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早春》教案设计(通用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早春》教案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早春》教案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蕴含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
2、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领略古诗词的凝练姜、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
难点:
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
二、解题及作者简介
1、解题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2、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整体感知
1、结合课下注释自学。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诗中的意境,朗读全诗。
2、赏析诗歌
理解诗意、感受情境,体味诗境。
3、诗中写了什么景?其特点是什么?
这首诗咏早春,抓住了早春的景色特点,将初春草色与满城“烟柳”做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能给读者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4、怎样理解“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诗?
提示: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但若是下过一场小雨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春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像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诗,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四、本课小结
五、布置作业
熟读并背诵这首诗。
附录:《早春》鉴赏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 ,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第三、四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人称赞,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 ,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天连影儿也看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记,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人们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像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早春》教案设计 2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韩愈的文学常识;朗读、背诵全诗。
2、通过注释理解诗句大意。
3、根据诗句想象画面,感悟诗人对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背诵和默写这首诗;理解作者对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释题导入
1、(板书诗题,齐读)说说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诗题告诉了我们时间:早春;送呈对象:张十八,张十八即唐代诗人张籍,我们曾学过他的《秋思》;对方官职:水部员外郎)
2、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课件出示)
如此一个大文豪想告诉他的学生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文。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诵读,读准字音,看准字形。
2、教师范读。
3、指名读,指导朗读节奏。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4、全班齐读。
5、请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诵读和探究诗文,说一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这首诗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写景清丽,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2、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春天。“天街小雨润如酥”“最是一年春好处”)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理解诗的第一、二句。
(1)让学生借助注释,叙述诗的第一、二句所描写的景象。
(2)教师归纳小结这两句诗的大意。(初春的小雨落在京城的街道上,犹如酥油一样滋润细腻,绿茸茸的细草,远看有青青的颜色,走近却又看不出什么)
(3)“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
2、理解诗的第三、四句。
(1)师生共同交流第三、四句诗的大意。(正是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早春时候,远远胜过京城杨柳成荫的暮春景色)
(2)“绝胜烟柳满皇都”这句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对比)
3、再读古诗,想象画面。
(1)学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用自己的话简述全诗大意。
(2)让全班学生闭眼想象全诗所描写的画面,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4、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小雨、小草。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2)这首诗将早春草色与什么作对比?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好在哪里?(这首诗将早春草色与满城“烟柳”作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能给读者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3)引导学生带着赞美、喜爱的感情,吟诵全诗。
[板书设计]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早春雨景——(小草)春的使者——早春胜暮春——早春的喜爱之情
[教学反思]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一首写景诗,赞美了当时京城长安早春微雨时的优美景色。指导学生学此诗关键,在于领悟“早春”二字。因此,我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从而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素材积累】
一个从小练习芭蕾舞的女孩,决定将跳舞作为终身职业。一天,她去求见芭蕾舞团团长,说:我想成为出色的芭蕾舞演员,不知我是否有这个天分?团长看她跳了一段舞,摇了摇头说:不,你没有这个条件。女孩把舞鞋扔到箱子底下,再也没穿过。
《早春》教案设计 3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杜审言和初唐诗的基本风格
2、读懂诗句,理解作者的归之情
3、把握作者的独特写法(结构特色)与表现手法
从意象入手,抓住关键词,转换成画面,赏析诗的情感。
【课前预习】起步稳——知识源于生活。
1、预习要求:
①读懂,理解字词句子;
②理解诗歌的情感思想;
③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
(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
2、背景简介:
这是一首和诗。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晋陵即今江苏常州,唐代属江南东道毗陵郡。陆丞,作者的友人,不详其名,时在晋陵任县丞。大约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前后,杜审言在江阴县任职,与陆某是同郡邻县的僚友。他们同游唱和,可能即在其时。陆某原唱已不可知。杜审言这首和诗是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
诗人在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到永昌元年,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高兴。江南早春天气,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他却象王粲登楼那样,“虽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所以这首和诗写得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伤感,有满腹牢骚在言外。
3、作者简介:
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
诗人在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到永昌元年,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高兴。大约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前后,杜审言在江阴县任职,与陆某是同郡邻县的僚友。他们同游唱和, 江南早春天气,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他却象王粲登楼那样,“虽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
4、根据注释解释理解下列字词:
和(hè):和诗,即在别人诗读后,自己也依韵附和一首。晋陵,即陆某为官之地,今江苏常州。 陆丞:姓陆的县丞。县丞是县令的辅佐官。《早春原望》是陆丞原诗的题目。
游望:游览观赏
宦(huàn)游人:离家到各地作官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偏:偏偏、特别。
惊:意动用法,感到心惊。
物候新:景物气候转新,由四季景物的不同反映出季节的变化,这里指春天来临。
曙:黎明。
渡:意思是江南的梅柳先开,然后渡过长江,才把春天从江南带到江北。
淑(shū)气:温暖的好气候。
催黄鸟:催动(黄莺鸣叫)。
转绿萍:使动用法,使萍草变绿。萍:一种水草。
归思:回家的念头。沾巾:落泪。巾:古代擦抹用得布,相当于今天的“手巾”。
5、请您把课文改写成一段现代文:
唯独那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对自然界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别感到新奇。清晨的太阳从东边海上升起,云气在朝阳的照耀下,霞光灿烂,绚丽多彩;从江南来到江北,忽见早春的江南,梅花在枝头绽放。杨柳已经吐出了新芽,仿佛梅柳一过长江就染上了迷人的春色一般;清新和暖的空气逗得黄莺儿婉转鸣叫,晴日的阳光把萍草(生在浅水中的蕨类植物)映照得变成了绿色。忽然听到吟咏您格调高古的`诗句,触动了我的思乡之情,禁不住要泪流沾湿了佩巾。
【课堂探究】走得欢——探索成长快乐。
探究1:请结合你对本诗的理解找出诗中表达诗人思想情感的关键词。
明确:“独”“惊”“归思”
“独”——孤独、寂寞;
“惊”——惊而怪、触景生情,惊中思乡。
“归思”——直接点明思乡情感。
探究2:本诗中最能揭示主题的词是什么?作者在本诗中表达出来什么思想情感?
明确:归思 宦游人面对春日美景思念家乡的感情
探究3:“独有”“偏惊”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 表现了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只有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对自然界不同季节的变化感到特别新奇。
探究4:结合诗句,简要说说早春“物候新”的表现。
明确:海上朝霞灿烂,江边梅开柳绿,天气暖和,黄莺欢鸣,阳光明媚,浮萍泛绿。 (云霞 梅柳 黄鸟 绿苹)
探究5:中间两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体会“出”“渡”“催”的妙处。
明确: 中间两联写了江南早春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 诗人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出诗人思乡之情。
“出”“渡”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将原本不易觉察的物候迁移贴切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人感受到春光地脉搏和动感。“催”字突出了江南春鸟一声紧似一声地鸣叫的特点,以拟人的手法赋予淑气以人的情态,表现春气之浓。
【课堂小结】
1、 因物感兴,即景生情。诗人写自己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伤情。诗一开头就发出感慨,说明离乡宦游,对异土之“物候”才有“惊新”之意。中间二联具体写“惊新”,写江南新春景色,诗人怀念中原故土的情意。尾联点明思归和道出自己伤春的本意。qq
2、诗的技巧: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其思乡情真情苦情悲),拟人手法(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情态),化静为动(写出了春的动感和生机),直抒胸臆
【课堂巩固】
1、 本诗的开头很别致,请结合全诗分析它的作用。(5分)
明确:首联写游子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看到异乡的节物气候焕然一新,感到惊心。“独有”“偏惊”两个词,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3分)结构上引出下面对江南新春景色的描写。(2分)
2.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6分)
明确:这首诗描绘了清新秀丽、生机勃勃的江南新春景物,表达了自己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感伤之情。(3分)以乐景反衬哀情,烘托了悲伤的感情。(3分)
【课后作业】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tuòlóng),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居处之“幽”?(2分)
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
②以动衬“幽”(“下鹭”)
③以声衬“幽”(“鸣蛙”)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
②尾联“叹息”:
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
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板书设计】
情感:独 惊 归思
意象:云霞 梅柳 黄鸟 绿苹
关键词:出 渡 催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以乐写悲) 直抒胸臆 拟人 化静为动 视听写景
《早春》教案设计 4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教学重、难点:
认记生字,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一、画面引入。
播放早春的课件,学生说说早春的特点。
师: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
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踪迹。当我们发现春天的时候,心里一定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记住生字。
3.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认识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4.口头扩词,看谁最能干。
三、再读课文,感知发现。
1.读着课文,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读第二自然段。
2.读第三自然段,能读出什么?
3.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从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
4.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四、朗读练习。
可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挑战读。
五、配乐朗读,读出感情。
播放轻音乐,创造想象的氛围。师生一起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
一、复习巩固。
1.同桌抽读生字卡。
2.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选读课文,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1.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可以读读背背,可以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
3.背诵课文。
4.个别抽背。
三、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
找春天
2.扩词练习。
3.重点指导“溪、摇、躲、躲”四个字,注意提示和范写容易写错的笔画和部件。
4.学生练习。
四、同桌合作学习,完成“找找说说”的练习。
五、迁移运用,拓展想象。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画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然后写一两句
赞美春天的句子。
六、实践活动。
选择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到野外实地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自己发现的春天,可以从气候、植物、动物、人们的活动等方面的变化着眼进行观察。
《早春》教案设计 5
活动目标:
1、学习古诗《早春》,按照古诗的节律朗诵。
2、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
活动重点:
学习古诗《早春》,按照古诗的节律朗诵。
活动难点:
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导入活动:回顾春天的美丽景象。
(1)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的雨是什么样的?树木、小草有什么变化?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观察并大胆表达出来。)
(2)仔细观看挂图,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师:看看画面上有洒满?春天是什么样?
(引导幼儿边看边和同伴讲一讲。)
(3)激发幼儿喜爱春天的情感。
教师: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春天是一个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的季节,它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希望。
2、初步欣赏古诗《早春》。
(1)幼儿倾听配乐古诗。
教师:春天是多么美丽啊!我们来听听诗里是怎么说的吧。
(2)幼儿交流。
教师:诗里说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在幼儿说出古诗里的一些字词时,教师就把这一句完整地念一遍。)
(3)幼儿看图欣赏古诗。
教师播放配乐古诗,请幼儿边阅读幼儿用书边倾听。
3、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1)理解故事的题目。
教师:古诗的名字叫《早春》,这是什么意思呢?
(让幼儿知道这首诗写的是春天刚刚到来时的景色。)
(2)初步理解古诗。
教师逐句念出古诗,引导幼儿理解每一句的内容:皇城下着小雨,把大地浸润得酥软,小草钻出地面,远看一片浅绿近看却无。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远胜过了晚春时的满城烟柳。
(3)进一步理解古诗。
教师:为什么在远处看一片小草的浅绿,在近处却什么都没有?你觉得一年之中最美的是什么时候?(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诗句的意思。)
4、幼儿朗诵古诗。
(1)教师示范用有节奏的声音朗诵古诗。
(2)幼儿在悠扬的背景音乐声中朗诵古诗。
《早春》教案设计 6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韩愈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背诵和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表达的热爱早春,热爱自然的情感并背诵和默写这首诗
教学难点:联系实际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题目点明了此诗是诗人在初春时节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全诗。
3、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后官至吏部侍郎,谥号"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其中著名的有《马说》《师说》《劝学解》等。
4、选自《昌黎先生集》。水部,唐朝工部的一个司,掌管水利方面的政令。张十八员外,即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吴郡人。贞元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其乐府诗颇多为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之作。
5、学生默读,背诵这首诗。
三、细读品味;
1、"天街小雨润如酥"——第一句写早春的背景:蒙蒙春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细雨滋润着春草,一片朦胧。
2、"草色遥看近却无"——第二句写早春的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这一句恰是全篇的绝妙佳句。
3、"最是一年春好处"——第三句似乎在提醒大家: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的"最好处"在于早春。
4、"绝胜烟柳满皇都"——本句将初春草色与暮春的满城"烟柳"作对比,更突出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
四、合作探究:
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在各句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第一句写早春的雨景;蒙蒙春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雨滋润着春草,一片朦胧。第二句写早春的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这一句恰是全篇的绝妙佳句。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都不见。但若下过一场春雨后,春就悄悄地来了,小草就是春的使者。第三句似乎在提醒大家: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的"最好处"在于早春。很自然地引出末句:"绝胜烟柳满皇都"。为什么早春的草色要比皇城的出处烟柳好呢?只因为春草蕴涵着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的勃勃生机,而杨柳堆烟的暮春又有什么稀罕的呢?将初春草色与暮春的满城"烟柳"作对比,更突出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
五、教师小结:
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春色的特征。通过对早春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早春》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早春古诗03-03
韩愈的《早春》赏析03-25
韩愈《早春》的赏析03-14
韩愈的诗早春03-26
《城东早春》诗词05-08
韩愈《早春》赏析11-04
早春 古诗25首05-29
韩愈早春翻译赏析03-04
韩愈早春古诗赏析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