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题临安邸课后反思

时间:2023-10-19 11:55:16 海洁 课文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课文题临安邸课后反思

  在办理事务和工作生活中,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文题临安邸课后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文题临安邸课后反思

  课文题临安邸课后反思 1

  《题临安邸》这首诗是诗人林升对南宋王朝没落与腐败的景象所表达的哀愁与愤怒。

  生活在一个皇帝歌舞升平,百姓民不聊生的痛苦时代中的林升,观察着平民社会的贫困潦倒,又仰望统治阶级的穷极奢欲,心中应该是有很多的交杂情绪。带着这种情绪,能更好的感受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与情感。

  这首诗开头一句:“山外有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城外群山环绕,层峦叠翠。“楼外楼”好像诗人就在遥看那碧绿的山头中坐数不胜数的玉台楼阁。而楚楚动人的西湖内,繁花似锦的亭台中,达官显贵享受着歌舞美酒。“几时休”是通过对无限的奢靡时间的对比,表达诗人对“繁华”景象的忧愁。便为我们描绘出南宋时期杭州一副“欣欣向荣“的.都市景象。“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又表达了诗人忧愁中隐隐的愤怒。一个“熏“字深刻淋漓的展现了寄生虫般的王公贵族尽情无休无止的享受奢侈乐趣。杭州这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简直就是沦陷前的汴州。句尾中”直把“更毫不忌讳的表达了林升对统治阶级的哀叹,体现了诗人为国为民所担忧的悲伤情感。然而这又像是一种愤怒的表达,一句强有力的呼喊。它寄托着南宋百姓的深切诉求,表达了诗人期望国家强大复兴,收复沦陷领土的夙愿。

  《题临安邸》是对南宋朝廷堕落的一次警告,伴随整首诗的情感是哀愁与愤怒。林升的哀源自王公贵族达官显贵的腐败,更源自封建王朝统治阶级的堕落。林升的怒则表达了对国家 的关注和对日薄西山的无奈,联系着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往事。

  课文题临安邸课后反思 1

  1、古诗教学要“读”出来

  古诗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朗读、诵记,丰富积累上。在此过程中,要让学生在诗中进行情感体验,接受熏陶,增强语感,提高品味。而诗是表达人类情感最好的语言方式,所以古诗教学的第一要义就是“读”。怎么个读法?我想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是:

  (1)层层拔高的读。

  《题临安邸》这首诗是本节课重点的教学内容,我分了五个步骤开展教学: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好节奏;三读,读懂诗意;四读,读出情感;五读,学会诵读。在课堂上,可以看到,在老师的步步引导下,学生朗读的水平在在逐层提高。

  (2)文道合一的读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中,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所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借助注释自读疏通诗意,体会诗人独特的情感。那么,如何将自己理解的内容和体验的情感表达出来?我尝试着将朗读的方法与技巧巧妙地融入古诗的教学之中。不仅让学生读懂了什么,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读好这首古诗。“节奏”、“起伏”、“疏密”是朗读古诗的三个重要的要素,边读边引、边教边学,学生自然也就会读了。同样,在拓展阅读时,这些朗读的方法和技巧同样运用于《满江红》的朗读中。指导学生如此反复朗读吟咏,能进一步领略诗的意境,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诗意的理解和感受。

  (3)回环往复的读

  一首诗,越读越有味,这“味”不仅仅体现在“层层拔高的读”,“文道合一的读”,还体现在“回环往复的读”。当《题临安邸》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学生读出了情感,甚至也会吟诵了,再怎么读才更有味?那就是对比读。《满江红》同样是爱国诗词,却表达了和《题临安邸》那些权贵完全不同的政治态度。一边是岳飞将军的满腔激愤,一边是达官贵人的寻欢作乐,两者如此鲜明地摆在一起的时候,学生的心情是复杂的。有一个学生这样说到:“我为岳飞将军鸣不平,岳飞将军在战场奋杀,哪些皇帝贵人们却在寻欢作乐,简直太令人气愤了。”学生的心中激起这样的情感的时候,再读《题临安邸》,对诗歌的意境把握又上升了一个层次。课堂最后,再读完南宋其他爱国诗句之后,配乐朗读《题临安邸》唤醒南宋王朝的这些达官贵人们,是一种感情的升华,是一种情感的宣泄。

  2、古诗教学要“整”进来

  此“整”为整合之意。将什么整合进来?我认为:

  (1)将已有旧知整合进来

  因为本节课我将带着学生学习爱国诗词,所以在上课伊始,我就让学生背诵曾经学过的一首爱国诗《示儿》,并提问:学了这首诗,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这样,通过唤醒他们与这节课后面所学的《题临安邸》这首诗的相关知识经验,为他们扫清障碍,做好前提铺垫,以便学生能够顺利进入古诗《题临安邸》的情境。

  (2)将背景资料整合进来

  儿童学习古诗相对于一般的课文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难进入古诗中的情境,所以教师要注意开发利用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必备的背景材料。在这节课中,我向学生介绍了南、北宋的历史,这有助于学生理解西湖的风景如此之美,诗人林升为什么还要发出“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感叹。

  (3)将图片资料整合进来。

  学生对“直把杭州作汴州”这句话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上,他们简直就把杭州当作汴州。但是,为什么他们把杭州当作汴州?汴州是个什么样呢?这对学生来说,是个疑惑之处。在理解这句诗的时候,我出示了《清明上河图》,让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到人头攒动、车水马龙……这样一来,学生体会到杭州在这群贪图享乐的权贵们的手中,也将和汴州有着同样的'命运。这样,对诗句的理解也就深了一个层次。

  3、古诗教学要“展”开来

  此“展”可解释为:

  (1)拓展补充

  我们语文课堂要体现“大语文”观,不仅将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这一首诗的教学。我从不同体裁的角度选读了《满江红》这首词,从诗人的不同性别的角度选读了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从不同描写对象的角度选读了陆游的“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些诗词虽有不同,但都表达出对南宋王朝担忧,都表达出满怀壮志的爱国热情。像这同时代、同主题的诗词,教学中拓展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形成“网状”的积累模式,达到触类旁通的良好效果。

  (2)展开想象

  学习古诗不能拘泥于逐词逐句地串讲直译,当学生已经初步疏通诗句之后,就应引导他们反复在朗读吟诵中,边读边想,展开想象,力求再现诗中的美妙场景和意境。《题临安邸》这首诗中,围绕“醉”字学生可以通过展开想象,丰富对“醉”的感悟。很可惜的是在课堂中我没能让学生去展开,只是如蜻蜓点水般请个别学生说,由此而体会诗人的“愤”,虽然学生也说了出来,但我感觉还没有真正地深入地领会透彻。

  教学确实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虽说这节课是经过几次打磨,但终有不妥之处。如何在遵循学生阅读规律下,有效开展古诗阅读,是这次“雨花杯”赛课给我带来诸多的思考。在比赛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行走在语文教学的路上,收获别样的快乐。

【课文题临安邸课后反思】相关文章:

古诗鉴赏之《题临安邸》07-20

课文雪儿的课后题答案02-11

春课文的课后题参考答案09-04

有关课文观潮的课后反思(精选10篇)09-02

课文春笋课后反思(通用12篇)10-06

课文中国石拱桥课后题练习答案11-24

初二语文杨绛的《老王》课文课后题含答案。03-15

《学会合理消费》课文课后反思(通用5篇)04-21

竹影课文的课后习题及答案06-18

琵琶行课后题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