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观沧海小学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需要适量地做些阅读题,就有可能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沧海小学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观沧海小学阅读答案1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阅读训练
10.诗中用一“观”字统领全文,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
巧妙地融合在一起。(2分)
1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句中“若”字用得好,试评析。(2分)
参考答案:
10.自己的雄心壮志。(2分)
11.这一句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用“若”字表明写的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想像,体现了诗人阔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2分)
A.“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B.“日月”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 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
C.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了正处于事业最高峰的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D.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丽、意境开阔,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
答案:.A
阅读训练
6、下列与本诗中所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B、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C、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7、诗人在诗中借大海的雄伟壮丽之景,抒发了 。(2分)
参考答案:
6.B(2分)
7.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2分)
阅读训练
(1)诗中“竦峙”是什么意思?(1分)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2.(1)高高地挺立。(1分)
(2)诗人借助想象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及远大的政治抱负。(4分)
观沧海小学阅读答案2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0.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B.“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 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答案】B
【解析】B项中“描写了大海的近景”理解错误,应为“描写了大海的远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答案】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或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或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开阔胸襟、宏大的抱负。)
【解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文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这首诗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20年)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起所作。这首四言古体诗是诗人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观沧海》是建安时代以景托志的名篇,也是古典四言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观沧海小学阅读答案3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诗人眼中的'大海、山岛、草木的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写得意境宏阔,请结合画线诗句,说说你阅读后的体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5.答案示例:(大海)汹涌澎湃,(山岛)高耸挺拔,(草木)丰盛繁茂(3分。每点1分)
6.答案示例:诗人想象日月的运行好像出没于大海的怀抱之中,灿烂的银河群星好像是从大海的母腹孕育而出,这让我感受到大海的博大壮阔,体会到激荡在诗人心中的豪情壮志。(4分。诗句内容2分,体验2分。意思对即可)
观沧海小学阅读答案4
曹操《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 观
2、诗中哪几个诗句是写现实的?哪几个诗句是写想象的?
答案:现实之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想象之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诗中哪几个诗句最能体现诗人博大的胸怀?
答案:“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句中的“临”是“登上”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观沧海》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B.“山岛竦峙”一句中“竦”与“耸”同义,为“高”的意思
C.本诗结尾两句,与正文的内容有直接关系,起深化主题的作用
D.建安文学时的“三曹”包括本诗作者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
6、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案: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观沧海小学阅读答案5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人观沧海的地点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都写了哪些事物?分别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诗人想像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曹操这个人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碣石,在现在河北昌黎县的海边。
2.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从静态事物写到动态事物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这是开放题,允许有不同的意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观沧海小学阅读答案6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①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 ;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②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洪波涌起③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1)、诗中抒写想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本诗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
3、从本诗所写之景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胸怀?博大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5、赏析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刮过,平静的海面顿时化作汹涌的怒涛洪波涌起,大海有着掀起揭天巨浪的无穷威力,这句诗句有着明显的旬征意义这两句,体物形象,场景壮大,格调激扬亢奋,表现了一世枭雄的广大胸襟
6、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仿佛是从大海里出来的;灿烂的银河,仿佛也是从海里出来的!在大海的怀抱中,巨大的日、月、星辰只是它的宠儿而已这四句浅显明白,但意境阔大,气势豪迈真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仿佛大海孕育了宇宙天地,缔造了世界万物,生发出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豪迈气概所以沈德潜说:有吞吐宇宙气象此评确当,洵非过誉
阅读练习二:
【试题】
1.这首诗以 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参考答案】
1.观;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怀。
2.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阅读练习三:
相关试题
1.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3分)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观沧海。。
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情感基调。(3分)
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3.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的是动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的是静景。(1分) (动景静景各写一点即可,写错一处本题即不得分)(1分)
4.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2分)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意对即可)(2分)
(5)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① 观 。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②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③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3分)
(6)简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思想内容并指出其表现手法。
思想内容:这四句写出大海的广阔浩大(1分),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1分);(2分)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想象夸张(答对其中一点即可)。(1分)
曹操《龟虽寿》阅读答案及赏析资治通鉴 卷第六十四 曹操攻黎阳 阅读答案附翻译观沧海简述曹操“许田打围”的故事
四、阅读练习及答案
1、澹澹是形容 的样子,竦峙是写 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 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 )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 句是实写,后 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 , ;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 ,次写海面上的 ,最后写天空中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
4、这首诗的主旨是
答案:
1、水波动荡 山岛巍然屹立 生机蓬勃
2、B
3、观 六 四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百草 秋风洪波 日月星辰 海水呈青苍色
4、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
【注释】
①碣(ji)石:山名。碣石山有二,这时指的大碣石山。一说即指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
②澹澹(dn):水波摇荡貌。
③竦( sǒng )峙(zh):耸立。
④星汉:银河。
【译文】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水波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挺立在水中。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太阳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银河、太阳和月亮灿烂,好像出自大海里。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鉴赏】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曹操《步出夏门行》的首章,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歌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观沧海》通过对于沧海的描绘和歌咏,表现出壮阔的胸怀。
[曹操的诗词大都气魄雄大、情调悲壮该诗亦如此写海景有远有近,虚实相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曹操《龟虽寿》阅读答案及赏析资治通鉴 卷第六十四 曹操攻黎阳 阅读答案附翻译观沧海简述曹操“许田打围”的故事
赏析中华古典诗歌理当知人论世。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八月,曹操借许攸之计,挥鞭北指,以少胜多,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当时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是年九月,曹操在归途中登上碣石山(位于今河北省东亭县西南的大碣石山。此山现已不存,相传已沉入大海),观看沧海壮丽景色。此时,曹操踌躇满志,意气昂扬,挥笔即书,便有了《观沧海》一诗。
这首诗写景由近及远,由实到虚,动静结合,虚实并用,层次分明,状尽大海浩淼无垠、吞吐日月的宏大气势,实际上是极写诗人那如沧海般的情怀,抒发了诗人决心消灭所有残敌,誓统一中国的壮志豪情。
诗的开头二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平稳起头,交代诗人观海的地点、观察的方位,从这个方位正让我们明白诗人是登山俯视大海,这为后文的理解作了铺垫,因为站在不同的方位观海,得到的感受是全然不同的。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虽纯为叙事,但言语之间也流露了第一次览观大海时的兴奋而庄严的心情,使人感到沧海不是寻常的景物:观沧海也不同于随意登临。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6句的描写是写实,是对大海的直接描写,除了刻画海的博大动荡之外,也写出了有关景物的萧瑟气氛。虽然着墨不多,却使人想见整个海景,并似乎感觉到诗人此时的心情。这几句诗看起来并不是精心刻画,而只是现现成成地说出了目中所见,心中所感,但却更显得质朴自然,错落有致,了无雕琢的痕迹。曹操这时候站在山上,第一眼看到的是大海的全景。所以他从大处落墨,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 诗人以丰富的想象把我们带进个宏伟的境界,是对大海的间接描写。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宇宙间的奇观,创造了一个博大宏伟的境界。这几句是写个想象的境界。这寥寥16个字,就写出了沧海之大,写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派。天连水,水连天,浩浩荡荡无边无际,实在是壮观极了。太阳和月亮每天从东方升起来,绕天一周,又向西方落下去,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一样,星光灿烂的银河,斜贯在天空,它那远远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像发源于沧海一样。太阳、月亮和银河可算是自然界最辉煌、最伟大的形象了,可是诗人觉得它们的运行仍然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就仿佛是日月星辰的母亲一样。这样博大的境界在古人的诗里是并不多见的。这几句描写使整个海景更有立体性,它不仅是在平面上向远处伸展,而是海与天空浑成一体。同时海中既有洪波涌起,天上的日月群星又运行不息,所以那浑然一体的海天之景又始终是处于激荡运转之中,这就是通过眼前景物与活泼想象的结合构成了一种极其雄伟的奇观。
曹操这首《观沧海》生动地描绘了沧海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沧海的形象,同时也写出了它的性格。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作形似的摹拟,而是力求表现沧海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由于景物不是客观的描写,而着重刻画了诗人对海景的独特感受,所以诗中对于气势雄浑的沧海的歌咏,也正表现了诗人自己的壮阔胸怀和宏伟气魄。
《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
在这首诗中,景和情是紧密结合着的。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但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于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日月四句是写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宋人敖陶孙说曹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观沧海》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
【观沧海小学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曹操《观沧海》阅读答案06-25
观沧海阅读题答案08-03
曹操《观沧海》阅读练习及答案09-25
《观沧海》阅读训练题及答案10-30
观沧海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06-02
《观沧海》教案及阅读巩固05-03
小学《龙虾》阅读答案07-22
《秋叶的思念》小学阅读答案08-07
小学《快手刘》阅读答案05-05
观沧海中考题及答案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