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观沧海中的沧海是哪

时间:2023-06-27 09:25:28 观沧海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曹操的观沧海中的沧海是哪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1]。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曹操的观沧海中的沧海是哪,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曹操的观沧海中的沧海是哪

  曹操的观沧海中的沧海是哪

  渤海 碣石山(今唐山市)

  观沧海原文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观沧海赏析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诗的正文可分三层: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第三层(最后四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这首诗的基调是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东巡,刻《褐石门辞》,赞颂他一统天下的丰功伟绩;公元207年秋,曹操东征乌桓,登碉石咏诗言志,留下“东临褐石,以观沧海”的历史佳句。

  观沧海创作背景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曹操的观沧海中的沧海是哪】相关文章:

曹操 《观沧海》12-31

观沧海(曹操)01-16

曹操《观沧海》赏析01-17

曹操观沧海的意思08-05

曹操观沧海的翻译01-17

观沧海曹操翻译08-23

观沧海曹操赏析04-17

曹操诗词观沧海01-16

观沧海曹操赏析参考10-27

《观沧海》曹操原文及注释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