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前言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时间:2023-03-30 08:23:59 湖心亭看雪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湖心亭看雪》前言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前言】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作者出身仕宦家庭,一生未做官。他继“公安”“竟陵”两派之后,以清淡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是晚明散文作家中成就较高的“殿军”。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文章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原文】

  崇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释】

  1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原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时为富贵公子,爱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2崇五年:公元1632年。崇,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3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更,古代夜间计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定,完了,结束。

  4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

  5挐(rao):撑船。

  6拥(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乘船。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鸟兽的细毛。

  7雾凇(hàng dàng):冰花一片弥漫。雾凇,云、水气;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凇,是从湖面上蒸发的水汽,这时因为天寒,凝成冰花。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白气弥漫的样子。,形容大水。

  8上下一白:天色湖光全是白皑皑的。一白,全白。一,全;都。

  9惟:只有。

  10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

  11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

  12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

  13强(qiǎng)饮:痛饮。强,尽力。

  14大白:大酒杯。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这里的意思是三杯酒。

  15客此:客,做客。在此地客居。

  16及:到……时。

  17舟子:船夫。

  18喃:象声词。

  19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20更:还。

  21痴似:痴于,痴过。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本文为痴迷的意思。

  【译】

  崇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初更以后,撑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两三个像米粒一般的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席,相对而坐,一个小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像你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便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就告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啊!”

  【赏

  《湖心亭看雪》把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表现作者痴迷山水以及淡淡的忧国愁绪。

  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时间是“崇五年十二月”。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人声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的冷寂来。而作者偏偏选择此时去赏雪,可见他此时的心态及与众不同的情趣。

  接着就记述了这次赏雪的具体经过。这天凌晨,作者划一叶小舟,独自前往湖心亭。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而一人独行于茫茫的雪夜,顿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的人生彻悟之感。此时湖上冰花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一片混沌。惟有雪光能带来亮色,映入作者眼帘的“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悠远脱俗是这幅画的精神,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质,这就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叙及在湖心亭的奇遇。此时此地此景,能够遇见游人,不能不说是奇迹,那两人也都“大喜”,感叹“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酒逢知己千杯少,几人痛饮而别,“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作者写“两人”“大喜”,即写自己大喜,写“余强饮三大白”,即写两人畅饮,此处用互文手法,使行文有变化。及写到“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才匆匆交代了友人的情况,这样写一方面是由于张岱是性情中人,最关注的是朋友之间在情致心灵方面的沟通,至于朋友的身份地位、官职里等世俗的问题并不在意;另一方面能够真实地体现作者喜极而悲的情绪变化,询问对方身份之时,也是彼此分别之时,有缘相聚实非易事,此刻一别也许就难以再见,这怎么能不叫人遗憾!最后,作者以舟子的话收束全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但“痴”字又何尝不是对张岱最确切的评价呢?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而金陵人正是那"痴似相公者",“湖中人鸟声俱绝”仍出来赏雪。“铺对坐,一童子烧酒说明是早有准备,更体现了他们共同的“痴”。

  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而又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

【《湖心亭看雪》前言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湖心亭看雪》原文注释及翻译07-27

《湖心亭看雪》原文注释赏析04-12

《湖心亭看雪》原文、注释、赏析和鉴赏03-19

湖心亭看雪翻译及注释10-12

《湖心亭看雪》字词注释及翻译09-07

《湖心亭看雪》译文注释及赏析08-29

《湖心亭看雪》原文翻译03-27

湖心亭看雪的原文及翻译09-08

湖心亭看雪翻译及原文12-13

湖心亭看雪的原文翻译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