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登锦城散花楼》鉴赏

时间:2020-09-09 18:58:33 李白 我要投稿

李白诗《登锦城散花楼》鉴赏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李白诗《登锦城散花楼》鉴赏

  【作品原文】

  《登锦城散花楼》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锦城散花楼:锦城为成都的别称,又称锦里;散花楼,一名锦楼,为隋末蜀王杨秀所建,故址在今成都市区东北隅。 ⑵金窗、绣户:装饰华美的门窗。 ⑶珠箔(bó):即珠帘。用珍珠缀饰的帘子。银钩:玉制之钩。银:一作“琼”。 ⑷飞梯:即高梯,指通往高处的台阶。 ⑸忧:一作“愁”。 ⑹三峡:指长江三峡。其说不一,今以塘峡、巫峡、西陵峡为三峡,在四川奉节至湖北宜昌之间。 ⑺双流:县名。属成都府,因以县在二江(郸江、流江)之间,故得名双流,即今四川省双流县。

  【白话译文】

  红日高照锦官城头,朝把散花楼染得光彩夺目。楼上的窗闪耀着金色光辉,门上的彩绘像锦绣一样美丽。珍珠串成的门帘悬挂在银色的帘钩上,凌云欲飞的楼梯升起在碧绿的树丛中。站在楼头,放眼四望,一切忧愁愤的情绪都一扫而空了。昏暗的暮雨潇潇飘向三峡,满江的春水环绕着双流城。今天我来此登楼而望,简直就是在九重天之上游览。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是李白最早创作的诗歌之一。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詹福瑞、刘崇德、葛景春等认为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春初游成都时;裴斐《李白年谱简编》则认为此诗是李白在开元十年(722年)重游成都时所作。

  【作品鉴赏】

  全诗的大意是:在旭日初升光映照下,散花楼更显金碧辉煌、富丽堂皇。高梯入云,楼接汉,气象雄伟。诗人极目云天,心旷神怡,因而留连忘返。遥看潇潇暮雨飘洒向三峡,俯视春江绕城,景物尽收眼底。散花楼的美景竟然使诗人陶醉了。在此之后,诗人就要东行,前往三峡了。此时登楼竟如在九天云之上游玩。 诗人没有描写散花楼的建筑规模、营造特点、位置与布局等,而是通过金窗、绣户、珠箔、银钩、飞梯等器物的色、光、形、态的变化和辉映,显现出散花楼的高雅别致,宏伟壮观。“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这两句诗对仗修辞手法的运用,把初日临照下的锦城散花楼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全诗仅有这两句不合格律,如果去掉这两句,此诗就相当于一首五言律诗了。而这两句在诗中非常重要,可以说是“诗眼”。前句的意象构成一幅十分鲜明的画面,后句写出了诗人的快意之感,这两句初步显示了李白极端夸张笔法的感染力。末句“如上九天游”则是再次抒发登楼的愉悦之情。 综观全诗,形象鲜明,意境飘逸,情景真切,开合自然。不仅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而且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虽属年少之作,已经显示了李白的诗歌天才,大手笔已见端倪,不是人尽能为之的。当时苏就称赞李白有雏凤之态。

【李白诗《登锦城散花楼》鉴赏】相关文章:

李白《登锦城散花楼》译文及鉴赏09-21

李白诗篇《赠汪伦》原文鉴赏10-25

李白诗作《赠汪伦》原文鉴赏10-19

李白诗作《赠汪伦》鉴赏两则10-19

《锦城曲》温庭筠11-24

温庭筠《锦城曲》11-19

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鉴赏11-09

《登鹳雀楼 》讲解鉴赏05-16

《登鹳雀楼》诗歌鉴赏05-05

登鹳雀楼原文鉴赏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