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课堂教学精彩实录

时间:2024-10-24 10:17:07 归园田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归园田居》课堂教学精彩实录

  导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应该作到二者并重。我们认为对人文的尊重,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对学生生活以及生命意识的关照。学习语文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学会生活。

《归园田居》课堂教学精彩实录

  以往,我们在教学有关陶渊明的诗文的时候,对于他的归隐的行为常常是这样评价的,他的归隐一方面表现了他在浑浊的世风中洁身自好的节操,和不迷失自己的追求,另一方面他的选择又表现了他消极避世的思想追求。可是,学生自己的体验和观点就一定是这样的吗?

  我们在进行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辩论——

  实录:师:我们在刚才的学习中,可以看到,陶渊明不善农桑——草盛豆苗稀,可是他还挺高兴的从事农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隐逸农村的志趣,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意在官场中迷失自己,我们对这件事该怎么看呢?

  生1:我觉得作者的品质挺高尚的,他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养活自己以及家里的人,而不愿意成为一个剥削劳动人民的人。生2:我认为作者在那样污浊的世界中保持自己的纯洁品质真不容易。

  生3:我认为作者应该选择像莲花一样的品质,出淤泥而不染,不应该隐居。

  师:为什么?

  生3:因为,如果他不归隐的话,他作官一定会为老百姓作出更大的贡献!生4: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因为如果他作官的话,这是与他的追求不相合的。

  生3:我说的是“如果”,一个人活着我觉得就应该为社会作贡献,我觉得陶渊明的生活方式只能是为自己而活着。他的生活是自私的!

  生4:在那样的世风中,他的归隐是对统治阶级的很有力的批判,这不是他的贡献吗?更何况,他在归隐生活中写作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至今仍然脍炙人口,这难道不是他的贡献。生3:我说的是当时的作者的选择,他怎么会知道自己的诗作会流传千古?

  生5:你们不要争论了,我觉得我们不应该用我们现在的观点,去给作者的选择定性,我觉得生活方式没有什么积极和消极之份,选择生活方式应该是我们的自由。

  (学生鼓掌)生5:我们可以假设作者当官,应该是一个好官,最少能够为老百姓服务,他看不惯的是当时的官场风气,没有什么不好。他隐居了,写文章自娱,倒让他名垂青史,也行,假使说他一无所成,作了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我们难道会谴责他吗?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我们连陶渊明的名字都不知道,可是我们也没有理由不相信他不快乐。

  师:很对,我想以前我们对作者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采取的是一种英雄主义的评价方法。我们不能对古人苛求,我们也不应该对人们选择的生活方式去求全责备,这是我们的自由,只要我们的生活方式不危害人类,我觉得怎么活着就是我们的自由了。

  生6:我想,我们做人,可以归隐,可以写文章自娱,可以作官。我们可以作官造福社会,我们一样可以做一个社会上默默无闻的小卒,也许人们不知道我们的名字,但只要我们真真切切的活着,我们的生活就会有自己的价值。……

  后记:这是一堂很平静的一课,虽然我们难以说清楚谁对谁错,可是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学生自己一定有自己的选择和评价。我们的语文要想真正实现其人文性的目标。我们必须摆脱政治说教的方式和方法,关键是教师不能给我们原本应该生动活泼的教材披以政治说教的目的。特别是对待古代的名人名篇,就如陶渊明,你怎么能简单的说他的生活方式是消极的呢?毕竟曾经还有很多人向往他的归隐生活呢!

【《归园田居》课堂教学精彩实录】相关文章:

《归园田居》课堂实录04-21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实录04-08

《归园田居》教学课堂实录10-22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实录03-25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实录03-24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实录04-20

归园田居03-27

《归园田居(其三)》课堂实录04-20

《归园田居·其三》课堂实录04-17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实录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