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杜甫以及高适的决裂内幕

时间:2023-07-11 18:02:20 许清 杜甫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李白与杜甫以及高适的决裂内幕

  内幕指外界不知道的内部情况,强调外界很难知道。内幕新闻指幕僚、内部实际情况等内部情况。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白与杜甫以及高适的决裂内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白与杜甫以及高适的决裂内幕

  内幕:

  中唐时期文人范传正,他非常崇拜李白,给李白重新整修墓碑,撰写《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碑文中提到:“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约而计之,凉武昭王九代孙也。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

  李阳冰主编李白诗集《草堂集》并为序。“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圭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为名,然自穷蝉至舜,七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

  魏颢的《李翰林集》序里提到李白是“凉武昭王暠九世孙”。如此说来,李白与当朝唐玄宗是有家族关系的,李白时常自诩是皇上的亲宗,但是,没有明显的历史记录唐玄宗确认了李白亲属关系。李白在长安的时候,认识负责皇亲认定的主要负责人,为什么不把李白列为“皇亲”呢?一直是个谜。但是,还有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李白自诩是皇亲,却没有人揭发检举他的这个“冒牌”皇亲,为什么呢?冒充皇亲是要犯死罪的,政敌当朝驸马张垍、国舅杨国忠、高力士为什么不利用这一点击败李白呢?

  杜甫称自己是李渊的后裔,李白既然也是李渊的后代,那么李白是第九代,皇上唐玄宗是第十七代,李白还是长辈呢?杜甫与李渊的关系是道王元庆——询——微——炼——李义;李渊的家族女系是舒王元名——女——崔——女——杜甫。也就是说杜甫是舒王的外孙女的外孙。那么,这样一来李白和杜甫就是亲属关系了。

  李白与杜甫都是唐代大诗人,两人与高适关系非常不错,杜甫写有大量的诗篇赞美李白。李白称子美(杜甫)是兄弟,那么按照亲属关系又乱了套。高适也曾经写有李白大量诗篇,因为李白浔阳入狱,高适未曾解救李白,两人关系断裂,高适没有留存李白的诗篇。杜甫后因为李白罹难于永王东征十歌上附逆罪,可能产生误解。李白知道高适在剑南大力帮助杜甫,建有草堂帮助杜甫一家。高适已经是剑南节度使,掌管着很大的区域,直接负责李白的案件,一句话也是高适手下抓了李白。昔日三人梁园狩猎,晚上睡一张床,盖一条被子的好友怎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呢?

  高适奉诏皇上命令抓了李白,杜甫做了什么呢?诗歌记载,杜甫写给李白多篇同情的诗篇,高适没有,反而销毁了以前与李白的诗篇。高适可能是怕沾了李白的晦气,牵连自己,似乎有情可原?但是,关系很好的杜甫写完《梦李十二》给李白,李白为什么没有回信呢?从此断了联系,是因为高适作祟还是杜甫也白高适劝说,认为李白狂妄不羁不值得做朋友呢?李白第三任妻子宗煜曾经登门拜访高适,高适不见躲开,李白记恨高适此举吗?那么,杜甫呢?李白流放夜郎回来后一直收到杜甫的书信,而李白因什么没有给杜甫联系?是因为六十一岁高龄的李白从军半路患病(腐肋疾)回到当涂养病,病重?通过李白病重期间游历南陵、宣称来看,似乎写一封信的能力还是有的,那么李白为什么就没有给杜甫写信呢?李白会不会嫉恨高适帮助穷困潦倒的杜甫,而没有帮助狱中和流放的自己而怀恨在心?千古之谜不可解密。

  相关资料: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绵州昌隆县青莲乡。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

  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爱好饮酒作诗,名列“酒中八仙”。曾经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学士,赐金放还,游历全国,先后迎娶宰相许圉师、宗楚客的孙女。唐肃宗即位后,卷入永王之乱,流放夜郎,辗转到达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上元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二。

  著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后世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李白和杜甫关系

  李白和杜甫一个诗仙一个诗圣,两人都在中国诗坛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两人都是唐朝时期的诗人,两人的诗风也完全不同,那么两人的关系如何呢?

  先说李白。李白出生在四川,他幼年聪颖过人,十岁就精通诗书。直到二十岁时,当地的官员就以有道科举荐他,他没有应举。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是他的人生信条和做人准则。就连当时名震京城的著名诗人贺知章看了他的诗文后也不禁赞叹道:“子,谪仙人也!”后来,经贺知章的举荐,李白被唐玄宗下诏命为翰林待诏。当然,这个翰林待诏是编外的,要等到其他翰林提拔或者退休腾出空缺后才能补上。因此,也就享受不到国家的俸禄,这是大唐王朝的体制所决定的。能够进入翰林院的,大都是进士及第,唯独李白是一介布衣。唐玄宗之所以给李白一个翰林待诏,其原因也可能是嫌他的文凭太低。他一生恃才傲物,轻财好施,蔑视权贵,狂放不羁,尤其是看不惯高力士那种奴颜婢膝,阿于奉承的作派。一次,唐玄宗召他进宫写诗,他趁着酒劲逼着高力士为其脱靴,让杨贵妃为其研墨,因而得罪了高力士,遭到了高力士的算计,并最终被逐出长安。

  说穿了,李白就是一个纯粹的文人啊,他不知道宫廷和宦海的险恶,更不知道“宁可得罪君子也不得罪小人”的基本道理。其实,唐玄宗是很想重用李白的,但是,在每一次要提拔他的关键时刻,均遭到了高力士和杨贵妃的极力阻拦。试想泱泱大唐王朝,人才辈出,文人荟萃,能够让唐玄宗亲自为其调羹的也只有李白一人了,足见唐明皇对他的赏识。嗜酒如命的李白几乎喝遍了长安的大小酒馆,这是唐朝任何一个诗人都无法比拟的。他每天必喝,每喝必醉,醉了就躺在人家酒馆里呼呼大睡。以至于唐玄宗想听李白写的新歌也找不到他的踪影,不得已让高力士带着一帮太监们,满长安城到处乱找。这有他的好朋友杜甫的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酒对于李白来说,有得也有失。失的是由于秉性耿直,酒后失态得罪了一些他不该得罪人,到老也没能混个一官半职,还险些送了性命;得的是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诗人。

  再说杜甫。杜甫出生在河南巩义市,他比李白小十几岁。与李白不同的是,杜甫曾多次参加过科举考试,但屡试不第,最后向朝廷献了一篇《三大礼赋》才引起了唐玄宗的重视,被授予京兆府兵曹参军。没干几年,安史之乱爆发,被俘,后脱身赴行在,官拜右拾遗,因上书救房玄龄遭贬。南昌vi设计后或仕或隐,最终入川,居成都草堂。严武镇守四川,聘请他为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杜甫离开了四川,病卒于湘水扁舟之中。杜甫虽然做过几次小官,但间隔的时间都较短。

  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颠沛流离和贫病交加中度过的。尤其是到了晚年,生活更加凄苦,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就是他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亲自目睹了安史之乱给广大人民群众所造成的痛苦,因而才会写出《三吏》、《三别》等一大批深刻反映下层人民疾苦的诗作。

  李白张扬狂放,而杜甫内敛隐忍,两个人的性格迥异,其作品风格向背。李白当时在唐朝诗坛的名气很大,比起李白,杜甫的名气就逊色多了,就连李白也看不上他的诗歌,为此李白还曾经写过一首《饭颗山》的诗来讥讽杜甫。直到后来元稹为杜甫写了一篇评论,他的诗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虽然两人的诗风不同,但他们的死法却惊人的相似,都是与水有关。李白晚年寓居当涂山,由于夜晚赏月时饮酒过量,不慎栽倒在湖里溺水而亡。后人为了纪念他说他揽月而死,这是有悖于历史事实的。杜甫离开四川到湖南耒阳投奔好友,恰遇暴雨泛滥,江水暴涨,被困在船上连续十多天就没吃上饭。后来,耒阳聂县令知道这个消息后,亲自撑船把杜甫接到了县衙,并为他炖了一锅牛肉,温了一壶酒。由于暴食暴饮当天夜晚就撑死在了耒阳,时年五十九岁。

  唐朝诗坛上的两颗耀眼的巨星就这样相继陨落了。我们在慨叹他们命运多舛的同时,也为他们为后人留下旷古未有的不朽诗篇而倍感欣慰。试想,假如唐朝缺少了李白和杜甫,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唐代的诗歌无论如何也不会达到这样的海拔高度。

【李白与杜甫以及高适的决裂内幕】相关文章:

李白杜甫高适绝交的原因11-08

浅析李白杜甫高适三人的关系06-17

高适与岑参11-09

岑参与高适12-02

《春日忆李白》杜甫02-03

杜甫写给李白的诗12-13

青年李白,暮年杜甫10-11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交谊07-28

李白和杜甫的简介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