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化石吟》课文习题
《化石吟》虽然不讲究逻辑性,但是跳跃之间她的联系性是明显的。下面是《化石吟》课文习题,一起来看一下吧。
课内检测
1.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骇骨(hái) 潜行(qián) 躯壳(ké) 一幅画(fú)
B.化石吟(yín) 窥见(guī) 腐朽(xĭu) 葱茏(lóng)
C.猛犸(mă) 引颈(jìng) 万载(zăi) 两栖(qī)
D.描绘(huèi) 卓越(zhuó) 档案(dăng) 裹藏(guŏ)
2.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窥见(偷看) 海枯(干涸)
B.葱茏(遮盖、罩住) 造物主(上帝)
C.卓越(高明、高超) 幽雅(美好、大方)
D.化石吟(赞颂) 骸骨(尸骨)
3.下列诗句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B.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
C.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D.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4.填空题。
《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__________诗。吟,是______________的一种名称,这里是___________的手法。这首诗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
5.诗歌以一连串的问句开篇,有什么好处?诗句中为什么用“你”而不用“它”?“你”代表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
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
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
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
②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③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
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④肉体虽早巳腐朽化为乌有,
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⑤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向近代进发。
⑥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
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
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⑦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
6.诗中“没下巴”的“鱼儿”是指_________;“嘴长牙”的“鸟儿”是指_________;“没有腿”的“最早登陆的鱼儿”是指__________;“不开花”的“最早的树儿”是指____________。
7.③节中的“你”指代的内容是( )
A.奇幻的神话 B.沉睡亿年的石头
C.刚苏醒的化石 D.逝去万载的世界
8.③节中“平凡的真理”指的是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9.“密码”的本义是________________,它在④节中的语境义是_____________。
10.④节中加粗的“珍贵”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⑤节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如果不用修辞手法,把它变换成平实的说法,应这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12.⑥节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诗中“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的本体是____________。
13.第②节与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创新
14.老师读了一道数学题:“5加4乘3等于多少?”小明的答案是27,小红的答案是17。根据小明的理解,把这道题用文字简明准确地表述出来。(包括标点,限15字之内)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鱼化石
艾青
动作多么活泼,
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
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进了灰尘;
过了多少亿年,
地质勘探队员,
在岩层里发现你,
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
连叹息也没有,
鳞和鳍都完整,
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凝视着一片化石,
傻瓜也得到教训;
离开了运动,
就没有生命。
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即使死亡,
能量也要发挥干净。
15.丰富和奇异的联想与想像是诗歌的生命。《化石吟》的作者见到化石联想到什么?而本诗作者见到鱼化石又联想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从材料安排的顺序上看,本诗与《化石吟》的不同是:__________
17.从诗歌传达的信息来看,本诗与《化石吟》的主题大不相同。《化石吟》的主题是_________,它是一首____诗;《鱼化石》的主题是___________,它是一首________诗。
18.在人称运用上,《化石吟》用_____人称,而《鱼化石》用_____人称。
19.你认为最能体现鱼化石特征的诗句是哪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说说对下面诗句的理解。
(1)“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诗人极力写鱼儿旺盛的精力和活泼的动作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这里诗人借助鱼化石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训练
21.查资料,写一篇关于化石的科学说明书。
答案
1.A 2.B 3.A
4.科学抒情诗 赞颂 拟人 夸张 排比 象征
5.诗歌用—连串的问句开篇的好处是:启人思索,引人入胜。诗句中的“你”代表化石,用“你”表明化石保存着生命有机物的残余,同时也使人感到更生动、亲切。
6.无颌鱼类 鸟类的祖先 两栖类的祖先 孢子植物
7.C
8.生物进化 否认了造物主的存在
9.在约定的人中间使用的特别编定的秘密电码和号码 隐蔽很深的反映生物进化的线索
10.不能删去。因为“珍贵”这个词突出了化石为历史留下的隐蔽很深的反映生物进化的线索得之不易,而且它很有研究价值。
11.比喻 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给人以深刻印象 生物从远古不断地向现在进化
12.解释说明 大自然
13.第②节与最后一节构成前后照应的关系。诗句“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与“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与“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请向我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与“你讲的故事多少令人神往、惊讶”相照应。这样写,前后呼应,结构严谨,给人留下完整印象。
14.5加4的和乘以3等于多少?
15.《化》的作者联想到太古时代的各种物群,而《鱼》的作者则联想到精力旺盛、活泼跳跃的鱼儿和它的灭顶之灾。
16.《化》是倒叙,《鱼》是顺叙
17.化石为我们传达了太古时代的生命信息 科普叙事诗 没有运动,就没有生命 政治抒情诗
18.第一;第二
19.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
20.(1)悲剧发生的悲烈(以生命衬托死亡)。 (2)借助鱼化石完全石化的特点,表达诗人对政治厄运的反抗与蔑视。
21.略
拓展阅读:《化石吟》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能指导学生初步掌握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
既然是诗,就一定会有节奏和韵律。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所以,诗歌教学离不开朗读。上海师范大学的王荣生教授曾指出:“朗读是学生走进诗歌感受诗美的重要途径,但怎样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呢?常规方法一是通过情境的创设,如多媒体、背景音乐等的设置来创设一个朗读的外在氛围,使学生自然生发情感,二是通过模仿教师朗读或名家诵读使学生提升朗读水平,三是通过课程资源的运用,如背景资料等等。小学这样,初中这样,高中也这样……”《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诗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把作者的情感体验和复杂心情通过声音充分表达出来,无疑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基本功之一。《化石吟》既是一首科学诗,也是一首抒情诗。作者主要通过写科学家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全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富有音乐美。针对七年级学生接触诗歌不多及此诗的特点,我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为: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美、节奏美和韵律美。在课堂教学中,我能够抓住“朗读”这一主线,耐心地为学生指导朗读要领,尽力做好朗读示范,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选取多种朗读方式开展朗读训练,通过听读、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全班齐读、师生评议等方式,使学生“目睹”、“口诵”、“耳听”、“心思”等多方面立体化地感知诗歌,使他们基本掌握发声、停顿、轻重等要领,在反复吟诵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与体会。
2、能依据新课改要求,让学生在自学、自悟的基础上开展学习。
要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课堂新模式需要改变旧有的教学观念,我们不能再抱着新教材采取旧方法。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能依据新课改要求,让学生在自学、自悟的基础上开展学习,在平等交流中展开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并通过启发、合作、交流、探究等形式,让学生自己有所发现、学有所得。如我指导巡视学生划分诗歌节奏时,发现个别学生划分有误后,及时启发他,使他纠正了错误的划分。在“精读品味,合作探究”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针对“文中的‘你’都是指化石吗”及“这首诗在创作手法上有什么特色”等问题,我没有直接把答案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启发与点拨,让学生自己领悟。
3、能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力。
本次教学比赛是借班上课,师生不熟悉,加上七年级学生很少经历过这样的场面,学生大多很紧张,为调动课堂气氛,我能在教学中有意给予学生真诚的微笑与鼓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拉近了师生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力。
二、存在的问题:
1、时间分配不合理。
因在指导学生朗读这一环节用时过多,导致最后一道想象题留在了课后。
2、划分句子节拍时指导不到位。
很多学生在划分句子节拍时错误,但因时间关系没有深入指导,使学生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3、板书设计字迹大小不一。
三、今后打算
总之,对于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我力求更新教学理念,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取长补短,不断探索尝试,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化石吟》课文习题】相关文章:
《化石吟》习题04-20
化石吟课文朗诵03-26
《化石吟》课文把握04-21
《化石吟》课文赏析10-24
课文《化石吟》教案03-27
化石吟课文原文03-22
《化石吟》课文原文04-20
《化石吟》教案与习题04-10
化石吟课文教学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