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教案阅读答案
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在时间上,主要搜辑当时代前后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之流传的乡野怪谈,或则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那么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河中石兽》吧。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阋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 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注释】
①干:岸边。
②圮(pí):倒塌。
③阅:经历。
④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
⑤柿 fèi:木片。
⑥颠:颠倒、荒唐。
⑦河兵:治河的士兵。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题一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
B、二石兽并沉焉(合并)
C、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毕竟)
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二石兽于水中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以为顺流下矣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则移其民于河东
3、对下列句子中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 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③一老河兵闻之 ④果得之于数里外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案:
1、BC
2、AC
3、C
4、①你们不懂得分析事物的特征,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
②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很多了,怎么可拘泥于一般事理主观推断呢?
5、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问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河中石兽》习题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二石兽并沉焉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⑨盖石性坚重 ;④求之下流,固颠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是非木柿 ;问今是何世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士卒多为用者
C. 一老河兵闻之;当求之于上流 D.山门圮于河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翻译下列句子。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4.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答案
1.①一起,都②事物的道理⑧连接上句或上段,表原因 ④本来 ;。
2.B(本题要认真审题,注意意义和用法两项都要相同,A项第一个“是”意为:这;第二个表判断;B项两个都是“被”之意;C项第一个为代词,代这件事;第二个代词,代石兽;D项第一个意为:在;第二个意为:比。只有B符合。)
3.(石头)一再不停地翻转,于是反而逆水而上了。(关键词为:已、遂、溯)
4.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只答要重视实践得1分。)
【河中石兽教案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河中石兽阅读以及答案11-07
河中石兽阅读及答案09-04
河中石兽古文阅读答案05-09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7篇05-30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5篇03-18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6篇03-13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6篇03-03
《河中石兽》的语文阅读答案11-17
河中石兽阅读理解及答案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