。闲骑骏马猎,一射两虎穿。

  回旋若流光,转背落双鸢。胡虏三叹息,兼知五兵权。

  枪枪突云将,却掩我之妍。多逢剿绝儿,先著祖生鞭。

  据鞍空矍铄,壮志竟谁宣。蹉跎复来归,忧恨坐相煎。

  无风难破浪,失计长江边。危苦惜颓光,金波忽三圆。

  时游敬亭上,闲听松风眠。或弄宛溪月,虚舟信洄沿。

  颜公二十万,尽付酒家钱。兴发每取之,聊向醉中仙。

  过此无一事,静谈秋水篇。君从九卿来,水国有丰年。

  鱼盐满市井,布帛如云烟。下马不作威,冰壶照清川。

  霜眉邑中叟,皆美太守贤。时时慰风俗,往往出东田。

  竹马数小儿,拜迎白鹿前。含笑问使君,日晚可回旋。

  遂归池上酌,掩抑清风弦。曾标横浮云,下抚谢脁肩。

  楼高碧海出,树古青萝悬。光禄紫霞杯,伊昔忝相传。

  良图扫沙漠,别梦绕旌旃。富贵日成疏,愿言杳无缘。

  登龙有直道,倚玉阻芳筵。敢献绕朝策,思同郭泰船。

  何言一水浅,似隔九重天。崔生何傲岸,纵酒复谈玄。

  身为名公子,英才苦迍邅。鸣凤托高梧,凌风何翩翩。

  安知慕群客,弹剑拂秋莲。

  《赠徐安宜》

  白田见楚老,歌咏徐安宜。制锦不择地,操刀良在兹。

  清风动百里,惠化闻京师。浮人若云归,耕种满郊岐。

  川光净麦陇,日色明桑枝。讼息但长啸,宾来或解颐。

  青橙拂户牖,白水流园池。游子滞安邑,怀恩未忍辞。

  翳君树桃李,岁晚托深期。

  《赠新平少年》

  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长风入短袂,两手如怀冰。

  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摧残槛中虎,羁绁鞲上鹰。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

  《赠瑕丘王少府》

  皎皎鸾凤姿,飘飘神仙气。梅生亦何事,来作南昌尉。

  清风佐鸣琴,寂寞道为贵。一见过所闻,操持难与群。

  毫挥鲁邑讼,目送瀛洲云。我隐屠钓下,尔当玉石分。

  无由接高论,空此仰清芬。

  《赠韦侍御黄裳其一》

  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

  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贤人当重寄,天子借高名。

  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应须救赵策,未肯弃侯嬴。

  《赠僧崖公》

  昔在朗陵东,学禅白眉空。大地了镜彻,回旋寄轮风。

  揽彼造化力,持为我神通。晚谒泰山君,亲见日没云。

  中夜卧山月,拂衣逃人群。授余金仙道,旷劫未始闻。

  冥机发天光,独朗谢垢氛。虚舟不系物,观化游江濆。

  江濆遇同声,道崖乃僧英。说法动海岳,游方化公卿。

  手秉玉麈尾,如登白楼亭。微言注百川,亹亹信可听。

  一风鼓群有,万籁各自鸣。启闭八窗牖,托宿掣电霆。

  自言历天台,搏壁蹑翠屏。凌兢石桥去,恍惚入青冥。

  昔往今来归,绝景无不经。何日更携手,乘杯向蓬瀛。

  《赠僧行融》

  梁有汤惠休,常从鲍照游。峨眉史怀一,独映陈公出。

  卓绝二道人,结交凤与麒。行融亦俊发,吾知有英骨。

  海若不隐珠,骊龙吐明月。大海乘虚舟,随波任安流。

  赋诗旃檀阁,纵酒鹦鹉洲。待我适东越,相携上白楼。

  《赠僧朝美》

  水客凌洪波,长鲸涌溟海。百川随龙舟,嘘吸竟安在。

  中有不死者,探得明月珠。高价倾宇宙,馀辉照江湖。

  苞卷金缕褐,萧然若空无。谁人识此宝,窃笑有狂夫。

  了心何言说,各勉黄金躯。

  《赠任城卢主簿》

  海鸟知天风,窜身鲁门东。临觞不能饮,矫翼思凌空。

  钟鼓不为乐,烟霜谁与同。归飞未忍去,流泪谢鸳鸿。

  《赠饶阳张司户燧》

  朝饮苍梧泉,夕栖碧海烟。宁知鸾凤意,远托椅桐前。

  慕蔺岂曩古,攀嵇是当年。愧非黄石老,安识子房贤。

  功业嗟落日,容华弃徂川。一语已道意,三山期著鞭。

  蹉跎人间世,寥落壶中天。独见游物祖,探元穷化先。

  何当共携手,相与排冥筌。

诗仙--李白6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一首豪迈壮美的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一首思念家乡的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是一首苦闷忧愁的诗。这些诗抒发的情感大不相同,却出自于同一诗人之笔,他就是唐朝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对于李白名字的由来,我知道有两个传说呢。

  第一种据说李白的'父母都会吟诗作对,李白也喜欢不停的向父母请教。有一天父母商量后决定带着他去院子里,考验一下他的作诗能力。父亲看着满园春色吟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母亲接着吟道:“火烧杏林红霞落。”李白知道父母吟了前三句,最后一句是留给自己的,便不假思索地指着院子中盛开的李树说道:“李花怒放一树白。”父母一听,大为赞赏。父亲更是高兴的就用头尾两字一结合,给他取名为李白。

  第二种传说李白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梦见太白金星落入怀中,于是给孩子取名为李白,字太白。太白金星是天上的神仙,难怪李白号称诗仙,他的诗想象力丰富,气势磅礴,很多奇思妙想都像是来自天上。

  李白二十六岁时离开四川,此后周游全国各地。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留下流传千古的佳作。在我们池州就有脍炙人口的“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等40余篇诗作。在武汉时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宣城时的《独坐敬亭山》、在南京时的《登金陵凤凰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一首离别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一首抒情诗;“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是一首夸张手法的诗,这就是我们的诗仙李白。

诗仙--李白7

  时光千转,如梦多年。 他是大唐星空中的一轮明月,春去秋来,照亮着长安城下的大街小巷;他是盛世西湖边的一缕清风,豪气冲天,诗文浪漫,静静品来让多少文人心间瞬间清凉;他作为御笔翰林,散文飘逸,不惧权贵,执手素笔间,让力士脱靴,贵妃磨研,玄宗发怒,仰天大笑,拂袖而去。

  他就是李白,唐代少有的美男子,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人。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性格豪迈,爽朗大方,短暂的一生中,以饮酒作诗为乐,以交友赏月为趣,以游荡江湖,行侠丈义为人生理想。五岁诵六甲,十三观尽百家典籍,十五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和称赞。李白深受道家思想的熏陶,好剑术,梦想执剑天涯,匡扶大义,横扫天下不平;他也羡慕游侠,爱大好河山,特地辞亲远游,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后来觉得还不够又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又下扬州,遂作《蜀道难》,《峨眉山月歌》,传于后世,留于乡里。

  “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开元十五年,朝廷诏令“民间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荐”,也就是这一年,全国六十三州发生特大水灾,十七州霜旱,人民疾苦,李白忧心。他决定出世为官,解救苍生,这一年他二十七岁,正是朝气蓬勃,定居于安陆寿山,并且已经和已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还结交有识之士和天涯豪杰。他白天阅读诗篇,谈论文章,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晚上,扶在窗前静赏明月,过得很幸福。但为官是李白的梦想,即使再美好的生活也不会阻碍他求进的步伐,他必须去求取功名。但没想到当时刚好遇土蕃屡次入侵大唐,国家五宁日,他又是文人,所以就没有入仕,待在乡野,再次等待时机。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没想到李白的人生是还是太多不得意,他有才,名扬天下,却怀才不遇,朝廷没有重视他,可能因为他的傲气吧,他也难以理解!他曾经多次拜见本州裴长史,但多次遭人谗谤,经常上书推荐都被无情拒绝。夏天到来,万物生长,经过辗转,李白才来到长安,拜见宰相张说。令他高兴的是,他在此期间,还结识诗圣杜甫,二人相见恨晚,交谈甚欢,日下谈诗论物,夜幕说画言欢,终日不倦。

  后来玄宗听说李白的才气, 玉真公主和贺知章又交口称赞李白的文章,才再次看了李白的诗赋《大猎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他进宫,授官翰林待诏,六品官职,从此开始了仕途生活。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何等容颜,“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他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这是他不愿看到的.,李白四十三岁那一年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官中行乐词》,最后玄宗赐宫锦袍。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感觉没有达到人生理想。天天借酒浇愁,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

  大醉之后,开始回忆,自己进入朝廷,他以为一切都会好起来,将来可以大展才华,实现人生志向。没想到,他到朝廷只是被利用,玄宗需要他,就会让他作诗一首,娱乐娱乐,这让他的政治生涯处境尴尬。后来玄宗又非常重用宦官,尤宠高力士,无论大小事,皆先为高力士所决。李白作为文人在长安,不被重用,由于长期不入朝廷,他开始穷愁潦倒,自暴自弃,与长安市井之徒交往,后来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贵妃磨研,宫中人非常恨他,还说谗谤李白诋毁玄宗,玄宗疏远李白。得罪玄宗,李白地位开始下降,人们纷纷嘲笑他,许多仰慕他的人又开始疏远他。”三年后,李白看不惯官场生活,郁郁不得志,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在一个月圆之夜,离开长安,开始天下飘摇,游览名山。一叶扁舟,一段孤影,对酒当歌,携风而行,经开封,到宋城,秋天到了篙山五岳之一的中岳,恋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逐有隐居之意,但还是有点想再次为官。

  不料安史之乱爆发,国家危难,人民困苦,李白在远游中与妻子宗氏一道向南奔避难。春在当涂,洛阳失陷,中原横溃,乃自当涂返宣城,避难刻中,至漂阳,听到玄宗入蜀,于是他又逃到夜郎,途中还被叛军抓住,入狱。还好被宋若思、崔涣营救,才得自由,于是他成为宋若思的幕僚,生活清净下来,多次为宋一些文表,诗文,并跟随宋若思到了武昌,谋求发展,心里觉得还算不错。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彼此交谈甚欢,安史之乱平定,杨贵妃被绞死,杨国宗被处死,玄宗也被赶下台,新皇帝登基,李白并以宋若思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无奈终以曾经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又要开始漂泊,流浪天涯。不料李白却在去夜郎途中,刚好遇到关中大旱,朝廷宣布大赦天下,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可以回到长安。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玩了几天。然后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以度余日。

  几年后,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李白年迈,又穷困多病,长期饮酒,病情越来越严重,后来躺在床上,就不能起来。明月当空,清风徐来,瘦骨嶙峋的李白在病榻上把许多手稿交给了李阳冰,并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从此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终年六十二岁。

  想曾经,他花间一壶酒,仰天大笑,挂着佩剑,举杯邀明月,与影共舞。醉了,在月下醉了,与月同醉,与月同舞。你可曾知道那一缕花香才是你的向往,那一只花朵是专为你绽放,那一片绿叶你才能懂。只是,他的忧伤,谁是他的花朵,他是谁的蝶。诗仙,李白,而今多少年过去,也许他已经化为一轮明月,一缕阳光,一阵清风,但他诗仙的才气,豪气诗文,慷慨的歌赋,飘逸的理想,人们将永远铭记。

诗仙--李白8

  如果有人问我,你知道诗仙李白吗?

  我大概会很诧异的回答: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位从小到大,课本里出现过最多次的,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诗人,谁会不知道?

  如果有人继续问我,你了解李白吗?

  我不得不迟疑,扪心自问:我了解李白吗?他盛名背后的那段真实人生,到底是什么样的?我真的还答不上来。李白,这个见多最多次名字的唐朝诗人,不过是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啊。从小到大学过那么多李白的诗,我对李白所谓的“知道”,到底是什么?

  李白,字太白,盛唐时期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

  这是我脑子里能跳出来的,用来形容李白的句子。很好笑,毕业了那么多年了,关于李白,也就记得这么官方的说法。这些形容确实没错,却无比的苍白,就像流水线传送带上全自动滚动的货品,没有任何感情。是的,我曾经学过那么多李白的诗词,却对李白这个活生生的度过那么多岁月的人,一点感情也没有。我学习那些诗词也就是为了考试吧,我应该从来没有在乎过,写出这些浪漫而豪气字词的人,到底有过一个什么样的人生。

  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那个诗词背后,真实的李白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在《康震讲诗仙李白》里,能得到了一些答案。

  作为一本传记,康震从他的角度写了李白一生的故事。这个爱喝酒、信道教,桀骜不驯的李白,想要当宰相或成为皇帝的老师,是他在政治上的不凡志向。从他二十四岁出蜀各处游历开始,直到四十二岁,李白才终于获得了唐太宗的召见,从一个布衣之士直接跃上了龙庭。可惜身在翰林院,并未得到政治上的重用。皇帝看中的,还仅仅是他诗词上的才华。短短的一年多之后,李白离开了长安。李白再次获得参与政治的机会,是在“安史之乱”开始之后,在庐山避难,却苦恼报国无门的五十六岁的李白,收到了永王李璘的邀请,可惜李璘战败后,李白入狱,好在保住了性命,可这一次,为他的政治生涯画上了一个悲惨的句号。梦想着要东山再起的李白,收到了被流放夜郎的惩罚,后来虽然大赦得以获得自由,可终究还是“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原来真实的李白,是这样度过这一生的。

  作为一本传记,康震在写法上,也充满了思辨。很多问题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通过展示同一个李白相关的历史事件的几种不同的说法起头,通过一些证据来探讨哪一种是更正确的说法。

  通过这本书,那个原先只是著名诗人的李白,他真实一生的地图在眼前展现,另一个活生生的李白,在脑海中逐渐建立,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体验。可从阅读体验来说,这本书的结构稍微有一些瑕疵,逻辑上会有些奇怪。

  先从目录来看一下全书的结构。本书一共十章。

  第一章 身世家世,通过讨论李白的出生地,李白是不是唐玄宗的亲戚,李白为何做倒插门女婿以及李白有没有后代子孙,把李白从出身到去世的概况,串在了一起。

  第二章 出仕之路,第三章 翰林生涯,第四章 长安失意,第五章 从军永王,第六章,被捕入狱,第十章 流放与亡故,把他人生节点中的重大事件拉出来详述。

  第六章和第十章之间的三章,分别是第七章 思想信仰,第八章 交游往来,第九章 经济来源,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丰富李白的人生。

  作为一本传记,一般通常作者会采用时间的顺序来完成,可这十章的内容,如何从时间线来串,并不完全符合。如果把第一章的内容看成是总分结构里的“总”。“分”的内容里的第七、八、九三章的内容并不是按照时间线来顺的,无法承上启下。因为从内容上看,第六章被捕入狱和第十章流放与亡故,才是可以无缝连接。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这么操作呢?在这里也许可以理解为,作者把流放与亡故的部分放在最后,是希望结尾部分是和李白的人生轨迹相符合的。而作者本人又很想说说关于李白的思想、交游和经济来源这三个问题。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我在网上搜索的时候,在“百家讲坛”里发现了新的线索。原来这本书的内容是来源于康震早年在百家讲坛里关于李白十讲内容的文字稿。这十次讲座内容分别是:

  李白出道之谜、李白翰林之谜、李白遭谗之谜、李白参军之谜、李白入狱之谜、李白家世之谜、李白交游之谜、李白收入之谜、李白信仰之谜、李白死亡之谜。

  根据讲座的内容来看,基本上这本书是讲座的文字版本,作者在出版的时候,把标题和顺序做了一些调整。那这本书本的出版,不是从写一本传记的出发点来写的,而是要把讲座内容都组合进去,这样就能理解阅读时,在结构上的不适应了。不过,所谓瑕不掩瑜,这本关于诗仙李白的书,看完还是受教颇丰的。至少可以让我反思一下关于古诗词学习的问题。

  不知道现在学校里的古诗词学习是什么样的,我读书的时候,基本就是诗人相关最简单的文学常识知识点一讲,诗词说的内容是什么一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绪一定,一首诗就讲完了。坦白说,离开学校后,我不太记得我学过些什么,偶尔能用的几句诗词还是小时候就会的'那种。

  20xx年中国诗词大会开始播的时候,才重新唤起我对诗词的记忆。坦白说,我并不是完全不喜欢古诗词的类型。爸爸很喜欢古诗词,家里很多相关的书籍,我小时候还挺喜欢翻翻那些很厚的唐诗宋词三百首的词典的。就是诗人传记看的不多,只有李清照的传记,我是认真看过的,小时候也很喜欢她的诗词。不同于学习里的古诗词学习,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还是设计的很好的,每年在春节期间播放,擂台赛的比赛形式挺新颖的,配上全场百人团集体答题,增加了可看性。点评的老师都是相当专业的,讲了很多诗词相关有趣的故事,每次都能看的津津有味。不仅展现了很多参与者对古诗词的热爱,也激发了很多人对古诗词学习的热情。

  那我们在学校里的古诗词学习,如何能更有趣一些呢?我也许不是能回答这个问题最合适的人,但也总有些事情可以去尝试的吧。至少,我可以把这本关于李白的传记介绍给孩子们,让他们看看书里写的这个李白,和在课本上的诗词里仅仅拥有姓名的李白,有着怎样的不同。

  我很喜欢一位热爱古代文学的老师向孩子们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学古诗词“时候,她的答案:

  “我们为什么要学古诗词呢?我们不要以为我们要学的古诗词太多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这些古诗词,只是在中国五年多年历史里,被留存下来的很小的一部分,还有很多都遗失了。你们不觉得诗词很神奇么,可以让我们知道那么千百年前的人是怎么生活,怎么思考的?我们现在学习并传承这些古诗词才能让这个后来人也能继续知道这些,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

  是啊,我们作为现代人有必要让这些古诗词永远继续流传下去,大概是为了让我们这个民族的后来人,还能有机会在看着月亮念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时候,能觉得自己和李白,看到的是同一个月亮。

诗仙--李白9

  晨风微熙,忽有一人踏风而成,烟雾缭绕中但见他双眼神采奕奕,气场洒脱不凡,竟似贬官人世间的嫡仙,他就是诗仙李白。

  李白的一生与仙是紧密联系的,谪仙人,诗仙,酒仙所有充注在了这名全身散发出神密气场的“神仙”的身上。天将降大任因此人也,当以劳其筋骨,劳其筋骨。他生在豪富世家,是一位‘‘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易’’的天才儿童,却又一生艰辛多么难。二十岁时他环游四海,期待结交朋友,去完成政冶理想,但是,十年数据漫游。一事无成,待到他四十二岁时才总算被玄宗尊重,十年之后却又被放逐夜溪,六十二岁时他又踏风而去,只交给后代一团忘记了的谜雾。

  诗仙李白,字超白,号青莲居士,诗仙李白的'人便真像那朵青绿色荷花,任由全身的黑喑与污浊,却依然清如莲,青莲花语之意就是繁华与兴盛脱离后的恬淡与潇洒,诗仙李白以清莲自号,就是時刻自警,不以名与利,权势所缚,只取一瓢恬淡自饮,虽然有妃捧砚,力士脱靴的荣誉,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势,使我不可开心颜,因此他大笑一声外出去,留有清莲飘香缭绕绵绵不绝。

  诗仙李白喝酒,故得酒中仙之名,他爱酒酗酒已来到不能一日无酒,不能一日不饮的人生境界,而他的诗便经常是喝醉酒洒脱所作,“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时的诗仙李白斗志昂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独寂寞之意溢于言表;“抽刀断水水更流,把酒言欢消愁愁更愁”无穷寂寥环在诗仙李白身旁。除开酒以外,月也是诗仙李白的最喜欢,“人攀皓月不能得,月行却和人相伴”“秋雨渡江来,江下山上个月”。

  李白诗之潇洒,洒脱,空前绝后能及,故杜甫赞他“下笔惊风吹雨打,诗成位神鬼”

  “天生我材必有用”诗仙李白哈哈大笑着无法挽留。

诗仙--李白10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白也思无敌,飘然思不群。”世人对李白都做出了极高的评价,李白的文采和才华也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李白为民着想,急切做官的想法为众人所知,但李白真的有一定的政治才干吗?他真的适合为政吗?

  从个人观点上出发,我是觉得李白有一定的政治才干的。他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小时他的父亲知道商人的儿子不能考科举,所以不仅让他读四书五经,儒家经典,还让他读百家奇书。这百家中涉及政治学的著作。而且李白跟随师父赵蕤学习了《长短经》,应该也学不少政治学的知识。所以他对政治是有相当的了解的。

  其实李白是不适合为政的,他的'性格是他为政失败的主要原因。他正直、善良且豪迈,所以不懂得黑暗官场上的套路。而他又因事常得罪权贵,仕途道路不顺。而且春秋霸主齐桓公的重臣管仲临终前说:“鲍叔牙是君子,但他善恶过于分明,不适合为政。”同样,李白也有这个性格,所以不太适合做官。

  李白,堂堂一个大才子却因奸臣当道而怀才不遇,郁郁而终,我为他感到无限的愤慨和惋惜。

诗仙--李白11

  同学们都熟悉大诗人李白吧,他写过一首表达朋友间深情厚谊的诗——《赠汪伦》。说起此诗的`由来,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汪伦是有名的歌手,而且很有才学,但不愿做官,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对李折所作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想邀李白前来做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于是想出一个妙计。他修书一封,送给李白。

  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写道:“先生好学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果然被信中所说打动了,欣然赴约。等李白到达后,汪伦才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要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

  李白方知“上当受骗”,但并未生气,他被主人的诚意打动了。两人畅谈吟诗,成了好友.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了《赠汪伦》这首别具一格的七言绝句: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仙--李白12

  1、《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静夜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5、《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6、《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8、《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9、《长干行》

妾发初复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鸣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10、《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11、《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2、《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3、《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14、《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5、《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6、《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7、《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18、《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19、《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20、《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诗仙--李白13

  据说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诗经。他父亲很高兴,认为儿子长大后可能成为有名的诗人,就想为李白取一个好名字.以免后人笑自己没有学问。由於他对儿子起名慎重,越慎重就越想不出来。直到儿子七岁,还没想好合适的名宇。那年春天,李白的'父亲对妻儿说:“我想写一首春日绝句,只写两句,你母子一人给我添一句,凑合凑合。一句是‘春风送暖百花开’,一句是‘迎春绽金它先来’。”

  母亲想了好一阵子,说:“火烧杏林红霞落。”

  李白等母亲说罢,不加思索地向院中盛开的李树一指,脱口说道:“李花怒放一树白。”

  父亲一听,拍手叫好,果然儿子有诗才。他越念心里越喜欢,念著念著,忽然心想这句诗的开头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这最后一个白字用得真好,正说出一树李花圣洁如雪。於是,他就给儿子起名叫李白。

诗仙--李白14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是一位当代大诗人对一位古代大诗人的盛赞;“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青莲居士谪仙人”,这是两位古代大诗人对另一位古代大诗人的盛赞。这位被盛赞的大诗人就是唐朝“诗仙”李白。

  “嫉妒与相轻往往产生于相同之中——同龄、同行、同时代……”但又是什么原因使众多的大家甘愿臣服、众星捧月般地烘托着李白,或者说李白缘何称“诗仙”?我曾像屈原天问般地如此发问。终于,研究性学习给了我这个揭谜的机会。

  他生于大唐盛世,那是一个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开朗雍容的时代,只有这样的社会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脚步,李白的成就与盛世密不可分。那个年代,经济发达,“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如果没有那个年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当然,如果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他好比一条鱼,如果放在一个鱼缸中,永远不会长大。而因为盛唐这片大海,让他体会到了“海阔凭鱼跃”的感觉,历史与思想交汇那一刻迸发出了灿烂的火花。

  生于开放盛唐的他,无疑是幸运的,而他那天马行空的思想,更是不允许他仅仅呆在一个地方。他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浪漫,癫狂,豪义,他游历了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不能使他在任何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盛唐的社会安定及发达的道路交通为他远游提供了极好的物质条件。

  初到长安之时,他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尽管他最后被排挤出长安,但就他这种狂放不羁的.言行性格,恐怕除了雍容的唐朝,没有哪个封建王朝会容忍。

  他如一只敏锐的狼,对周围的社会充满了兴趣,不断探索,不断体验。最终,他离开了长安到处游历。他的双脚和墨笔生动了大唐的江山。他深入社会,为自己的创作寻找源源不断的灵感,因此他的诗得以生存。他没有被那华丽的词藻所同化,他始终有着自己的风格,他始终保持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心态。他对于周围环境的探索使他的诗得以永存。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李白的家庭本身就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李白不仅阅读儒家经典,六甲百家,还发展了他多样的生活情趣和才能,这为他早年的崭露头角及今后的大放异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身的天赋,自身的刻苦,再加上老师的指导,一时使他小有名气。最终他大笔横扫,给大唐诗坛注入新的活力,令所有的骚人墨客为之一惊。自此“诗仙”横空出世。他的一生充满了不羁,“乘酒捉月”,连死都是一首诗。

  “诗仙”的成就离不开一个适合自己生长的空间,展示的舞台;离不开对周围环境的探索;也离不开世人的肯定。如果我们拥有了这些,不一定有大的成就,但却会更好地成长成才。就像今天,如果没有新课程的新理念,没有研究性学习的“李白探索”,我恐怕也不会对李白了解这么多,从而写出这篇自己还算满意的作文。

诗仙--李白15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701年正月十六2月28日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

  李白图片市)所生,4岁再迁回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但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理想。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 ,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若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从少年时起,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后来,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岷山,潜心学习,多年不进城市。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做了动物饲养员。这些美丽而驯良的鸟儿,由于饲养惯了,定时飞来求食,好像能听懂人的语言似的,一声呼唤,便从四处飞落阶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一点都不害怕。这件事被远近传作奇闻,最后竟使绵州刺史亲自到山中观看鸟儿们的就食情况。这位刺史见他们能指挥鸟类的行动,认定他们有道术,便想推荐二人去参加道科的考试。可是,二人都婉言拒绝了。当时有名的纵横家赵蕤也是李白的好友,此人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长短经》十卷。那时李白才十五岁。赵蕤这部博考六经异同、分析天下形势、讲求兴亡治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极大的兴趣。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业,喜谈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这部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