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别离》诗词鉴赏
《别离》诗词鉴赏1
古别离二首
李端
水国叶黄时,
洞庭霜落夜。
行舟闻商贾,
宿在枫林下。
此地送君还,
茫茫似梦间。
后期知几日,
前路转多山。
巫峡通湘浦,
迢迢隔云雨。
天晴见海樯,
月落闻津鼓。
人老自多愁,
水深难急流。
清宵歌一曲,
白首对汀洲。
与君桂阳别,
令君岳阳待。
后事忽差池,
前期日空在。
木落雁嗷嗷,
洞庭波浪高。
远山云似盖,
极浦树如毫。
朝发能几里,
暮来风又起。
如何两处愁,
皆在孤舟里。
昨夜天月明,
长川寒且清。
菊花开欲尽,
荠菜泊来生。
下江帆势速,
五两遥相逐。
欲问去时人,
知投何处宿。
空令猿啸时,
泣对湘潭竹。
李端诗鉴赏
郭茂倩《乐府诗集》的《古别离》题辞说:《楚辞》曰:‘悲莫悲兮生别离。’《古诗》曰:‘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里余,各在天一涯。’后苏武使匈奴,李陵与之诗曰:‘良时不可再,离别在须臾。’故后人拟之为古别离。由题辞及《古别离》题下所录各诗看,此题都是写男女离别相思的悲苦之辞,李端的这两首当然也不例外。
《别离》诗词鉴赏2
《今别离·其一》原文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今别离·其一》译文
离情别思就象那轮船的双轮一样飞转,顷刻间已经绕了千万圈。
目睹飞驰的双轮,眼见时空的变换,我内心的忧愁更加滋长。
古代有山川,也有孤舟。
古代的车舟同样“载离别”,让人感受到行动举止的“自由”。
现代火车和轮船具有古时不可能有的速度,因此会加倍生人的离愁别虚。
(火车、轮船)明明知道人们分手的时刻那么短暂、宝贵,却不让人们有缠绵之意。
火车或轮船长鸣后,一刻都不多停留。
即使有千斤重的船舵,行船仍然迅速灵活。
怎能没有逆风吹来,但也不畏惧逆风。
送行的人还没来得及返回,行者就已到达天的尽头。
望着远处船忽然就不见了,只有烟波荡漾。
去的时候如此速度,回来路途会堵塞么?但愿你回来时,能够乘快艇速归。
《今别离·其一》注释
轮:早期蒸汽机轮船两侧的双轮
并立:合力,一起
须臾:片刻、短时间。绸缪,这里形容缠绵不断的离别之情。
万钧柁:几万斤重的`船舵。万钧,形容分量重或力量大。钧,古代重量单位之一,三十斤为一钧。柁,即舵。这里指轮船后面的发动机。
绕指柔:这里形容发动机转动之灵活。
打头风:迎面吹来的风,逆风
石尤:即石尤风。传说古代有商人尤某娶石氏女,情好甚笃。尤远行不归,石思念成疾,临死叹曰”吾恨不能阻其行,以至于此,今凡有商旅远行,吾当作大风为天下妇人阻之。“后因称逆风、顶风为石尤风。
倏:疾速,忽然
烟波杳悠悠:此句化用了唐人崔颢《黄鹤楼》诗中“白云千载空悠悠”“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形容轮船驰去之迅疾,让人远望兴叹。
留滞:路途阻塞。不:通“否”。
轻气球:指海上飞的汽艇
《今别离·其一》赏析
光绪十六年(1890年),黄遵宪在伦敦任驻英使馆参赞,以乐府杂曲歌辞《今别离》旧题,分别歌咏了火车、轮船、电报、照相等新事物和东西半球昼夜相反的自然现象。诗人巧妙地将近代出现的新事物,与传统游子思妇题材融为一体,以别离之苦写新事物和科学技术之昌明,又以新事物和科学技术之昌明写别离之苦,表现近现代人在别离观上的新认识。这是第一首,用韵和句意均从孟郊《车遥遥》诗来,饶有新意。
古人出行,坐车乘舟,速度有限,行止自由,行者送客,痛不忍别;近代以来,火车轮船,风驰电掣,来去无情,别离之际,情何以堪!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自古人们出行,有的坐车,有的乘舟。可毕竟行路的速度是有限的,怎能用自由来形容这样的出行?留下的人,当他们要送别即将离开的人们时,竟会悲痛到不忍去告别;而如今,有的坐火车,有的乘轮船,速度之疾,来了又走。走了又回,何等无情!在这别离之际,又有谁人的情感可以承受这样的难过与打击呢?
这一句从西方新发明的轮船和火车的高速上来表现了想念的深且急切。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诗人从古朴的诗风感慨“时事变迁”,反映了西方科学知识范畴的物象。今日的船与车马,西方的汽船,火车相形见绌,而统治者却不自觉,无奈之中,作者只能作诗感慨,却不能阻止从心底产生的悲伤,那不能改变落后现状的无力感,便是悲伤的源头。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那钢铁车轮,似乎是有些不近人情,明知亲人朋友相见恨晚,却在那钟声响起之时,便携着亲友的思念和离人的忧泪,消失于天际。只叹世事变迁,旧时的一切仿佛都要随车远去,留下东西新旧交融后的产物,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这句话写出发动机虽十分沉重,但是转动十分灵活。“绕指柔”写出了发动机转动的轻柔灵动,体现出新时代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本句体现了轮船来去别离无情和商旅之人将行久不归的离愁。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这两句诗写的是别离送行之景,将古人送别时依依不舍、痛不忍别的情景与近代以来新的交通工具出现后人们送别时来不及表带情感的状况作比较,反映了近代西方科学知识范畴里的物象和生活现实已经开始参与中国近代诗歌意象更新。“烟波杳悠悠”化用唐朝诗人崔颢的《黄鹤楼》中的“白云千载空悠悠,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形容轮船驰去之迅疾,让人望洋兴叹。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故人去时交通不便,道路堵塞,路漫漫,何时可到?诗人愿科技发展迅速,这样故人归来时若坐上海上快艇那么就可以更快回到诗人身边。表达诗人的不舍之情。
以意逆志。“今别离”是一首游子思妇诗,抒发的是一种离别情绪。诗中围绕乘新式轮船与乘车舟离别进行了对比描写。在今昔对比描写中,表现出近代人的离别之苦和在别离观上的不同认识。古人喜欢对离别时的场面进行精雕细刻。对于那一短暂时刻的景、情充分地表现。而《今别离》“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写出的是一种离别的匆匆。
《别离》诗词鉴赏3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赏析
这首,叙离别而全无依依不舍的离愁别怨,写得慷慨激昂,议论滔滔,形象丰满,别具一格。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下笔挺拔刚健,调子高昂,一扫送别诗的老套,生动地勾勒出主人公性格的坚强刚毅,真有一种“直疑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的气势,给人以难忘的印象。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彩笔浓墨描画出大丈夫的壮伟形象。威武潇酒,胸怀开阔,风度不凡,气宇轩昂,仿佛是壮士奔赴战场前的杖剑壮别,充满着豪情。
颈联运用成语,描述大丈夫的人生观。“蝮蛇螫手,壮士解腕”,本意是说,毒蛇咬手后,为了不让蛇毒攻心而致死,壮士不惜把自己的手腕斩断,以去患除毒,保全生命。作者在这里形象地体现出壮士为了事业的胜利和理想的实现而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颈联如此拓开,有力地烘托出尾联揭示的中心思想。“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尾联两句,总束前文,点明壮士怀抱强烈的建功立业的志向,为达此目的,甚至不惜“解腕”。那么,眼前的离别在他的心目中自然不算一回事了,根本不值得叹息。
此诗以议论为诗,由于诗中的议论充满感情色彩,“带情韵以行”,所以写得生动、鲜明、激昂、雄奇,给人以壮美的感受。
【《别离》诗词鉴赏】相关文章:
别离的诗词及鉴赏11-22
《远别离》诗词翻译及鉴赏09-06
李白诗词鉴赏之《远别离》11-04
李白的《远别离》鉴赏11-20
李白的远别离的鉴赏12-11
李白《远别离》诗歌鉴赏12-01
《远别离》李白唐诗鉴赏11-01
别离的唯美的诗词11-20
诗词的鉴赏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