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的几点看法介绍

时间:2023-03-31 15:50:52 松涛 古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诗词里的几点看法介绍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词里的几点看法介绍,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词里的几点看法介绍

  一、解释的望文生义

  中央电视台2008年1月1日的“百家讲坛”把李白“床前明月光”中的“床”解释为供坐用的胡床(马扎)。语文教课书注解为“睡床”。其床实为“井床”,是安在水井上汲水用的辘轳架。古时候,人们围井而居,井代表乡,人离开故乡,常说“背井离乡”。李白他乡见井,又对着故乡明月,自然引起思乡之情。试想,要是坐着、躺着思乡,必没有对井望月思乡之切,那“举首”、“低头”定有矫揉造作之嫌。(《全唐诗》)“玉床金井水峥嵘,玉柄摇风满夏衣”,及(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水峥嵘”句,便是最有力的注解。

  “百家讲坛”讲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把“争渡”解释为“几个女孩子抢着渡”。词中并未言有几个女孩子。试问,已经“误入藕花深处”了,抢着往哪儿渡?再说,抢着渡也始于误入处,误入时未“惊起”,这一“抢”就“惊起”了吗?“争渡”应是18岁的诗人一时着急,或可能是害怕时发出的喊叫声,是这叫声惊起了鸥鷺。“争”是通假字,通“怎”,是“怎么”的意思。两个“争渡”后的标点符号皆应为问号。有诗为证:“若是有情争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全唐诗?哭花》);“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宋词《小梅花》)。

  二、诗词中的隐喻

  中央台“百家讲坛”及语文教课书解释“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都说写诗人被赦(雇船东归)的欢快心情。其实,诗中有隐喻义。李白因永王获罪,又因宋若思的表文增加狂妄罪,经郭子仪力救,将死罪减为流放。其时,在四川的杜甫《不见》诗说:“不见李生久,佯狂殊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可见,说李白该杀,说他发疯的舆论传播范围之广,声势之大。李白流放期间曾写诗斥世人的误会:“笑矣乎,笑矣乎!宁武子,朱买臣,叩角行歌背负薪,今日逢君君不识,岂得不如佯狂人?”其“猿声”隐喻那些舆论。

  “百家讲坛”讲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解释“绿肥红瘦”时,和历代注家一样,都未感知其隐喻义。其时,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收藏金石字画的爱好相同,婚姻美满。词中的凄婉情绪,实为她父李格非因政治派系落难,她求公公赵挺之(当朝宰相)帮忙未允后,对两个派系事的慨叹。

  20世纪上半叶的西方隐逸派诗,借自然景色隐喻诗人的瞬间感受及微妙情绪。可见其隐逸源于我国。

  三、杜甫《绝句》的暗指

  语文教课书解释“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和历代注家一样,只说是写景诗,其实,诗中有暗指。安史之乱后,吐蕃来犯,蜀地百姓疲于征役,杜甫有一次骑马郊游,远望西山,思朋友在松、维、保三州御敌,作“西山白雪三城戎,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诗,随后写的《绝句》,以“窗含西岭雪”、“门泊东吴船”暗指西山三州戎守,草堂安宁的环境以外有恼人的战事。

  四、《赤壁怀古》的三处问题

  语文教课书中《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桥初家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存在三处问题。

  一是“小乔初嫁了”一句是散文化的叙述语言,而诗词的语言是表现,不用叙述。可能是流传错误。是否改为“小乔初嫁,正雄姿英发”?这样改合苏轼词风。

  二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有悖词谱。词谱规定这两句只有一种格式,即前4后5字停顿。苏轼知音律,懂词谱,不可能出这等错误。词应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改正后也合平仄要求。

  三是随意改“强虏”为“樯橹”。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中学语文教学》杂志曾有一篇短文认为,“强虏”不可能也没有“灰飞烟灭”,说是“樯橹”的误传。以至于有了现在这种随意更改。诗词用语不是科学语言,何况“强虏”也指代战船。可叹的是,如此一改,不仅淡化了族群侵犯者形象,也显得苏词认识浅薄。

  一、古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妙用介绍

  1.古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妙用

  (6)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描绘气候特征)

  (7)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气候类型的分布)

  (8)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王冕的《梅雨》,(描写南方受到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影响的景色)

  2、天气

  (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湿(江淮准静止锋)

  (2)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的《出塞曲》(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影响小)

  (3)南枝向阳北寒,一样春风有两般——唐·宋之问(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与热量的差异)

  (4)蜀犬吠日(形容四川盆地很少能看到太阳,夸张说法)

  (5)贵阳“天无三日晴”(形容在昆明准静止锋作用下贵阳冬季多雨)

  (6)华北平原“十年九春旱”

  (7)华北平原“春雨贵如油”

  (8)十雾九晴

  (9)高处不胜寒

  (10)风打山梁霜打洼

  (1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

  (描写对流雨)

  (12)山雨欲来风满楼(形容锋面雨)

  二、 描写月相

  1. 丰子恺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残月)

  2.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弦月)

  3.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满月)

  4.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娥眉月)

  三、 河流

  1、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形容我国长江中上游地区)

  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海”是指渤海,“天上”是指巴颜喀拉山)

  3、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形容淮河)

  另外,宋陆游的“城市尚余三分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形象的说明了城市热岛效应现象。

  唐代李白的“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说明了地球绕日公转所产生的四季变化等等。

  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古诗词及农谚俗语,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这些古诗词和农谚俗语理解的更加透彻,另一方面,也让所涉及的地理知识被学生形象的理解、记忆,真正做到学习上的“双赢”。如果我们地理老师能够充分的运用这些与地理有关的古诗词及农谚俗语,对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古诗词里的几点看法介绍】相关文章:

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探讨10-30

古诗词里的月亮11-21

古诗词里的爱情11-18

古诗词里的冬天08-28

古诗词里的春天11-29

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尝试12-20

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几点看法12-25

关于古诗词里的乡愁11-19

古诗词里的美景作文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