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观潮资料收集
潮是一种特殊的自然景观,指的是潮水的涨落和涌动过程,关于观潮你有什么了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潮资料收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潮的由来
古时杭州观潮,以凤凰山、江干一带为最佳处。因地理位置的变迁,从明代起以海宁盐官为观潮第一胜地,故亦称“海宁观潮”。 “钱江秋涛”闻名国内外,早在唐宋就已盛行。观潮之日,尤其在农历八月十八日,路上车如水流,人如潮涌。远眺钱塘江出海的喇叭口,潮汐形成汹涌的浪涛,犹如万马奔腾,遇到澉浦附近河床沙坎受阻,潮浪掀起三至五米高,潮差竟达九至十米,确有“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可摧”之势。不同的地段,可赏到不同的潮景:塔旁观“一线潮”,八堡看“汇合潮”,老盐仓可赏“回头潮”。
钱江观潮位于杭州东北45公里海宁盐官镇。如此壮丽景观,世上只有二处,一是南美洲巴西的亚马逊河,一是钱塘江。为古今中外观潮者所倾倒,称为“天下奇观”。
观潮的成因
雄伟壮观的钱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响外,还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钱塘 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象半岛似地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层层相叠。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磨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一浪高一浪涌潮。
观潮的景观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潮来了!江面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人一条白线,群又沸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岸边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 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 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观潮的特色
交叉潮
距杭州湾55千米有一个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观看十字交叉潮的绝佳地点。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在江中形成一沙洲,将从杭州湾传来的潮波分成两股,即东潮和南潮,两股潮头在绕过沙洲后,就像两兄弟一样交叉相抱,形成变化多端、壮观异常的交叉潮,呈现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的壮观景象。
两股潮在相碰的瞬间,激起一股水柱,高达数丈,浪花飞溅,惊心动魄。待到水柱落回江面,两股潮头已经呈十字形展现在江面上,并迅速向西奔驰。同时交叉点像雪崩似的迅速朝北转移,撞在顺直的海塘上,激起一团巨大的水花,跌落在塘顶上,吓得观潮人纷纷尖叫着避开。
一线潮
看过大缺口的交叉潮之后,建议您赶快驱车到盐官,等待观看一线潮。未见潮影,先闻潮声。耳边传来轰隆隆的巨响,江面仍是风平浪静。响声越来越大,犹如擂起万面战鼓,震耳欲聋。远处,雾蒙蒙的江面出现一条白线,迅速西移,犹如“素练横江,漫漫平沙起白虹”。再近,白线变成了一堵水墙,逐渐升高,“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横在浪花中”。随着一堵白墙的迅速向前推移,涌潮来到眼前,有万马奔腾之势,雷霆万钧之力,锐不可当。
一线潮并非只有盐官才有。凡江道顺直,没有沙州的地方,潮头均呈一线,但都不如盐官好看。原因是盐官位与河槽宽度向上游急剧收缩之后的不远处,东、南两股潮交会后刚好成一直线,潮能集中,潮头特别高,通常为1—2米,有时可达3米以上。气势磅礴,潮景壮观。
回头潮
从盐官逆流而上的潮水,将到达下一个观潮景点老盐仓。老盐仓的地理环境不同干盐官,盐官河道顺直,涌潮毫无阻挡向西挺进,而老盐仓的河道上,出于围垦和保护海塘的需要,建有一条长达660米的拦河丁坝,咆哮而来的潮水遇到障碍后将被反射折回,在那里它猛烈撞击对面的堤坝,然后以泰山压顶之势翻卷回头,落到西进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风驰电掣地向东回奔,声如狮吼,惊天动地,这就是回头潮。
钱塘江大潮,白天有白天波澜壮阔的气势,晚上有晚上的诗情画意;看潮是一种乐趣,听潮是一种遐想。难怪有人说“钱塘郭里看潮人,直到白头看不足。”
观潮事项
钱江涌潮"可远观而不可近玩"。根据钱塘江的涌潮特点,潮景壮观之处往往是危险之处,涌潮的推进速度及摧毁能力非血肉之躯所能抗衡。涌潮到来,人切莫与其争道,避免发生人被潮水冲走的伤亡事故。此外,千万不要走下堤塘到河滩及丁坝上观潮。标准堤塘上所留的出入口是堤塘检查和维护所需,大堤临水侧的混凝土平台系堤塘结构的一部分,决非供人观潮和嬉水之用。要避开弯道的潮流下方,这种地方潮水往往蹿上塘来,躲闪不及。要听从民警劝阻和指挥,遵守观潮秩序。
涌潮,亦称潮汐,白天的涌潮称潮,夜间的涌潮称汐。涌潮是世界上少有的自然现象之一,在国外,仅有英国赛汶河、法国赛纳河和南美亚马逊河等少数河口地区发生,但都不及中国钱塘江涌潮来得典型和壮观。雄伟壮观的钱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响外,还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采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来,层层相叠。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着阻拦和磨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一浪高一浪的涌潮。
由于潮波破碎所释放出的巨大能量,使涌潮的推进速度很快,一般大潮汛时可达每秒5至7米,最大可达每秒12米,最高潮差达8.93米。根据测算,巨大的涌潮可以有每平方米7吨的压力,所以观潮一定要注意安全,不仅坝头、坝上、壁崖上严禁观潮,即使在拦海大堤也必须离坝根远些,一般坝南10米内、坝北40米以内为禁观区,若观夜潮更应离得远些,才能确保安全。而且,一定要服从公安等部门的管理和指挥。
钱江观潮之风早在唐代已形成,南宋时尤甚。当时朝廷把在钱塘江上检阅水师、观潮和弄潮表演都集中在农历八月十八(相传是潮神生日),后相沿成习,便成了传统佳节。
观潮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一是潮水的巨大威力。钱塘江涌潮一年有两个高潮期,分别是春分和秋分;一月有两次大潮汛,分别在农历初一和十五之后两三天出现;一日有两次涨潮,每次涨落间隔12小时。涌潮潮头一般为1-2米高,最高可达3米,以每小时约20公里的速度由下游向上游推进。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左右的潮水最为壮观,能够看到一线潮、回头潮等特殊的涌潮。平时还有一种暗涨潮,在远处时波澜不惊,无法察觉,待到近身时却是铺天盖地,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极大的危险性。
二是观潮者、沿江活动人员对潮水缺乏了解,安全意识不强,警惕性不高。很多事故都是由于人们缺乏对钱江涌潮危险性的了解,或是虽然有所知晓,却抱着一种侥幸心理,对危险置若罔闻而引起的,突出表现在很多外来人员对江堤上专门用于堤塘检查和维护等用途的出入门旁边的警示标语和标志视而不见,随意穿越,到河滩、丁字坝上去游玩、纳凉,甚至在江中游泳、洗澡。
从历年发生的事故情况看,受害者多为外来人员与学生。因此,观潮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要注意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对钱塘江潮水的涨落规律、习性特别是潮水的危险性要有充分的认识。钱江潮水并非只在农历八月十八有,而是一年四季天天都有,要注意媒体发布的钱塘江潮汛信息。
二是观潮与活动要选择安全区域和地段,注意警示标志,服从管理人员的管理。要注意沿江堤坝上的警示标志,并严格遵守。要服从管理人员的管理指挥,按照划定的区域停车、观潮。不要越过防护栏到河滩、丁字坝等上面去游玩、纳凉,更不要在江中游泳、洗澡。
三是掌握自救的方法。在面临危险的情况下,不要惊惶失措,要迅速、有序地向安全地带撤退,并立即向周边的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呼救。撤离时,不要为了抢救财物而失去宝贵的自救时机。在万一落水或被潮水击打的情况下,要尽量抓住身边的固定物,防止被潮水卷走。周边人员在看到有人落水的紧急情况下,要迅速采取救援措施并立即拨打110报警。
危险看潮点
钱塘江涌潮的起潮点在大尖山以下的高阳山海面,初起涌潮高度约0.2-0.3米之间。潮波的破碎波在向钱塘江口内传播时,进入狭窄喇叭口,因河床抬高等地形因素,水由深变浅使潮波推进到小尖山内侧的大缺口附近时,南北二股潮波汇合,能量大增,使潮波急剧变形,形成交叉潮,因此,大缺口是看潮的第一个危险点。交叉潮汇合后向上游推进,在盐官形成一线潮。钱塘江在老盐仓转弯,一线潮因此碰到海塘急剧回头,形成回头潮,这里是第二个危险点。潮水涌向美女坝时,由于海塘转向,这里有两个危险点。美女坝曾经多次发生潮水伤人事故。钱塘江在七格又拐了一下,这里又是观潮的危险点。
除三堡危险点外,九溪应当是很危险的地方。这些危险点应当格外小心,当然其他地方观潮也要千万小心。
最佳观潮时间
据传南宋每年农历8月18日在钱塘江上检阅水库,以后沿习成节。除农历8月18日前后三天观潮节外,农历每月初与月中皆有大潮可观,并可作一潮三看“追潮游”。
在中秋佳节前后,八方宾客蜂拥而至,争睹钱江潮的奇观,盛况空前,距杭州50公里的海宁盐官镇是观潮最佳处。
【关于涨潮】
海水有涨潮和落潮现象。涨潮时,海水上涨,波浪滚滚,景色十分壮观;退潮时,海水悄然退去,露出一片海滩。
涨潮和落潮一般一天有两次,很有规律,间隔时间为12小时25分。海水的涨落发生在白天叫潮,发生在夜间叫汐,所以也叫潮汐。我国古书上说“大海之水,朝生为潮,夕生为汐”。在涨潮和落潮之间有一段时间水位处于不涨不落的状态,叫做平潮。
潮汐是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潮汐每天都要推迟一会儿,而这一时间和月亮每天迟到的时间是一样的,潮汐和月球有着必然的联系。我国古代地理著作《山海经》中已提到潮汐与月球的关系,东汉时期王充在他所著的《论衡》一书中则明确指出:“涛之起也,随月升衰”。直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拉普拉斯才从数学上证明潮汐现象确实是由太阳和月亮、主要是月亮的引力造成的。
涨潮时并不是多出来水,而是因为近海海域的海水在月球引力作用下向陆地一波波地运动,使得海水看起来好像涨起来了一样。
潮汐的大小受到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的影响,一年之中有春、秋两次高潮。潮汐还受地理环境、海岸位置、洋流运动等诸多因素制约。钱塘江口的杭州湾呈喇叭口状,越往里越窄,加之涨潮时带进的泥沙淤积在江底形成沙坎,从而造成著名的钱塘江潮。
潮汐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对航海、渔业、盐业等都有重要影响,潮汐还可以用来发电。
【关于钱塘潮(Qiantang Tide)】
钱塘江,旧称浙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中游称富春江,流经杭州始称钱塘江。
钱塘潮是世界著名涌潮之一,国际地理学界将钱塘江与南美亚马逊河、南亚恒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
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涌潮有三处:山东青州涌潮、广陵涛和钱塘潮。
雄伟壮观的钱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响外,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
钱塘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象半岛似地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层层相叠。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磨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一浪高一浪涌潮。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倾倒了无数游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是观潮的最佳时节。
观赏钱塘秋潮,有三个最佳位置。
海宁县盐官镇东南的一段海塘为第一佳点。这里的潮势最盛,且以齐列一线为特色,故有“海宁宝塔一线潮”之誉。潮头初临时,天边闪现出一条横贯江面的白练,伴之以隆隆的声响,酷似天边闷雷滚动。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宛若一群洁白的天鹅排成一线,万头攒动,振翅飞来。潮头推拥,鸣声渐强,顷刻间,白练似的潮峰奔来眼前,耸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墙直立于江面,倾涛泻浪,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潮涌至海塘,更掀起高9米的潮峰,果然“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这一簇簇声吞万籁的放射形水花,其景壮观,其力无穷,据说有一年,曾把一只一吨多重的“镇海雄师”冲出100多米远。当潮涌激起巨大回响之后,潮水又坦然飞逝而去。有人这样写道:“潮来溅雪俗浮天,潮去奔雷又寂然”,十分确切地描绘了潮来潮往的壮观景象。
在第二个观潮佳点——盐官镇东8公里的八堡,可以观赏到潮头相撞的奇景。海潮涨入江口之后,因为南北两岸地势不同,潮流速度南快北慢,潮头渐渐分为两段。进展神速的南段称为南潮;迟迟不前的北段潮头,在北岸观潮者看来,是来自东方,故称东潮。当南潮扑向南岸被荡回来,调头向北涌去,恰与姗姗来迟的东潮撞个满怀。霎时间,一声巨响,好似山崩地裂,满江耸起千座雪峰,着实令人怵目惊心!
在第三个观潮佳点——盐官镇西12公里的老盐仓,可以欣赏到“返头潮”。这里,有一道高9米、长650米的“丁字坝”直插江心,宛如一只力挽狂澜的巨臂。潮水至此,气势已经稍减,但冲到丁字坝头,仍如万头雄狮惊吼跃起,激浪千重。随即潮头转,返窜向塘岸,直向塘顶观潮的人们扑来。这返头潮的突然袭击,常使观潮者措手不及,惊逃失态。
此外,海宁观潮还有日夜之分。白天观潮,视野广阔,一览怒潮全景,自是十分有趣。而皓月当空时观赏夜潮,却也别有其妙。
观赏钱塘秋潮,早在汉、魏、六朝时就已蔚成风气,至唐、宋时,此风更盛。相传农历8月18日,是潮神的生日,故潮峰最高。南宋朝廷曾经规定,这一天在钱塘江上校阅水师,以后相沿成习,遂成为观潮节。北宋诗人潘阆有一首诗写道: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这首诗便是当年“弄潮”与“观潮”活动的真实写照。
为什么钱塘秋潮如此壮观而又如此准时呢?这是许多人很自然地想到的问题。对此,有一个传说是这样说的:春秋战国时期,在今江苏、安徽一事有一个吴国,吴王夫差打败了今浙江一带的越国。越王勾践表面上向吴国称臣,暗中却卧薪尝胆,准备复国。此事被吴国大臣伍子胥察觉,多次劝说吴王杀掉勾践。由于有奸臣在吴王面前屡进谗言,诋毁伍子胥。吴王奸忠不分,反而赐剑让伍子胥自刎,并将其尸首煮烂,装入皮囊,抛入钱塘江中。伍子胥死后9年,越王勾践在大夫文种的策划下,果然灭掉了吴国。但越王也较信传言,迫使文种伏剑自刎。伍子胥与文种这两个敌国功臣,虽然分居钱塘江两岸,各保其主,但下场一样,同恨相连。他们的满郁恨,化作滔天巨浪,掀起了钱塘怒潮。
当然,传说不过是传说而已。钱塘秋潮如此之盛的原因,主要是其独特的地理条件。
钱塘江外杭州湾,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喇叭状海湾。出海口江面宽达100公里,往西到澉浦,江面骤缩到20公里。到海宁盐官镇一带时,江面只有3公里宽。起潮时,宽深的湾口,一下子吞进大量海水,由于江面迅速收缩变窄变浅,夺路上涌的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便都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到大夹山附近,又遇水下巨大拦门沙坝,潮水一拥而上,掀起高耸惊人的巨涛,形成陡立的水墙,酿成初起的潮峰。
是不是所有喇叭状的海湾都能产生涌潮呢?回答是否定的。海宁大潮的形成,还有一些其他原因。浙江沿海一带,夏秋之交,东南风盛行,风向与潮波涌进方向大体一致,风助潮势,推波助澜;潮波的传播在深水中快,在浅水中慢,钱塘江由深变浅的特点极为突出,这种特殊条件,能使后浪很快赶上前浪,层层巨浪叠加,形成潮头。此外,潮涌与月亮、太阳的引力也有关。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涛之起也,随月盛衰,小大满损不齐同。"因为在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条线上,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合在一起吸引着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潮汐就特别大,而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引力最大的时候,此时出现的涌潮,自然也就最猛烈。
有人问及,钱塘秋潮会不会产生变化?其实,说起来,钱塘秋潮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由于潮势最盛位置的变化,人们的观潮点也随之改动。宋时的观潮点在杭州以上析成直角的河段。明朝以后,海宁盐官镇左近始成观潮胜地。现代江海变化,最盛潮位曾西移头蓬,近年又有东移八堡之势。而最令人关注的,是1985年钱塘秋潮的衰微现象。
1985年农历八日十八日,按例是观潮的吉日良辰,这天,在盐官镇,潮水来时,只见一条很细很细的钱线,缓慢逼近,银线时隐时现,越近越连不成线到得近处,仅止片片浪花,涌潮高度只有50至60厘米,使观潮者们大为扫兴。有人担心钱塘秋潮就此消失了。
事实上,钱塘潮没有消失,但是,近十年来,秋潮的确渐渐衰弱了。而1985年表现得尤为突出。据有关人士分析,主要原因是在澉浦以西已累计围垦海涂80万亩,使八堡以上的河道变窄,造成进潮量减少,河床抬高。再加上1985年的梅雨时节,钱塘江流量比历年平均数减少了1/3,对泥沙的冲刷力大大减弱。大量被海潮带上来的泥沙淤积在尖同一带江面,使这一带淤积增厚,迫使江道主线南移。这样,当海潮涌进钱塘江时,只提折向南面逆流而上。由于流路加长,潮的能量消耗过大,当海潮到达盐官镇时,已经是“精疲力竭”,成了“强弩之末”了。
据此,有关人士推知,因为整个杭州湾的喇叭口形状未变,所以钱塘江潮不会消失。但由于江道的逐年变窄,钱塘潮的交汇点将逐步东移。今后,观潮的最佳点,北岸在盐官镇以东的丁桥至十堡一带;南岸在杭州肖山县围垦十七工段。
【有关钱塘潮的诗词】
范仲淹: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杜甫: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
王在晋《望江台》: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李廓《忆钱塘》: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刘禹锡《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孟浩然《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宽。惊涛来似雪,一座凌生寒。
李白《横江词》: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
徐凝《观浙江涛》: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苏轼《观浙江涛》: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情此景那两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毛泽东《七绝·观潮》: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观潮资料收集】相关文章:
《观潮》资料介绍03-14
《观潮》注释01-26
观潮 说课稿03-27
《观潮》学案04-19
《观潮》赏析03-23
教案《观潮》03-27
观潮译文05-31
描写动作的句子收集11-11
周密《观潮》学案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