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之十德黄庭坚

时间:2024-06-08 10:49:27 秀凤 黄庭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香之十德黄庭坚

  《香十德》是宋代文学大家、书画大家黄庭坚对香品内在特质的高度概括,对后世香文化研究影响深远。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香之十德黄庭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黄庭坚的香之十德

  第一,感格鬼神。香通神明。能够跟鬼神进行交流,香是媒介。所以我们说心香一瓣,传达你们的心意。诚意殷切的时候,诸佛就会现身。所以“诚”字摆在第一。不虔诚,没有诚意,鬼神没有办法能够感通。香的第一个作用是用来传达我们虔诚的心。所谓“香为心使”。烧香是一个重要的佛事。

  第二,清净身心。因为香最大的益处能够愉悦我们的身心。芳香开窍,让那些不通的地方,苦痛的地方,变得通畅。这不仅有身体的,也有心灵方面的。所以那些抑郁,孤独或者太自闭的人来说在家里适合焚些香,很温暖,很甜蜜,你觉得不是那么一个人冷冷清清。

  第三,能除污秽。污秽不单指环境的肮脏,也有祛除邪魔妖孽的作用。

  第四,能觉睡眠。昏沉的时候焚香,能够使我们清醒。有的时候打坐你点一支香,淡淡的,不是很浓烈的,离得远一点,不要放在跟前,时而闻得见,时而闻不见,就会让你保持警觉,提醒你。

  第五,静中成友。安静,当我们孤独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可以焚一支香,静静地欣赏香烟的袅袅升腾,体会香烟刹那间无常变化的感觉。香,就是你独自一个人的朋友。

  第六,尘里偷闲。忙碌的时候也可以焚一支香。这就是要你在忙里偷个闲,不要被事物束缚住,弄得身心俱疲,在忙中间,找到一点闲的乐趣。

  第七,多而不厌。有的庙一烧烧一天,是那种特别大的盘香,香火不断。真要好香二十四小时也没问题,你不会闻着闻着感到厌倦了。

  第八,寡而为足。这和上面的话要对起来看。我们说烧一支香,一支也觉得很满足,也不会觉得只烧这一根香是不是太少了啊。

  第九,久藏不朽。香能够收藏很多年。

  第十,常用无障。常常使用会少很多障碍。像沉香,我们从香道角度讲是至阳的,所以焚烧他的时候一些邪魔障碍都会害怕远离。也可以用于自己的身体,芬芳调和有治疗的效果,这是大家都认可的。

  黄庭坚与香

  黄庭坚是宋代文化的杰出代表,在文学艺术上,学问文章,天成自得,诗风广被后人,为“江西诗派”之宗;在书法方面,擅行、草书,楷法也自成一家,与苏轼、米芾、蔡襄一起被誉为“宋四家”;在茶艺品茗上,也是茶道高手,以“分宁茶客”闻名。大家不太了解的是,黄庭坚还是一位善于辨品鉴味的“香癖”。

  中国文人大多爱香,从早期屈原的香草之恋,到唐宋文人的大量咏香作品的出现,文人与香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文学与香文化之间从此便有了千丝万缕密切而微妙的关系。香成为了文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又被作为题材融入文人的大量作品之中,促进着香文化的发展。

  黄庭坚也是如此。他极其爱香,其《贾天锡惠宝熏乞诗作诗报之》云:“贾侯怀六韬,家有十二戟。天资喜文事,如我有香癖。”毫不讳言地以“香癖”自称。其《题自书卷后》说:“崇宁三年十一月,谪处宜州半岁矣。官司谓余不当居关城中,乃以是月甲戌,抱被入宿子城南。予所僦舍喧寂斋,虽上雨傍风,无有盖障,市声喧愦,人以为不堪其忧,……既设卧榻,焚香而坐,与西邻屠牛之机相直。”有香的相伴,无论是自己的待罪编管,还是房屋的不蔽风雨、环境的喧闹嘈杂,都无法干扰到黄庭坚的心性。香对于黄庭坚来说是如此的重要。

  黄庭坚在香文化发展史上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写下了许多制香之方,还有很多咏香的作品,表达其对香的品评与参悟。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史书上说,黄庭坚自幼聪明好学,读书几遍之后就能背诵。一次他的舅舅李常来访,随意取书架上的书问他,黄庭坚都能成诵,李常十分惊奇,认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黄庭坚七岁能诗,是名副其实的神童,据说,《牧童诗》就是他七岁时候写的。

  骆宾王七岁写咏鹅诗,黄庭坚七岁写牧童诗,两个相去数百年的文人似乎都有同样的神童经历。但是,骆宾王的《咏鹅诗》天真烂漫,童趣十足,黄庭坚的《牧童诗》却显得老气横秋,甚至有一种看破红尘的颓废,似乎这个七岁的小孩此时已经预见到了自己一生将要遭受的波折和痛苦,让人不免有些惊讶。

  治平四年(1067),23岁的黄庭坚高中进士,被授为叶县县尉,后来又担任北京(今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吉州太和知县等职。步入官场之后的黄庭坚,诗名渐渐远播,前文提到的李公择和孙莘老,分别是黄庭坚的舅父和岳父,也在不遗余力地把黄庭坚推荐给当世文坛高人。也就在这时,苏轼知道了他的名字。但是对这位当时公认的文坛盟主,黄庭坚则既有景仰,也有一些胆怯。他后来在《上苏子瞻书》中说:“我年少。出身地位,又缺乏能力,没有什么可以能侍奉先生的。我曾经在众人广座之中看见过先生,但是始终没有勇气上前见您。”

  但是,在元丰元年(1078),黄庭坚终于和苏轼走到一起了。黄庭坚上书苏轼并写了《古诗二首上苏子瞻》,苏轼也回信并和诗。之后,两人书信密切,酬答往复不断,黄庭坚也自投苏轼门下,执弟子礼,并与张耒、秦观、晁补之一起被称为“苏门四学士”。这一年,苏轼四十二岁,黄庭坚三十三岁。

  虽以学生自居,但是在诗、词、书法等方面却不让其师,黄庭坚诗歌书法成就尤高,是“江西诗派”的创始人,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造诣极深,至今有墨迹传世。而在词上,黄庭坚与秦观齐名,他最为人赞赏的,应该是这首《清平乐》吧?

  清平乐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归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伤春似乎是中国文人最喜爱的主题之一,从孟浩然的《春晓》到苏轼的《蝶恋花》,表现的都莫不是诗人对春日已去,落红无数的惋叹,可是,如黄庭坚这首《清平乐》这样写得趣味横生的伤春之作却是少见。

  《山海经》中传说,上古有夸父逐日,而诗人却是在逐春。不同的是,太阳东升西落,夸父可以仰头朝着那个不变的方向执著地追下去;可是春天消失得却无迹可寻,如一个可爱而调皮的少女,“爱而不见”,让寻找她的小伙子“搔首踯躅”。

  也许,有人会知道春天的去向?诗人寻觅未果之后,突发奇想。如果你看到了她,请带话给她,让她回来吧,永远不要离开。

  春天在诗人眼里,已经不是一个轮回的季节,似乎是诗人的情人,或者,是诗人的亲人,不愿她离开,即使她还会再次回来。

  可是,这世间的人似乎都和诗人一样,无法知道春的去向。大自然的秘密,也许只有大自然的精灵们才能知道吧?那长着羽翼的精灵,在花丛中翩翩飞舞的精灵,能告诉我春的去向吗?

  黄鹂——这造物的使者,自然的精灵,很愿意告诉诗人关于春的秘密,可惜,她的语言,无人能懂。人不管如何想融入自然甚至化入自然,但是终究是白费力气,我们早已离自然越来越远,我们无法读懂花的语言,无法读懂树的叹息,无法读懂兽的呼喊,当然也无法听懂黄鹂泄露的天机。

  黄鹂也累了,不耐烦了。跟这些毫无悟性愚蠢的人类的确没有什么好说的。她飞走了,飞过一片蔷薇花。诗人终于明白:春天的确走了,因为蔷薇花的夏日已经来临。

  古人曾说,好的诗歌应该“哀而不伤,乐而不淫”,不管这样的说法我们是否能接受,但是这首《清平乐》应该是个中典范的。用夸父逐日的精神来追逐春天,但是却没有夸父那样悲壮的结局,春日已去,留下的只是淡淡的忧伤,如清净的水面泛起的一圈圈涟漪,静静荡漾到池边,在没人注意到的那个早晨悄悄消失。

  这首《清平乐》写出之后,立即受到好评。当时的词人王观,就化用黄庭坚词的意境写了一首《卜算子》: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美丽的情怀,总是人类共有的,而诗人们,用他们的如椽之笔为我们描画出了这美好的情怀,这情怀透过千百年岁月的风霜,透过无数次季节轮回,抵达我们心灵最柔软的地方,于是,我们能够与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一起呼吸,一起微笑。

  香之十德包括:

  感格鬼神:香能通神明,与鬼神交流。

  清净身心:香能清洁纯净,愉悦身心。

  能除污秽:香能祛除污秽,通经开窍。

  能觉睡眠:香能使人清醒,保持警觉。

  静中成友:香是孤独时的良伴,陪伴欣赏。

  尘里偷闲:香让人在忙碌中找到闲暇,放松身心。

  多而不厌:香品珍贵,拥有很多也不生厌。

  寡而为足:即使少,但香味持久,也可满足。

  久藏不朽:香料质地好,长时间收藏也不会腐烂。

  常用无障:经常使用香品可以减少烦恼,畅通无阻。

【香之十德黄庭坚】相关文章:

黄庭坚的简介08-17

苏轼黄庭坚04-10

黄庭坚名言09-30

牧童黄庭坚02-06

黄庭坚墓06-08

黄庭坚清明04-06

黄庭坚生平02-17

黄庭坚悟03-26

黄庭坚诗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