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月球之谜》课文原文
《月球之谜》作为说明性课文有着本文体常规特点,结构严紧、逻辑性强,语言表达准确。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月球之谜》课文原文,欢迎大家查看。
《月球之谜》课文原文:
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月球是从哪里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劳动。
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们多次发射宇宙飞船,把月球上的石块和尘土带回来化验,还把宇航员送到月球上去探险。可是,月球上仍有许多谜,至今还未解开。
月球离地球的平均距离是384401公里。科学家们用来发射飞船的三级运载火箭,有110米高,起飞时的重量是3200吨。这样重的东西,飞向那么遥远的地方,多不简单啊!
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十分奇异的景色:在地球上,阳光是从头顶上照下来的,可这里的上空是黑洞洞的,月球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宇航员的周围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的世界。
把宇航员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四种尘土化验一下,结果更使人感到月球还有许多的谜。
把月球尘土撒在细菌上做试验: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尘土撒到细菌上,细菌一点变化也没有;第四种尘土撒到细菌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第四种尘土是美国阿波罗飞船12号从月球表土的下层取回来的。它怎么会有特殊的杀菌力呢?
再瞧用植物做试验的结果。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它的生长与在地球土壤里没有明显不同。可是,水藻一碰到月球尘土,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这一连串试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
苏联科学家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说,月球岩石中有玄武岩,这就证明月球上曾经有火山活动。关于月球早先有火山活动,世界上许多科学家的看法是一致的。但是,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据估计它的年龄已有46亿年了,而在地球上,只有在格陵兰最偏僻的地方才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这又是一个谜!
著名的宇宙航行科学家齐奥尔可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神秘的天体宇宙正在向我们招手。
《月球之谜》课文简说:
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
这一篇课文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第一段用优美的文字,渲染月光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印象,不但突出了月亮本身的魅力,而且也和第二段中月面的荒凉形成对比;文章主体是介绍与月球相关的几种难解之谜,其间巧妙地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强化了月球的神秘;结尾是开放式的,以“神秘”来概括上面列举的几种谜,与文题相呼应,同时激起读者探索的愿望。
编选本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与月球相关的知识,展示月球神秘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索月球和宇宙奥秘的兴趣;同时积累一些描写月亮的古诗句。在教学本课时,重点是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难点是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月球之谜》教学反思
一、识字教学——以学定教,让孩子快乐学习。
三年级的孩子已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因此,在预习时,及时扫清字词障碍是一个重点。
运用“提前预错——互相提醒——及时纠正”的方法,让孩子们自主学习生字,教师可根据预习情况针对性的以学定教,强调易错字、形近字、多音字等,从而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
二、阅读教学——关注差异,让孩子快乐学习。
例:在学习月球的未解之谜环节时,教师设计了: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要求:
★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
★★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
★★★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推测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月球之谜的谜底。
此处设计体现差异教学,问题分层,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三、课外延伸——激发兴趣,让孩子快乐学习。
课堂上,孩子提出的关于月球的问题五花八门,其难度和深度可不是我们老师可以解决的。这时,我们要做的就是激发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把课堂延伸到课外,鼓励孩子课后广泛阅读,了解自己有兴趣的问题。其实,这些关于月球的问题有很多是目前人类无法解开的谜团,但我们要的不是结果,而是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及阅读的过程,不是吗?这才是语文课语文味的体现,而“谜”只是激趣的手段。
《月球之谜》课文原文总结
《月球之谜》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中的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作者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学生通过学习上一篇说明文《太阳》之后,对说明文的特点和说明方法已经有所了解,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和学习内容,我确定了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对照课标的要求,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是做得比较成功:
1.激趣导题,确立目标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三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还不够持久,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是决定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在简单地复习了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之后,我就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本节课的课题《月球之谜》,引导学生通过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由问题入手,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自己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带着急切的求知欲望去阅读课文,感知文本,并进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2.精读文本,感悟神秘
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在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抓住“遐想”一词,引导学生想象:人们会产生哪些遐想?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这些话有感情地朗读;接着,我再用“你还有哪些感悟?”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中,加深对文本的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感;随后,又以“为了探索月球之谜,科学家做了哪些努力?”来激发学生了解科学家探索月球奥秘的经过,产生“我也要学好文化科学知识,长大之后才能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自然界的无穷奥秘”的动力,体现了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三维目标”的综合。
3.遵循规律,层层推进
阅读教学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语言文字的规律,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整体感知——品读感悟——总结升华——迁移运用。”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这一教学思想。首先,扫清生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自主阅读、合作交流、深入探究,用“从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哪些感悟?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科学家做了哪些努力?”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推进,理解内容,品读感悟,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最后,总结课文内容和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写好要求会写的生字,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学习。
当然,由于本人的教学理论水平、教学能力和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再加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还相对较差,因此,这节课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得还不够到位,感情朗读方法的指导还有所欠缺,有的学生还是读得结结巴巴,漏字、添字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的想象力还不够丰富,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培养。
【《月球之谜》课文原文】相关文章:
《宇宙生命之谜》课文原文06-16
小学课文太阳课文原文10-12
西湖课文原文07-19
孟姜女原文课文09-04
《匆匆》课文原文01-25
山雨课文原文09-21
社戏课文原文08-06
匆匆课文原文08-22
《手指》课文原文05-29
《早》课文原文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