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课文课后分析
人教社修订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新当选了当代作家肖复兴的散文《荔枝》。文章围绕荔枝写了几件小事,于细微处体现了作者与母亲深厚的母子亲情,文笔清新、质朴、平实、动人,是一篇感悟亲情,陶冶情怀的好教材。
我在教学《荔枝》一课时,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课文特点,作了如下设计:
一、淡化讲解,体现语文学习的自主性。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早就提出,语文教学要走出新天地,必须搬掉“两座山”,一是课堂上繁琐的分析讲解;二是习题式的训练。著名小语专家张庆同志也在他的《我的小学语文观》中指出,语文教学堵不住繁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淡化讲解,是当今阅读教学的总趋势,对于《荔枝》这样平实易懂的课文,教师繁琐的讲解只能是画蛇添足。课堂上我除了在导入新课、组织讨论时使用了一些必要的教学语言,其它时间都给了学生,我让他们充分地读,尽情地说,自由地写,一节课下来,听课老师感觉我已经淹没在学生的读书声和讨论声中了,课堂的主角自然而然成了学生。
俗话说,不破不立,不止不行。不淡化讲解,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就无从谈起。
二、优化讨论,体现语文教学的创新性。
讨论是阅读教学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它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促进智力发展,提高创新意识。《荔枝》一文虽然平实易懂,但要从细微处读出真情,还得让学生在在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充分地交流、探索,让思维碰撞,让资源共享。在组织学生分4人小组讨论时我本着“内容要广,形式要活,时间要足”的思想,给学生出示了小组交流。
探讨要求:
1、时间15分钟,小组长注意协调,保证每个同学不少于一次的交流机会;
2、交流内容不限,围绕“母子亲情”谈谈自己喜欢哪一句,从中读懂了什么,悟出了什么;
3、交流提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允许有多种意见,多种看法,重在参与。
这样的讨论,学生享有充足的时间和自由的空间,他们思维活跃,语言鲜活,表达富于个性,当这些活跃的饿思维、鲜活的语言以及充满个性化的表达走进语文课堂时,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已迈出了创新的步子。
三、深化感悟,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语文教学既担负着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任,也不忘陶冶学生情感、熏陶学生灵魂的使命,让学生充分地感知文字,体悟文字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情怀,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荔枝》一文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这样文质兼美的课文,当让学生在读中悟境,议中悟情,写中悟意。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细节描写部分,边读边想象文字所描绘的情境;再让学生围绕“文中答谢句子能充分体现作者与母亲浓厚的母子亲情”进行讨论,畅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做在文末“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一句处安排一个小练笔,让学生进入文章情境,转换角色,替作者写下他对已故母亲深切的饿怀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本着这样的教改的理念,我对《荔枝》一课作乐创新性教学,只在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注重情感交流和个性发挥,让学生在读书、讨论、感悟等语文活动中潜心会文,体悟真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教好语文,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荔枝课文课后分析】相关文章:
课文麋鹿课后反思12-18
课文春酒课后反思12-18
课文春笋课后反思12-18
《背影》课文课后题答案02-22
课文《祝福树》课后反思12-18
课文咏柳课后的反思12-18
课文白鹅的课后反思12-18
课文《兰兰过桥》课后反思12-18
课文《绝招》的课后反思12-18
红领巾真好课文课后反思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