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贾平凹散文访兰解析
贾平凹,原名贾李平、贾平娃,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52年出生,陕西省丹凤县人。以下是小编带来贾平凹散文访兰解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贾平凹散文访兰(原文)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一趟,带回些野兰来培栽;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作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玩赏,父亲并不以此得意,而且倒有了几分愠怒;时而又进山去,便从此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几十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着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新的兰草,连声叫好,又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培栽,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类、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确比这里的看着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了两个味儿?!”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培栽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样子是似乎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这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痛以前为什么喜爱着它而却无形中就毁了它呢!
父亲拉我坐在潭边,我们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着兰,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却过。
贾平凹散文访兰解析
《访兰》开篇先写父亲爱兰、养兰,但当乡亲邻人去观赏的时候,父亲不但没有得意反而“愠怒”,这使“我”不理解。以后和父亲一起访兰,通过和父亲讨论野生、家养的兰花品质,“我”才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本文题目是《访兰》,“访兰”的过程写完后,作者并没有结束全文,而是又写了最后两段,从对兰的描述过渡到对人生哲理的阐述。点明主旨。文章按照发现疑惑、访兰寻找答案、由兰到人的布局方法来构思全文,使行文如行云流水,整篇文章浑然天成,显出作者构思的自然之美。
本文的描写对象是兰草,但作者并没有花大量笔墨来描绘兰草的外形,而是重点写了野生兰草的生存环境和父子间的对话,其目的就是要突出兰草的美不仅仅是外表的,更重要的是本质的美、内在的美。文章的最后一段对主题升华,表明父亲的话对“我”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一直在努力做一个不媚俗、有自己独立人格、对社会有用的人,而我也从未忘怀。
《访兰》托物言志,通过对家中兰草和山中兰草的对比,指出了野生兰草“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楚楚地有着它的灵性。”进而由兰到人,点明文章主旨: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而应像野生兰草一样,始终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节操,不为世俗所改变,不献媚逢迎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
【贾平凹散文访兰解析】相关文章:
贾平凹《访兰》赏析09-30
贾平凹《访兰》练习及答案10-16
《访兰》贾平凹阅读答案11-09
贾平凹《访兰》阅读练习及答案10-06
贾平凹散文的特点08-11
贾平凹散文《风雨》10-01
贾平凹散文《猎手》10-20
浅谈贾平凹散文07-28
贾平凹散文写景散文08-30
浅析贾平凹的散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