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字词注释
导语:对于记承天寺夜游,同学们可以深入阅读和了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字词注释,供各位参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①,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 为乐者②,遂至承天寺③寻张怀民。怀民亦未被寝,相与步 于中庭④。
庭下如积水空明⑤,水中藻荇交横⑥,盖竹柏影也⑦。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⑧。
记承天寺夜游字词注释
①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
②念:想。无与乐者: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
③承天寺:在今湖北省黄冈县南,今废。另一说苏东坡曾被贬到福建泉州,故有可能地点是泉州。
④相与:一块儿。步:作动词用,散步。
⑤如积水空明:积水,意思是庭中自上而下像充满着水,不是地上积水。其水澄澈,所以用“空明”来形容。
⑥藻荇(xìng):泛称水草。藻,水草的总称。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而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⑦盖:这里是承接上文而推究其原因的一个虚词。
⑧闲人: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并没有事情可作,所以他自称为“闲人”。
《记承天寺夜游》: 美景与闲心的遇合
作者注明,写作时间是元丰六年(1083),这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使已经四年了.这年他四十四岁。总的来说,这时他的心情是比较沉郁的,但是苏东坡毕竟有他自己的个性——不像范仲淹,永远是忧愁,进亦忧,退亦优,在朝忧其民,在野忧其君。苏东坡当然也有忧愁,可是,他并不因此而没有欢乐。这一篇写的就是在政治上十分艰难的岁月里,他仍然有自己的欢乐。
这一篇小品式的文章所表现的苏东坡的个性是十分丰富、非常自由的。他非常重视自己的情,享受难得的欢乐。本来到了夜里,解衣欲睡了,仅仅因为月色人户,就欣然起行。不睡了,没有倦意了。兴致来了,日常生活的习惯就不在话下了。为什么呢? 因为自然景观触动了他,觉得很应该快乐一下,自己快乐就快乐吧,不够,还要找一个朋友来一起快乐,就跑到承天寺里去找朋友张怀民,一起享受这大自然的恩赐。
本来,此刻的月色已经足够使苏东坡兴奋了,可是没有想到张怀民那里一承天寺的天井里,月色更是精彩。
这篇文章的精华,就在于对月色的描绘。
首先,文本的主体是月色,但是没有直接提到月。苏东坡的笔力集中在月色的明亮,但又不提月色明亮,只说“积水空明”,这是一种视觉效果; 月光照着庭院,给人一种满院子都是水的感觉;而且不是一般的水,是透明的水;不是一般的透明,是透明得好像什么也没有一样。“积水”和”空明”,这两个词组结合在一起,很精炼,也很传神,给读者很多联想。这是一方面,强调的是月色的.透明。
第二方面,从透明的反面做文章。“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柏的影子很黑,黑得像水中藤荇一样。这个暗喻的好处不但在于黑白对比,更在于,它和前面的把月光比作水,是连贯的。前面的水引出后面的藤荇。在联想上是从属衍生性的。
这里动人的当然是自然景观。但是,整篇文章的动人又不完全是自然景观,是对自然景观的发现。文章写夜月到处都是,竹柏影子也普遍存在,但是美景要有一种心情去欣赏。这种心情,就是一-种闲适的心情。设有闲适的心情,对美景就没有感觉了。故最后一句说,天下美景甚多,之所以没有得到表现,是因为没有我这样的闲适心情。
归根到底,这篇文章的主题,就是美景与闲心的遇合。闲心就是超越世俗功利之心。苏东坡正是以这样的闲心对待逆境的。即使在逆境中,也以平常心处之,这样的人才是一个内心丰富成熟的人。
【记承天寺夜游字词注释】相关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注释翻译12-16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翻译及注释01-14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注释及翻译12-16
记承天寺夜游的原文翻译及注释12-16
记承天寺夜游作文01-01
记承天寺夜游作文12-31
改写《记承天寺夜游》07-10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