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人与海》赏析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人与海》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人与海》赏析1
关于《老人与海》,我相信每个人都知晓,也被这位勇士的精神所感动。
《老人与海》文中主要人物是老人,一位普通的在墨西哥海湾附近捕鱼的渔民。这位平凡的老人有着不平凡的经历,它的坚韧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次要人物是男孩,四十天以前还和老人一起捕鱼,可老人运气不好,男孩的父母不让孩子与这个“倒霉”的老人在一起捕鱼,可是男孩渴望与老人在一起,因为捕鱼的技术都是老人教给他的,他尊敬同情老人。
本书主要讲了一位老渔夫,他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一条鱼的情况下,历经重重艰险,经过三天三夜耐力与毅力的较量,最终捕获到一条重量超过一千五百磅的大鱼。但在返回的途中,这条大鱼却被鲨鱼吃光,老人只带回鱼头与一副鱼骨架。
老 人
(一)坚持
提到老人我就特别感动,他很自信,虽然八十四天中他没有捕到一条鱼,但是他不放弃不懊恼,反而坚信自己一定能获得成功。只有不放弃,坚持就与成功离近了一步。
(二)乐观
终于捕到大鱼,在返回的途中,遭到鲨鱼的包围,老人在赶走前面几只鲨鱼时,已经将武器全部用完,可不断有鲨鱼过来抢吃老人的大鱼。看到这里我真为老人捏一把汗,老天爷太不公平了,为什么要老人经受那么多磨难。可老人却很积极乐观面对,克服了一次次困难。正是老人的乐观精神,推动着老人一步步前进。
(三)坚强
这是一位坚强的老人,长年累月的捕鱼,老人的两只手留下了深深的伤疤,那是常年用绳索拉鱼留下的。每一条伤疤都象是沙漠里风化的沙土一样古老。在这次捕鱼中,他的手又划烂了,新疤旧疤交织在一起,读到这里我心里特别痛。老人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并不是为失败而生的,哪怕被消灭掉,也不能被打败。”老人太坚强了!
男 孩
男孩善良他很爱老人,时而在老人身边陪伴,让老人不孤单,最后看到男孩又回到老人身边准备一起捕鱼,我很开心。老人再也不用对着大海自言自语了。
《老人与海》这本书特别感动人,好几次我都流下了眼泪。老人太不容易了,在面临困难时,他的乐观坚持使人感动。
《老人与海》赏析2
也许《老人与海》只是一篇被过分诠释的著作。
当众多读者和评论家纷纷认为此小说充满象征意味时,海明威却执意认为自己的作品“没有什么象征主义的东西。大海就是大海,老人就是老人,孩子就是孩子,鱼就是鱼,鲨鱼就是鲨鱼。……人们说什么象征主义,全是胡说。”但他也有所保留:“我试图描写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许多真正的鲨鱼。然而,如果我能写得足够逼真的话,他们也能代表许多其他的事物。”
将这篇仅两万六千多字的小说与中文译序结合起来阅读后,我突然有一些其他的感想生出来。说一篇其作者自认为有生以来最为满意的作品没有任何字面和情节之外的涵义,是不太可能的,只是作者在其中灌注自己的精神世界而毫不自知。这一脱不掉的文化背景即是基督教文明的精神价值。对宗教文化的信仰与浸淫构成了人类后天生命中的某些必然的内心矛盾。黑格尔认为矛盾是人与生俱来的东西,我认为不正确。内心矛盾并非人类与生俱来的属性,矛盾不是注定的,虽然它普遍而长久。不认同黑格尔创立的“辩证法”。人一旦对矛盾的存在合理化,那么他对矛盾的解决就是无能为力的。人类有作为低级生命的自然和谐,但人之所以最终是一种高级生命,乃是因为他的头脑和思维,所以人的生命的和谐除了其生理的`和谐之外,还应有一层更为重要的和谐──灵魂的和谐。但是历史上的所有时代中人尚未达到过灵魂的真正和谐,无论凡夫走卒还是帝王圣贤,故矛盾看似与生俱来。
《老人与海》不是一篇教导人们如何实现灵魂和谐的小说,而是一种探索和追寻。老人希望用海上的渔猎经历寄托自身价值的超越。“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无疑这正是海明威的价值观──被捕杀的大马林鱼的生命是老人的牺牲品,大鱼和老人又一起成为鲨鱼的牺牲品,而鲨鱼最终会成为大自然的牺牲品。这是海明威式的固执的悲观主义情结的反映。如果生命意味着一场牺牲,人类只能无能为力。但是海明威又是极敏感与自尊的,他执意要让老人的行动具有意义,老人的努力虽然成了自然界的牺牲品,但老人的精神胜利了,他的精神力量超越了以往的海上生活,超越物质的结局。在这一层面上老人已然实现灵魂的和谐,不再心怀懊丧。
在写作中,海明威正是那个“老人”。写作生涯越持久便越怀有深重的杰作情结,希望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如此下去写作可能成为一个人的梦魇,作品成为不负责的评论家的牺牲品。如他的上一篇小说《过河入林》的评价不高,被认为是文才枯竭。唯一令作家内心安慰的只有精神胜利和自我超越,这是支持他一路奋斗的燃料。老人的奋斗不应成为他的梦魇,它还能够继续梦见狮子,这一非洲草原的真正霸主。老人的生命愈老弥坚,愈坚弥醇,作者的良好愿望。海明威的杰出正在于他不是一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他是一位生命的斗士。他的作品在摸索内心矛盾解决之道的途径。虽然他本人终其一生也未能解决这些矛盾。正因为他写作,所以他对人的灵魂关注的深沉;也正因为他的作品,我们看见了他做出的全部努力。
《老人与海》也许并无所谓的无穷象征,但那并不影响它成为能够承载理想和精神力量的伟大作品。
创作背景
《老人与海》这本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
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1936年4月,海明威在《乡绅》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碧水之上:海湾来信”的散文,其中一段记叙了一位老人独自驾着小船出海捕鱼,捉到一条巨大的大马林鱼,但鱼的大部分被鲨鱼吃掉的故事。当时这件事就给了海明威很深的触动,并觉察到它是很好的小说素材,但却一直也没有机会动笔写它!
1950年圣诞节后不久,海明威产生了极强的创作欲,在古巴哈瓦那郊区的别墅“观景社”,他开始动笔写《老人与海》(起初名为《现有的海》)。到1951年2月23日就完成了初稿,前后仅用了八周。4月份海明威把手稿送给去古巴访问他的友人们传阅,博得了一致的赞美。
《老人与海》赏析3
《老人与海》也许并无所谓的无穷象征,但那并不影响它成为能够承载理想和精神力量的伟大作品。下面我们来看看老人与海的课文赏析。
《老人与海》可以说是最典型的海明威小说,集中体现了海明威的世界和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小说的题材是从一个古巴老渔民那里得来的,海明威酝酿了十几年,他不仅以他长期以来获得的打鱼的丰富知识充实了这个故事,而且把它补充和裁剪为自己所需要的题材。小说讲述了古巴老渔民桑提亚哥,84天出海没有钓到一条鱼,大家都认为他背运了。连平时常照顾他的男孩曼诺林,也不来了。可老人并不死心,在第85天,他独自一人去到更远的海面,终于钓到一条从未钓到过的大马林鱼。他被鱼拖着跑了两天两夜,终于征服了它。正当他扬帆返航时,碰上了鲨鱼,为了保护他的鱼,他又与鲨鱼展开了搏斗,他一条条地杀死它们,但更多的鲨鱼又来了。最后老人精疲力竭,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作武器。但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得只剩一副骨架,他把它拖了回去。回到家他还在“梦见狮子”。
小说情节十分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小说集中描写了主人公三天三夜只身在海上捕鱼的情况。为了突出想要表现的主题,作者把主人公桑提亚哥投进了几乎与世人隔绝的茫茫大海之中,让他孤独地与海洋、鲨鱼搏斗。在海明威笔下,大海显然不仅仅是大自然的一种景观,而且也是社会的象征。正如桑提亚哥把捕鱼不只看作一种谋生手段,而且也当作人生角斗的场所一样。作者多次用“黑色的”、“暗黑的”、“黑魆魆的”等幽冷、神秘的字眼来形容海水,大海充满了大大小小的马林鱼和鲨鱼。尤其使人颤栗的是桑提亚哥与鲨鱼搏斗时海的凶怒、野蛮、阴险及深不可测和不可知。这一切,使桑提亚哥显得那么渺小,那么孤独无助。从而形象地表明了人在同外界势力的斗争中逃避不了失败的命运。但是作品通过桑提亚哥在失败面前所表现出来的风度,又强调了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这一主题。
海明威是以塑造那些在强大的压力下不失风度的主人公而饮誉文坛的。这篇小说中的主人公桑提亚哥就是他那种“人可以被消灭而不可被击败”的最典型的“硬汉”形象。在海明威笔下的桑提亚哥社会关系十分简单。小说一开始,作者就不动声色地叙述着:“他是一个独自在湾流里一只小船上打鱼的老头儿,他到那儿接连去了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有捉到……”。似乎桑提亚哥是个超然于世外的人。他没有什么丰功伟绩、离奇的遭遇。小说只提到他早年曾到过非洲,见过狮子;也曾有过一个妻子,现已离他而去。而现在唯一与他接触的只有一个小男孩曼诺林。但是他捕鱼却“有许多诀窍”,“要说打鱼,顶好的还得数”桑提亚哥。长年的捕鱼生活在他身上刻下了大海留下的难忘印记,铸就了他的“硬汉”性格。小说中写道:桑提亚哥“后颈上凝聚了深刻的皱纹,显得又瘦又憔悴。两边脸上长着褐色的疙瘩。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的反光晒成的肉瘤。疙瘩顺着脸的两边蔓延下去,因为老在用绳拉大鱼的缘故,两只手上都留下了皱痕很深的疤,但是没有一块疤是新的。……他身上的每一部分都显得老迈,除了那一双眼睛。那双眼啊,跟海水一样蓝,是愉快的,毫不沮丧的。”他极具性格,认定自己的使命就是到大海深处去捕鱼,虽然接连去了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有捉到,但还是带着“希望和信心”独自驾着小舟出海了,而且“到那什么人也没有去过的地方。”在小说中,桑提亚哥捕鱼不单是为了“养活自己”,而且是“为了光荣”。“鱼一方面养活我,一方面要弄死我”。因此他必须战胜鱼。人和鱼都在选择:“它的选择就是待在一切圈套、引诱和诡计都奈何它不得的黑魆魆的深水里。我的选择呢,就是到那什么人也没有去过的地方把它找出来。我和它谁也没有个帮手。”当他打着了大鱼,手却抽筋了,“我恨抽筋,这是对自己身体的背叛,是自己丢自己的脸”,但又自信:“不过你呀,你是永远不会垮的。”他希望能证明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也就是海明威的准则:“让它把我当作比现在的我更有男子汉气概些吧,事实上我一定会那样的。”他证明了一千次都落空了。但“现在他又要去证明了。每一次都是一个新的开端,他也决不去回想过去他这样做的时候。”他认为:“痛苦在一个男子汉不算一回事。”当他终于把大鱼制服,猎获了他梦寐以求的目标,以胜利者的姿态返航时,却又遇到了更凶险的对手:鲨鱼。于是他又和鲨鱼作着殊死的斗争,伤痕累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就是彻底的海明威的人生哲学。他把个人生存的价值提到高于一切的地步,但同时又带有明显的悲观色彩。最后,桑提亚哥与鲨鱼搏斗失败了,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只剩下一副空骨头架子,可是他精神上并没有失败:“可是,是什么把你打败的呢?他又想‘什么也不是,’他提高嗓子说。‘是我走得太远了。’”回到家,他还在梦见狮子。而“狮子”正是他力量的象征。在精神上他是个强者,“就是打不败他”。然而,这毕竟是作者的主观愿望。桑提亚哥是孤立的个人奋斗,他敌不过鲨鱼所象征的命运的捉弄,最后只能在失败中寻求自我安慰。这也是海明威晚年思想的集中表现。
海明威生活的时代,整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里呈现了一片混乱的景象:经济危机、市场萧条、战争频繁。这个充满着战争、暴力、凶杀、邪恶、堕落、恐惧、绝望和死亡的世界对海明威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和打击,并在他的肉体和心灵上留下了不可治愈的可怕的创伤,从而把他推上了痛苦、迷惘、绝望和死亡的边缘。但是,他并没有被打垮,他像一头“受伤的老狮子”,用笔同那个荒诞的世界作了无数次抗争。海明威通过小说揭露和鞭挞了那个荒诞的世界的危机和矛盾,发泄他和“迷惘的一代”对那个社会和世界的憎恨、愤怒、不满和绝望。在海明威的作品世界中,无一不是他的人生哲学的形象显现。在海明威看来,一个人如果没有勇气是比什么都可怕的。他作品中主人公的头上总有一种厄运在盘旋,他们都得奋力抵抗这种厄运。从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的涅克、《太阳照常升起》的巴恩斯、《丧钟为谁为鸣》的乔顿、《乞力马扎罗的雪》的哈利、《弗·马康贝短暂的幸福》中的马康贝、《有的和没有的》中的摩根到《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几乎所有重要的作品都表现了这一点。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海明威作品的题材为什么总是战争、拳击、狩猎、海上垂钓等充满暴力的事件,而主人公总是孤独的男人,女性在他的世界里只处于陪衬地位。这些主人公在某种程度上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点,即他们面对困难、厄运能表现出一种重压之下的优雅风度。海明威塑造的这种艺术形象,被人们称为“硬汉形象”,而桑提亚哥则是这一类“硬汉形象”的典型表现。
在这篇小说中,海明威最成功地运用了他锤炼多年的那种洗练的风格。行文流畅、文体简练、含蓄,读来富有诗意。作者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语句平稳,节奏明快、具像鲜明,丝毫没有过于修饰的文句。但在这简朴的语言中,却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就像那藏在海水中的八分之七的冰山一样,而这也正是小说魅力之所在。象征手法的运用在小说中也到处可见。如小说中的大海,象征桑提亚哥搏斗的场所;大马林鱼象征着他的追求;鲨鱼象征着他奋斗道路上的敌人,而狮子则象征着力量,老头儿一再梦见狮子,正象征着老人对力量的追求和对强者的向往。小说的结尾,作者写到那些旅游者围着大马林鱼的骨架议论纷纷,却分不清这是鲨鱼还是马林鱼。这个讽刺性的结尾,也含有象征意味,影射了客观世界对同厄运搏斗的老人的不理解,从而加深了小说主人公孤军奋斗、孤芳自赏的思想主题。小说中,作者还充分运用了独白、思忖、回想等来揭示人物的内心,达到刻画人物性格的目的。
老人与海》给海明威带来了至高无上的荣誉。1954年瑞典皇家学院授予海明威该年度诺贝尔奖。“因为他精通于现代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其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
【关于《老人与海》赏析】相关文章:
《老人与海》片断赏析作文11-24
关于《离骚》赏析11-13
关于诗歌赏析09-03
关于无题李商隐赏析10-22
关于李商隐无题赏析10-21
关于观沧海赏析11-13
关于乡愁及赏析11-05
关于乡愁诗歌赏析10-27
关于乡愁文章赏析10-23
关于《离骚》的赏析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