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与唐代小说的联系

时间:2020-11-09 17:18:21 韩愈 我要投稿

韩愈与唐代小说的联系

  韩愈《昌黎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影元本)卷十四有《答张籍书》《重答张籍书》二通。(籍,《旧唐书》卷一百六十有传,《新唐书》卷一百七十六附《韩愈传》)来书二通,亦载同卷。籍第一书有云:“比见执事多尚驳杂无实之说,使人陈之于前以为欢。此有以累于令德。”愈答其咎责曰:“吾子又讥吾与人为无实驳杂之说。此吾所以为戏耳。比之酒色,不有间乎?”籍第二书云:“君子发言举足,不远于理。未尝以驳杂无实之说为戏也。执事每见其说,亦拊抃呼笑。是挠气害性,不得其正矣。苟正之不得,曷所不至焉。”愈更答曰:“驳杂之讥,前书尽之,吾子其复之。昔者夫子犹有所戏。(见《论语·阳货篇》)《诗》不云乎:‘善戏谑兮,不为虐兮。’(《诗经·卫风·淇奥篇》)《记》曰:‘张而不弛,文武不能也。’(《礼记·杂记篇》下)恶害于道哉?吾子其未之思乎?”考赵彦卫《云麓漫钞》(《涉闻梓旧》本)卷八云:“唐之举人先籍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于主司,然后以所业投献,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如《幽怪录》(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四十四,小说家类,存目二)、《传奇》(《新唐书》卷五十九载裴翎《传奇》三卷)皆是也。盖此等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案:籍书所云“驳杂”之义,殊不明清,未审其所指系属于一、文体,二、作意,抑三、本事之性质。若所指为第一点,则如赵彦卫所说,唐代小说,一篇之中,杂有诗歌、散文诸体,可称”驳杂”无疑。若所指为第二点,则唐代小说家之思想理论实深受佛道两教之影响,自文士如韩愈之观点言之,此类体制亦得蒙“驳杂”之名。若就第三点言,则唐代小说之所取材,实包含大量神鬼故事与夫人世所罕之异闻。此固应得“驳杂”及“无实”之谥也。

韩愈与唐代小说的联系

  总之,设韩愈所好“驳杂无实之说”非如《幽怪录》《传奇》之类,此外亦更无可指实。虽籍致愈书时,愈尚未撰《毛颖传》(参《五百家注音辩昌黎先生文集》卷十四《答张籍书》樊氏注。《毛颖传》见《昌黎先生文集》卷三十六),而由书中陈述,因知愈于小说,先有深嗜。后来《毛颖传》之撰作,实基于早日之偏好。此盖以“古文”为小说之一种尝试,兹体则彼所习用以表扬巨人长德之休烈者也。李肇《国史补》(《津逮秘书》本)卷下《韩沈良史才》条云:“沈既济撰《枕中记》(既济,《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九及《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二有传。《枕中记》见《文苑英华》卷八百三十三及《太平广记》卷八十二),《庄子》寓言之类。韩愈撰《毛颖传》,其文尤高,不下史迁。二篇真良史才也。”

  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增广注释音辩唐柳先生集》卷二十一,《四部丛刊》影元本)云:“世人笑之也,不以其俳乎?而俳又非圣人之所弃者。《诗》曰:‘善戏谑兮,不为虐兮。’《太史公书》有《滑稽列传》(《史记》卷一百二十六)。皆取乎有益于世者也。”赵彦卫所谓“可见史才议论”,与李肇及柳宗元皆以《毛颖传》与《史记》并论,殊有会通之处也。

  裴度《与李翱书》(度,《旧唐书》卷一百七十及《新唐书》卷一百七十三有传。翱,《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及《新唐书》卷一百七十七有传。《书》见明本《文苑英华》卷六百八十及《四部丛刊》影嘉靖本《唐文粹》卷八十四)云:“昌黎韩愈,仆识之旧矣。中心爱之,不觉惊赏。然其人信美才也。近或闻诸侪类云,恃其绝足,往往奔放。不以文立制,而以文为戏,可矣乎?可矣乎?今之不及之者,当大为防焉尔。”《旧唐书》(岑本)卷一百六十《韩愈传》云:“时有恃才肆意,亦有盩孔、孟之旨。若南人妄以柳宗元为罗池神,而愈撰碑以实之;李贺父名晋,(此句诸本皆同,据《旧唐书》卷一百三十七,《新唐书》卷二百三,及《昌黎先生文集》卷十二《讳辨》。“晋”下当补“肃”字。)不应进士,而愈为贺作《讳辨》,令举进士;又为《毛颖传》,讥戏不近人情!此文章之甚纰缪者。”

  从《国史补》卷下《叙时文所尚》条云:“元和以后,文笔则学奇诡于韩愈。……大抵……元和之风尚怪也。”裴度所谓“以文为戏”,与夫《旧唐书》之所指陈,皆学人基于传统雅正之文体,以评论韩愈者。在当时社会中,此非正统而甚流行之文体──小说始终存在之事实,彼辈固忽视之也。《讳辨》问题,非本文范围,姑不置论。《罗池庙碑》(《昌黎先生文集》卷三十一)则显涵深义。其中多有神怪之谈,此固可能缘于作者早岁好奇,遂于南人不经之依托,有所偏爱。若取“子不语:怪、力、乱、神”之言(《论语·述而》篇),文士所奉为科律者,以绳之,则于李肇“尚怪”之评,自以为然矣。顾就文学技巧观点论之,则《罗池庙碑》与《毛颖传》实韩集中最佳作品。不得以其邻于小说家之无实,而肆讥弹也。

  贞元(785-805)、元和(806-820)为“古文”之黄金时代,亦为“小说”之黄金时代,韩集中颇多类似之作。《石鼎联句诗并序》(《昌黎先生文集》卷二十一)及《毛颖传》皆其最佳例证。前者尤可云文备众体,盖同时史才、诗笔、议论俱见也。要之,韩愈实与唐代小说之传播具有密切关系。今之治中国文学史者,安可不于此留意乎?

  拓展阅读:韩愈:文起八代之衰

  对于中国文化来说,人家恭维韩愈是文起八代之衰。你们都晓得吗?

  读历史要懂,现在给你们上历史课。怎么叫文起八代之衰?

  八代是指南北朝时期,南北朝的文章都是四六体的骈体文,对峙美极了,但是文风流于虚华,因此韩愈是提倡古文的。

  韩愈有个侄孙,就是八仙里头的韩湘子,这个侄孙跟他思想两样,韩愈讲儒家的孔孟之道,韩湘子是学道的。

  韩湘子父亲早亡,从小跟着韩愈长大,因为想修道就跑出去出家了,学道学了好几年。韩愈的文章你们读过没有?

  他有一篇《祭十二郎文》,就是悼念他的侄子也就是韩湘子的父亲十二郎的,他写了这篇祭文很痛苦的,他说,我现在老啦,“发苍苍,视茫茫”,头发白了,眼睛也看不清了,其实那时他不过四十岁。

  韩愈名气很大,官也不小,有一年过生日要做寿。韩愈的侄孙韩湘子出家当道士去了,韩愈又怀念又生气。正好做寿这一天,韩湘子回来了,韩愈一看,那天是大喜的日子也不好骂他,来给自己拜寿总不错吧!

  韩愈看他一副道士的样子,邋里邋遢的回来,又喜又怒,就问他:“你不读书,不考功名,在外面去学这个干什么?当道士,能有些什么本事啊?”韩湘子说:“今天是您的生日,大喜的日子,我给您变个花样,让您高兴高兴好不好?我在外面学来的。”

  韩愈说:“那好吧!”韩湘子手里比一比画一画,一口气一吹,一盆很好的牡丹花就摆在前面了,那个季节是不可能有牡丹花的。韩愈一看,奇怪了!然后仔细看看牡丹花,韩湘子在花上面写了两句诗,写的什么呢?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一看韩湘子变出来的两句诗很好,可是好像跟自己没有什么相关嘛,不过好句子他记得了。

  祝寿那一天韩湘子露了这么一下就又走掉了。后来韩愈为了反对唐宪宗把佛骨请回宫廷里头的事,就上了一个奏折,古文里头有韩愈《谏迎佛骨》的.表文。

  皇帝看了一生气,胡闹!敢反对我的意见,就把他贬了,下放到潮州做地方官去了。

  大家说韩愈反对佛教,其实他不是反对佛教,他上书是反对当时唐宪宗迎请佛骨舍利,现在就在西安法门寺那里,当时唐宪宗把佛骨从法门寺请回皇宫里头供养,佛骨就是舍利,舍利不是舍利子哦,小小的叫舍利子,舍利就是佛的遗骨。

  所以韩愈借这个机会上报告反对皇帝的做法,信佛可以,请舍利回宫廷来供养花了那么多经费,国家的财政花了多少,都是老百姓的血汗;而且他看到皇帝信佛出家的太多了,一出家了以后社会的生产力量就不够了,国家就会出现问题。

  所以学佛可以,但是为什么耗费那么多啊!他是反对这个,他老兄文章写得好,道理讲不清,所以皇帝一看他的奏章,生气了,把他贬到广东潮洲。

  这一下韩愈惨了,他那么大的名气,被下放了。韩愈又很穷,是个清官,带着一个家人骑一匹瘦马,又是冬天下着大雪,天很冷,由长安到广东的潮州,那个时候没有飞机、没有火车、也没有公路,很可怜。

  刚好到了陕西秦岭蓝关这个地方,大雪封路无法前行,心情非常凄凉,他一下想起来了三年以前自己做寿时,韩湘子写的两句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现在就到了这个境界,正好都应验了。

  原来韩湘子是在告诉他,不要认为功名富贵了不起啊,你的灾难要来啦!韩愈这样想到韩湘子,就哭了,我这个侄孙大概得道了,早就警告我,因此韩愈就把这两句补写成一首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政,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九重天是指皇帝前面,潮阳就是潮州,路八千就是下放的路途那么远。

  韩愈说,我老了,准备忠心报国,皇帝要杀我都可以,我该讲的话一定要讲,这副老骨头交给国家了,没有什么了不起。

  又把韩湘子的那两句凑了来,这个时候果然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他写到这里的时候一边流着泪,好像看到韩湘子就站在他前面。

  韩愈就叫他,韩湘子又隐去了不给他看见,仿佛说,您那么念我,不要难过了,这个神仙就来了一下,等韩愈真要找他,他又不给他看见。下面两句怎么说呢?

  知汝远来应有意,你很远而来,你的意思我懂了,你为什么不现身给我看一下呢?

  好收吾骨瘴江边,我也许会死在广东,你真的成道了,原先就来警告我,现在你跟我见一面又走了,不让我看到你,你是告诉我放心,万一我死在广东,将来用棺木给我送回来。

  其实韩湘子故意现身给他看一下,他没有懂,那是叫他放心,下放几年会回朝的,后来韩愈果然回朝了。这是韩愈与韩湘子的故事。

  这一段正史上没有的。韩愈影响那个时代整个文化的改变,他反对那些写得好但老百姓看不懂的文章啊!

  因此他提倡古文、提倡简化,改变浮华不实的文风,他提倡的古文就是当时的白话,我们看翻译的佛经,现在看是古文,都是当时的白话,所以叫文起八代之衰。

【韩愈与唐代小说的联系】相关文章:

唐代大家韩愈的烦恼11-14

唐代诗人韩愈简介及成就08-01

柳宗元与韩愈的关系01-14

王安石与韩愈的诗探究11-21

关于韩愈与民间的传说11-18

有关韩愈与师说的作文01-11

韩愈与“茶食”的的相关介绍11-15

春雪韩愈原文与解析02-27

韩愈的古诗欣赏与他的简介02-24

韩愈石鼓歌释义与题解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