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杜甫爱国诗的教学

时间:2024-09-11 08:34:27 杜甫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感于杜甫爱国诗的教学

  我们都知道学习著名诗人的爱国诗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达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要做贡献的目的。所以说把杜甫的爱国诗上好非常重要。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伟大成就,更能使学生的爱国之情得到升华。

有感于杜甫爱国诗的教学

  那针对初中语文教材的杜甫爱国诗篇。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教学过程的,。

  一、了解写作背景

  孟子说过:“知人论世。”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这才能与古人为友,才能体会出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诗人的生平、经历、境遇等都会在诗歌中有所体现,并形成诗人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性,决定着诗歌的特殊主题。如杜甫早期诗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到了晚期则是忧国忧民。“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诗人自身的经历与境遇离不开社会政治背景,了解他在什么情况下针对什么东西写作,也就是把诗作与写作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考察。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到衰,由强大到削弱,由统一走向割据的转变时期。所以我在上课时就先给他们介绍写作背景,这样才方便他们把握诗歌的主题。

  二、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结构主义课程论创始人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教师如能创设游戏、竞赛、悬念等趣味情境,将新的知识寓于其中,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有情有境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所以我在上课经常会根据诗歌的内容,创设有关的情境,把学生引到课堂当中。高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指导朗读,当堂背诵

  如果说激发学生学诗的兴趣,能使学生亲近诗歌,把学生带到了诗的大门外,那么熟读吟诵,是把学生带进诗歌大门的关键一步。诗歌具有音乐美,韵律美,讲究节奏和韵律。所以读诗比读一般的文章要求更高,刚开始学诗的时候要作好正确的引导。

  1.范读。

  教师应该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范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动听的声音,使学生借助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意境,使他们感到学习诗歌是一种美的享受。同时教师还要以无限深情歌颂历史上的仁人志士的豪情壮志 ,如对杜甫的“以饥寒之身而怀济世之想” 的崇高品质,在诵读时都倾注着无限景仰之情,这样就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民族自豪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正确的范读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想用范读作为调动学生情绪,把握作者感情基调的突破口。

  2.指导学生朗读。

  古人对“读”有经典括和诠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要多诵读,遍数多,自然会琅琅上口,久久不忘,读的熟则不必解说,自晓其义也”等等。可见,诵读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读是学习古诗词的入门之径,通过读准字音、节奏、停顿,才能整体感知文本的大意,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感受到古诗特有的韵味。

  3.引领学生在配乐诵读中进入意境。

  我国有诵读诗文的优良传统,诗文意境深,语言精美,声韵和谐,只要按照诗文偃仰起伏,做到口眼并用,心到口到,把握诗文基调,这样不仅可以学到知识,掌握作品的艺术技巧,而且可以融会作品的精神于自己眼前和心中,让人进入到一种可闻、可见、可感的意境里去。另外,诗歌的节奏感较强,这些节奏往往是诗人心境的体现,明快的节奏,往往表现作者轻松的心情;急促的节奏往往表现作者昂扬的情绪;低沉的节奏,则大都表现为悲哀的情调。而诗歌与又有着与生俱来的缘分,所以不妨把音乐引进来。 教师可以在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后来一段配乐朗诵,以此把学生带入诗人的感情世界,与诗人同悲同喜,使诗人的情感辐射到朗读者的情感之中。可以让学生伴乐诵读,也可以充分利用音乐的魅力,让学生把自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变成美丽的画面,透过画面领悟到诗人寄托的感情,并在一首首乐曲里提升为对文化的倾慕和敬重。

  4.背诵。

  朗读时要做到读音正确,停顿恰当,语调合理。反复读,背诵时要做到连句成层,连层成段,连段成篇,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直到背得琅琅上口,滔滔不绝,自然成诵,只有这样,书上的营养才真正化为自身的血肉。“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课堂上开展多形式朗读,熟读成诵是古诗学习必由之路,也是古诗文学习的正途。让学生熟读成诵,既有利于学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更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形成深厚的语文积淀,提升其人文素养。

  四、了解内容,把握情感

  1.首先是审题目。

  要了解诗的内容, 关键是审好题目。从题目上看是不是透露了诗的内容。如杜甫的《春望》这首诗。从题目上看,我们就懂得,这是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在春天所看到的景物。知道了这些内容,我就提出下个环节。

  2.找景物,描绘画面。

  这里开篇即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画面中的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在此,名为写景,实为抒情。抒发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3.抓住末句,把握情感。

  从《春望》这首千古传诵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表达了诗人忧虑国家,感时怀人的焦急心情,诗人在写景中抒发感慨,把国破之痛写得十分强烈。把爱国与伤时之情紧密交织在一起。

  4.注意各联的表达方式

  读叙事联时要了解作者的经历,了解事件。读描写联时,要判断里面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了解其效果。还注意里面形容词和动词的运用。当然读到描写时还要判断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这样才有利于我们的教学。

  五、架设心灵之桥,领略文笔之意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象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例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那些村童居然对着面带愠怒的老头公然作贼,抱起稻草,嘻嘻哈哈,大摇大摆地走入竹林。读到这里,如果不细想,不想象,就会感到杜甫真会幽默,描写出这么好笑有趣的场面。若发问一句:“一根稻草都要,而且是‘群童’,这说明什么?”学生马上想到“贫困”,再一点拨,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整个局面。这些群童正是因为家境贫困,才会“当面为盗贼”,抱走那些今天视作垃圾的茅草。学生因此而悟到这些正是结尾的伏笔,进而深刻理解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达“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最终为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

  以上是我在杜甫爱国诗中一些思考和尝试。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有兴趣接触诗歌,让学生乐于去诵读诗歌,让学生在品味中有多方面的收获,这是教学的良好开端。同时再加以引导学习。这样会有利于学生的学,使他们懂得杜甫爱国诗的艺术成就,懂得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人民,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人民的幸福而献出自己的力量。

【有感于杜甫爱国诗的教学】相关文章:

杜甫的爱国诗03-03

杜甫的爱国诗01-08

[推荐]杜甫的爱国诗06-02

杜甫的著名爱国诗(精选45首)04-26

关于杜甫爱国诗9首12-12

杜甫诗03-27

杜甫的诗11-08

《杜甫诗五首》教学设计04-24

杜甫的诗及赏析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