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形象

时间:2024-06-01 17:00:39 红楼梦 我要投稿

红楼梦人物形象

红楼梦人物形象1

  红楼梦里塑造了众多的女孩子的形象,其中代表性的人物莫过于金陵十二钗,一般认为林黛玉是最悲苦的女孩,江湖却认为林黛玉虽然父母死的早,不过贾母宠着、王熙凤照顾着、贾宝玉眷恋着,和林黛玉相比,其实薛宝钗更为不幸。

  或许有人该说了,你读过红楼梦吗,你为何如此下断言,你是光会看电视剧吧,要不为何说出这样的话。

  其实江湖是有依据的:

  其一,薛宝钗父亲死的早,是母亲把她养大。不过薛宝钗的心理,对她父亲是极为尊敬的,毕竟当年是薛公把她当男孩子养,让她学习诗词歌赋。薛宝钗天赋很好,小的时候就有和一般女孩子不同的性格,比较稳重。

  其二,薛宝钗家虽然家大业大,可至亲并不多,一个哥哥整天正经事不会做,只会给母亲惹气招灾,曾经为了抢一个丫头草菅人命,如果不是薛家势力大,就这一条就很难摆平。

  其三,薛宝钗是有使命的,她和林黛玉不同,林黛玉就是做一个纯粹的女孩子,无论吟诗谈词也好,舞文弄墨也好,林黛玉就是写女孩子的悲欢离合,脑海里有的就是与贾宝玉的耳鬓厮磨朝夕相处;薛宝钗不同,她甚至想着要像贾云春那样能选上秀女,甚至当上娘娘来光耀门楣。这样的女孩子太难得,心里想的不是一般女孩子能够考虑的事情。

  其四,薛宝钗和林黛玉是有真感情的,毕竟都是年龄接近又都是才华横溢的女孩子,大观园里一草一木都能感受到诗情画意。因此当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心理压抑的时候,作为好姊妹薛宝钗总是无微不至的照顾。

  其五,当薛宝钗年龄渐大,韶华老去,就不再为选秀女而忙活,于是开始向贾府的二少奶奶的宝座发动进攻。不过她不是气势汹汹的,而是不显山不露水的`,或许她知道贾宝玉和林黛玉有些感情,但是贾宝玉那么好的出身,那么好的容貌,拿个少女不怀春?因此当薛宝钗憧憬着二奶奶的美梦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多大的罪恶,毕竟那个时候女孩子接触的男人太少。而这反而成了薛宝钗的罪证之一。

  其六,薛宝钗想得比较长远。有时她比王熙凤考虑得更加长远,毕竟薛宝钗识文断字,她希望贾宝玉研读经书参加科举重振家风,可惜她不了解贾宝玉,以至于经常碰壁。

  其七,薛宝钗知道,自己要和贾宝玉结为夫妻,最难过的就是贾宝玉的奶奶贾母这一关,因为不止一次贾母讨厌自己爱做作,贾母认为一个女孩子就应该花枝招展的,有活力有激情,可是薛宝钗过于朴素,过于节俭,让贾母很不适应。不适应薛宝钗,自然就不太看好薛宝钗。贾母不看好自己,王熙凤也不看好自己,因为王熙凤听的是贾母的话,贾母自然希望自己的亲外孙女能和自己的孙子结为秦晋之好。

  其八,红楼梦后四十回,经过王熙凤等人的调包计,薛宝钗如愿以偿和贾宝玉做成了夫妻。可惜宝兄弟已经不省人事,什么都不知道,然后中了举人之后又出家做了和尚,薛宝钗虽然结婚,但后来贾府抄家之后已经穷途末路,男人走了,家道没落,真是大雪茫茫真干净。此时的薛宝钗心里不是万念俱灰,恐怕也是心神俱疲。当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豪情可能早就随风而逝了。

  其九,俗话说女人是父母的小棉袄,薛姨妈晚年,儿子不成器,儿媳妇心狠手辣,家里闹成一锅粥,没有一个明事理的,只有薛宝钗这个没有出嫁的女儿能够掌控一些局面,因此当事情无法解决下去的时候,薛宝钗变成了各方面的粘合剂,来维系这个家庭。由此可见,薛宝钗这个自幼就不喜欢浓妆艳抹的女孩子,这个从小就熟读四书五经的女孩子,这个心胸开阔和林黛玉一样满腹锦绣的女孩子,她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委屈,可惜贾宝玉不知道,薛姨妈不知道,林黛玉不知道,就是她自己本人也未必清楚。既要哄大的比如哥哥,又要照顾小的,比如香菱;还要照顾方方面面的势力。因此在大观园里尽管薛宝钗从不叫苦,从不喊苦,她的心里无疑是最苦的。

红楼梦人物形象2

  在艺术中,没有“对立”就没有人物,就没有性格。对于人物性格“对立”的描写,敌对的和阶级的“对立”,容易区别得鲜明;阶级内部和阶层内部的“对立”,却容易雷同。可见,塑造众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是长篇小说首先需要解决的任务。而其中最大的难题莫过于在同一阶级、同一阶层、同一集团内写出许多千差万别的典型形象来。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正是在这个方面获得了卓异的成就。

  《红楼梦》中的人物共有四百之多,光是生动而著名的就不下百余。其中一些思想性格身份地位类似的人,在曹雪芹的笔下,却能各人各面,千姿百态。作者异常分明地描绘出他们之间的差异。甚至在场合想仿,谈吐相近,神情相同的情况下,也能把各自的个性区分出来,使神态相似而不雷同,言语相近而不重复。这种强烈的艺术效果的形式,不能不说是因为作者在塑造这些形象时,常常采取一种特殊的复杂的对比手法的结果。这个对比手法,正是恩格斯所准确提示的那种“把各个人物用更加对立的方式彼此区别得更加鲜明些”的方法。这是一条异常宝贵的创作经验,是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决窍”。脂砚斋在评《红楼梦》时,称这种手法为“特犯不犯”。金圣叹叫作“犯中求避”。犯,是有意把两个人物的某一点写成相同、重复;同时,又避,即在同中求异,在重复中求不重复。古今中外,天地万物,无不处于矛盾之中,无不相比较而存在。在艺术中采取同中求异的艺术手法,正是刻划人物性格的一个最根本的方法。《红楼梦》在刻划人物性格上成功地运用了这种同中求异的艺术手法,值得我们好好揣摩,努力借鉴。

  在《红楼梦》所创造的众多人物中,有些是同属于官僚贵族之家的当权人物;有些是生活在珠围翠绕、锦衣玉食之中的公子小姐;有的是一母所生所谓小家碧玉的年轻貌美的胞姊胞妹;有些是常年受人奴役欺凌的丫头奴仆。为使这些出身、经历、地位、教养大体相同的人物各有生动鲜明的性格,曹雪芹地塑造他们时,采用了同中求异的艺术手法,而使那些身份相同或地位相近容易混淆的人物表现出极大的个性差异,毫无雷同之感。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出身名门的千 金小姐,同是以亲戚关系寄居贾府的。她们的生活起居、学识教养是基本类似的。论“诗才”,不相上下;论容姿,都是“艳冠群芳”。并且在某些问题上也有一定的共同语言。照常理讲,这两个人物的性格应该是大体一致的。然而恰恰相反,在曹雪芹的笔下,却把这两个人物写成了异常分明的对立形象。作者通过她二人言谈举止、行为动作、思想作风的刻划,揭示了二人性格上的不同,内在本质的迥异。这种“不同”和“迥异”表现在爱情上,即黛玉和宝玉的爱情,是建立在反封建礼教的思想基础之上的。他们的爱是纯真的爱,而宝钗对于宝玉的爱慕则是因为贾宝玉是贾府的宠儿,是这个家族的当然继承人。这种爱是出于功利动机的。另外,黛玉的爱是通过“题帕诗”向宝玉倾吐的,真率而不明言,含蓄又心心相印;而宝钗的爱恋却是抑制了感情的一面,为了未来的地位,她采取得是审慎的富有谋虑的处世方法。这种“不同”和“迥异”表现在处世为人上,即黛玉高洁,自尊,不愿违心地去迎合世俗。无论是对至高无上的权威贾母,还是对有权势的管家少妇王熙凤,她从不考虑如何去讨她们的欢心。她“孤高自许”,天真敏锐,语言尖刻,结果遭来了流言蜚语,最后在宝钗嫁给宝玉的一片欢闹声中,悲悲惨惨地离开了人间。薛宝钗正好相反,她靠封建淑女所具备的德性和那背后的财富家世,争取了贾母王夫人的欢心。她“罕言寡语”,装愚守拙,对丫环奴婢也表示出贤惠宽容的态度,终于登上了宝二奶奶的宝座。这种“不同”和“迥异”最突出地表现在对仕途经济的看法上,宝钗热衷于对宝玉进行“仕途经济”的说教,致使宝玉讥讽她,一个女儿“也学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真是一针见血地道破了薛宝钗的思想实质。而林黛玉正好相反,用宝玉的话说就是:“林姑娘”从来不说这些“混账话”。这便是钗黛的本质区别。由于作者在一系列相同事件上让钗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而使得她们各自的性格特征是那样鲜明突出。不难想像,如果作者孤立地去塑造其中的一个,是决不会收到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的。

  《红楼梦》的人物描写,的确是富有独创性的。它不同于只有共性,没有个性,地位身份相同或相近的人物,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才子佳人作品。曹雪芹笔下的人物都有自己的生命,自己的'血肉,自己的面貌,自己的灵魂。比如迎春和探春,她们的出身门第,生活教养,比起宝钗和黛玉来,就更为相近,甚至可以说是基本相同的。然而她俩性格上的差异之大并不亚于宝黛。邢夫人曾当面说迎春:“你是大爷跟前的人养的,这里探丫头是二老爷跟前的人养的,出身一样,你娘比赵姨娘强十分,你也该比探丫头强才是,怎么反不及他一点”。邢夫人对迎春的评语,正道出了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这样一个事实,即人物性格的形成也并不完全取决于他的出身经历、生活教养等客观方面的诸因素。曹雪芹就是从生活出发,用对照之法,写出了环境相同的人物之间不同的性格。在作者笔下,贾府二小姐迎春,是一个平庸懦弱、优柔寡断混名儿叫“二木头”的人物,主子摆布嘲弄她,丫头奴仆也不怎么看重她。探春却截然相反,她精明强干,遇事果断,用兴儿的话说,这是一朵“又红又香,无人不爱,只是有刺扎手”的“玫瑰花”。在抄检大观园这一回书中,作者有意识地将迎春和探春置于同一事件之中进行对照。当凤姐和王善保家的来到探春时,探春早已“命众丫头秉烛开门而待”。当凤姐要搜其丫头时,探春正色地说:“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可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都在我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有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探春对抄家表示出极大愤恨,为她所出身的家族“自杀自灭”而痛心。因此,对凤姐一行人冷嘲热讽,辛辣挖苦,使得处处占上风的凤姐,不得不退避三舍。对不以贵族小姐看待她的王善保家的更是报之以响亮的耳光。我们再看看对迎春的描写:当凤姐等人来到迎春房内时,“迎春已经睡着了,丫头们也才要睡,众人扣门,半日才开”。这寥寥数语,正好与探春的“秉烛开门而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迎春对抄检不闻不问,任其搜查自己的丫头。当司棋因“赃物”被查出,周瑞家的奉命来带人时,迎春虽“含泪似有不舍之意”,却怯弱地连一句求情的话也不说。书中写道:“那司棋也求了迎春,实指望能救,只是迎春语言迟慢,耳软心活,是不能做主的,司棋见了这般,知不能免,因跪着哭道:“姑娘……怎么连一句也没有”?司棋含泪给迎春磕头,迎春只是含泪“呆呆的坐着”。这又同探春唯独不让搜其丫头形成鲜明对比。她对抄检大观园的凶犯打手们的那种无动于衷,木然处之的态度,也与探春当时那种冷嘲热讽,辛辣挖苦,甚至用响亮的耳光来惩罚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作者正是在这一系列的鲜明对比中,显示了迎探完全相反的性格特征。

  通过对迎探的性格分析,再次使我们体会到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上,运用“犯中求避”艺术手法所独具的匠心。

  作者在描写“小家碧玉”尤氏姊妹时,更为成功地运用了这种对比手法。这一对同胞姊妹,在书中所占篇幅甚少。然而,曹雪芹却在这有限的篇幅中,塑造了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形象。尤二姐心地善良,但性格软弱,轻信,追慕虚荣。因此,她听凭贾珍之流的任意欺骗与摆布。她对现实缺乏清醒的认识,不但被贾蓉的甜言蜜语所蒙住,而且心甘情愿受自己所幻想的富贵荣华生活的欺骗。天真地以为,只要嫁给贾琏,终身就有了依靠。善良怯弱的尤二姐被骗进大观园后,贪辱忍垢,受尽欺凌,逆来顺受,毫无反抗。尤三姐却不同于尤二姐,她对现实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她从自身的处境中看清了贾府的腐化和堕落,看清了贾珍之流的禽兽本质。对贵族公子,纨绔子弟没有抱任何幻想,而是追求自己的幸福,企图掌握自己的命运。在对待婚姻爱情上,不象尤二姐那样随便将身许人,她向往着真正的爱情与幸福。在思想性格上刚烈、豪爽,坚毅果敢。她能机智地躲开贾珍之流的骗诱和凌,敢干抗拒贾珍之流的淫恶和威压。对尤三姐这一性格,第六十五回有一段精彩的描绘。作者描写她看穿了贾珍、贾琏的诡计,斥责他们“别糊涂油蒙了心”,警告他们不要“打错了算盘”。酒席上,嘻笑怒骂,珍、琏二人竟被吓得目瞪口呆,不敢触犯。通过以上情节的介绍,不难看出一母同胞的二姐和三姐性格是怎样惊人的不同,一个是为了追慕虚荣而任人摆布;一个却是为了自己灵魂和身体的纯洁,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进行着艰苦而又坚决的挣扎和斗争。

  诚然,尤三姐命运的最终结局和尤二姐一样都是悲剧,但这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悲剧。请看书中是怎样描写这两人的悲剧结局的吧。第六十九回“觉大限吞生金自逝”写出道:“尤二姐心中自思:病已成势,目无所养,反有所伤,料定必不能好。沉胎已经打下,无甚悬心,何必受这些零气?不如一死,倒还干净。常听见人说金子可以坠死人,岂不比上吊自刎又干净。想毕,扎挣起来,打开箱子,便找出一块金子,也不知多重。哭了一回,外边将近五更天气,那二姐咬牙狠命,便吞入口中,几次直脖,方咽了下去。于是赶快将衣服首饰穿戴齐整!上坑躺……”.结束了短短的一生。第六十六回“情小妹耻情归地府”中写道:好不容易等柳湘莲到来,尤三姐“今忽见反悔,便知他在贾府中听了什么话,把自己也当做淫奔无耻之流,不屑为妻。今若容他出去和贾琏说退亲,料那贾琏不但无法可处,就是争辩起来,自己也无趣味。一听贾琏同他出去,连忙摘下剑来,将一股雌锋隐在肘后,出来便说:“你们也不必出去再议,还你的定礼!一面泪如雨下,左手将剑登并鞘送给湘莲,右手回肘,只往项上一横,可怜: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这是怎样的两种不同的自杀啊!尤二姐是被逼不得苟活之时无可奈何的自杀。尤三姐的自杀却是因爱情破灭而自觉地选择的一种反抗的方式。前者是在夜深无人之时,吞金自逝;后者当着意中人的面拔剑自刎。一个死得屈辱,一个死得壮烈。尤二姐之死,获得了人们的同情,以致贾琏这样的花花公子也为之“大哭”。尤三姐之死,却迸射出壮丽的生命之花,它不仅震撼了柳湘莲的心灵,而且也为广大读者所感动,所崇敬。作者在塑造尤氏姊妹的形象时,运用同中求异的艺术手法取得了很大成功。把这两个人物放在一起对比写来,她们各自的性格特征就在对比中清楚地显示出来。尤二姐的柔弱轻弱对照出了尤三姐的豪爽刚强。而尤三姐认识现实之理智的清醒,则衬托出尤二姐对现实估计的错误。这两个形象是相互对比,相互照应,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如果失去一方,那么另一方必然会随之黯然失色。

  作者就是这样运用同中求异的创作方法塑造对立性格的人物,以性格化对立的整体艺术形象所体现同中求异的。# 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一些人,他们性格相近或某些地方相似是属于同一类型的。因此,长篇小说创造人物时就必须考虑到不仅使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有着鲜明的区别,而且更要注意使同类型的人物各具特色。正如福楼拜在谈到描写同类型人物的个性时指出的:“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砂,两只相同的手”(转引自《红楼梦集刊》)。

  在曹雪芹的笔下,那些性格相似的形象,不管他们之间有着怎样惊人的相似之处,而在读者的心目中,却各具个性,毫不含混。

  《红楼梦》中有一对有名的泼妇:一个是王熙凤,另一个就是“颇步凤姐后尘”的夏金桂。凤姐借秋桐折磨尤二姐;夏金桂利用宝蟾辱香菱。这两件事表面上似乎相同,实际上却大有差别。王熙凤从生活到思想上都继承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衣钵,为了掠夺金钱,攫取权势,她“机关算尽”,不但辱奴仆,而且同本阶级本阶层一切权势争夺高低。当尤二姐被卷进了贾府内部权力地位之争的漩涡时,王熙凤视她为眼中钉肉中刺。为了陷害尤二姐,她乘贾琏不在之机,设计把尤二姐赚进大观园。为了遮人耳目,她于丈夫面前,一反常态,逆来顺受,在公婆面前,故意装得豁然大度,宽厚待人;对二姐表现出“贤惠”体贴,视如姐妹一般;对于秋桐,欲擒故纵,挑拨激逼。她对尤二姐进行了卑鄙无耻的精神戏弄和物质迫害。借用秋桐这把刀,既杀了尤二姐,又保全了自己声名,真是嘴甜心辣,外善内恶,“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比起王熙凤的心地奸诈,阴险毒辣来,夏金桂在剪除香菱的过程中,则是肆无忌惮,明火执仗。“薛文起悔娶河东吼”一回这样介绍“夏家小姐”,“生得亦颇有姿色,亦颇识得几个字。若论心里的丘壑泾渭,颇步熙凤的后尘。只吃亏了一件:从小时,父亲去世的早,又无同胞兄弟,寡母独守此女,娇养溺爱,不帝珍宝,凡女儿一举一动,他母亲皆百依百顺”。这说明她受封建正统教育比较少,对封建观念也淡薄。因此,她嫁给薛家之后,不象王熙凤那样表面上还能恪守封建伦理,而是根本不考虑什么声名,一心要凌驾于薛蟠之上,更不把薛姨妈母女放在眼里。她抓住薛蟠喜新抛旧的好色特点,故意将陪嫁丫头宝蟾送给薛蟠,以便坑害香菱。害香菱的目的也不象王熙凤那样一切从权势出发,而是出于“见有香菱这等一个才貌俱全的爱妾在室,越发添了“宋太祖灭唐之意”。但她的手段与凤姐相比,显然不及凤姐高明,致使杀人不成,自己反名声狼籍,枉送了性命。由于曹雪芹在塑造夏金桂这个形象时,有意识地把她和凤姐对照起来写,因而出现了“特犯不犯”的艺术效果。凤姐和金桂这两个少妇身上都具有泼辣和狠毒的一面,她们出现在同一部小说中便形成了“特犯”。但是作为特犯而出现的凤姐和金桂的泼辣与毒辣,又被作者写得各有千秋。王熙凤是“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八面玲珑,笑里藏刀;夏金桂是“自己尊若菩萨,他人秽如粪土。外具花柳之姿,内秉风雷之性”。这是她们各自性格不同的另一面,这种性格差异的出现便又破特犯而为不犯了。由于作者在塑造这两个形象时,注意运用同中求异的对比手法,不但使王熙凤、夏金桂二人的性格差异显示出来。而且使这两个人物形象也更加丰满了。这就是脂评所说的“一击两鸣法”。

  《红楼梦》中的丫头,千姿百态,画貌各殊,但大体上还是能根据她们的身世地位、精神气质以及具体表现等所构成的性格因素划分成若干类型的。曹雪芹的杰出才能,是善于从共性中突出个性,不仅使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有着鲜明的区别,而且更注意使同类型的人物各具特色。

  平儿和袭人,在荣国府的丫头群中,这是两个颇有地位,颇受主子赏识,而又能自觉恪守奴才本分的大丫环。她们共同的性格特点是温柔体贴,逆来顺受。第三十回写宝玉冒雨跑回怡红院,“拍得门山响”,袭人来开门时被宝玉一脚踢在肋上,袭人虽然“又是羞,又是气,又是痛”,但却能当着许多人的面,忍着痛苦替宝玉换衣服,并和颜悦色告诉宝玉“没有踢着”。由于伤势较量,致使晚饭也不能吃。但她仍旧不敢声张,偷偷地躺在床上,只在睡梦中才传出“嗳哟”呼痛的声音。无独有偶,第四十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正和第三十回相映成趣。王熙凤生日那天,贾琏却在家同仆妇胡搞,被凤姐当场逮住,夫妻俩大吵大闹起来。平儿却无故受了凤姐和贾琏的凌,“打的平儿有冤无处诉,只气得干哭”。事过之后,凤姐半假半真地给平儿道歉时,平儿只是“眼圈儿一红,连忙忍住了,说道:也没有打着”。从袭人和平儿被辱之后所持的态度看,不难找出她们灵魂深处所共有的东西,这就是奴性十足。但在她们的共性之中,仍然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特色。平儿精明,善良,富有同情心。在不伤害主子利益的前提下,她能为下人着想。当凤姐暗中摆布尤二姐时,平儿常背地里照看尤二姐。正如兴儿说得:“平姑娘为人很好,虽然和奶奶一气,她倒背着奶奶常作些好事”。袭人和平儿相比,似乎不及平儿精明,但她为了将来“争荣夸耀”,在为人却走向了平儿的反面。她在王夫人面前,含沙射影地进谗言加害晴雯。当晴雯被赶出大观园,宝玉为之不平,把她比作海棠时,袭人却无耻地说:“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他总好,也越不过我的次序去”。在她老实的背后,隐藏着阴险。平儿和丫头、奶奶们都打得火热,没有人背地里说过她狗仗人势,陷害他人之类的坏话。袭人虽也博得了个贤惠的美名,但她常常遭到晴雯等人的嘲讽。李嬷嬷更是当面把袭人骂做“忘了本的小娼妇儿”!并且不满地说:“谁不是袭人拿下马来的”!从以上分析中也可以看出平儿和袭人在某些性格特征上虽说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曹雪芹的笔下,两个人性格上的差异写得又是多么分明。

红楼梦人物形象3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甚至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典型的人物形象塑造上。《红楼梦》探索人物灵魂的深处,描写不同人物的精神面貌,塑造了出众的、不朽的艺术形象。本文将对薛宝钗的形象作简要分析。

  一、天生丽质,才华横溢

  论长相,薛宝钗是艳冠群芳,别具风流。原文中对宝钗的外貌是这样写的:“生的肌肤莹润,举止娴雅”(第四回)、“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第八回)。如果说林黛玉的美是一种病态美,那么她则鲜艳妩媚,是一种健康美。

  此外,她天资聪慧、博学宏览。幼年时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环境和聪慧的心灵,造就了她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知识,可谓是“诸子百家”无所不通,唐诗宋词无所不能。如元妃归省亲时让宝玉把诗中“绿玉”改为“绿腊”,可见她对典故远比以“杂学旁收”著称的贾宝玉熟悉。她在诗歌创作中提出要“各出己见”、“不与人同”、“要命意新奇,别开生面。”其诗构思新颖,意境深邃,具有雍容典雅、含蓄深厚的风格。在大观园的诗人中,只有林黛玉可以与之抗衡。

  二、为人宽厚、豁达大度

  第七回讲宝钗的“热毒”后紧接着说“幸而先天壮,还不相干。”(甲戌侧批:浑厚故也,假使颦、凤辈,不知何如治之。)意思明显是说,宝钗比黛玉、凤姐要宽厚。林黛玉对于后进贾府的宝钗,一直存着戒心。第八回《探宝钗黛玉半含酸》、第四十二回《潇湘子雅谑补余香》等回数,尽管黛玉一次次挖苦讥笑宝钗,可是宝钗却“浑然不觉”,从未心存芥蒂。后来黛玉自己也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 论口才,宝钗不比黛玉差,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开一个“负荆请罪”的玩笑,就搞得宝玉、黛玉二人面红耳赤的。然而看到“宝玉十分羞愧,形景改变,也就不好再说,只得一笑收住。” 从上面这些都可以看出她待人的宽厚,为人的真诚。

  史湘云要开社做东道,但是缺钱不好办事,宝钗资助她办了螃蟹宴;林黛玉的药需要燕窝,但是又不便和贾母凤姐张口要,宝钗从自己的月钱中拨出银两;邢岫烟的冬衣当掉了,处境窘迫,她命莺儿瞒住众人取了回来。在大家有困难时,宝钗都给予了及时的援助。不但如此,她非常小心不把这些事张扬,给当事人留足体面。

  遗憾的是,有些评论者运用了非白即黑的逻辑来评价《红楼梦》中人物形象,戴着有色眼镜来评判,割裂了人物的性格,认为薛宝钗是阴险狡诈之人,认为宝钗做这些全是为了拉拢,为了博得一个好名声。然而,宝钗为何不在拉拢了人之后大胆地在其它事务上面下决断,当第二个“王熙凤”或“贾探春”。相反却依然是‘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其实,她根本就看穿了世事,不愿意去趟这滩浑水。我想宝钗“山中高士”的名谓应该是她真实写照。

  三、封建礼教下的受害者

  《红楼梦》中宝玉、黛玉是爱情悲剧,宝玉和宝钗是婚姻悲剧,宝钗同样是受害者。在那样的时代,叛逆者的爱情是悲剧,安分顺时、维护封建道德者的爱情照样是悲剧,两类青年都没有好的出路, 我要强调的是,悲剧是封建伦理道德造成的,宝钗又有什罪呢?她也应该有爱情、有幸福,她也象其他人一样,有着一颗少女的心。

  在一次和黛玉的谈话中她说道“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儿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极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姐妹弟兄也在一处读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瑟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背着我们偷看,我们也背着他们偷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丢开了。”从纯洁的少女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维护者,不是很深刻地揭露了封建道德和礼教的罪恶吗?尽管如此,她心中仍有一些爱情的火焰, “宝钗扑蝶”的寓意不是很清楚吗?在大观园和宝玉的接触中,她也产生了违反封建礼教的爱情。宝玉挨打后,宝钗去看他,对宝玉亲切稠密,大有深意,说道:“别说老太太、,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 ,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眼圈微红,双腮赤,低头不语了。在红香圃宴席上, “宝玉可巧和宝钗对了点子,宝钗便覆了一个‘宝,字方 ,意指宝玉所佩的“通灵宝玉” ,这就引的宝玉必须射一个“钗”字,意指宝钗的金锁,这就触到了“金玉姻缘”问题。又如,三十六回里描写宝玉正睡午觉,宝钗进屋坐在宝玉旁边帮宝玉绣鸳鸯兜肚,能说宝钗对宝玉没有心思吗?就是劝宝玉注重功名富贵,也是宝钗爱宝玉的表现,劝得切是因为爱得滦,谁不希望自己的恋人变得更好一些,更符合自己的理想呢?正因为爱得深才劝切,不然象她这样一个“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间摇头三不知”的女子,是不会讨人厌、惹人唾骂的。

  在那样的环境里,宝钗接触到的异性只有宝玉,在她那少女的心中产生爱情是自然的事。所以,我想宝钗对宝玉的爱未必不纯洁,也不一定是象有些人说的那样,是想爬上“宝二奶奶粉的座,因为书中并没有这方面的描写。宝玉是不是一点也不爱宝钗呢?我看未必。就连黛玉也说“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 ,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那么宝玉自己的行动又如何呢?

  一次,宝玉想看宝钗香串子,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见宝玉问她,少不得褪来。作品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宝钗原生的肌肤丰泽,一时褪不下来,宝玉在旁边看着雪白的胳膊,不觉动了羡慕之心,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还有一次,宝玉挨打,宝钗去看他,几句肺腑之言使得宝玉非常动情,“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红着脸,越觉心中感动”。这些都说明宝玉是爱宝钗的。

  那么为什么说他们的婚姻是悲剧呢?因为宝玉爱的只是她的容貌,而讨厌他的封建正统思想。这样一来,他们难免会产生矛盾,他们的婚姻不肯幸福。所以宝钗也是封建制度下的被损害者,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更为不幸。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薛宝钗是一个才貌双全、心地善良、宽宏大度的人,但同时也说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形象。

红楼梦人物形象4

  王夫人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母亲,是个看起来慈眉善目的女性形象,但实际上她对于贾宝玉的婚事起着很大的操纵全,在整个故事中占据重要地位。

  王夫人简介

  王夫人原为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之妹,与薛姨妈是一母所生的姐妹。后来嫁入荣国府,成为贾政的妻子。她生下了《红楼梦》中的男主角贾宝玉,以及金陵十三钗中的贾元春,也就是元贵妃。

  因为荣国府的特殊性,虽然长子承袭了世袭的爵位,受封一等将军。但实际上贾政才是荣国府真正的当权人,而为贾政妻子的王夫人,自然也是后院的掌权人。受到贾母信任的她,是贾府实实在在的实权派。虽然后来因为年事较高,精力不济,将管家的权利交给了自己的内侄女王熙凤,但若是遇见大事,王熙凤仍然需要向她请示。

  后来贾府被抄家,主要犯人被问罪,作为荣国府的当家,王夫人的结局多半也逃不过被流放贫寒之地的结果。

  首先从长相上来说,王夫人年轻时绝对也是个大美人。且看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又如王熙凤的“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官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从遗传基因来看,王夫人的长相绝不会差到哪儿去。

  王夫人人物形象

  王夫人是个面热心冷之人,是个所谓的“善人”。王夫人在《红楼梦》中,是个极为不讨喜的人物。读者对她大多数都是不喜的`,认为她虽然眉目慈善,但本质上内心还是有上层阶级,漠视人命的地方。在将管家大权,交给自己的侄女王熙凤之后,王夫人就一心礼佛,但很少有人能真正的悟透。就比如那个当尼姑好多年的妙玉,仍然落了个不洁不净的结局。虽然研读佛经,摒弃六欲,最后却入了红尘,并且还爱上了贾宝玉。王夫人也一样如此,虽然看似一心礼佛,但是看她做的某些事情,全没有出家人的“慈悲为怀”。

  丫鬟金钏与贾宝玉笑闹了几句,就惹毛了王夫人。“只见王夫人翻身起来,照金钏儿脸上就打了个嘴巴子,指着骂道:”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而后金钏请求“这里金钏儿半边脸火热,一声不敢言语。登时众丫头听见王夫人醒了,都忙进来。王夫人便叫玉钏儿:”把你妈叫来,带出你姐姐去。“金钏儿听说,忙跪下哭道:”我再不敢了。太太要打骂,只管发落,别叫我出去就是天恩了。我跟了太太十来年,这会子撵出去,我还见人不见人呢!“”无论金钏怎么哭求,王夫人却并不理会,最终还是将金钏赶了出去。

  后来金钏投井而死,死讯传到王夫人的耳朵里。王夫人的表现是这样的,“王夫人点头叹道:”你可知道一件奇事?金钏儿忽然投井死了!“宝钗见说,道:”怎么好好儿的投井?这也奇了。“王夫人道:”原是前日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两下子,撵了下去。我只说气他几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金钏被赶时就已经表现出了,被赶出去无脸于世,王夫人不会不知晓。在金钏死之后,却假惺惺的来了这么一句,将金钏之死,与自己撇的一干二净。

  另外还有晴雯之死,王夫人在晴雯“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硬把她“ 从炕上拉了下来”,撵出大观园。最后导致了晴雯,在府外凄惨死去,而且是撵出去的当晚就死了的。晴雯并没有做什么可恶之事,却如此失去了年纪轻轻的生命。仅小小的绣春囊事件,她就指使抄检大观园,结果害死司棋、潘又安,逼走入画,赶走四儿,迁散芳官等十二个小戏子。在这么多事情中,实在看不出王夫人的“善”所在,所以大家才说王夫人是个面热心冷之人。更有些红学家研究认为,林黛玉之死,也很可能与王夫人有关。所以说王夫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乃是一个面善心不善的歹毒之人。

红楼梦人物形象5

  1、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2、人间斯世兮如轻尘,天上人间兮感夙因,感夙因兮不可得,素心如何天上月。

  3、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4、须臾茶毕,早已设下杯盘,那美酒佳肴自不必说。二人归坐,先是款酌慢饮,渐次谈至兴浓,不觉飞觥献起来。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笙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雨村此时已有七八分酒意,狂兴不禁,乃对月寓怀,口占一绝云。

  5、重读一遍。所有名著都经得起反复读。你读完一本书后,如果很感兴趣,又不完全懂,那么立即重读一遍。你会发现更多的东西。如果几年前你读过一部名著并且喜欢它,就再读一遍。书里还有那么多的东西要告诉你,你简直不会相信这是同一本书。

  6、知道你正在读什么。这是一部小说,剧本,还是传记或历史?要想知道这一点,查一查目录,读一读封面和前言,或者在《读者百科全书》中查一查题目或作者。

  7、士隐意欲也跟着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若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声,定睛看时,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梦中之事便忘了一半。又见奶母抱了英莲走来。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装玉琢,乖觉可喜,便伸手接来抱在怀中斗他玩耍一回;又带至街前,看那过会的热闹。方欲进来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癞头跣足,那道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

  8、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

  9、读作者读的书。例如,莎士比亚为了写《裘力斯·凯撒》《仲夏夜之梦》,曾仔细阅读了诺斯的《蒲鲁塔克传记集》的翻译本。任何一个作家都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产物。了解当时的历史作家及其他人所面临的问题和他们的态度,会帮助你理解作家的观点。作家的观点不一致,没关系,起码它使你思考。

  10、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11、昌明隆盛之邦,诗李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富贵温柔乡。

  12、只见已进来了一位年轻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脖子上挂着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13、故绝圣弃智,大盗乃止;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剖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彩,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工垂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

  14、不要躺在床上读。我承认读名著会是很难的,所以你必须思想活跃,器官敏锐。如果你躺在床上读,你就想睡觉,那么当你开始打瞌睡的时候,你就会埋怨那本书。

  15、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冷清?既冷清则生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所以反倒是不开的好。

  16、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17、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

  18、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19、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20、人生多的,就是遗憾。几人办得到,放眼看。

  21、当下代儒没法,只得料理丧事,各处去报。三日起经,七日发引,寄灵铁槛寺后。一时贾家众人齐来吊问。荣府贾赦赠银二十两,贾政也是二十两,宁府贾珍亦有二十两,其馀族中人贫富不一,或一二两三四两不等。外又有各同窗家中分资,也凑了二三十两。代儒家道虽然淡薄,得此帮助,倒也丰丰富富完了此事。

  22、木石前盟,三生石畔;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续。

  23、宝玉举目望去,见北静王面如美玉,目似明星,好个秀丽人物。宝玉忙抢着上来参见。北静王从轿内伸手搀住,见宝玉面若春花,目如点漆。

  24、这里黛玉喝了两口稀粥仍歪在床上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时候了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知宝钗不能来了便在灯下随便拿了一本书却是《乐府杂稿》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黛玉不觉心有所感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为《秋窗风雨夕》词曰:

  25、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红楼梦人物形象6

  引导语:如何大家看过曹雪芹的《红楼梦》,你就知道王熙凤是里面比较厉害的角色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王熙凤的人物形象,欢迎大家阅读!

  在高中课本中我们就知道了对王熙凤的外貌描写:两弯柳叶吊梢眉,一双丹凤三角眼,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这就是凤辣子的形象,一个外貌很美的女人,但内心很毒辣,阴险的女人。她同时也有很强的管理能力,将荣国府治理的井井有条。另外,她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是一流,真可谓八面玲珑。她很会讨贾母喜欢,正因为如此,所以她在贾府中的权利很大。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如果把贾府中长幼、尊卑、亲疏、嫡庶、主奴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比作一张网的话,那么王熙凤这个人物就处在一个相对中心的位置上。她要同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所谓上有三层公婆,中有无数叔嫂妯娌兄弟姐妹以至姨娘婢妾,下层有一大群管家陪房奴仆丫环小厮等等。按说王熙凤在整个贾府当中,她的辈份是很低的,她是孙子媳妇,那么为什么像王熙凤这样一个人物能够来当家呢?除了她有娘家“金陵王”的背景,贾母的靠山,还有她对人情世故的巧妙周旋,她的聪明和才智。比如大观园那个诗社起来,探春这里刚出口,说王熙凤我们想请你做个“监社御史”,探春一说,王熙凤马上就猜到你们是缺个“进钱的铜商”,你们是想要赞助了,那么她说“我明儿立刻上任,放下五十两银子给你们慢慢作会社东道”。你这边刚刚说,她那里早就猜到了,大家都笑起来,所以李纨说:“你真真是水晶心肝玻璃人”。说这个王熙凤通体透亮。其实王熙凤的心机固然是用于聚钱敛财,但是更体现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她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她的心机深细、谋略周密,有更加精彩的表演。

  王熙凤这种揣测对方的心理,善于察言观色本事超出任何一个人。有的时候,她还可以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同一件事,原来这样说,现在又那样说,但是她都说的入情在理,十分动听。例如邢夫人要讨鸳鸯。邢夫人先来找王熙凤商量,说老爷想讨鸳鸯作妾,就是把这件事先跟王熙凤说,王熙凤一听,她就连忙回说,“别去碰这个钉子,”“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成了,何况说老爷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做”,反劝告邢夫人,“明放着不中用,反招出没意思来,太太别恼,我是不敢去的。”她先这样说,觉得这个事情根本是不行的,但是这个邢夫人呢一点也听不进去,反而冷笑说要个妾有什么不可以,老太太未必好驳回,埋怨王熙凤,说我还没有去你倒派我不是。王熙凤听了邢夫人这话,知道刚才那番实话全不对路,就立即调头转向,改换话锋,连忙陪笑:“太太这话说得极是,我能活了多大,知道什么轻重,想来父母跟前,别说一个丫头,就是那么大的活宝贝,不给老爷给谁。”而且她举出例子,她说那个贾琏,贾琏有了不是,老爷太太恨得那样,及至见了面,依旧拿心爱的东西赏他。父母待儿子这样,如今老太太待老爷自然也是那样了。你看她这个出言何等现成,何等有说服力。当时邢夫人便又喜欢起来。同样是讨鸳鸯这件事,一正一反的'两番说辞,同出于王熙凤之口,居然都通情达理,动听入耳。像这样能够顺应对方心里,急转直下又不落痕迹,像这样一种本领在《红楼梦》里,只有在王熙凤身上可以看得到。所以说王熙凤的这种机心,机变之速真是能够让人叹为观止。

  她作为贾府的女管家,地位显赫,但也责任重大。她是贾府里的大忙人,忙忙的几乎到了“不可一日无此君”的地步。忙则忙矣,然而凤姐管起来,无论大事小情,里里外外,都是井然有序,妥帖周详。

  凤姐的理家才干,在“协理宁国府”的过程中,表现的最为充分。宁国府都总管赖升,闻知里面委了凤姐,因传齐同事人等说道:“如见请了西府了的琏二奶奶管理内事,倘或她来支取东西,或是说话,小心侍侯才好。每日大家早来晚散,宁可辛苦了一个月,过后再歇息,别把老脸面扔了。那个是有了名的烈货,脸酷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 第二天一大早,就“走马上任”,并宣布“施政纲领”道:“既然委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诸事由得你们。再别说‘这府里原是这么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一点儿,管不了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清白处理!”她针对宁府的五种弊端,采取了“承包责任制”,做到是有人办,物有人管,活有人干,各司其职,忙而不乱;加之他软硬兼施,“打一儆百”,各色人等愈加谨慎小心,不敢怠慢。由此可见,王熙凤的权威性确实是很强的,把那本是乱糟糟的宁府,治理的十分整肃。她的才能还表现在她能将平儿的心笼络住,以致平儿死心塌地跟随她,一切先以凤姐的正面和长远利益为重;在某些场合,平儿会违逆凤姐意图,但凤姐对这些其实很多时侯是睁一只眼闭只眼,而这正是许多成功领导的拿手好戏,试想:如果凤姐和平儿事必较真,平儿何敢阳奉阴违?而凤姐也就必定会失去平儿的忠顺了。她笼络住平儿这样一位得力心腹和助手,没有平儿,她将照顾不到许多方面,但若平儿没有凤姐,恐怕更难胜任林林总总的府中大小事物。

  她是个“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厉害角色。她凭着伶牙俐齿讨得贾母欢心,在贾母面前谈笑自若。但表面光鲜亮丽的他暗地里做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她为了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的婚事索要了3000两银子的贿赂,假托别人的名义写信给长安节度使迫使守备忍气吞声收回聘礼,使得张金哥用麻绳自缢,守备的儿子跳河自尽。她还经常扣住丫鬟小姐的月钱放高利息贷款,逼死了贾琏的奸妇鲍二家的,还借刀杀人让贾琏的小妾尤二姐折磨致病,不堪忍受欺辱,吞金自杀。但是,“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生命。”一辈子争强好胜的“凤辣子”曾经呼风唤雨,最终却难逃众叛亲离的命运,到死也只有一张破席包裹她的尸体。

  她的判词就是她的一生: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红楼梦》就是一部影响深远的悲剧,家族衰落的悲剧,儿女情长的悲剧,封建制度下女性的悲剧。文章对悲剧人物的塑造更是丰满鲜活的,尤其是对“凤姐”这一形象的塑造更是让人觉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但不论是怎样的人物都逃不出悲剧的结局。

红楼梦人物形象7

  语文知识点贾宝玉:

  是《红楼梦》主要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贾宝玉摒弃功名利禄,平等待人,尊重女性,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

  林黛玉:

  她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她天性率真,和贾宝玉一样也是封建道德的叛逆者。

  薛宝钗:

  在贾府人眼中是“完美”的,因为她不仅遵从封建礼德,并且八面玲珑;但比起叛逆的黛玉和宝玉,她显得过分地世俗了,她虽然举止娴静高雅,却信奉封建仕途,常常因此惹得宝玉生气;人们在谈起她的端庄美貌时,也会同时想起她极深的城府。

  相关故事情节:黛玉进贾府黛玉葬花刘姥姥进大观园香菱学诗

  推荐理由:

  《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生活文化的集大成者。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魅力,每个人读《红楼梦》的时候都能找到与自己心意相通地方,引起强烈的共鸣,《红楼梦》失意人的心灵避难所。当人生理想不能实现,《红楼梦》就成了人们的知己,《红楼梦》的世界就向你的心灵打开了,你走进了《红楼梦》就是走进了一个可以倾诉可偃仰啸歌的自由天地,它可以给你受伤的心灵带来慰藉。

红楼梦人物形象8

  王熙凤

  《红楼梦》中的人物可以说都是独特的有血有肉的个性化的,曹雪芹完全改变了过去古代小说人物类型化、绝对化的描写,避开了“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俗滥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下面笔者就《红楼梦》中王熙凤的性格及其作者描写的方法作一些探讨。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判词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间,终难定。

  判词是说王熙凤虽然用尽了权谋机诈,到头来却断送了自己的性命,生前心机用碎,死后一切皆空。原指望家庭富贵人安宁,那晓得最终家破人亡各奔前程,白白耗费了半辈子的心机。就如同半夜三更空有一梦,又像高楼大厦忽喇喇倒塌,昏惨惨的灯火将燃尽,一场欢喜变成了悲伤与辛酸,人间的贫富兴衰最终难以料定。

  王熙凤生于权势显赫的王家,自幼当男儿抚养,从小就养成“杀伐决断”的性格,因其才干过人,她独揽贾府内务的大权,大施手段,大显才能,一手捞权,一手捞钱。但最后终不免一场空。在她死后,她唯一的女儿巧姐还由舅舅王仁做主,连巧说带欺骗取得了邢夫人(巧姐的奶奶)的同意,卖给了外番王做婢女,幸亏被再次来到荣国府的刘姥姥发现将巧姐带到刘家躲避。从本质上来说,王熙凤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一、聪明能干,善于权谋

  还在凤姐未出场之前,作者就借冷子兴之口向读者这样介绍她:“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后来,周瑞家的向刘姥姥这样描绘她:这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比是人都大呢。如今出挑得美人儿似的,少说着只怕有一万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的男人也说不过他呢。

  “协理宁国府”,显示了凤姐出色的治家本领。凤姐受命于危乱之际,对于宁府这个积重难返的局面,她一上来就理清头绪,抓住要害。她就立刻找出宁府的五大弊端:第一件,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诿;第三件,需要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管束,无脸者不能上进。这些不外乎人事、财务,人权和财权。凤姐上来以后,都踩到点子上,她对症施治,责任到人,立下规则,赏罚分明,自己不辞劳苦,亲临督察,过失不饶,惩一儆百。她有一股不避锋芒的锐气。凤姐说:“既托了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的嫌了……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律清白处治。”有一个仆妇迟到了,也说了情,最后还是不饶,打了二十板子,到头来还要跪下来叩谢,而且还要罚去银米什么的。

  再譬如:宝玉挨打以后,王夫人、贾母是又疼又急,下面那些人是乱成一团,只有凤姐上来,就骂下人糊涂,打成这样子,你们还要搀着走,还不赶快地把藤屉春凳拿来抬。凤姐这个人她是很务实的,她有一种处乱不惊,有一种明断务实的这样一种作风,所以我说,这种凌厉之风,在日常的这种生活当中,也可以见出来。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把王熙凤放在广阔的社会联系中,从各个生活层面给予反复渲染,随着情节的发展,构成她性格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完整性高度统一的性格整体,达到了典型化的高度。曹雪芹对凤姐儿这个人物,是从多侧面、全方位、立体式地进行塑造的,是从四面八方来写的,她是贾府的女“总理”,这种特殊的地位和身份;使她与贾府的主仆上下,男女老少,各色人等,发生广泛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甚至与宫廷宦官、衙门官吏、寺庙僧尼也有来往。这就又使她处在各种矛盾冲突的漩涡中心,使她得到充分地表现;同时,她的性格也就从四面八方得到映照;这是凤姐儿这人物形像写得特别成功的根本原因。

  聪明能干,是王熙凤的主体性格之—。曹雪芹用许多笔墨描写她这一性格特点。她作为贾府的“女总理”,地位显赫,但也责任重大。要管好“三百余口人,一天也有一二十件事,竟如乱麻一般”的贾府,谈何容易!府内穷奢极侈的生活,挥金如土的耗费,豪奴悍仆的差遣约束等等;外面皇亲国戚的贺吊应酬,亲朋故旧的婚丧嫁娶、喜庆寿诞,侯门府第的送往迎来,繁文缛节等等,这一大摊子庞杂琐碎千头万绪的事体,都要由她处理、过问、决断。

  二、巧舌如簧,拍马有术

  曹雪芹还通过日常生活细节,描绘和刻画她的心机又极细深,足智多谋的个性特点。她为人处世、时时处处都是以“我”为中心。有利的事,她先抓尖;不利的事,她远远避开,或者推到别人身上。林黛玉刚到贾府那天,王夫人说该拿出两个缎子衣料给黛玉做衣裳。凤姐马上就说:“我倒先料着了,知道妹妹这两日必到,我已经预备下了。”

  作者写她与贾母、王夫人的关系,主要表现她对贾母等人的逢迎,以取得她们的宠信,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既突出了他的虚伪和做作,又表现了机敏诙谐,泼辣豪爽。在《红楼梦》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中,有一段精彩的描写: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欢喜,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你看,这样的巧舌如簧的凤姐能不讨贾府上下的人喜欢吗?说话天衣无缝,滴水不漏。她夸奖的是黛玉,说黛玉是世上难得的标致人物,黛玉听了自是喜欢。可针是戳在黛玉身上,血却出在贾母身上。夸奖的是黛玉,奉承的却是老祖宗,竟是老祖宗嫡亲的外孙女!黛玉的美貌是和老祖宗一脉相传的.呢!贾母的心里怎不如同吃了蜜一般?而且一句“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也不露痕迹地把贾母如何思念黛玉的情形告诉了黛玉,替贾母讨了个顺水人情。她能见风使舵,很快转悲为喜,并自践地说“该打该打”,像变色龙一般。

  聪明的凤姐意识到,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她要站稳脚跟,保住她的地位和权势,她必须靠定“太上皇”贾母和实权派王夫人这“两座山”。于是,看老太太的眼色行事,是她的行动宗旨。她在贾母前装乖卖巧,打诨插科,想尽一切点子,使出浑身解数拍贾母的“马屁”,而且瞅的准,拍的好,使贾母感到喜心惬意,浑身舒坦。斗牌,她故意出错,让贾母赢,并逗笑儿让贾母取乐;贾赦要讨鸳鸯,贾母气得浑身乱颤,不仅怪邢夫人,还怪王夫人,怪宝玉,统统地怪,连凤姐都怪了。这时谁都不敢吱声,只有凤姐开口了,她说:“我倒不派老太太的不是,老太太倒寻上我了。”大家很奇怪,怎么老太太还有不是呢?那么凤姐就说出理由来,她说:“谁叫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得水葱儿似的,怎么怨得人要?我幸亏是孙子媳妇,如果我是孙子,我早要了,还等到这会子。”就有点奇兵突出,贾母先是愣了,怎么我有什么错呢?原来,凤姐拍马简直拍得恰到好处:她好像说是贾母的不是,其实她是夸奖贾母会调理人,像鸳鸯这样的调理得水葱儿似的。所以,贾母很快的,她就转怒为喜,气也消了,心也开了,空气也缓解了,又有说有笑的了。

  二、两面三刀,草菅人命

  凤姐在贾府中独揽大权,视人命如同草芥,任意宰割,表现她外作贤良,内藏奸猾的两面手法。

  作者在第六十七回《苦尤娘赚入大观园酸凤姐大闹宁国府》中把凤姐的心机、狠毒、泼辣,表现的淋漓尽致。她一方面用花言巧语,假意殷勤把尤二姐骗得滴溜转,对她言听计从,感激不尽,跟她回到了大观园。在贾母和众人面前逞贤良;与此同时,她又使人挑唆张华告状,只叫他要原妻。又俏命旺儿“务将张华致死,剪草除根,保住自己的名声。”安排已定,便去大闹宁国府,把尤氏骂得狗血喷头,“揉成了面团儿”。接着借秋桐之刀杀死尤二姐。凤姐这一系列恶行,由于筹划周密,想得周详,能够通行无阻,步步按其设计实现,且做的点滴不露,显示了她女奸雄的“大智”。

  尤二姐之所以会被王熙凤骗入府中不得脱身,最后被害,关键之处她就是听了王熙凤的,这一通好话,她以为王熙凤真是很同情她,因为自己不能生育等等。结果尤二姐一想,凤姐是正室,她自己是侧室,是妾,这么真诚地来请我进府,我能不去吗?那一番话,假话说得比真话还要真,王熙凤讲的时候非常真诚。因此,尤二姐在关键的一招上,出了错了,她进了贾府以后,她就出不来,她就处处受制,最后是被迫自尽。

  贾瑞垂涎她的美色,她设下圈套,让他上钩,最后使其害相思病致死。贾瑞调戏凤姐,自是“衣冠禽兽”,惩治一下也是应该的;但凤姐为什么一定要置他于死地呢?无非是这个“癞蛤蟆”想吃她的“天鹅肉”,冒犯了她这位贵夫人的威严;王熙凤当时为了惩罚他,她故意带有一些挑逗性言论,使得贾瑞产生误解,因此贾瑞一步步滑向深渊,陷入精神和肉体的折磨而不能自拔,最后一命呜呼。

  在贾府一手遮天的王熙风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无所不用其极,为了三千两银子,破坏了张金哥的婚事,害死了两条人命。她毒设相思局,害死了贾瑞,又有计划而不露声色地杀害了尤二姐,真可谓“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可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她的下场也是可悲的。正因为如此,错综复杂的矛盾使“贾府外面的架子虽没有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样腐朽的社会怎能逃脱“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下场呢?

  三、笼络利用与压制虐待并用

  写她与贾府大小管家、奴婢下人的关系,表现她笼络利用与压制虐待并用的统治手段。王熙凤对奴婢常常是客气的,让人产生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

红楼梦人物形象9

  1、薛宝钗的人物特征:

  (1)她容貌美丽,举止娴雅,是当时正统淑女的典范。

  (2)她恪守妇道,但也对当时的社会抱有一种强烈的批判精神。

  (3)她稳重大方,八面玲珑。她对不同的人自有一套不同的“社交”方式:对贾母、王夫人这样的“权威人物”,她尊重顺从;对大观园的其他姐妹,她表现出的是“宝姐姐”的稳重和宽容;对下人,她又显得平易近人,不端架子。随和,大度;有才华;冷、无情,但 “任是无情也动人”。

  2、贾宝玉的人物特征:

  (1)他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

  (2)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

  (3)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

  (4)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5)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逆臣”。

  3、王熙凤的人物特征:

  (1)王熙凤的阴毒可谓人人皆知,作为荣府“总管”,她弄权作势,两面三刀。

  (2)她容貌俊美,性格泼辣;

  (3)她精明能干,要强逞能;

  (4)权诈机变,心狠手辣;

  (5)机智幽默,善于奉承;

  (6)贪财好利,嫉妒成性;

  4、林黛玉的人物特征:

  (1)她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则是她的写照。

  (2)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

  (3)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正如小说中所描写的.“黛玉葬花”一幕,就突出了这一点。花开花谢本来就是自然景象,但她却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

  (4)她为落花叹息,她把宝玉引为知己,同看《西厢记》,把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宝玉身上。她深爱着宝玉,但又感到很难如愿。于是,她因想争取自己的位置但又多次失败而顾影自怜,暗泣于无人之处。

  (5)她的内心世界似难捉摸,但也常常将其显露于外。若宝玉“得罪”了她,她便生气,泪水涟涟,甚至为他而生病。表面上这样,其实内心仍是挂念着他,借口去看他。宝玉一病,她为之而伤心,为之而哭泣。但由于封建礼教道德的约束,她不得表白,不得自已,最终在宝钗出阁之日郁郁而死,没能了却自己的心愿。

红楼梦人物形象10

  1、晴雯

  在红楼梦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丫头就数晴雯了。她给人的印象是心直口快,争强好胜,面容俊丽,是一个直性子,好心肠的人。她是宝玉屋里的丫头。从红楼梦里几处对她的描写中,我们可以形象地看到这个人物的可爱之处,一次是“撕扇子做千金一笑”。另一次是袭人回家探望病母时和麝月在一天晚上闹着玩。再一次是“病补孔雀裘”。从这些描写中我们看到,晴雯性格直爽,活泼可爱,而且心地纯洁善良。但是,她的命运并不好,恰应了自古美人多迕运这句话。王夫人一句话就断了她的性命。晴雯死后,宝玉万分悲痛,并作歌以悼之。

  2、紫鹃

  紫鹃扶持林黛玉一场,两人似姐妹相待。为了林妹妹和宝玉之间的事,她着了多少急,想了多少法,遭了多少难,她和黛玉之情谊至深,黛玉死后,她极端悲忿,她恨宝玉无情无义,她同情林妹妹,最后,和惜春一起了却红尘,到笼翠庵修行去了。

  3、袭人

  袭人从小服侍宝玉,两人关系甚密切,但是袭人谨小慎微,想得很多,性格也内向,脾气好,但最后她的一切幻想都成为泡影。然而她的命运却不坏,她最后与蒋玉菡结合了。

  4、鸳鸯

  尽管鸳鸯在贾母身边受到很大重视,合府家人也因此而敬她三分,然而,丫头的地位也就决定了她悲惨的命运。贾赦想娶她为妾,被她坚决地回绝了,并发誓她一生一世不嫁人。她象一个幸运的小鸟一样,栖息在贾母这棵老朽的大树上,一旦这棵大树寿终正寝,这只小鸟便无从自己决定自己何去何从,因而,自杀这条路也是情理之中的',在封建社会里,下人不算人,他们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他们的命运总是悲惨的。

  5、司棋

  司棋是迎春的丫头,查检大观园之后,拿住了她与表兄暗中往来的“罪证”,使她无立足之地。然而,这也是一个极刚强,有主见的人物。被遣回家后,潘又安回来了。而司棋的母亲不同意他们的婚事,司棋一气之下,把头撞破身亡。潘又安随即也以身殒情。这样的举动使人十分惊叹。所惊的是,做人本应如此轰轰烈烈,以情为重,有情有义,叹的是,这样的人物总是命运不强,在生活和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红楼梦人物形象11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之——薛宝钗,一个封建时代的少女,在人们的眼中总是作为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的对立面存在的。王昆仑先生曾说过,薛宝钗是一般男子最感到“受用”的贤妻,寻找人间幸福的男子们大概没有不向往着有宝钗这样一个妻子的理由。为什么男性愿意选择宝钗,而非黛玉做自己的妻子呢?当然作者曹雪芹在林黛玉的身上确实倾注了很多的爱,在林黛玉身上寄托的理想和先进的理念最多,但是在现代的人们看来,或许像林黛玉这样的人,恐怕是无法在社会上生存和立足的。

  历来对于薛宝钗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她是封建淑女的典型,并誉之为“山中高士晶莹雪,睿藻仙才淑仪风”;还有人评价她是封建社会的卫道士,是封建势力的帮凶,世故、圆滑、虚伪、奸诈,无情、冷、会做人、善用手段,都成为薛宝钗这一形象的标志。其实无论怎样的评价,都要有一定的合理的依据。曹雪芹创作薛宝钗这一艺术形象时也倾注了很多的心血,所以宝钗形象也是值得后人反复推敲,这也恰恰说明了这一人物形象复杂性,有优点、同样也有缺点。那么我们也就不能用二元对立思维来比较薛宝钗与林黛玉。

  周思源教授曾说:对艺术形象的分析必须遵循文本至上原则,即一切从文本提供的全部的信息出发,将文本作为判别的最重要的依据,而不是从意识形态、政治需要出发,不能存先入之见。我们不能脱离时代特点来要求人物这样那样,不能脱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刚来与后来的变化)、人物自身的实际年龄来评价人物。在我看来这也正是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一切从实际出发,要以客观现实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来看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同的所有制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社会形态,形成具有每个时代的典型代表人物。

  薛宝钗正是在封建时代大潮中应运而生,顺应时代潮流而出现的人物,她身上不同的“符号”正是这个时代的烙印。她是平凡的,是封建建社会的必然产物,是适应时代而生的芸芸众生之一,我想这也是对薛宝钗比较客观和比较公正的评价。

  薛宝钗的性格形象及其成因

  (一)薛宝钗形象的总体特征

  薛宝钗是《红楼梦》里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形象,也是历来人物评论中争论较多的一个。论争之激烈,两百多年前就曾经达到两个好朋友之间“几挥老拳”的地步。有人认为,薛宝钗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有人则认为薛宝钗虚伪、奸险、冷酷无情。其实,这都是有失偏颇的。我们从《红楼梦》中曹雪芹对薛宝钗现象的基本设计中可以看出,他是要把她塑造成一个封建时代的淑女现象。这一现象的基本特征表现为:藏愚守拙,温柔敦厚,豁达大度,又不失外冷内热,表里不一,虚伪世故,工于心计。可以说,这些性格特征及其矛盾冲突构成了一个既复杂、又丰富,既丰满、又富立体感的艺术形象。下面从其“冷”与“热”两大方面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二)薛宝钗性格的分析

  薛宝钗性格特征中“冷”的一面作为一个内涵深厚的文学形象,曹雪芹在塑造过程中是寄予了苦心的,薛宝钗作为《红楼梦》的第三号人物,她的形象是丰富的,立体的,多层的,她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也有自己内心自觉不自觉的矛盾冲突。薛宝钗这个人物身上存在着的现象与本质的深刻矛盾,使她总处于表里不一之中。“冷”的一面,就表现在她的待人处世上:虚伪做作,城府深,富理性而善克制。这是曹雪芹在塑造这一形象过程中苦心孤旨,着力表现的一面。薛宝钗姓“薛”与“雪”谐音,即“雪”的意思。小说中凡涉及到薛宝钗的,大都用“雪”来代替,总与“雪”联系在一起,“金簪雪里埋”,“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丰年的大雪”等判词、曲子、俗谚口碑等,都与“雪”有关。兴儿在向尤氏姐妹介绍她时说:“有一位姨太太的女儿,姓薛,叫什么宝钗,竟是雪堆出来的。”而“雪”是与“冷”联系在一起的,接触宝钗的人,都常常有一股冷森森的感觉。她吃的药叫“冷香丸”,身上又有一股“冷香”,她所住的蘅芜苑,“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及进了屋,雪洞一般。”凡是与她有关的东西都冷得出奇。因而,贾府的人们称她为“冷美人”。这种“冷”,正是作者在塑造这一人物性格时所花的心机,所作的暗示。这样的“冷美人”,表现在行为处世上便是虚伪世故,工于心计。这些表现,大多从别人口中得出,也就是说,宝钗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如此。贾府的人认为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诩,目下无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愤之意,薛宝钗却浑然不觉”;“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她对周围的事情不大关心,一切随和并按自己的朴拙,不去用心周旋世务。

红楼梦人物形象12

  多姑娘是红楼梦里不起眼的角色,因为大多数人的重心都放在了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故事上。其实,红楼梦里的多姑娘才是真正的收割机,男人收割机。

  红楼梦里的贾琏是个花心好色的人,贾母说他“脏的臭的都往屋里拉”,他似乎还就喜欢这种重口味,让他送黛玉回苏州没出什么幺蛾子,他见到香菱也能坦然地夸上一句,贾琏喜欢的,通常是过来人,比如尤二姐,再比如,家中下人的妻子,鲍二家的和多姑娘。

  我曾经以为鲍二家的和多姑娘是前后任,是鲍二的两任妻子。鲍二原配跟贾琏通奸不是被凤姐抓了个现行吗?她不是又羞又惧,找根绳子把自己吊死了吗?贾琏给了鲍二二百两银子,又答应将来给他挑个好媳妇,结果这位鲍二,好像发愿要和贾琏将同情兄做到底的似的,又娶了和贾琏颇有些渊源的多姑娘。我以前看过的《红楼梦》里明确地说:“那鲍二向来就和厨子多浑虫的媳妇多姑娘有一手儿,后来多浑虫痨死了,这多姑娘儿见鲍二手里从容了,便嫁了鲍二。”

  到了晴雯被撵出去那一回里,又说多姑娘两口子就是晴雯的哥嫂,“若问他夫妻姓甚名谁,便是上回贾琏所接见过的多浑虫灯姑娘就是了”,这里多姑娘被写成了灯姑娘,多浑虫还了魂,又没鲍二什么事儿了。但我当初看到这段时年纪小,只对宝黛爱情感兴趣,哪管多姑娘的身边人是谁。

  最近偶翻《红楼梦》,发现多姑娘嫁鲍二那段竟然神奇地消失了,她始终都是响当当的“多姑娘”,多浑虫没死去活来过。鲍二夫妇是另外两位。

  难道是我记错了?翻了下注释才明白,大概我从前看的老版本上有这段,新版本给删去了,文后注释里说:“这段文字仅程甲本所独有。文中写多浑虫已死,与脂本第七十七回有多浑虫出现不合,因从梦稿、蒙府、戚序、甲辰本改。”

  博大精深的红学啊,您这一改不当紧,我的童年记忆也没处着落了。不过现在这么一看,却也觉得删得合理,从文本看,多姑娘再嫁的话,也不大可能嫁给鲍二。

  曹公对鲍二用墨不多,就那么几笔,写出了这人欠缺血性廉耻。他的原配吊死之后,只因贾琏给了银子又说了几句好听的,他便“又有体面,又有银子,有何不依,便依然奉承贾琏,不在话下”。其麻木愚蠢呼之欲出。就算贾琏做主,多浑虫凑巧也死了,多姑娘会嫁给这样一个人吗?我觉得不大可能。

  没错,多姑娘原先嫁的那多浑虫也不是什么好人,书中直截了当地说他是“极不成器破烂酒头厨子”“任意吃死酒,家小也不顾”,但多姑娘嫁他,是有原因的,虽然曹公将她刻意简化甚至是标签化脸谱化,但仔细看字里行间,依然不难发现,她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多姑娘一出场就显得特别想得开,说她“年方二十来往年纪,生得有几分人才,见者无不羡爱。她生性轻浮,最喜拈花惹草,多浑虫又不理论,只是有酒有肉有钱,便诸事不管了。所以荣宁二府之人都得入手。因这个媳妇美貌异常,轻浮无比,众人都呼他作‘多姑娘儿’”。

  《红楼梦》里不全是良家妇女,尤三姐曾对尤二姐说过:“你我生前淫奔不才,使人家丧伦败行”,但尤三姐希望通过嫁给柳湘莲“洗白”,尤二姐想上岸从良,不管她们的行为怎样放肆,她们的思想,还是在男性社会框架下的,耿耿于自己“不干净”,需要一个男人来救赎。

  多姑娘却不同,她似乎非常享受这种生活,而且还不完全是图钱,那描述尺度很大:“谁知这媳妇有天生的奇趣,一经男子挨身,便觉遍身筋骨瘫软,使男子如卧棉上;更兼淫态浪言,压倒娼妓,诸男子到此岂有惜命者哉。”能够让自己变得绵软从而更加性感,这是天赋,更是因为放得开,相形之下,“扭手扭脚”的凤姐就僵硬了许多。

  书中还说到了多姑娘的“集邮癖”:“满宅内便延揽英雄,收纳材俊,上上下下竟有一半是她考试过的”,晴雯被撵回去哥嫂家那一回,宝玉来探晴雯,竟然被“守株待兔”的她强拉入里间,“坐在炕沿上”,紧紧地搂入怀中,还说:“我等什么似的,今儿等着了你”,这种泼辣的做派,根本是将宝玉当成了小鲜肉。

  眼看着宝玉像唐长老似的陷入险境,又羞又急,不知如何是好,这位了不起的多姑娘突然画风一转,赞赏起宝玉晴雯两人的“贞洁”来:“方才我们姑娘下来,我也料定你们素日偷鸡盗狗的。我进来一会在窗下细听,屋内只你二人,若有偷鸡盗狗的人,岂有不谈及于此,谁知你两个竟还是各不相扰。可知天下委屈事也不少。如今我反后悔错怪了你们,既然如此,你但放心。以后你只管来,我也不罗唣你。”

  哎,这位多姑娘啊,您这一变脸,我还真不太适应,什么叫做偷鸡盗狗,这不是您平时最爱做的事吗?干嘛说得这么难听?作为一个深得其乐的人,当此际,难道您不应该和晴雯一样懊恼:早知会担个虚名,当初就应该另有个道理?也不枉来这人世走一遭?一个真正想得开做得出来的集邮爱好者,为什么会这样发自肺腑地赞扬一个柳下惠呢?

  当然,我也知道,最爱诱僧,但是那毕竟还是爱,是僧人禁欲系的宝相尊严,让感到别样的性感。多姑娘对宝玉的肯定,则是一种道德表彰,甚至是对宝玉和晴雯是否“清白”的盖棺定位,她欣赏的`不是什么性感,而是那种秋毫无犯的美德,为什么,在那样一个暧昧的情形下,她突然对这点感触至深?是否因为,她曾经,遇到过相反的事件。

  回看多姑娘的来历,会发现是一件诡异之事,在二十一回里说这姑娘是多浑虫的父母自小替他在外面娶的,到了七十七回,又说是赖家把“家里一个女孩子配了他”,不知道是曹公写忘了还是怎么着。不管多姑娘是怎样一番来历,这样一个“美貌异常”的女子,会随便嫁给多浑虫这等“酒糟烂透”之人都很奇怪,有点像潘金莲嫁给武大郎,那么,多姑娘的前传,是否也如潘金莲一样曲折?

  她是曾如彩云那样,被一个贾环式的少爷抛弃过吗?还是像鸳鸯那样被贾赦看中,又因没有贾母的庇护而惨遭侵犯?总之,能说出那样一番话来,她就不可能是一个全无心肝的及时行乐者,她也许会出于某种独特的好奇心,和跟多浑虫同样窝囊的鲍二有一腿,但是多浑虫若是真的死了,她嫁给鲍二的可能性也不大。

  她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彻底的自由?干嘛要继续守着一坨行尸走肉?即便鲍二有了二百两银子,但是多姑娘并不是一个仅仅为了钱而放荡的女人,她的放荡,没准只是一个心高气傲者,对于惨遭沦落的生涯的报复与戏弄。

  这个多姑娘,不是《家春秋》里的鸣凤,也不是《雷雨》里的侍萍,不是尤三姐尤二姐这些以自己的方式,向男性社会求和的女人,假如生活了你,那就翻身来个女上位,多姑娘没心没肺的笑容背后,自有她的主张。

  然而这依旧是被生活所牵制,多姑娘推崇宝玉晴雯式的感情,应当是她一个软肋,也许那所谓的享受与到底,不过她对自己的出演,她是否还会发现新的自己?在荣国府衰败之后,她又会扮演怎样的角色?总觉得彪悍如她,不会是一个戏份如此之少的龙套,曹公简约的刻画,留下开放式的结局,供读者随意推想。

【红楼梦人物形象】相关文章:

红楼梦人物形象07-26

红楼梦分析人物形象08-11

红楼梦人物形象特点03-11

红楼梦妙玉人物形象分析08-08

红楼梦秦可卿的人物形象分析02-19

关于红楼梦诗词与人物形象的关系06-14

关于描写红楼梦里人物形象的句子03-16

《红楼梦》薛宝钗的人物形象分析07-24

红楼梦中薛宝钗的人物形象分析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