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带灯》的灯
《带灯》是作家贾平凹的作品,全书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
《带灯》这本书,拖拖拉拉地读了一个多月。贾平凹这本小说的叙述风格很奇怪,是随着女人公带灯的工作生活和思维节奏缓慢推进的,同时穿插在书中带灯向元天亮这一当地出身的省城名人的短信,让故事情节时不时中断,增加了欣赏障碍,减少了阅读快感。短信的语言风格又和小说的语言风格截然不同,读着就有了一种零七八碎、断断续续的感觉,让人难以有一口气读完的冲动和耐心,偶然放下,还得翻翻前面的故事,看到底说到哪儿了。
《带灯》写西北乡村一个叫做樱镇地方发生的故事,它将农村维稳面临的种种现实困境集中于这个小镇来展示,既显得异常尖锐,又是那么的真实。
小说中的主人公原名叫萤,一日在村民家里,不敢看现场给妇女做结扎,便躲到屋后的麦草垛下,看到萤火虫明灭不已,萤火虫夜里自行带了一盏小灯,于是改名“带灯”。带灯容貌美丽、孤芳自赏却又有那么一点儿不合时宜。作为镇综治办主任,维稳是带灯工作的主要内容,整天她都在与形形色色的上访者周旋,有上访专业户,有靠上访敛财的代理者,有的利益受侵害却不知如何维权,有的为一棵树纠缠多年,还有村民之间的纷争,婆媳矛盾,带灯就是在这一类鸡零狗碎民事矛盾中完成着自己乡镇干部的职责,她既不愿意伤害百姓,又要维持基层社会的稳定。全书的高潮是一场两个家族的血腥械斗,作为综治办主任的带灯去阻止,却遭到肇事人的重击受伤。本来是由于镇领导处置不公引发的事件,带灯却成了一个替罪羊,被免去综治办主任的职务、降薪。她像替罪的临时工一样成为一个悲剧人物。
小说开篇就是高速公路修进秦岭,要经过樱镇,引发樱镇农民群体事件,元老海带领几百人阻止开凿隧道。小说写道:“元老海带领着人围攻施工队,老人和妇女全躺在挖掘机和推土机的轮子下,喊:碾呀,碾呀,有种的从身上碾过去呀?!”这开篇就写出当今中国农村面临的城市化冲击及其农民的激烈反应。“要想富,先修路”,这是我们常看到的一条标语,是当今城市化的一项主导措施,也是中国农村走向城市化不可避免的历史过程。所有的一切都被描绘成一幅美好的蓝图,但由此带来的创痛与问题却被遮蔽了。
小说里有太多现实的困境,而这些故事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农村里都在上演,阴影一样笼罩着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无力的挣扎就是不断地上访和被截访。但谁都无能为力。对于这个敏感的题材,贾平凹没有单一地针对某一方的对错作出价值判断,而是站在文学的高度,从人性上给予了理解和关怀。村民上访和镇政府防止村民上访,两者角力,斗智斗勇,虽然官与民的力量悬殊没什么好说的,但在这里面你既能发现作为镇政府干部的人性化,也能看出个别村民的狂躁乃至匪气,当然更多的还是无可避免且难以回避的悲剧在一幕幕重复发生。 就如书中带灯所说,它像陈年的蜘蛛网,动哪儿都落灰尘。
在这本书的后记中,你更能体味到贾平凹是怀着真情要写出乡镇基层干部的艰辛,他们的奉献和坚忍不拔。我身边也有在乡镇工作的朋友,也时常听他们说起乡镇工作的艰难与不易。记忆犹新的是08年奥运会开幕前,有个在乡镇工作的朋友,与同事从北京把几个上访的村民接回来后,也不送回家,而是直接在县城包下一个小宾馆,陪吃陪住,寸步不离达半个月之久。家就近在咫尺,这个期间,竟然没踏进家门半步。
带灯从一出场,就表现着与众不同的超然脱俗,她有丰富的内心和丰沛的情感,尽管每天面对着最让人无法摆脱的杂乱,内心却不断地向上飞升,在乡间的山风树谷中寻找安宁。当她在现实中无处可逃的时候,就把精神理想寄托放在了远方的情感想象之中,远方从未见过面的元天亮成了她在浊世中寻找解脱的精神避难所。她不断地给他发短信,向他诉说。她对他的爱意与其说是对一个人的爱恋,不如说是对一种精神世界的向往。她写给元天亮的信,意象灵动、词句优美。她说:“我在山坡上已绿成风,我把空气净成了水,然而你再没回来。在镇街寻找你当年的足迹,使我竟然迷失了巷道,吸了一肚子你的'气息。”她说:“我听说人的灵魂起程要到去过的地方拾上自己的脚印,你的脚印是书,我给你抱着。” 而他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给她任何有用的教诲。他仅仅是一个象征:“镇街上有三块宣传栏,邮局对面的那块永远挂着你的大幅照片。你是名片和招牌,你是每天都要升起的太阳……”。其实带灯心里很明白:“你是我的白日梦”。尽管是以爱慕的姿态开始,但她从来不求回报,她只是为自己的精神世界找个家园。所以,无论元天亮是否回复,甚至是否存在,都无关紧要,她只是需要倾诉而已。
贾平凹善写悲剧,他笔下的各色人物,洋溢着表象各异的悲情色彩。小说的结尾部分,带灯由于脑部受伤,精神开始恍惚,不仅夜游,还说胡话。“带灯大哭”一节的内容本应是带灯给元天亮的信,但是不再是了,“元天亮”这样一种精神的寄托已在此时幻灭掉。
贾平凹是带着理想的情怀,想写出新一代的乡村基层女干部的形象,但现实生活中种种纠结、乱象和矛盾,却不是理想性的愿望和想象所能遮挡得住的。贾平凹也没办法,所以最终还是让带灯回到了现实。回到现实的带灯只是一只莹火虫。莹火虫的光可以点亮自己,却无力改变世界。小说最后写道:那只萤火虫在夜里又飞来落在了带灯的头上,同时飞来的萤火虫越来越多,全落在带灯在肩上,衣服上。竹子看着,带灯如佛一样,全身都放了晕光。作者把未竟的理想,寄托给了 “佛”:只有通过自我修炼,才能完成对自己的救赎。
贾平凹说他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往基层跑,看到了很多中国最基层社会的现实,才有了这次的创作冲动。想起几年前,有个去村里挂职的机会,当时由于太害怕农村生活,放弃了,这么多年从没后悔。直到这次读完《带灯》,心中忽然有了一丝懊悔,想着当初如果能坚强点,去农村工作三年,尽管写不出像《带灯》这样优秀的小说,但至少会让苍白的人生丰富些。
【贾平凹《带灯》的灯】相关文章:
贾平凹新作《带灯》10-07
贾平凹新作《带灯》赏析11-30
阅读贾平凹的《带灯》随想05-18
读贾平凹《带灯》有感范文12-24
读贾平凹之《带灯》有感09-15
读贾平凹《带灯》有感800字12-24
贾平凹11-22
贾平凹 自白09-05
贾平凹传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