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子·长忆观潮》译文及注释赏析
《酒泉子·长忆观潮》是宋代词人潘阆的词作。此词上片回忆观潮,表现了钱塘江的宏伟壮观;下片回忆弄潮,表现人定胜天的奇迹。全词以豪迈的气势和劲健的笔触,描绘了钱塘江潮涌的壮美风光以及弄潮儿的英勇无畏精神,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译文及注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酒泉子·长忆观潮》译文
我经常回忆钱塘江观潮的情景,满城的人争先恐后的向江上望去。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
踏潮献技的人站在波涛上表演,手中拿着红旗却丝毫没被水打湿。此后曾多次梦到观潮的情景,梦醒时心里仍然觉得惊心动魄。
《酒泉子·长忆观潮》注释
酒泉子:原为唐教坊曲,以酒泉郡地名作曲名,后用为词牌名。《金奁集》入“高平调”。有两体,一为温庭筠体,为词牌正格;二为潘阆体,又名《忆余杭》。
长:通假字,通“常”,常常、经常。
郭:外城,这里指外城以内的范围。
万面鼓声中:将潮来时,潮声像万面金鼓,一时齐发,声势震人。
弄潮儿:指朝夕与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戏水的少年人。喻有勇敢进取精神的人。
向:朝着,面对
红旗:红色的旗帜。
觉:睡醒。
尚:还(hái),仍然。
心寒:心里感觉很惊心动魄。
《酒泉子·长忆观潮》赏析
钱塘观潮,现在在浙江海宁。但在北宋,观潮胜地却在杭州。夏历八月十八日是钱塘江潮汛的高潮期,那时,这一天是“潮神生日”,要举行观潮庆典,仪式非常隆重。每到这一天,官民各色人等,倾城出动,车水马龙,彩旗飞舞,盛极一时。还有数百健儿,披发文身,手举红旗,脚踩浪头,争先鼓勇,跳入江中,迎着潮头前进。潮水将至,远望一条白线,逐渐推进,声如雷鸣,越近高潮,声势越大,白浪滔天,山鸣谷应。水天一色,海阔天空。如沧海横流,一片汪洋。当地居民,就直接称呼钱塘江为“海”,称江堤为海堤。潘阆因言行狂妄被斥逐,飘泊江湖,卖药为生,曾流浪到杭州。涨潮的盛况留给他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后来经常梦见涨潮的壮观,这首《酒泉子》小词,就是他回忆观潮盛况之作。他用《酒泉子》这个词牌写过十首词,但以这一首写得最好,最为后人所传诵。
词的上片描写观潮盛况,表现大自然的壮观、奇伟。“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我常常想起钱塘江观潮时的情景,满城的人争着向江上望去。一开始就表明作者对于杭州观潮的盛况,永志难忘,经常回想。他首先回忆观潮的人:杭州人倾城而出,拥挤钱塘江边踮起脚尖,伸长鼻子,争看江面潮水上涨。说“满郭”(全城),虽是夸张之词,但有现实生活做依据,倾城而出是对这种传统观潮盛况的真实写照。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这两句是说,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观潮》描写:潮水来时,“大声如雷霆,······吞天沃日,势极雄豪。”虽然也写的很形象,却不如潘阆“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这么惊险生动,有声有色。真是天下壮观,人间奇迹!不能不令人钦佩作者的想象力,既大胆、又确切。经他这么夸张的韵味,纵使从来没有观过潮的人,也觉得心动神摇,意气风发。
下片描写弄潮情景,表现弄潮健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过片转而描写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和履险如夷。这两句纯用白描手法,写得有声有色,富于动感,眩目惊心。结拍由回忆转为现实,写词人虽离杭已久,但那壮观的钱江涌潮仍频频入梦,以至梦醒后尚感惊心动魄。
此词对于钱塘江涌潮的描绘,可谓匠心独远,别具神韵。词中“来疑沧海尽成空”一句采用夸张手法,浓墨重彩,大开大阖,感染力甚强。上片第二句的“争”、“望”二字,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盼潮到来的殷切心情,从空间广阔的角度进行烘托与大潮的壮观结合得甚为密切。结拍言梦醒后尚心有余悸,更深化了潮水的雄壮意象。前后的烘托与中间重点描写当中的夸张手法配合紧密,使全词的结构浑然一体。
《酒泉子·长忆观潮》原文
宋代: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酒泉子·长忆观潮》创作背景
潘阆以卖药为生时曾流浪到杭州,亲眼见过钱塘江涨潮时的盛况,以至于今后的日子里多次梦见涨潮的情形。这首《酒泉子》的小词,就是他回忆观潮盛况而作的。
《酒泉子·长忆观潮》作者介绍
潘阆(?~1009)宋初著名隐士、文人。字梦空,一说字逍遥,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一说扬州(今属江苏)人。性格疏狂,曾两次坐事亡命。真宗时释其罪,任滁州参军。有诗名,风格类孟郊、贾岛,亦工词,今仅存《酒泉子》十首。
《酒泉子·长忆观潮》文学品鉴
杭州观潮,在宋代是一大绝景。吴自牧《梦梁录·观潮》、周密《武林旧事·观潮》等对此绝景都有详实、生动的记载。若论用词体来描绘这一绝景而又写得最早、写得最好的,当数潘阆所写的这首小令。
他从“长忆观潮”落笔,既点明这是回忆之作,又表露他对杭州观潮的.盛况印象极深,永记在心,即使事过多年,记忆犹新。那么,“观潮”的盛况究竟如何呢?他从千头万绪之中,只选取“满郭人争江上望”这个阔大镜头,将观潮的人倾城而出、争先恐后、拥列钱塘江边、踮脚伸颈远望的喧闹景象和沸腾情绪,大笔勾勒出来,渲染出怒潮未来已自全城轰动、万人瞩目的浓烈气氛,就像正戏还没开场,已经响起了紧锣密鼓。在极力夸张、蓄势已足的情境下,词人再用“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绘形绘声地描画怒潮涌来之际令人惊心动魄的气势和震天动地的声势。他不说潮水来时,白浪滔天,声如雷鸣;而说看那潮水的来势,简直怀疑大海的水被全部倒得精光,齐集到钱塘江口,听那潮水的声响,简直就像万面战鼓齐声擂打。这种飞腾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新颖而又雄豪的比喻,把潮水之汹涌澎湃、观者之惊喜感受和词人之如醉如狂,表达得酣畅淋漓,无以复加。整个四句,由“长忆观潮”领起,第二句写人之“观”,第三句写“潮”来之势,第四句写“潮”来之声。四句连贯,一气之下,既表现了观者人山人海的盛况,又描写出潮水排山倒海、潮声喧天撼地的壮景,道出了不能不使词人“长忆”的原因。
上阕回忆观潮,着重描写势极雄豪的潮来壮景;下阕回忆弄潮,着重歌颂弄潮健儿的无畏气概。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词人紧接上阕末尾对钱塘怒潮的夸张描写。至此掉转笔锋,着力刻画那些迎着涛头、戏波弄浪的游泳健儿。这些“弄潮儿”竟然踩着潮头,挺立于惊涛骇浪之中;手举红旗,红旗却不被潮水溅湿。这是人对自然的挑战。如果说“沧海尽成空”的壁立潮头还带有浪漫主义的夸张的话,那么弄潮健儿之无视万仞鲸波的高超绝技和飒爽英姿,则是词人亲眼看到的一幅现实主义的健儿弄潮图。词人越是把潮头描写得惊险万状,也就越加反衬出弄潮儿的身手不凡和无畏精神。自然界的怒潮是天下的壮景,而弄潮儿的弄潮更是人间的奇观,是伟大者中之更伟大者!他们舞旗戏浪,为人们观潮增添了更瑰奇惊险的内容,也使词人为他们出没狂涛的命运而心惊胆战。正因如此,“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前句与开头的“长忆观潮”遥相呼应,表明离开杭州多少年来还屡次梦见这一人与大自然争胜比高的难忘场面;后句则紧承前句,描写就是从梦中惊醒过来还感到心惊胆战的心理状态,进一步用自己的切身感受,烘托“弄潮儿”之敢于藐视大自然的无畏精神,表达了对“弄潮儿”的担心、敬佩和歌颂的复杂心情,从而把对杭州观潮永志不忘的自然壮景和人类奇迹之无比赞叹推向了极点,使得全词成为浑然一体的完璧。
【《酒泉子·长忆观潮》译文及注释赏析】相关文章:
《酒泉子·长忆观潮》赏析09-15
关于酒泉子·长忆观潮注释及翻译08-08
酒泉子·长忆观潮原文及赏析08-16
《酒泉子·长忆观潮》原文及赏析08-17
酒泉子·长忆观潮原文翻译赏析02-25
酒泉子·长忆观潮原文、翻译及赏析01-07
酒泉子·长忆观潮原文翻译及赏析07-16
酒泉子·长忆观潮原文,翻译及赏析07-16
酒泉子·长忆观潮原文和赏析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