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读书笔记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红楼梦的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1
翻开书页,闻着书香,阳光正好的日子,走进红楼,去感知那些梦!
红楼梦里,有太多的人物,而我却钟情于那个爱哭,又有点小性子的林黛玉。喜欢她的真实,喜欢爱与恨。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着自己的高贵,有着自己的诗情画意。在红楼梦中,林黛玉不及王煕凤的泼辣,没有薛宝钗的背景,她不懂仰人鼻息的活着,她不懂那么多的勾心斗角,她只是自己的`世界里做最真实的自己。同样。我也欣赏她对爱情的执着,欣赏她那种唯一,更是叹息她的结局。爱情注定是她的劫数,而她却注定在劫难逃!在生活中,或许王煕凤、薛宝钗那样的人,才有所谓立足的市场,但是我跟欣赏林黛玉那样的人,不用去装,不用去娇柔做作!
做一个真实的自己,至少不会活的太压抑!至少不用活的太累!做林黛玉,做最真实的自己!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2
在头一回吟诗中,大伙儿都埋头写着诗,可是黛玉既不念叨也不泼墨,宝玉劝其快作,怎奈自己还要写,只催了几声,就理自己的去了,谁知黛玉早已胸有成竹,不紧不慢地写了出来,果然一鸣惊人。
虽说宝玉提醒黛玉是出于关心她,但是黛玉本来就有些傲气,很少见她弯腰低头,在众秭妹面前扮演着孤傲的角色,那就让这种“风格”延续下去吧,峭壁上一块嶙峋突兀的怪石,硬是凿成了和其它一样的石头,岂不太俗了?
刘姥姥也算是个倒霉的'家伙,原以为来贾府可以捞它一把,可是被凤姐鸳鸯整得够呛。
就拿贾母宴请宾客来说吧,刁钻的鸳鸯跟凤姐串通一气,让刘姥姥在大家面前出尽洋相,这种打肿了脸充胖子的生活可不好过吧?
再后来,大家一起行令,刘姥姥她是乡下人,怎么会有这种出什么对什么的能耐呢?而鸳鸯还是咄咄逼人,又令刘姥姥成了大家的笑柄。
人活在世上一定要有尊严。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3
《红楼梦》是古典小说史上的巅峰巨著,它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大小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贾宝玉和林黛玉。林黛玉从小体弱多病,来到了荣国府,认识了住在大观园里的一群女孩,她们不但容貌美,而且心灵也美。贾宝玉是这起人中的唯一一个男孩。他不同于古代的其他男性,都自以为高出女性一等,而是把把自己和对方看作平等的人。
故事的中心地位,是贾宝玉和表妹林黛玉丶表姐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这样的问题,悲剧就成了不可避免的结果。
而整个贾府,则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外表之下充满了污浊丑恶的贵族家庭,只有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是干净的.,并且和整个社会的污浊连成一片。
《红楼梦》的悲剧之所以特别震撼人心,就因为它充分写出了被毁灭的女性不仅是外形美,而且内心是更美的。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4
“丢弃了不离不弃黄金琐,忘记了莫失莫忘通灵玉”,好一个多情潇洒的贾宝玉,娇嫩多病的林黛玉,塑造了一个发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动人爱情悲剧。
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渐渐与贾政之与生俱来通灵玉而性格顽劣的公子贾宝玉相恋,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使得贾宝玉娶带有黄金琐的薛宝钗,让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故事。
我实在是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为他们悲惨的命运而惋惜。但追究人物本身并没有过错,让人憎恨却是那种封建的传统观念。什么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什么门当户对,这种思想真是害人不浅。这不,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而要承受阴阳相隔,想而见不着的痛楚。还要让贾宝玉受这样的欺骗。唉,就是石头心肠的人也会被他俩的真情所感动的。
一部《红楼梦》,让多少人为它垂泪,让多少人为它感动啊!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5
妙玉以蹊跷的身份跻身”金陵十二钗正册”,排第六位,在钗、黛、元春、探春、湘云之后,居迎春、惜春之前,相对其身份而言,是比较靠前的,而全书对她却着墨不多,前八十回中对其身份来历的交待数笔带过,语焉不详,后四十回中对其结局的交待也不甚圆满,历来争议甚多,只能由判词和红楼曲去想象其结局。这不由得让人想起杭州灵隐寺冷泉亭的妙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有人答曰: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此解甚妙,看妙玉,我以为也应作如是观,而不必太执着。曹翁写妙玉虽只寥寥数笔,却是胸中早有丘壑,且细致入微,纤毫毕露,故形象丰满,神韵十足,足供后人千般评说、万般感慨。
有林之孝家的来回:“……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摸样儿又极好。 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他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他师父临寂遗言,说他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所以他竟未回乡。”王夫人不等回完,便说:“既这样,我们何不接了他来。”林之孝家的回道:“请他,他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笑道:“他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他何妨。”
第十八回中这段借林之孝家的交待妙玉的来历,颇有“真事隐去”的味道,妙玉的背景非常模糊,只知大略,而无法详细考察,这就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既可供有心人想象,也可供别有用心者臆想。在第一回中,有这样一段妙语,石头笑答道:“我师何太痴耶!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又有何难?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陶庵梦忆·张东谷好酒》中也有一句妙语讥讽这类字字落实之事:字字板实,一去千里,世上真不少点金成铁手也。所以,只要知道秒玉出身高贵,品质高洁即可,其余细节,皆可用九方皋相马之法略去不计。《红楼梦·世难容》仙曲誉妙玉为“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几近于屈子的“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妙玉的身份与气质,都处在世俗的对立面,而偏偏又落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大观园中,格格不入,遂成悲剧。她身为尼姑,是方外之人;同时,她又自称“槛外人”、“畸人”,简直是自绝于人世。第六十三回中,宝玉求教于岫烟时,岫烟对宝玉说了这样一段话,让宝玉和读者都有“醍醐灌顶”之悟:“怪道俗语说的‘闻名不如见面’,又怪不得妙玉竟下这帖子给你, 又怪不得上年竟给你那些梅花。既连他这样,少不得我告诉你原故。他常说:‘古人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说道:‘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所以他自称‘槛外之人’。又常赞文是庄子的好,故又或称为‘畸人’。他若帖子上是自称‘畸人’的,你就还他个‘世人’。畸人者,他自称是畸零之人,你谦自己乃世中扰扰之人,他便喜了。如今他自称‘槛外之人’,是自谓蹈于铁槛之外了,故你如今只下‘槛内人’,便合了他的心了。”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妙玉是何等的狂傲孤高,“古人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这样的话,大有魏晋高士和晚明狂生的口气,如嵇康、李贽之辈,而嵇康抚一曲《广陵散》之后从容赴死,李贽也自尽于狱中。就妙玉而言,一般人比较能够接受的,也应该是不堪受辱,自尽而完的结局。岫烟是妙玉最亲近最信任的人,岫烟对妙玉的评价是“放诞诡僻”,而宝玉也是“行为偏僻性乖张”,所以,妙玉视宝玉为同道中人,青眼相加,待之格外不同,以至肯以自己“日常吃茶”的“绿玉斗”款待宝玉,她对宝玉,除知己之情外,也可能有丝丝情愫,这也属正常,毕竟他们是正青春年少,妙玉又长期与青灯古佛相伴,有这样朦胧的感情存在,更增额外的美感,但若一口咬定妙玉暗恋宝玉,则有几分煞风景了。即便两人之间到了这样的地步,妙玉仍希望宝玉自称“槛内人”、“世人”,真是遗世而独立。
妙玉的才华,在七十六回中有很好的体现,她对湘云、黛玉所联诗句的欣赏与点评及稍后的小试牛刀,一口气续出十三韵,才气不在钗、黛之下。妙玉的洁癖,略有些过,但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所以才会有“才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终止必欲除之而后快。
正因为妙玉的背景是模糊的,我更倾向于把她看作一个化身,是高贵的.生命和超绝的才华的化身,为世俗所不理解,为世俗所不容纳。第二回中借雨村之口发了一段颇具荒诞色彩的宏论:“……所余之秀气,漫无所归,遂为甘露,为和风,洽然溉及四海。彼残忍乖僻之邪气,不能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中,遂凝结充塞于深沟大壑之内,偶因风荡,或被云催,略有摇动感发之意,一丝半缕误而泄出者,偶值灵秀之气适过,正不容邪,邪复妒正,两不相下,亦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故其气亦必赋人,发泄一尽始散。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 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援引此论,则“十二钗”身上多少都有些这样的“气”,而妙玉是最为显著的代表。黛玉《葬花吟》中有“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和妙玉的“无暇白玉遭泥陷”也遥相应合。
妙玉最终是“风尘肮脏违心愿”,“金玉之质,终遭泥淖”,这是必然的结局,妙玉的悲剧,一方面是世俗所致,另一方面,也是性格所酿,换言之,就是性格和世俗的不相容,所以,妙玉的仙曲就叫《世难容》,可见曹翁看得透彻。王国维有诗云: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曹翁终究也未能摆脱这命运。如果说人是万物之精华,而妙玉这样的人则是精华中的精华,把这精华中的精华加以毁灭,就具有格外的悲剧意义,引起无尽的痛惜和深思。这是天才的悲剧,这样的悲剧,以前发生过无数次,以后也还会继续发生,我们无法阻止,只能扼腕叹息。不论他们的生命多么短暂,不论他们的结局如何悲惨,但他们没有虚度生命,而是留下了璀璨的光芒,这就够了,我们可能无法理解他们,但是希望我们能够欣赏他们,能够少参与一点残害天才的事,因为我们,就是“世人”、“槛内人”啊,一个这样的人的力量不足道,而合在一起,就成“乌合之众”了,也便是鲁迅所谓的“虚无之阵”,能杀人于无形之中而不自知,故不可不慎。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6
贾宝玉,一朵温室的花儿。面对家族的光环和压力,他无所适从;面对恨铁不成钢的责备,他慌忙逃避;最后,面对家族的没落,亲人的离散,他只能平淡的接受这一切,无力的等待着被给予,一个结果,亦或是结束……
林黛玉,她才华横溢,却多愁善感,正因为爱之深,所以才更怕失去,正因为爱之深,所以才被伤得更深。她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坠入爱河,假如她生在现代,不是她所生活的男尊女卑的时代,也许她与贾宝玉会是一对令人羡慕的璧人,但只可惜,她生错了时代。
王熙凤,那么八面玲珑,那么精明强干,可最后还是病死牢狱,暴尸野外,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这样的结局是她想也想不到的吧。偌大的家族顷刻覆灭,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我想,如果不是现实来的`这样快,梦破碎的那么彻底,以她的精明,圆滑,定会再次风生水起的。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7
早听说《红楼梦》有一百二十回,只是看了越剧的表演,不过是林黛玉、贾宝玉两情相悦,宝玉却偏偏娶了个薛宝钗,黛玉忧愤而死。
现在啃着《红楼梦》,有时候不禁要问:她到底写了些什么?怎么读了好几回都没有眉目?不是写荣府,就是写宁府,似乎很平淡,顶多也只有几个小波澜,这使我这个急性子有些着急了。
一本好书,总会有高潮的,我想应该认认真真、耐心地读下去,如果读了几回就去看结局,未免太吃亏了。
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里,关于美与丑的论述,有两个例子:贝多芬双目失明,仍然热爱音乐,谱出不朽之作;王熙凤貌若天仙,蛇蝎心肠。
《红楼梦》的头几回,本来安分守己的`王熙凤,果然有了“动静”,她明知贾瑞对她有心,故作顺从的样子,让贾瑞上了钩,结果一命归西。
世上的人,有好有坏,没有坏人的衬托,怎么知道好人的“好”呢?那么,王熙凤这个坏人也“坏”得值得了。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8
红楼梦是一部超越时空的巨著,作者曹雪芹颇具传奇色彩,在他的笔下一个豪门大家族由盛转衰,其中的各各故事耐人寻味,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宝玉,黛玉的真挚爱情更令人唏嘘不断,不敢妄作评论只愿说说我读后的感受与大家分享。其中重要的部分我觉得除了写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写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纯洁爱情。
最主要的是写女人,一个个形象都已经印入我的脑海,不禁浮想联翩。在这部小说里面我最喜欢的是晴雯,她才貌出众,敢爱敢恨,性格率真,口角犀利,嫉恶如仇,真乃女中豪杰啊!但是却引起贾府公子的不满恼恨,最后被逐出大观园,病死家中,不禁让人潸然泪下。金陵十二釵,每个人的命运都不相同。尤二姐、尤三姐、的悲剧故事,尤三姐为了爱情,情愿献出自己的生命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尤二姐贪慕虚荣嫁给贾琏做二房,王熙凤的狡猾奸诈,心狠手辣的她逼死了尤二姐,甚至连死都没有一个墓碑。赢春大丫鬟思棋与潘右安从下就相互恋爱,最后却都为了爱情献出了生命,让人不禁为他们的命运感叹唏嘘。黛玉葬花的柔情几人知?愿爱情少一些悲剧,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红楼梦读书笔记400字6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红楼梦》。每一次看《红楼梦》,对于里面各种各样的人物我都深感悲痛,替他们不公的命运深感痛恨。特别是晴雯。
晴雯是一个奴仆,是属于当时社会低身份的一个人物。她对贾宝玉的执着爱恋之情是妇孺皆知的,但是由于封建社会的`思想槽粕与制度,导致她内心的情感无法宣泄,也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了她悲惨的结局。每当我读至此,都会为她悲惨的命运深感痛恨与惋惜,像她这样一个弱女子,为了追求爱情,而不屑努力,是多么的崇高而伟大啊,却由于封建社会的制度,让她手无寸铁、无法反抗的接受了死亡“判决书”。
在现代社会,似乎没有多少人会提倡如此做法了、也没有多少人能够做到为爱牺牲了。因为这个时代是一个虚假的时代,有很多对夫妇都不是为爱而结婚,而是为钱才走到了一起。所以,我在为生活在当时社会的人感到悲痛之时也会为他们感到庆幸,因为他们的爱情世界是真实的。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9
恐怕许多人都读过《红楼梦》,但大众人士都很少书面评阅她,没有点儿丰厚的文化底蕴谁敢妄加评阅?鄙人拙识,可能是职业使然,我被《红楼梦》中的肖像描写深深吸引。
写作课上,让学生写人,尽管我使出浑身解数,大部分学生写人物外貌都是千篇一律,这让我大伤脑筋,也许悟一悟 《红楼梦》中的肖像描写,对我的教学有所帮助吧。
《红楼梦》的开篇,各样人物出场,便是通过人物眼光,在对比中各自亮相。宝黛初会,一见面便似曾相识,”这个妹妹我曾见过“。贾宝玉初见林黛玉,便抓住她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虽也用说书传统的肖像套话,却又不落俗套地勾画出了黛玉所特有的”笼烟眉“。正因黛玉”眉尖若蹙“,宝玉给她取字”颦颦“。正因黛玉”泪光点点“,宝玉觉得”久别重逢“。正因黛玉貌如”神仙“,却并没有”通灵“佩饰,宝玉登时发作起痴狂病,狠命摔去那”劳什子“。正因为运用了有特征的肖像为引线,从而带出了有个性的心理、言语和行动描写,显示了主人公心相通的痴情,拉开了《红楼梦》大悲剧的序幕。
曹雪芹描写贾宝玉的肖像,一次未能尽意,再次让他亮相,使黛玉感到他”外貌最是极好“,却又已”好皮囊“跟世俗所说的”腹内原来草莽“形成反差。这种”表里不一“的肖像,唤起读者的'关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肖像描写中”眼睛“的描写甚是重要,我们经常说:他的眼睛会说话。鲁迅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是画了全副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画好眼睛,等于成功地描写了肖像。而成功的肖像,就等于在读者眼前,打开了认识人物的窗户。曹雪芹这样描写黛玉的眼睛:奇眉妙眉,奇目妙目,奇想妙想,真真写杀!那奇妙处,就在于会说话,能让读者透过它们看到内心。
生活中不存在容貌完全相同的人,人物外貌的独特之处,就在最能体现其人本质并且足以区别他人的地方。作者应该根据人物的性格,作品的需求,用精巧的笔墨把它们描写出来,力求外貌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特色鲜明。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10
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王熙凤对刑岫烟的观察、安排心思不错。王熙凤的说话、识人、处事都很有水平,只是太贪财。
宝玉虽与黛玉厚密,说话也绕些弯子,欲问黛玉几时与宝钗和好,先借用《西厢》。
早说过凤姐胆大狂野,是一个贪玩的`家伙,开始因有事不来诗社,知道有烧烤了,再忙也抽空玩。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11
《红楼梦》是清朝作家曹雪芹所写,这本书生动地描写了许多人物,书中的人物在曹雪芹笔下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在《红楼梦》中有着许许多多的配角,但在曹雪芹笔下却显得极为重要。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书中贾家荣、宁二府父子、兄弟、妻妾、主仆之间错综复杂的人事纠葛和矛盾冲突,真实地展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生活。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高峰。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写林黛玉爱情的悲剧。主人公是贾宝玉,贾宝玉非常喜欢林黛玉,可是老祖宗看不上她,老祖宗便骗贾宝玉说让他跟林黛玉成亲,其实,是去与别人成亲,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不是林黛玉,而又得知林黛玉被气死,他伤心欲绝,离家出走当了和尚。林黛玉死得很惨,一点也不浪漫。但是她的死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其实爱情就是很短暂的,至少这横刀截断的爱情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12
《红楼梦》可谓是一部世纪经典之作,位于四大名著之首。它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表面古水无波,风过无痕,实则箭在弦上,波涛暗涌。暗地里各种社会矛盾争相爆发加剧,整个王朝已到了由盛转衰的关键点。
而《红楼梦》正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的视角,描述一批举止见识处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可谓是一部多方面展现女性美、悲剧美的史诗。其中尤以贾府的兴衰历程为主线。而作者曹雪芹除了主线的指引,暗线更是高明,他从社会最底层的视角来描述贾府的显赫气派。透过刘姥姥这个乡下穷婆婆的眼睛,写出了王熙风“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泼辣与对贾母的谄媚。第二次再进大观园,则正是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人之间关系微妙的阶段。而此时的贾府亦正处繁花似锦的盛期。作者又将刘姥姥与贾母两个地位悬殊的人相比,极大地满足了贾母自我居高临下的优越感。但刘姥姥也不恼,为讨封赏,心甘情愿地出乖露丑,任凭成为所谓的上流公子小姐的笑柄。可当她第三次再入大观园,贾府已是大势已去,树倒猢狲散,而刘姥姥便正巧成了贾府盛衰至极的见证者。
读罢红楼,纵观全书。印象最深的便是宝钗。在我看来,她是此书的完美人物。她有才气又不及林黛玉般清高,识大体又不似王熙凤般狠辣,淡名利又不似迎春般木讷,依我来看,宝钗可用完美来形容。
众所周知,金陵十二钗都是纤弱柔骨,冰雪肌容的美人。而黛玉的美是清丽脱俗,如荷花般圣洁,恍若仙子般倾城;而熙凤的美则遗世独立,她泼辣聪慧,傲瞰尘世,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而宝钗,应是那句“淡极始知花更艳”,她的美淡雅却令人倾心。是国之牡丹,默默静居一隅,却早已惊艳了满堂摇曳的春风。
宝钗亦正处花季,却不似妙龄少女般有黛玉的风露清愁,她从来不喜似黛玉般伤春感秋。在书中“重启桃花社”时宝玉便说过,宝钗并不喜作闺怨诗,亦不许宝琴作。她不屑于望“花谢花飞飞满天”的悲戚与愁凉,更不叹“红消香断有准怜”的矫作。她与黛玉一般拥有倾世之姿,却从不思将来要何去何从,只专于当下,知道应"珍重芳姿需掩门”。而宝钗的“淡极”亦跟她的家境有关。她自小父亲亡故,哥哥又愚笨无知,虽是女儿家却也要持掌家室,早早便熟知人情冷暖,接触这封建黑暗的社会。相对于黛玉从小被保护呵护得弱不禁风,宝钗更像风雨中矮墙根的蔷薇,她更懂得如何去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所以她在书中如此招人待见大致也有此关系。宝钗的成熟与“淡极"并不意味着她无欲无求,只是她早已有了气度和眼界去看淡世间的冷暖。她不似情窦初开的憧憬浪漫,正因她已深知尘世间的真实,所以她一心向着自己心之所要而迸发,让自身淡极更艳。
世人对宝钗的评价褒贬不一,认为她在金钏死亡事件和尤柳事件中表示过于冷淡。认为她是个冷漠无情的人,但孰知,作为读者的我们能将事情来龙去脉窥探得一清楚,但身在其中的宝钗并未了解更多。相对而言,我们仅是观书的局外人罢了。孔子亦曾说:“未知生,焉知死?”这是一种世俗人文主义,而人死后那种无谓的伤感,在宝钗看来意义不大。古语有言:“人死不能复生",而活着的人活得更好才是她所关注的。所以她让薛蟠酬劳伙计,因为大家干活不易,处事之圆滑,令人心生敬佩。
鲁迅亦曾言:“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乍看之下,这话铁石心肠。这话的原文如下: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我只觉得他们吵闹。在我看来,人存活于世间,应先管理好自己的生活。但对他人伸以援手,唯寒问暖那是有能力限制的事。我们不能用道德来捆绑他人,你可以做出贡献,但用所谓的道德绑架加于他人便让事情变了质。更何况,宝钗并不是铜墙铁壁,无心无感之人。像刚进府中,黛玉明里暗里的嘲讽,她也并不放在心上。但在听到黛玉用《牡丹亭》的句子做酒令,她反倒句句真诚地劝解一番。得知黛玉病了,又遣人送燕窝去,也曾写了四赋赠于黛玉,对于同为才子佳人的黛玉,宝钗惺惺相惜。正如湘云笑说的:纵是黛玉,也挑不出宝钗的一点短来。
诗人顾城曾如此评价她:“她知道生活毫无意义,所以不会执留,也不会为失败而伤心,但她又知道这就是全部的意义,所以做一点女红,或安慰母亲,照顾别人,她知道空无,却不会像宝玉样移情于空无,因为她生性平和,空到了无情可移。她永远不会出家,死,或称为神秘主义者,那都是自怜自艾之人的道路。她会生活下去,成为生活本身。"而另一句更为干脆“她看黛玉倒是较宝玉为重,其实她又何尝看得上宝玉?”她已经在这波诡云谲的封建社会学会了成熟世故,博得了众人的喜爱。但她所配良人并不是宝玉,最终只落得个“玉黛林中挂,金簪雪里理”的凄美下场。
盏灯伏案,再誊写红楼诗阙,又别有一番心得。借着曹先生精辟而又富含哲理的文字,我亦有幸从中悟得一点红楼闺苑的如梦如幻。宝玉与黛玉之间朦胧浪漫的情愫,终是一人玉陨,一人出家;而宝钗纵是百般圆滑,性子淡泊,亦逃不出独守空闺的余生,更可一叹的是,显赫辉煌的贾府在那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亦终逃不脱走衰落的下坡路。红楼里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都随风而散,留下的只有虚无的泡影与南柯梦魇供世人疑虑。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红楼南柯梦,叹只叹若宝钗可遇良人,不生于乱世,必能与心仪之人把酒临风,共叹风月,绽放她独有的风雅,静静诠释着完美二字。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13
纵观人类情恋的演变史,大体可分为史前情感史,古代情感史和现代情感史三个阶段。如果文学史正是人类情感史的一种反映再现,那么《红楼梦》一书在时代中的位置就更加清晰了。宛若一座拱桥,她正好横跨在古代情感史的终结和现代情感史的开端之上。由此看来,《红楼梦》一书和我们这个时代的'距离也更加鲜明。
作品呈现的古典画卷如此全面逼真地保存着过去时代的影响,使我们得以从中品位出古代人和现代人在情感领域巨大而微妙的异同。我们悲喜交加地看到,人类情感史和理性史一样是在向前进化着,尽管进化的轨迹是如此沉重而迟缓,一步一个脚印,前仆后继,包括血和生命的代价,转眼间焦头烂额,各奔东西。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14
《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精细的笔触,丰富的人物性格和深深浅浅的内涵,让人惊艳。
这本书犹如一个美丽而微妙的舞台,上演着各式人物的悲欢离合,展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
尽管作者在书中借宝玉之口道出,“美中不足,好事多磨”,但他仍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理想与现实交织的`美好画卷。每一章节都犹如一幅画,深深的色彩与旋律让我深陷其中,思索不已。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15
《红楼梦》是写贾家、王家、薛家和史家发生的事,主要人物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和史湘云。在这部小说中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林黛玉的特点可用“凄美”概括;薛宝钗容貌美丽,举止娴雅;王熙凤非常毒辣,日记;史湘云则豁达开朗、豪放。
在这部小说中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个人物使我意义深刻。贾宝玉号怡红公子,出生时嘴里含着一块玉,成为贾母的宝贝,他的`诗虽不胜于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李纨等人,却有一番风韵。贾宝玉在其中也是一个可怜的主角,贾母让他与薛宝钗成亲是贾宝玉所预料不到的,他的心中只想着林黛玉,最终还是依了贾母他们。
林黛玉与贾宝玉相比之下还是林黛玉可怜得多!林黛玉从小体弱多病,很少麻烦他人,只因她与贾宝玉相爱。最后由于贾母让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正病着,她想念贾宝玉,不久后就死去了。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01-11
红楼梦读书笔记08-19
《红楼梦》读书笔记10-20
红楼梦读书笔记范文03-30
【优选】红楼梦读书笔记07-04
《红楼梦》读书笔记【推荐】01-15
《红楼梦》读书笔记【热】01-28
【推荐】《红楼梦》读书笔记01-21
【荐】《红楼梦》读书笔记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