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兰亭集序之字用法
“之”是文言文中一个重要的虚词,用法复杂。在此本文通过(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对“之”字的用法作简要的归纳。《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尤其是文中的“之”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该文共出现二十个“之”字,几乎把文言文中的常用用法都用上了
一、 用作代词,在句中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根据具体语境
可译为“我”“我们”,“他(他们)”“她(她们)”,“这”,或者代事。
①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③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二、用作结构助词,分以下几种情况。
1、定语的标志。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可译为“的”,有时不译。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③足以极视听之娱。
④放浪形骸之外。
⑤向之所欣。
⑥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2、定语后置的标志。通常情况下,古代汉语中定语的位置与现代汉语中的一样,用在中心语之前,但为了强调定语有时将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后,有时在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用“之”连接。翻译时应将后置了的定语调整到中心语之前。
①仰观宇宙之大。
②俯察品类之盛。
3、用在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
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②曾不知老之将至。
③后之视今,④亦犹今之视昔。
⑤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4、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者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①暮春之初。
②晤言一室之内。
③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三、 用作动词,可根据具体语境翻译。
①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练习。
曾子之①妻之②市,其子随之③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④,妻止之⑤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⑥教。今子欺之⑦,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文中的“之”字按其用法分类,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②⑥/③④⑤⑦ B.①⑥/②/③④⑤⑦
C.①⑥⑦/②/③④⑤ D.①⑥/②/③⑤/④⑦
[参考答案]
①B。
⑥结构助词,“的”的意思。
②动词,“到”的意思。
③代词,代曾妻。
④代词,代彘。
⑤代词,代曾子。
⑦代词,代曾子的儿。
【写作背景】
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和当时名士孙绰、谢安和释支遁等四十一人,为禊事活动,在兰亭宴集。与会的人士都有诗作,事后把这些诗篇汇编成集,《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所写的序言。序,文体名,是对书籍和文章举其纲要、论其大旨的一种文字,相当于引言。
【作者简介】
王羲之(公元321-379年):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住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曾任江州刺史、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等职。他书法精绝,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兰亭集序之字用法】相关文章:
兰亭集序中的之04-20
品《兰亭集序》之美04-28
《兰亭集序》文学之美01-29
岳阳楼记之的用法04-20
岳阳楼记之的用法04-20
兰亭集序21个之字意思12-04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之两篇04-16
关于《醉翁亭记》的虚词用法(而、之、也)03-02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之《兰亭集序》教案04-13
《兰亭集序》字的结构特征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