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午醉西桥夕未醒》赏析

时间:2024-09-08 15:14:33 兆波 浣溪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浣溪沙午醉西桥夕未醒》赏析

  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浣溪沙午醉西桥夕未醒》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浣溪沙·午醉西桥夕未醒》作者为宋朝诗人晏几道。其古诗全文如下:

  午醉西桥夕未醒。雨花凄断不堪听。归时应减鬓边青。

  衣化客尘今古道,柳含春意短长亭。凤楼争见路旁情。

  【前言】

  《浣溪沙·午醉西桥夕未醒》是北宋词人晏几道的作品。这是一首游子思归之词。词中的主人公为浇乡愁,午间多喝了几杯,醉的很深,直到夜晚还没有清醒过来。在余醉未消的迷蒙之间,又听到了淅淅沥沥的雨声,更感到凄苦不堪。思家念归,何时得归。

  【注释】

  [1]雨花:落花如雨。凄断:凄婉。

  [2]衣化客尘:旅途中的尘土使衣服变了颜色。

  [3]短长亭:古时设在官道旁供人休息之处,亦常作饯别之所。

  【赏析】

  这是一首游子思归之词。词中的主人公为浇乡愁,午间多喝了几杯,醉的很深,直到夜晚还没有清醒过来。在余醉未消的迷蒙之间,又听到了淅淅沥沥的雨声,更感到凄苦不堪。思家念归,何时得归?“归时应减鬓边青”,真的回家时,恐怕头发都要斑白了。这一句,与其说是企盼之词,不如说是怨艾之词,因为毕竟还是归期无日啊。过片一联,概括表述行人奔走在外的艰辛与思家怀人的愁苦。巧在以“今古”与“短长”属对,既工稳贴切又含义深广。今古,是时间的概念,说在外日久;短长,是空间的概念,说离家路遥。最后的话题落到了思家怀人的核心——思妇的身上,说她不知道游子在外所经受的风霜之苦。其实,这样的话只能自言自语地叨念,对于她,辛劳疾苦之类的话不宜说的,因为这会让她更加悬挂,而相思眷恋之类的话必须说的,因为这能抚慰她同样孤寂愁烦的心灵。词中所写,不过略触一端,顾此失彼,在所难免。

  作者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介绍

  晏几道自幼潜心六艺,旁及百家,尤喜乐府,文才出众,深得其父同僚之喜爱。他不受世俗约束,生性高傲,不慕势利,从不利用父势或借助其父门生故吏满天下的有利条件,谋取功名,因而仕途很不得意,一生只做过颖昌府许田镇监、开封府推官等小吏。

  黄庭坚的《小山词序》也许给我们一个最好的解释:“余尝论:叔原固人英也;其痴处亦自绝。人爱叔原者,皆愠而问其旨:‘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皆负之而不恨,已信之终不疑其欺已,此又一痴也。’乃共以为然。”从四痴也就能看到他们孤芳自洁的个性。忠纯真挚的痴情,他仍未失却童心,他难与一般俗人合流,

  晏几道孤高自负,傲视权贵,即使是苏轼这种人,也不在眼下。据《砚北杂志》云:“元佑中,叔原以长短句行,苏子瞻因鲁直(即黄庭坚)欲见之,则谢曰:‘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按:当时苏轼在京,正受帝、后赏识,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其高傲竟至此等程度!

  其存诗只数首,“春风自是人间客,主张繁华得几时?”(《与郑介夫》)“穷通不属儿曹意,自有真人爱子虚。”(《题司马长卿画像》)都是寓意颇深之作。

  他的主要著作为《小山词》,《全宋词》收其词260首。其中长调3首,其余均为小令。他的小令词在北宋中期发展到一个高峰,用清壮顿挫的艺术性,揉合了晏殊词典雅富贵与柳永词旖旎流俗特性,既雅又俗的歌词合乐的典型音乐形象,使词这种艺术形式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并取得扭转雅歌尽废的历史性作用。

  词风

  晏几道的词风浓挚深婉,工于言情,与其父齐名,世称“二晏”。但当时及后世作者都对他评价很高,认为造诣在殊之上。“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出元献(晏殊)、文忠(欧阳修)之右……措辞婉妙,一时独步。”(《白雨斋词话》)词风逼近其父。既有晏殊词风的清丽婉曲,语多浑成;又比晏殊词沉挚、悲凉。特别是在言情词上,更优于其父。由于社会地位和人生遭遇的不同,词作的思想内容比晏殊词深刻得多。其中有不少同情歌妓舞女命运、歌颂她们美好心灵的篇章。也有关于个人情事的回忆和描写。通过个人遭遇的昨梦前尘,抒写人世的悲欢离合,笔调感伤,凄婉动人。在有些作品中,表现出不合世俗、傲视权贵的态度和性格。

  《小山词》是具有鲜明个性的抒情诗。工于言情,但很少尽情直抒,多出之以婉曲之笔,较之晏殊的词沉郁顿挫。在小令的技法上也有所发展,日臻纯熟。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说:“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实罕其匹。”

  《小山词》从《珠玉词》出,而成就不同,虽是走其父婉约传统,固守小令的阵地,却创造出新的艺术世界。可以说晏几道的词艳而不俗,浅处皆深,将艳词小令,从语言的精度和情感的深度与两个层面上发展到极致。

  小山词多怀往事,抒写哀愁,笔调饱含感伤,伤情深沉真挚,情景融合,造语工丽,秀气胜韵,吐属天成,“能动摇人心”。他的《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都是历来传诵的名篇,通过几个生动感人的画面,抒写离别之愁,相思之苦和重逢时的喜悦,情真意切,九曲回肠。其中新辞丽句,深为论者所叹赏。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临江仙》),《复堂词话》赞它是“千古不能有二”的“名句”;“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鹧鸪天》),《苕溪渔隐丛话》评它为“词情婉丽”;至于“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鹧鸪天》),连认为“作文害道”的理学家程颐听了,都得笑着说:“鬼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