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的创作背景与内涵

时间:2024-09-07 13:30:07 老人与海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老人与海》的创作背景与内涵

  海明威是美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老人与海》是他晚年的代表作,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虽然只是一部中篇小说,却是海明威的思想集大成的作品,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从问世到现在,一直是文学界研究海明威最重要的依据。

《老人与海》的创作背景与内涵

  《老人与海》的创作背景与内涵1

  海明威是一个非常具有特色的作家。在他的性格中,有着不同于一般作家的特质,他当过兵,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位非常有思想的作家。虽然他的性格中有非常勇敢的一面,但是他的心里是仁爱的,非常厌恶战争。一战后创作的《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作品就是以反战为主题的小说。战争结束以后,海明威的创作进入了一个低谷,和平时期的海明威又开始了他新的思索,以他独特的思维方式来观察这个世界,他的思维非常独特,之后的作品表达手法隐晦,似乎表示他的思维进入到了另外一种层面,但是不变的是他的勇气。

  《老人与海》这部作品故事结构很简单,讲述的是一个老渔夫在海上和一条大鱼搏斗2天的故事。在这篇小说里,海明威通过老人与大鱼的搏斗、老人的思考、老人的言语以及老人的梦境,赋予这篇中篇小说深刻的内涵。从表面上老人的勇敢、坚韧、乐观,梦境中老人的渴望、思想还有老人在这84天中的思想斗争,让这部作品里面饱含人生哲理。不管从哪一方面来看,老人身上都有海明威自身的影子,这是他对这个世界的终极思考,他赋予了这位普通老渔民伟岸的形象,这是海明威自己对自身的剖析。海明威是很有勇气的,他不但有勇气面对这个世界,也有勇气面对真实的自己,也正是这勇气,促使海明威一次次走向巅峰,一次次挑战自己的极限。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是海明威一生的精神追求,更是他那个时代美国人缺乏的精神。这是一种虚无的东西,它也许是命运,你无法战胜它,但是却要去勇敢面对,即使失败,这个过程仍然要轰轰烈烈,不能放弃。正是这样,《老人与海》成为海明威的巅峰之作,他自知无法再一次攀登高峰,但是在别人眼中他是顶峰的象征,他很明白自身所陷入的困境,能看到这一点,足以说明海明威的伟大,在作家之中能够达到海明威这样思想高度的人并不多。

  一、《老人与海》的创作背景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海明威精心构思的。故事背景是在海明威写作这部作品时候的古巴,人物很少,线索也并不庞杂,很简单。主人公是一位圣地亚哥的老渔民,另外还有一个小男孩,这位老渔夫年纪很大了,却仍然坚持出海捕鱼。他是一位优秀的渔夫,虽然年纪大了,却从不服输。他的计划是捕获一条大鱼,尽管84天都没有捕到鱼了,却没有放弃,每天按时出海,终于在第85天的时候钓到了一条大鱼。经过两天的奋斗,冒着被大鱼拖向深海的危险,在没有食物没有水的情况下,终于制服大鱼。但是在回去的路上遇到鲨鱼的抢夺,老渔夫奋力与鲨鱼搏斗,并一一将其击杀,但是,大鱼仍然被吃光了。老人筋疲力尽,回到家里好好的睡了一觉,并梦见了很多美好且辉煌的日子,在梦中,他忘记了残酷的现实。

  对于《老人与海》的研究,就要先审视海明威这个人的思想与个人以及社会背景。海明威是一位比较独特的作家,他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负过伤。他一直以硬汉形象示人,他喜欢饮酒、狩猎、捕鱼、拳击和滑雪,是一个典型的硬汉。他的性格,他的骨子里面是永不服输的精神。他还赞同尼采的观点:“适时而死。死在幸福之峰巅者最光荣。”他一生奉行的至理名言就是: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正是这样,当他自传作品《流动的圣餐》的创作陷入困境,而电疗致使记忆衰竭,当创作灵感真正消失的时候,他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在自己巅峰时刻离开这个世界。

  晚年的海明威之所以写作《老人与海》,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后期的海明威创作的眼光转向用一种哲学的态度审视自己的一生。以前的作品都是书写世界,后期的海明威思想更加深邃,他想用一部小说来表现思想,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有一个明确的指向。《老人与海》是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故事,它没有明确的赞成或者反对某事和某人,只是在讲述一件事情,这件事情犹如一个世界,包含了海明威的全部思考。海明威认为文字所能表达的只不过是文学中很小的一部分,他努力的想象读者展示一个更多更广阔的世界,这部作品无所指而又无所不指,这就已经给这部作品赋予了很强的哲学和神秘色彩。

  海明威在写《老人与海》之前,很久没有作品引起轰动了,这令海明威非常痛苦。他是一个不服输的人,他想超越以前,不停地超越,他陷入了苦苦的思索。这段时间是他想了很多问题的一段时间,是他思想的完全成熟的阶段,他努力的想创造巅峰。《老人与海》这部作品很大程度上是他这段时间思索的过程和他人生的信念和追求,海明威也意识到,这可能是他最后一部作品,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与总结。在小说里面的.老渔夫,身上也有很浓厚的海明威的影子,老人的思想和性格,都是海明威赋予的。短短的一部中篇小说,浓缩了海明威全部的才华与思想,海明威创造了他个人的巅峰,凭借这部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本身也成了美国人的精神支柱。此后,海明威再也无法创造更高的巅峰,也许他就是用《老人与海》这部作品来展示自己的全部。这部作品也耗尽了他的心血,几年后,信奉“可以被打垮,但绝不能认输”的海明威饮弹自尽了,用生命诠释了他的信念与追求。

  二、《老人与海》的内涵

  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所遇到的大鱼、鲨鱼,都是老人遇到的对手,是老渔夫需要去战胜的,而天气、运气等因素则是客观环境,老人捕鱼的过程在作者看来也就是人生的一个过程的浓缩。从老渔夫所拥有的条件来看,他是不可能战胜这些东西的,老人也明白自己的处境,但是这个老渔夫却一直没有放弃,直到最后一无所获的回家。

  整篇小说充满隐喻和内涵,每一个事物都有所暗指,每一个想法和环境都是人生信念的外向化。从宏观上来看,老人前84天的一无所获暗指人生的不如意,而且前提是这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渔夫。这个身份一直支撑着后面的故事,优秀的人不放弃,所以他遇到了大鱼,老人勇敢的抓住了机会,用自己的技术、毅力去和大鱼搏斗,意味着他能够满载而归,这也正是人生得意的时刻,可是危机也不期而至,他遭到了鲨鱼的围攻,这一刻老人再次展现了他坚强不屈的一面,奋力和鲨鱼搏斗,并击杀了大部分鲨鱼。人生遭遇不测,并能够勇敢面对而且战胜它,只是胜利果实也所剩无几,最后回到海滩的时候只剩下一副鱼骨架。经过八十多天的等待和两天两夜的奋战,所得到的只不过是一副骨架而已。这和我国俗语“人生是赤裸裸的来也是赤裸裸的去”有异曲同工之处,而这八十多天只是人生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人生的全部因素。不同的是,老人明知道是这个结果也勇敢去面对,去拼搏,最后仍然是微笑面对,再回过头来看前提,这个是为极为优秀的老渔夫,也就是说,只有勇敢的拼搏的人,明知最后什么都得不到,也能坦然的微笑面对,这才是真正的勇士。

  小说创作的背景是在战后,社会世风日下,努力拼搏的价值观日益被人淡忘,和平时期弥漫着堕落的风气。作为一位一辈子崇尚勇气、奋斗的海明威感到,人生追求的是这个过程中的精神,结果都一样,再优秀也是一无所获,人与人的差别不在于开始和结果,而是过程。这也是海明威的终极人生感悟,也是他在感到自己没有能力去创造、去拼搏后坦然选择自杀的原因。《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毕生心血的凝聚,是一部很独特的很有思想内涵的小说,后人可以不断的从中汲取对自己有价值的思想。

  《老人与海》的创作背景与内涵2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

  该作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尽管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是悲剧性的,但他身上却有着尼采“超人”的品质,泰然自若地接受失败,沉着勇敢地面对死亡,这些“硬汉子”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即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

  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创作背景

  《老人与海》这本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

  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1936年4月,海明威在《乡绅》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碧水之上:海湾来信”的散文,其中一段记叙了一位老人独自驾着小船出海捕鱼,捉到一条巨大的大马林鱼,但鱼的大部分被鲨鱼吃掉的故事。当时这件事就给了海明威很深的触动,并觉察到它是很好的小说素材,但却一直也没有机会动笔写它!

  1950年圣诞节后不久,海明威产生了极强的创作欲,在古巴哈瓦那郊区的别墅“观景社”,他开始动笔写《老人与海》(起初名为《现有的海》)。到1951年2月23日就完成了初稿,前后仅用了八周。4月份海明威把手稿送给去古巴访问他的友人们传阅,博得了一致的赞美。

  蕴含的深层内涵

  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海明威极好地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在波澜壮阔的大海上,展开了一系列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和形象化,并代表了不同的意向和表征。对人物内心世界进行更好的诠释,作者通过深度挖掘文本中所隐含的意蕴,寄寓了深刻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一)大海——人生竞技场的象征

  一直以来,大海在西方文学中,都被赋予了丰富多彩的表象意境,或者代表少女的形象,清纯可人、明媚灿烂;或者象征恶魔,凶神恶煞、深不可测。在《老人与海》中,大海被描写成一位女性形象、细腻深沉,在老人捕鱼的过程中,大海呈现出安详、宁静、祥和、波澜不惊的状态;[3]在老人和鲨鱼搏斗时,大海仍旧是那种自信、缓缓流动的状态。作品中的大海尽管表面看是温柔的,但内心却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力量。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既有着硕大无比的大马林鱼,又有着凶残贪婪的大鲨鱼。在小说中,大海象征着真正意义上的强者,既有着非凡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同时又具有无比深厚的内涵。

  (二)老人——人类顽强意志力的化身

  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位真正的硬汉,他能勇敢地接受命运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敢于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不屈不挠、顽强抗争。怀抱坚定的信念,即便在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坚守。通过和大马林鱼、大鲨鱼等一次又一次殊死的搏斗,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尽管象征他胜利的标志仅仅是一堆鱼的残骸。圣地亚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宣告:被摧毁的只能是人的肉体,人的精神是屹立不倒、永远都打不垮的。在小说中,圣地亚哥象征着不屈不挠、顽强乐观的人类精神。

  (三)小孩——人类生存状态的象征

  曼诺林是小说中的另一个小主人公,他一直以来都和孤苦伶仃的老人相依为命。在老人的生活中,他的爱和关心处处能体现出来,老人没有捕到鱼时,他会和老人一起难过悲伤,然后会更加悉心地照顾老人的生活和起居,为老人准备好饭菜,是老人生活中最好的帮手。可以说小孩是老人的另一种生存状态的象征。在孩子眼中,老渔翁不管捕没捕到鱼,都是他心中最好的渔人。无论捕鱼的技巧,还是捕鱼的品质都是一流的,无人能够匹敌的。捕鱼的结果并不能说明什么,仅仅是对人的能力的一种肯定而已。而这种观点,和老渔翁对自己的看法,恰恰是两种对立的观点,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老渔翁和小孩象征着人的正反两个方面,预示着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人的犹豫和徘徊、难以抉择,小孩曼诺林的离开,也正是这种思想不断斗争的最终结果。

  (四)大马林鱼——美好理想的象征

  在小说中,大马林鱼是光荣的象征。从现实出发,一个年老体衰的渔夫能捕获到如此硕大无比的大马林鱼,本身就是一件令人荣光的事情。但老渔夫对鱼确是无比的喜爱和崇尚,不但没有丝毫的敌意,反而将对手当成朋友和兄弟看待。[6]所以在整个与大马林鱼搏斗的过程中,他至始至终都深怀喜爱和敬佩之情,甚至在最终战胜对手时,他也不免为对手扼腕叹息。因此,在整部小说中,大马林鱼是无上光荣的象征。纵观整部小说,大马林鱼的作用非常重要,没有大马林鱼的穿针引线,小说的象征意义将不完整。在经历漫长的84天等待之后,大马林鱼终于出现了,既满足了老人的愿望,同时也是给老人漫长等待的一个回报。老人凭借坚强的毅力,终于战胜了年轻气盛的大马林鱼。在小说的寓意和老人的心中,大马林鱼一直象征着一种理想的事物,一种美好的目标和追求。预示着在人类漫长的旅途中,会经历种种的磨难和痛苦,但只要人们怀有坚定的信念,依靠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追求,最终一定会战胜艰难困苦,创造生活的奇迹。

  (五)鲨鱼——邪恶力量的象征

  鲨鱼在小说中,是各种邪恶势力的化身,代表着一种破坏性的力量。它是对人们实现各种理想和目标的阻挠。《老人与海》这部小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并产生了划时代的深远意义。这部小说的创作时代,正是古巴民族运动风起云涌之时。[8]海明威笔下的圣地亚哥,虽然仅仅是一个渔人的身份,但他却代表了那种在社会最底层苦苦挣扎的穷苦百姓的形象。而鲨鱼则是殖民主义者的化身,通过正反两个形象鲜明的对比和塑造,预示了古巴人民为了争取自由和解放,同邪恶势力所做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这样也更进一步凸显了真正硬汉的个性。

【《老人与海》的创作背景与内涵】相关文章:

《老人与海》创作背景及主题09-02

《劝学》创作背景10-16

沁园春雪创作背景06-08

苏轼的水调歌头创作背景06-05

边城创作背景及鉴赏08-09

骆驼祥子创作背景05-31

李白《将进酒》创作背景06-04

沁园春·长沙创作背景及特色06-22

归园田居创作背景10-10

望庐山瀑布创作背景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