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夜》阅读答案

时间:2021-05-30 20:01:05 杜甫 我要投稿

杜甫《夜》阅读答案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帮助到我们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杜甫《夜》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杜甫《夜》阅读答案

杜甫《夜》阅读答案1

  比较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二题。(6分)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3分)

  杜诗:

  周诗:

  (2)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请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3分)

  答:(1)杜诗:①春雨来得及时;②春雨默默地滋润万物。

  周诗:①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②春雨水量可观。

  (2)杜诗要点:①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好雨知时节”);②借住拟人修辞塑造形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③展开想像,寄托情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④虚实结合,富于变化(以时间为线,眼见与想像相结合);⑤言有尽而意无穷(由“红湿”、“花重”联想到滋润万物)

  周诗要点:①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全诗不见一个“喜”字);

  ②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耕人”、“花”、|“鸥”的作用);③结构布局的变化性(先言他物,侧面表现,后见主体,正面突出“春雨”,前后呼应,彼此补充)

  评分标准:本题3分,有观点1分;结合诗句进行分析且能言之成理,2分。本题不要求考生将两首诗进行比较,只须就某一首在艺术表现方面的个性略作阐释即可。

杜甫《夜》阅读答案2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作者流浪到三峡附近,在冬日夜宿阁楼时的所见所听所想所感。

  B.首句的“催”字写出冬天夜长昼短,光阴荏苒,岁月逼人,给人紧迫压抑之感。

  C.颔联写了三峡夜晚之景,两句均从侧面烘托出局势动荡战争频仍的时代气氛。

  D.本诗大开大合,气象雄盖宇宙,笔势沉郁精悍,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的气概。

  15.“沉郁顿挫”是杜诗的风格,“沉郁”是指内容深广,感情深沉,请结合诗的后两联谈谈“沉郁”的特点有怎样的表现。

  【答案】

  14.C

  15.①杜甫流落三峡,却心系战乱中的百姓,个人的悲痛源于对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

  ②一世之雄都成了黄土中的枯骨,流露出诗人极为忧愤的`情绪。

  ③相比现实生活中民不聊生,作者的寂寥孤独无足轻重,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痛苦。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诗词鉴赏能力,具体包括:句意的理解,内容的把握,情感的概括,手法的分析等等。作答本类题型应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针对选项回到原诗句中去,结合诗句具体内容进行比较、辨析,需要联系上下文体会,死抠字眼。

  C项,“……从侧面烘托”错误。颔联上句为正面描写。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风格特点的鉴赏能力。作答本类题型,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理解题干中的“沉郁”是指“内容深广,感情深沉”,确定答题区间为“后两联”,然后从内容、情感两方面分析其诗歌风格特点,注意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分点作答。

  颈联写道:“野哭千家闻战伐”写听到征战的消息,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遍四野。诗人心系为战乱所苦的百姓,对百姓苦难展现深沉的忧思。

  “夷歌数处起渔樵”写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夷歌”之声。其中,“数处”指不止一起。诗人地处偏远的夔州“野哭”、“夷歌”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尾联写道:“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诗人)极目远眺夔州西郊的武侯庙与东南的白帝庙,一世之雄,他们也成了黄土中的枯骨。英雄的业绩最终成了黄土。人事与音书,都只能任其寂寞了。诗人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运用典故,在比较中含蓄而深沉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人通过对“卧龙跃马终黄土”的描述,自然流露出诗人极为忧愤感伤的情绪。像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他是贤是愚,都烟消云散了。而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我的寂寥孤独,也就算得了什么,通过对比,表现诗人内心的愁苦。

杜甫《夜》阅读答案3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旅夜抒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桅墙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选出下面正确的选项()

  A.李诗写的是出峡日景,杜诗写的是峡中夜景。

  B.李诗语言深沉刚健,像千锤百炼,熔铸而出,杜诗语言超脱豪放,无迹象可求;李诗语言学郁,杜诗语言奋发。

  C.李诗描绘的景象开阔壮丽,杜诗描绘的景象险恶孤危。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取景都非常阔大,构思都非常精巧 ,有异曲同工之妙。

  D.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用的是比喻手法,而官应老病休是老病应休官的倒装。

  答:B(把李杜二人的语言风格弄颠倒了)

  2.这两首诗的共同点有哪些?

  答:(1) 都在长江上扬帆而下,只不过李白是在出蜀之后,于湖北省宜都县西北作的这首诗。杜甫是在今重庆市忠县至云阳县途中作的这首诗;

  (2)都为五律,不仅韵律相同,而且在短短的仅四十余字的一首诗里,相同的词字竟有平野、江、月、流;

  (3)这两首诗的气象都十分开阔,艺术表现手法较为自然。两诗的前后结构浑然一体,一气呵成。由近展远,由狭而阔,大江,大地,星月,繁复的立体空间景象,映入胸怀。两诗的结句虽以低调和收束而止,但仍展现出辽远时空,令人作无穷无尽的遐想。

  3.这两首诗的不同点在哪里?

  答:(1)李白写《渡荆门送别》是青年时代,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出蜀游历时而作。《旅夜书怀》是杜甫晚年 ,即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杜甫辞去了幕僚的职务,带家眷离开成都,经渝州(今重庆)乘船到云阳县云安镇途中而作。两诗相差的年代刚好40年;

  (2)心境不一样,李白第一次走出蜀地的大山,天地开阔,,神荡胸襟,豁然开朗,兴奋喜悦之情,言于溢表。举目从没有看到的茫茫大江,山在大江和蓝天之间,成了渺渺的一线。李白的诗里,只有对壮阔山河的感叹和思乡的情怀,而没有人生风雨历程的伤愁。杜甫的心境和李白大不一样,蹇途人生,时运不济,颠沛流离,穷困缠身。恰又 辞官飘泊,那心境肯定是格外苍凉。在静静的夜里,在凄凄的江上,杜甫独自一人守着孤舟,多么悲凉和孤独!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这开阔的场景更衬托了杜甫的这种悲凉和孤独。李白诗的画面固然是一种令人遥想的大画面,是很美的,但杜甫这首诗却能深入到欣赏者的情感的内部,刺激欣赏者的心灵,一种对杜甫生活处境的同情和感叹油然而生。

  4.李杜之间的情宜甚深,特别是杜甫,多次做诗怀念李白。对李白的诗,杜甫更是称颂,说白也诗无敌。李白的诗在前,杜甫的诗在后,两诗的画面又这样接近。在艺术上,杜甫的《旅夜书怀》是否受到了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的影响呢?或者说《旅夜书怀》模仿了《渡荆门送别》呢?

  答:略

杜甫《夜》阅读答案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夜①

  杜甫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②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榈③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④。

  【注】①此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的秋天。此时诗人正寓居在长江边的夔州西阁。②双杵:古代女子捣衣的用具。③步榈:檐下的走廊。④凤城:指长安。

  8.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5分)

  9.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

  8.前两联描写了一幅夔阁秋夜图。夜晚露水凝结,天空高远,江水清澈;江两岸的山寂静如空。江面上零星地闪烁着几点渔火;新月高悬于夜空之中。(3分)景物描写呈现出一种凄清、空寂的氛围,为下四句的抒情做了铺垫。(2分)

  9.表达了诗人流落他乡,病卧山城,无限悲凄的心境,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分)诗人“卧病”江边,因时局动乱,音书难至,孤独凄凉;诗人走到室外,在走廊上仰观星斗,由银河想到长安,思念故乡。(4分)

杜甫《夜》阅读答案5

  阅读课内诗歌并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解释下列字词。

  乃: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潜: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润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第一句写了________________,后面三句集中写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画线的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体现了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5.诗题为《春夜喜雨》,在诗篇中“春”“夜”“雨”都有了,但“喜”字却没有出现过。请仔细读原诗,揣摩体味,说一说诗人是怎样对春雨抒发了“喜”的感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乃:就 发生:促使植物生长。潜:悄悄地 润物:使万物受到水分的滋养。

  2.唐 杜甫 下雨的季节 夜雨

  3.(1)好雨仿佛知晓人们的心思,在最需要的时候悄然来临。

  (2)等到天亮后,看着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妖美红艳,把整个锦官城变成了花的海洋。

  4.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5.诗中将春雨拟人化了,诗人夸赞这雨是“好雨”,说它“知时节”,懂得客观需要。春天里,万物萌芽勃发,正需要雨露的滋润,雨就下了起来,赞扬了春雨“及时”的特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将春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巧妙地表现出来。诗题中的“喜”字虽然在诗文中没有露面,但从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诗人的欢喜、喜爱之情,并由此情不自禁地想象:明天必定会春色满城。

  (意思对即可)

【杜甫《夜》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杜甫《倦夜》阅读

2.杜甫《绝句》阅读答案

3.《对雪·杜甫》阅读答案

4.九日杜甫阅读答案

5.春望杜甫阅读答案

6.杜甫春望阅读答案

7.杜甫新秋阅读答案

8.《望岳》杜甫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