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妙玉与黛玉的关系

时间:2023-06-09 11:28:35 振濠 红楼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红楼梦》中妙玉与黛玉的关系

  《红楼梦》,四大名著之一,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其中有几个女主人公,黛玉、妙玉,你知道她们是什么关系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红楼梦》中妙玉与黛玉的关系,欢迎阅读!

  《红楼梦》中妙玉与黛玉的关系 1

  一、相惜

  妙玉最早出现是在《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匾额”中,林之孝家的报与王夫人:“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妙玉本是仕宦人家的大小姐,自小多病,经高人指点后出家,先后在蟠香寺、长安都中西门外牟尼院辗转。在师父圆寂后,妙玉本想回乡,却因师父遗言留京静待,为进入贾府创造了条件,不久后得王夫人赏识被邀入大观园。进贾府前,妙玉随师父修行,与父母难通音讯,正值芳龄却枯守青灯古佛;进贾府后,非主非仆,难以立足,虽有众钗作伴,然自己本是修行之人,与富家千金自有一层隔阂,却更添一份烦恼。而相比于妙玉,黛玉虽为贾母最疼爱的小女儿贾敏之女,怎奈贾敏已去,黛玉与贾母虽有血缘但从未谋面,难论亲情,兼之贾府众钗争奇斗艳,不争不抢的黛玉在贾母面前分量其实不多,所靠的无非是贾母对贾敏的那一丝眷恋罢了。

  同无父母可依,同是寄人篱下,这些共同点让黛玉与妙玉之间自然多出一份同病相怜的情谊。《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撇开贾母和刘姥姥,“那妙玉便把宝钗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出去”,三人独自在耳房内品茶,“宝钗便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此处妙玉让黛玉坐在她自己使用的蒲团上,可见妙玉对黛玉更加亲近。而接下来分杯斟茶也体现了黛玉在妙玉眼中的与众不同,妙玉将“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的杯子给了黛玉,“点犀”二字即喻心有灵犀,这就更加说明妙玉把黛玉视为知己。

  二、相异

  妙玉身为出家之人,自有一分不食人间烟火的傲世之姿。她的傲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日常生活中的洁癖,如第四十一回“怡红院劫遇母蝗虫”中,刘姥姥用了妙玉的成窑五彩小盖钟喝茶,在道婆将茶盏收回时“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他嫌腌h不要了。”;二是精神上的洁癖,这点主要体现在对交往之人的选择上,整个贾府,乃至世上,可入妙玉法眼者恐怕屈指可数,就连与妙玉同作十年邻居,有着“贫贱之交,半师之分”的邢岫烟,也自知与妙玉难称一个“友”字,在宝玉提起她与妙玉的交情时笑言:“她也未必真心重我”。这样的性格难免遭人诟病,《红楼梦》里也有不少人物正面表示了对她的厌恶,如贾环曾说:“妙玉这个东西是最讨人嫌的。”一向平和处世,落落大方,堪称封建时期女性之模范的李纨,也说:“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

  如果说妙玉的傲是天生,黛玉的傲便有一些后天的成分。当无依无靠,寄身贾府的黛玉,与双亲俱全,家世辉煌的众钗在一起时,难免会生出一丝落寞,甚至隐隐有一丝自卑,这些细小的情感汇聚在一起,让她的自尊摇摇欲坠,于是她越发清冷孤傲以捍卫自己,防止来自他人的比较与伤害。从这层意义上看,虽同是傲,黛玉却更让人怜悯。而且,在对待因傲而起的批判时,妙、黛二人的反应截然不同,妙玉秉着一个修道之人不问世事的原则,随外界如何谣传她自岿然不动,那些声音对妙玉的影响微乎其微;然而与妙玉的超脱世俗不同,黛玉终究身处红尘,而且因为对宝玉的爱恋,黛玉时时刻刻视自己为贾府一员,不似妙玉认清自己与贾府终究没有关系,反而自在。任何涉及黛玉的言语都被她深深记在心里,反复琢磨,猜想其深意,黛玉虽傲,但这“傲”字却时时因为寄人篱下的自卑感而崩塌,让她的处境十分艰难,她的心境也几经动摇,混乱不堪。想必黛玉在内心深处,也想活成妙玉那般自在的模样,奈何宝玉是她如何都舍不去的,宝玉将她拉进了红尘,拉进了贾府这个大染缸,让她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有妙玉那般淡泊的心境了。

  三、相较

  《红楼梦》中对妙玉的判词前两句为:“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妙玉虽出家修行,心性高洁,平时也自谓清白干净之人,但在判词上却落了个“不洁不空”之名,这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她身为修道之人,却尘缘未了,对宝玉暗生情愫。虽然妙玉自知自己与宝玉身份悬殊,两人绝无可能,因此时时自持,但在《红楼梦》中仍留下了许多对宝玉含情的证据。最明显的就是第八十七回“坐禅寂走火入邪魔”中“宝玉尚未说完,只见妙玉微微的把眼一抬,看了宝玉一眼,复又低下头去,那脸上的颜色渐渐的红晕起来”,除了这段,在第四十一章“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亦有体现,一向喜洁甚至有轻微洁癖的她,竟“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但之后“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茶,是托他两个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能给你吃的。’”此话颇有欲盖弥彰之意,更印证了妙玉对宝玉的情意。至于黛玉和宝玉的感情,则在全书均有体现,不必赘述。心思缜密,情感细腻的黛玉又怎会不知妙玉对宝玉暗藏的这一份情思?因此,二者相较必不可少,如第七十六回“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本是湘云黛玉二钗联诗,妙玉出现后,一人独做十三韵并以“P脸光透,罘Q晓露屯”一句将前诗营造的凄楚气氛打破,变消极为积极,此举虽是闺阁游戏,但其实也是妙玉与黛玉才华的一次碰撞。

  纵观《红楼梦》,涉及妙玉的篇章虽然不多,但不难看出,妙玉就是庙宇中的黛玉,而黛玉则是凡尘俗世中的妙玉。在贾府这个复杂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如妙玉与黛玉之间这般惺惺相惜,和而不同,互为比照的关系实属难得。

  《红楼梦》中妙玉与黛玉的关系 2

  林妹妹是什么人,是送花的顺序最后一个,也要冷笑,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黛玉一进贾府,是妥妥的贵客,贾母派人接来的,是接来的,不是林家送女,这和薛家投亲不是一回事。

  那林黛玉就不一样了,我是客人呀。

  而且,黛玉的父亲,是探花郎,惊才绝艳的人物,黛玉的母亲,是贾母最爱的小女儿,金尊玉贵的长大,有着父母高贵的血统,又才华过人的黛玉,不清高还干什么。

  可是一物降一物,对着宝玉挑三挑四,对宝钗忌妒的林姑娘,见了妙玉,却突然变了一个人。

  黛玉和妙玉的第一个场景,是翠庵品茶,贾母带了众人进了栊翠庵,妙玉奉茶之后,就懒得敷衍这群人,哪怕是贾母带队。

  妙玉拉走了黛玉和宝钗,元春口中比自己姐妹强的宝钗和黛玉。

  于是,三人喝茶,宝玉赶来,不请自至,是人自信地表示,不怕被妙玉撵了。

  这时候,谈到饮茶的水,黛玉问是不是雨水,因为外面大家都喝的雨水,所以有此一问,可妙玉突然变了脸,好似黛玉品不出雪水,是亵渎,是辜负,她珍藏的。

  她冷笑,你竟是个大俗人,然后不耐烦的炫耀,是在蟠香寺收的梅花上的雪水,一脸的清高,对着黛玉,好似对着一个大俗人。

  黛玉呢,居然无一言,只是低头,这样的黛玉,倒是让人奇怪,黛玉是机敏的,不是呆头,如果是辩论,自然有话讲,可是妙玉的话,黛玉居然没有反驳,难道,她认为,自己真是俗人吗?

  黛玉这个人,有小资情调,可是在贾家的大环境里,其实有务实的一面,并不讲究这雪水雨水的,贾母就不讨论,黛玉如何会讲究,她对茶,可能真不讲究,碰到自己不精通的领域,小姑娘就老实听话,并不会有什么反感。

  所以我们的林妹妹,第一次吃了瘪,却丝毫无怒气,而是平静地离开,倒是好风骨。

  这个场景,不只是黛玉哑口,而是宝钗宝玉都沉默,宝玉还勉强能说几句话,到底他是个男子,妙玉客气三分,看宝钗,就从头至尾,无一语,不知道说什么,宝姑娘就沉默到底,你不好相处,我就不相处。

  《红楼梦》中妙玉与黛玉的关系 3

  《红楼梦》里有几个女子很是神秘,带着“谜”的色彩,比方说,秦可卿。曾经有人说秦可卿是整部《红楼梦》里最神秘的女子,甚至作家刘心武先生还专门弄了一个“秦学”出来研究这个人物。当然,作为一部名著,各种各样的研究如百花开放也无可厚非,更说明了这一部小说的伟大。《红楼梦》里除了秦可卿这个透着神秘色彩的女子之外,还有一个女子也很神秘,就是妙玉。

  最近又开始读《脂砚斋评石头记》了,读到黛玉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语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黛玉来到荣国府,做自我介绍时讲了这么一段话:“那一年我才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黛玉曾经是有着出家的“机会”的?就好像香菱,其实也是有着出家的机会的。香菱三岁的时候她爹甄士隐抱着她在家门口遇见的一僧一道不就想要把她化了去?只是甄士隐也认为那个想要化了香菱的僧人说的是疯话没有理会,等到明白过来想要问个究竟时,那两个疯疯癫癫的癞头跣足跛足蓬头的僧道早已经不看见踪迹了,让甄士隐后悔不迭,却也没有什么法子。当然,甄士隐是心里后悔的,林如海和贾敏的心中是否也曾有过一丝悔意呢?没有将黛玉给了那个癞头和尚。作家没有写,读者也就只能自己判断了。可是,假若读书的时候稍微留一点心就会发现作家到底还是给了僧道一个女弟子,而且让她出家的理由也跟黛玉有几分相似,这个佛门女弟子就是她,——妙玉。

  先看妙玉是怎么入了空门的罢?18回荣国府的管家之一秦之孝在王府人跟前汇报元妃省亲的准备事宜,有这样一段:“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士,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生儿皆不中用,足的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嫫嫫,一个小丫头伏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像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傅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他师傅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妙玉本要扶灵回乡的,他师傅临寂遗言,说他衣食起居不宜还乡,在此净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所以他竟未回去。”妙玉遁入空门的原因竟然也是身体不好。这跟林黛玉当初被癞头和尚看中原因是一样的。只是有一点不同,妙玉的父母终于是将她送进了空门,林黛玉的爹娘却非但没有将林黛玉送给癞头和尚做女子,甚至还更进了一步,没有听劝将黛玉留在身边不见外姓亲友之人,而是将黛玉送到了荣国府。当然,这样的选择也是不得已,贾敏去世了,林如海又年将半百,也失去了绪室的念头,自然就不可能给黛玉再增添个弟弟妹妹什么的,加上贾母致意要黛玉务必去她那里,作为独生子女的黛玉也就没有第二个选择了。当然,黛玉走进荣国府是贾府下了请帖的,否则,林如海也不好冒然就将女儿送到荣国府,毕竟,他还活着,不是嚜?

  林黛玉进贾府是有请帖的,妙玉进大观园呢?也有请帖,而且还是颇正式的请帖。——王夫人听了秦之孝的汇报对妙玉很是有兴趣,就要接了她入住大观园,秦之孝于是又告诉王夫人说妙玉很有些骄傲,于是王夫人就说了“他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他何妨?”既然管家太太发话了,秦之孝的自然就可以公事公办了,——“命书启相公写请帖去请妙玉”。妙玉进贾府也是有正式的请帖的。

  到了这里,妙玉和林黛玉倒彷佛是一个人照镜子似的一个在镜子里一个在镜子外了。当然,她们两个如此相似的历史也可能是一种巧合罢?《红楼梦》里的巧合太多了,不多倒也就不是「草蛇灰线伏于千里之外」了。草蛇灰线?假若真的是伏在千里之外的话,那么林黛玉和妙玉之间又有一些什么牵绊呢?妙玉会不会真的是镜子里的林黛玉?《红楼梦》最终叫《红楼梦》之前,有过好几个名字,其中有一个就叫《风月宝鉴》,宝鉴就是宝贵的镜子。当然,虽然说曹雪芹的《风月宝鉴》是他的一本旧书,但是那本书里头的女主角会不会是妙玉呢?没有人知道,除了批书的脂砚斋。

  其实妙玉还真的是蛮神奇的女生。那么孤高的她进了大观园,住在拢翠庵里也是待在世外似的,——贾府里的鸡零狗碎的事情也泛不到她的世界里,可是,她却对贾母喝茶的习惯了如指掌似的,而贾母,跟她讲话时也是完全一派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声口。当然,这或许是妙玉进驻了大观园之后王夫人专门派了人告诉了她需要了解的事情,毕竟,她是住在贾府里,虽然说她不过是一个修行的外来女子,“客随主便”,纵然是妙玉也不能不这样。妙玉对贾母的了解不说了,妙玉对黛玉的态度则会叫喜欢黛玉的人心里头不大舒服罢?——她那么的刻薄了黛玉,而且还用的是“冷笑”的声口,这可有一点严重了。《红楼梦》里,至少80回本的《脂砚斋评石头记》里,对着黛玉冷笑过的姑娘丫头们可就只有两个,一个是薛宝钗,那是在教训黛玉“失于检点”念出来《牡丹亭》、《西厢记》的曲文时对黛玉的“不解何故”的疑惑给予的冷嘲热讽以及不以为然。当然,宝钗的这一次冷笑让人对她的好感度会减少,另外一个冷笑对了林黛玉的人就是妙玉了。而妙玉的冷笑以对远比宝钗的冷笑以对著名的多,多少读《红楼梦》喜爱林黛玉的人对这一个冷笑耿耿于怀了去,要知道,大观园里才情第一的人可就是神仙妹妹林黛玉的呀!妙玉却开口就是“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真是叫人情以何堪?而更令人不解的是,素习“再不饶人的”林妹妹竟然不跟妙玉计较,不过是快快吃完了茶就离开了,还真的是透着奇怪。而且作者在这里还有一句在我看来更透着奇怪的话:“黛玉知他(妙玉)天性怪僻”,奇怪了,难道妙玉跟大观园里的姑娘们走得很热络么?否则林黛玉怎么会知道她天性怪僻的?要不然就是她们在苏州的时候就认识了?作家没有写,也就只能是由读者自己去猜想各种可能了。我猜的就是妙玉和林黛玉就是一个人的镜子里跟镜子外,就好像妙玉自己写的名号:“槛外人”,她跟其他人隔了一个门坎儿,自然林黛玉也跟她隔着那道门坎,黛玉也是一个“槛内人”,镜子里的人。妙玉呢?是世外的,镜子外的人。

  妙玉与林黛玉,镜子里与镜子外,却都是贾宝玉身边最重要的人,也就是第五回太虚幻境里四仙姑中的两位,——痴梦仙姑和渡恨菩提。至于妙玉是如何帮助贾宝玉渡恨的,这是一个谜,因为《石头记》只有80回。但妙玉终究是一个《红楼梦》里很重要的人物,怕的不说,单单就她跟林黛玉的相似之处就已经让她有几分鹤立鸡群的味道了。

【《红楼梦》中妙玉与黛玉的关系】相关文章:

红楼梦妙玉的性格特点07-26

红楼梦妙玉的人物解析07-28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10-21

红楼梦黛玉诗词08-19

红楼梦林黛玉的诗句10-24

《红楼梦——黛玉葬花》赏析02-10

红楼梦黛玉的优秀诗词08-19

红楼梦林黛玉的诗词03-15

红楼梦黛玉的诗词解析08-27

访妙玉乞红梅原文及赏析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