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勺战鼓的传说故事

时间:2020-12-04 19:44:56 故事 我要投稿

长勺战鼓的传说故事

  长勺战鼓传说

长勺战鼓的传说故事

  牟汶河与孝义河汇集之处的东面,由于水流长期作用,沃土肥砂大量积淀,自然而然形成一个“小平原”,“小平原”上水足粮丰,温度、湿度适中,风景幽美。官厂村就坐落在这个“小平原”上。官厂,其实是“官场”谐音而名,据记载牟汶河以南的站里村即是古时兵家驿站,而作为相临的牟汶河以北孝义河以南的这块肥沃的“小平原”,即是当时以及以后官府集储粮、牧马等一体的场地。可见今天谐音的“官厂”含义非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相传春秋初期鲁军就在今天的官厂旧地设有一个战鼓制造厂,即当时名谓的皮鼓作坊。传说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负有盛名的“长勺之战”中鲁军所用战鼓就是诞生在这里。

  “十年春,齐师伐我。”野心勃勃的齐桓公企图一举征服鲁国。为了疆土的安全,为了神圣国威不受侵犯,鲁庄公决心抵抗。他下令积聚兵员,储备粮草,打造兵器,制造战鼓。一切准备比较顺利,然而就是所制造战鼓不能称心如意。因为声音低哑,不能咚咚震天响,为这事急得庄公是茶、饭不思,夜不能寐。一日夜间,庄公迷迷忽忽中,眼前一白髯老者突然由天而降,庄公知道天助他也,立即上前求教。老者告诉他,以前战事败多胜少,就与战鼓有很大关系,鼓声低哑,“含糊不清”,不壮军威,难慑敌胆。庄公立即寻求制造秘方,这时老者口中念念有词:风水宝地数“官场”,温度中、湿度宜,木质新、皮革亮,制造战鼓第一强。话说到这里,老者飘然而去。受到神灵点化的庄公,天亮之后,立即聚集工匠在“官场”设立工厂,不几天的工夫,果然制造出奇大无比,后无赶超,且最能壮军威,慑敌胆的特大战鼓。

  长勺战鼓

  一日,庄公乘坐战车带领将士迎击齐军。勺山相遇,两军列阵完毕,齐军见鲁军按兵不动,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发起冲击,均未奏效。此时,齐军疲惫,士气沮丧。然而鲁军阵势稳固,斗志高昂。曹刿见战场形势已呈现“彼竭我盈”的有利变化,战机已现,建议庄公实施反击。鲁军将士听到反击的鼓声震天,“一鼓作气”,齐军鼓慑怯战,望风丧胆,战气全无,竟一败涂地。

  长勺之战,“一鼓作气”,创造历史上兵家之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成为中国后世“后发制人”防御战略思想的宝贵借鉴。长勺战鼓“官场”(谐音:官厂)制造的历史同时也被记载下来。

  湘西赶尸

  湘西赶尸的起源

  说起赶尸的起源,民间有书记载道:相传几千年以前,苗族的祖先阿普(苗语:公公)蚩尤率带兵在黄河边与敌对阵撕杀,直至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打完仗要往后方撤退,士兵们把伤兵都抬走后,阿普蚩尤对身边的阿普军师说:“我们不能丢下战死在这里的弟兄不管,你用点法术让这些好弟兄回归故里如何?”阿普军师说:“好吧。你我改换一下装扮,你拿‘符节'在前面引路,我在后面督催。”

  于是阿普军师装扮成阿普蚩尤的模样,站在战死的弟兄们的尸首中间,在一阵默念咒语、祷告神灵后,对着那些尸体大声呼喊:“死难之弟兄们,此处非尔安身毙命之所,尔今枉死实堪悲悼。故乡父母依闾企望,娇妻幼子盼尔回乡。尔魄尔魂勿须彷徨。急急如律令,起!”原本躺在地上的尸体一下子全都站了起来,跟在阿普蚩尤高擎的“符节”后面规规矩矩向南走。敌人的追兵来了,阿普蚩尤和阿普军师连手作法引来“五更大雾”,将敌人困在迷魂阵里……。因是阿普军师所“司”(实施、操作意)之法术让大家脱的险,大家自此又把他叫“老司”;又由于阿普老司最后所用的御敌之实乃“雾术”,而“雾”笔画太多难写,于是改写成一个“巫”字取而代之。其实,这巫字也是个象形文字:上面一横代表天或者雾,下边一横则代表地,而中间的那一竖就表示“符节”了;竖的两边各有一个人字,右边那个代表阿普蚩尤,左边那个代表阿普老司,意思是要两个人联合起来才能作巫术。

  湘西赶尸的条件

  据有关文献记载,湘西赶尸有“三赶,三不赶”之说。

  凡被砍头的(须将其身首缝合在一起)、受绞刑的、站笼站死的这三种可以赶。理由是,他们都是被迫死的,死得不服气,既思念家乡又惦念亲人,可用法术将其魂魄勾来,以符咒镇于各自尸体之内,再用法术驱赶他们爬山越岭,甚至上船过水地返回故里。

  凡病死的、投河吊颈自愿而亡的、雷打火烧肢体不全的这三种不能赶。其中病死的其魂魄已被阎王勾去,法术不能把他们的魂魄从鬼门关那里唤回来;而投河吊颈者的'魂魄是“被替代”的缠去了,而且他们有可能正在交接,若把新魂魄招来,旧亡魂无以替代岂不影响旧魂灵的投生?另外,因雷打而亡者,皆属罪孽深重之人,而大火烧死的往往皮肉不全,这两类尸同样不能赶。

  湘西赶尸的范围

  赶尸原本只赶死在战场上的尸,发展到后来,老司也帮那些被官府冤枉杀死的人赶尸回乡。

  “辰州符”赶尸的地域范围往北只到朗州(常德)不能过洞庭湖,向东只到靖州,向西只到涪州和巫州,向西南可到云南和贵州。传说,这些地方是苗族祖先的鬼国辖地,再远就出了界,即使老司也赶不动那些僵尸了。

  溺童塔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农村医疗条件落后,所以很多小孩还没长大就夭折了,于是很多村子就修建了溺童塔,专门放置小孩的尸体,任其自然腐烂……

  很多的村子都有溺童塔,溺童塔一般塔身不高,塔顶离地面3米左右,里面大概一间房子大小。溺童塔有一扇木门,还有一个小小的窗,但木门常年上锁,所以那些死了的小孩只能从窗口扔进去。

  王大的媳妇已经怀孕9个多月了,再过十几天就要临盆,所以王大对他媳妇照顾的特别周到。每天王大早早的就去地里做农活,做完后就尽快回家照顾媳妇……转眼十多天过去了。那天天空灰蒙蒙的,看不到半点阳光,王大早早的就去地里干农活。午饭时间已经过去了,但王大还没有回家,他媳妇很着急,就一个人去地里找王大。王大家的地就在溺童塔附近,她媳妇走了10多分钟,终于走到了自家的地,但是却看不到王大的身影。她很是着急,结果一脚踩空跌在地上,人也晕了过去。幸好一个同村人经过,把她背回了家。

  王大这时也回家了,他走的是另一条路,所以才没碰见媳妇。那天晚上。她媳妇醒了,但是肚子很疼,好像是要临产了,王大赶紧去叫来村里的接生婆,并准备好了热水。一个小时过去了,孩子还没出生;又过了半个小时,孩子才出来,但是小孩没哭,而且小孩天生畸形,只有一只脚,长的又很丑,这在农村是很不吉利的。于是他就去请来村里的半仙徐,半仙徐告诉他,他的媳妇在溺童塔附近摔倒,动了胎气,那溺童塔里死去的婴儿很多,基本上都没有投胎,而那天没有太阳,所以就有小鬼附在了她未出世的孩子身上,他的孩子其实是个鬼婴。如今唯一的办法就是烧了他……只有这样才能除掉祸患!

  王大也很矛盾,但是半仙徐在村子里威信很高,而且他自己也很迷信,何况他的孩子长的又畸形。那天晚上王大和媳妇商量要把孩子烧掉,但妻子死活不同意,那毕竟是她十月怀胎生的啊,有谁不能理解母爱呢。王大也拿媳妇没办法,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悄悄起来抱走孩子,然后向溺童塔方向走去,然后咬咬牙把孩子扔进了塔里,虽然这有违半仙徐的意思,但毕竟把孩子处理了……

  王大回家后发现媳妇在家里哭着找孩子,于是就告诉媳妇孩子已经死掉并扔溺童塔了,他媳妇听后就哭着冲上去打王大,并骂他没良心。王大知道有愧于妻子,所以就任其打骂,打着打着媳妇就晕了。然后王大就把媳妇抱到床上,让她躺在上面休息。

  那天晚上村子里的狗狂吠不止,偶尔还伴着孩子的哭声,呜…呜…呜…令平静的村子平添了几分恐怖的气氛。王大也心慌了,他感觉那是他的孩子在哭,哭声是孩子对他的控诉。听到哭声半仙徐也慌了,他恨自己不该蛊惑王大对孩子痛下毒手。

  半夜,王大媳妇听到哭声醒来,然后悄悄地往溺童塔走去,慢慢地她就消失在了夜色中……

  第二天王大醒来,发现媳妇不见了,就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后来村里的其他人和他一起去找,接近中午时,他们在溺童塔边找到了王大媳妇的尸体。她手里抱着她的孩子,嘴角微笑着。但尸体已经开始腐烂了,旁边流着一滩黑色的血水。

  大家把王大媳妇孩子埋了后,王大疯了。几天后他就失踪了……

  那以后半夜里经常有人听见溺童塔那边传来隐隐约约的哭声,呜…呜…呜…呜…

  蚊子的由来

  在我的家乡,有一种吸血的小虫子,我们老家的叫它“夜蚊子”。关于它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呢。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山村,里面住了很多人家,其中里面有两个年轻人,男的叫柱子,女的叫阿花,他们从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情投意合。阿花出落得亭亭玉立,很是漂亮,这就引来了财主的嫉妒,他要娶阿花为妻,阿花不从,财主硬是把她抢了去,关在家里,阿花不依,绝食,最后不支,死在了财主的家里。

  柱子见阿花被抓走了,天天都想救她出来,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又传来阿花不在了的消息,柱子很是伤心,他发誓,就是阿花的尸体他也要要回来,当他要回来的时候,只能抱着尸体哭了,他这么伤心,感动了神仙,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一个问题:“不管发生什么情况,你都会救她吗?”柱子毫不犹豫的回答是。神仙就说了:“你不后悔?”柱子说:“不。”就这样,神仙就教了他,叫他滴一滴他中指的一滴血在阿花的口里,柱子咬开自己的中指,滴了一滴血,奇迹发生了,阿花醒了过来,但是她性情大变。当他们回家的时候正碰见财主和他的下人们正在船上花天酒地,财主见了阿花,就又引诱她,阿花什么都没有说就和财主走了。柱子很伤心,说:“你欠我一滴血,还我再走。”阿花说:“还你就是。”她咬破中指,滴了一滴血,这时候阿花马上就没有了气息。阿花很后悔,但这时候柱子不见了,所以阿花就变成蚊子到处咬人吸血,想找到柱子,一直就找到了现在。

  牧野民间传说——姜子牙与四不像

  在商朝晚期,商纣王子辛昏庸无道,好酒淫乐,听信宠妃妲己馋言,残害忠良,荼毒生灵!大商治下,百业俱废,民不聊生。

  周文王姬昌救民于水火之中,亲拜姜子牙为相,联络八百路诸侯进军朝歌,途中周文王病逝,由世子武王姬发继位,继续讨伐纣王,武王统领三军于中原的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卫河以北)与殷商展开血战。相传姜太公手执打神鞭,骑着四不像,足踏祥云,日行千里。指挥着千军万马奋勇杀敌,所到之处,商军无不胆寒!随后周武王亲率主力跟进冲杀,将对方的阵形彻底打乱。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全无斗志,纷纷倒戈,商军迅速崩溃。子辛见大势己去,返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姜子牙的坐骑四不像,为他建功立业,兴兵灭纣立下赫赫战功!

  姜子牙的四不像,它的犄角像鹿,面部像马,蹄子像牛,尾巴像驴,但整体看上去却似鹿非鹿,似马非马,似牛非牛,似驴非驴,故获得四不像的美名。四不像是我国的特有动物,也是与大熊猫齐名的世界上稀有的动物。四不像又称麋鹿,由于长相非常特殊,在古代被称为神兽,与我国传说中的麒麟齐名,是吉祥的化身,能给人带来福禄!

  在姜子牙故里河南省卫辉市太公泉镇吕村,有一太公庙,庙里有张石桌子,石桌下面卧着一头四不像。关于四不像,在当地还流传着一段故事。相传姜子牙32岁上昆仑山拜师学道,72岁负命下山,去朝歌城南35里处的宋家庄投奔早年的结义兄长宋异人宋员外,在那里他娶了68岁的老处女马氏。新婚不久在马氏的胁迫下,姜子牙不得不做起了生意。编过笊篱,编好后不慎失火,徒劳一场;卖过面粉,在城内刚摆好,就起了一阵狂风,把面粉吹跑大半;经营过饭馆,也是恰逢连阴雨月余,食客不见半个;贩过牛马猪羊,结果是晚上被盗贼抢劫一空。姜子牙卖什么赔什么,马氏天天骂他无能,两口子生活捉襟见肘,马氏一气之下回了娘家。

  一日,姜子牙从朝歌城回家,路经一片山林时,见到一个牧童在号淘大哭,子牙问道:“你遇到什么难事了,为何在此大哭不止?”牧童答道:“今天我在山上放牛,忽然来了一阵狂风,夹着团黑云,把我的大黑牛给卷跑了,嫂子要是知道我把黑牛弄丢了,非打死我不可!”原来牧童李小自幼父母双亡,从小和哥哥一块生活,自从哥哥李大娶了桃花之后,嫂子对李小横挑鼻子竖挑眼,视李小为累赘,经常借故打骂李小,几次把李小赶出家门,都是哥哥把他找回,李大对泼妇桃花敢怒而不敢言。李小在家中受尽了嫂子的虐待,不但一天到晚地干重活,而且还吃不饱穿不暖,今天又丢了家中唯一的黑牛,不知道回去又要受嫂子什么刑罚!姜子牙屈指一算,已知是山中的狐狸精作怪,十有八九黑牛已被它们吃掉了,就对小牧童说道:“你别伤心了,我家中有一头大青牛,我也没功夫饲养,你就牵回家吧。这是一头母牛,等青牛下了崽,你还我一个牛崽就行了!”小牧童再三推辞不下,只好牵着大青牛回家了。

  姜子牙次日拿着打神鞭来到山中,找到狐狸精的巢穴,把洞中的大小精怪杀死二十三只,可惜让九尾银狐佼侥幸逃脱,后来九尾银狐幻化为苏护之女苏妲己,迷惑纣王,残害百姓,这让姜子牙追悔莫急!子牙把大青牛送人之后,马氏从娘家回来,没见自家的牛,就问道:“姜子牙,你把青牛弄到哪里去了?”子牙答道:“前日在山中,遇到一小童,因其黑牛被怪物吃掉,我见其可怜,就把咱家的青牛送给了他。”马氏听罢如雷轰顶,破口大骂子牙道:“你这挨千刀的,没用的窝囊废,让你去作生意,你做什么赔什么,现在倒好,又把家中的青牛送人,我嫁给你算是跳进火坑里去了,这日子没法过了!”马氏收拾东西,扭头便要走,子牙一把拉住马氏说道:“夫人莫急,现在虽然我落魄,可我非池中之物,岂能用常人的眼光看待。不须时日,就会有明主慧眼识珠,对我封侯拜相。待我建功立业之后,夫人可与我共享荣华富贵。”马氏听罢冷笑道:“你能封侯拜相?鬼才相信,和你为夫妻,没有半点富贵可言,从此我们恩断意绝,不再为夫妻!”子牙长叹一声:“既然如此也罢,你只要出了家门,就如覆水,可不要后悔呀。”马氏从来都看不起子牙,也听不尽他说的任何话,毫不留情地拂袖而去。后来姜子牙被武王重用,领兵打败纣王之后,不但被封了侯,还赏赐了许多金银珠宝。马氏闻讯追悔莫急,此时己是鞋匠丁破之妻,马氏欲弃丁破,与姜子牙破镜重圆,丁破恼羞成怒,扔下正在修补的破鞋破口大骂道:“你这溅人,三心二意,当初嫌人家穷弃之而去,现在看人家富贵了又想找人家,鞋子破了,还可以补补穿,而你就连双破鞋都不如!”马氏听罢,仰天叹道:“怨我有眼无珠,天生的无福之人!”连羞带气,一命唔呼!

  马氏死后听说子牙鹿台封神,缠着想要捞点好处,子牙避之不及,念其与自己夫妻一场,不忍用打神鞭灭其魂魄,只好封她为扫帚星,专门掌管天下厕所。马氏走到哪里,就把霉运带到那里,人们见到她纷纷避之,因为她命中无福,福星不许她居于福地,所以人们逢年过节,为了躲避灾神扫帚星,常把福字贴在家中。

  一年之后,李小牵着一头怪物来到子牙住处,子牙一见这怪物,惊问道:“小哥,你牵着的是什么东西?”李小答道:“恩公,这就是你的大青牛下的牛崽子呀?”子牙左看看,右看看,只见这只牛崽似牛非牛,似驴非驴,似马非马,似鹿非鹿,甚是喜欢,哈哈大笑道:“此牛乃麒麟投错了胎,四样皆不像,不如叫它四不像吧!”子牙收下了四不像,虽然家里生活很贫寒,但他想法让四不像吃好,四不像一天天长大,一天比一天吃得多,子牙还是省吃俭用用来喂养它,经常让它跟在身边,日夜陪伴,形影不离,好像自己的亲人一样。

  到了第二年,老天爷久旱不雨,地皮龟裂,加上蝗灾,饥民百姓背井离乡。四不像眼看着子牙家中空空,炊烟中断,心想不能再给主人添麻烦了,决意离开主人自己外出谋生。

  一天,四不像来到姜子牙跟前,两条前腿一跪,竟然对着子牙说起话来:“恩公,几年来您精心抚养我长大,很不容易,眼下又遭灾荒,您实在无法再养活我了,如今,我已长大,不能再拖累您了,我要自己谋生去了。您啥时候想念我,只要叫我一声‘四不像’,我就会回来的。”四不像停了停又说道:“以后有什么难处,遇到什么灾气,只要喊我‘四不像’,我就会回来帮你的。”四不像说完叩了三个头,口吐一股白雾,驾着祥云朝西北方向飞走了,子牙望着那蓝蓝的天空中的一缕白气,凝视了很久很久。

  后来,姜子牙之身来到黄河边上的孟津,搭了一个草棚,开起了饭铺。晚上子牙躺在床上,心里还思念着四不像,嘴里不住的念叨四不像,说起来真有点神气,头一天米缸里的米很快就快完了,第二天黄灿灿的小米又满了,第一天瓦罐里吃的面就已经用完了,第二天竟然又是满满的一瓦罐,米面总是吃不完用不尽,夜里姜子牙常常梦见四不像不停地给他送米送面,与此同时,朝歌国库里的米面常常不翼而飞。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五年过去了,一天夜里,子牙做了一个梦,梦见四不像气喘吁吁跑过来对他说:“我离别恩公后,在昆仑山元始天尊那里学道,近闻黄河即将决口,特来告诉恩公快快逃离。”

  子牙从梦中惊醒,天不亮就起身,拿起一面小铜锣跑到大街上。边喊边敲:“乡亲们,黄河就要决口了,赶快离开这里把!”大家听说黄河要决口,纷纷收拾东西外逃,人们恋恋不舍地离开家乡。

  没过三天,忽然乌云翻滚,狂风大作,霎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大雨一连下了三天三夜,河水猛涨,黄河波浪滔天,铺天盖地地卷来,很快漫过河岸,吞没了河堤,淹没了万顷良田。

  后来,四不像成了姜子牙的坐骑,帮助姜子牙立了大功。人们念及四不像泄露天机,报了黄河决口的凶信,救了百姓的姓名,都感激四不像的无上功德,为了纪念它,就在太公庙里姜子牙的塑像下也塑了四不像的石刻雕像,使人们千秋万代瞻仰它。

  程进士的故事

  泰山东麓有个小村庄,她依山傍水,风景优美,自古就是风水宝地才子辈出的地方。

  话说清朝年间在这个小村庄有个进士,他姓程,人们都尊称他程进士。在这里我不讲别的,只是讲一讲流传甚广的关于他的两则故事。

  泰山石稀烂蹦硬,黄河水翻滚冰凉

  相传,有一年乾隆皇上来泰山封顶膜拜,当来到回马岭时,坐在龙辇之上的他,被这里的风景所吸引,不顾路陡石乱,一声喝令,停辇赏景。刚落地面,他就被石子硌了一脚。此地可不是金銮殿,到处碎石锋利,乾隆的脚硌得实在不轻。但乾隆皇上仍潇洒自如,只是微微一笑。笑声过后,乾隆皇上雅兴大作,便随口一联,让大臣相对。皇上上联是:“泰山石稀烂蹦硬”。皇上的上联一出,大臣们开始搜肠刮肚,各显其能,但搅尽脑汁,所对的句子怎么也没使皇上称心如意。“你们啊,你们都在程进士之下”。这时的乾隆皇上开始无奈地叹息。听到皇帝叹息,随从大臣个个面红耳赤,无言以对,他们只好使臣找程进士索对。来臣快马加鞭,一路东上,当来到狼崖谷下马打探道路时,正好遇到来此处游玩的告老还乡的程进士,进士知道来臣的意图,未加思索,立即龙飞凤舞,手书下联,递到来臣的手中。来臣把进士的下联呈到皇上面前时,皇上口诵多遍,连声称赞:“程进士,才子,才子也!”

  多少年过去了,但“泰山石稀烂蹦硬,黄河水翻滚冰凉”的故事至今仍然在进士家乡家喻户晓,成为美谈。

  日出三杆未上食,望见我儿喂他儿,

  待到他儿我儿大,还是他儿饿我儿。

  相传,程进士告老还乡后,儿子天天侍侯左右,孝顺有加。也巧,有一次有个“意外”,却让老人来了“雅兴”。

  事情是这样的,一个收麦季节的早上,可能儿子、儿媳很忙,也可能儿子、儿媳彼此以为对方早已将自己的老父亲起居衣食照顾周到。忙了一个早上的儿子回家后听到自己的儿子在哭,便立即将自己的儿子抱在怀中开始喂食。这个场面正好被刚刚起床的进士从窗户棂缝中看到。这时不知情况的进士来了“雅兴”,提笔写下四句话放在桌上。喂完儿子的儿子知道情况后立即请父亲用餐并说明情况,但当见到桌上的字句时羞愧难当,“扑通”一声,立即在老父面前长跪不起表示请罪,还泪流满面,连声说亏为人子。知道原委的老父亲虽然解释一时“雅兴”随便“涂鸦”,但儿子还是不能原谅自己,后来幸亏邻居相劝,他才起身。

  要问进士写下了什么,后来从邻居口中得知。原来他写的是:“日出三杆未上食,望见我儿喂他儿,待到他儿我儿大,还是他儿饿我儿。”

  后来,知道这个故事的人,时常用进士的话警示自己和别人,百行孝当先,一代接一代。

【长勺战鼓的传说故事】相关文章: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阅读答案07-05

杨玉环的传说故事05-25

关于长城传说故事02-03

海鱼传说的寓言小故事12-10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01-31

韩愈的民间传说故事03-19

有关杨玉环的传说故事07-11

关于杨贵妃的传说故事06-06

元宵节故事传说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