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的简介

时间:2024-08-21 09:22:13 晓璇 杜甫 我要投稿

关于杜甫草堂的简介

  杜甫,历史著名爱国诗人,晚年受同僚排挤贫困撩倒在成都落户,住在一间草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杜甫草堂的简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关于杜甫草堂的简介

  杜甫草堂简介:

  杜甫草堂,又名杜甫草堂博物馆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公园旁,占地24公顷。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将杜甫草堂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

  杜甫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仍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草堂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1961年3月4日,杜甫草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759年,杜甫因安史之乱流亡成都,在友人严武的帮助下于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并在此居住了4年。直到严武去世,杜甫才离开成都。诗人曾用“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来形容其位置。

  在这4年中,杜甫共作诗240余首,是其创作的高峰。冯至在他所著《杜甫传》中这样说:“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他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草堂。”

  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春,杜甫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

  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他的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狂夫》)中提到的便是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因曾被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衔,而又被称做杜工部。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携家带口告别成都,两年后经三峡流落荆、湘等地。

  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倾毁不存。

  唐大历年间(766年11月-779年12月),草堂的大部分被时任四川节度使崔宁的小妾(浣花夫人)任氏族据为私宅。

  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意在“思其人而成其处”,使之得以保存。

  宋代又重建,并绘杜甫像于壁间,始成祠宇。

  此后草堂屡兴屡废,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

  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入川,草堂毁于兵火。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朝均对成都草堂进行了重建和修缮。

  清光绪十二年(1866年),为纪念唐代成都冀国夫人,在花径红墙的中部修建浣花祠。

  民国后期,地方军阀混战,草堂成为军队马厩和伤病者医疗的病院,这段时期对杜甫草堂的破坏很大,祠宇门窗、亭台水榭均被拆毁,所悬挂楹联匾额损失殆尽,多被官兵取下当柴禾烧了;工部祠内的杜甫塑像遭到风吹雨淋,不得已,草堂寺的僧人给雕像戴上斗笠。

  1952年,杜甫草堂又经全面整修后,正式对外开放。

  1955年,杜甫草堂成立杜甫纪念馆。

  1958年3月7日,毛泽东在参加成都会议的闲暇时间,参观了杜甫草堂。

  1959年,由时任成都市主管文化的副市长李劼人主持杜甫草堂的大规模修建。

  1997年2月,政府又拔出专款,借鉴川西民居的特点,重建了杜甫的茅屋。

  1999年,建成“杜诗书法木刻廊”,陈列着百余件杜诗书法木刻作品。

  2001年底,在草堂内发掘出唐代生活遗址和一批唐代文物。

  2002年,原草堂寺大雄宝殿大雅堂正式开放。

  2005年,重建“万佛楼”,复原了历史文化名城成都“东有崇丽阁,西有万佛楼”之风貌。

  部分作于草堂的诗:

  《草堂即事》

  《怀锦水居止二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栽》

  《舍弟占归草堂检校聊示此诗》

  《春夜喜雨》

  《蜀相》

  《绝句四首(其三)》

  《堂成》

  《江村》

  《病枯》

  建筑特点:

  杜甫草堂总面积近300亩,按功能区分为:文物景点游览区(草堂旧址)、园林景点游览区(梅园)和服务区(草堂寺)。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其间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工部祠东侧有一座“少陵草堂”碑亭。

  工部祠后有依据杜诗描写和明代格局借鉴川西民居的特点恢复重建的“茅屋景区”,重现了诗人故居的田园风貌,营造出浓厚的诗意氛围;杜甫草堂还有一处位于红墙夹道、修竹掩映的由碎瓷镶嵌、古雅别致的“草堂”影壁。在盆景园内有1999年建成的“杜诗书法木刻廊”,陈列着百余件杜诗书法木刻作品,是从馆藏数千件历代名人手书杜诗真迹中挑选出,用楠木镌刻而成,颇具观赏价值,其诗歌、书法、用材、工艺有“四绝”之称。重建的万佛楼矗立于草堂东面楠木林中,复原了历史文化名城成都“东有崇丽阁,西有万佛楼”之风貌。位于原梵安寺古建筑群第三重大雄宝殿的“大雅堂”内,陈列着迄今为止国内最大面积(64平方米)的大型彩釉镶嵌磨漆壁画和12尊历代著名诗人雕塑,形象地展示了杜甫生平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馆内的基本陈列《诗圣著千秋》。

  杜甫草堂在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已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著名文化圣地。草堂完整保留着清代嘉庆重建时的格局,是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

  主要建筑:

  1、草堂正门

  成都杜甫草堂正门匾额的“草堂”二字为是清代康熙皇帝第十七子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所书写。诗史堂是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诗史堂正中是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像,堂内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工部祠内供奉有杜甫画像,并有都曾经寓居蜀地诗人黄庭坚、陆游陪祀。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象征着杜甫的茅屋,“少陵”本为地名,汉宣帝墓称“杜陵”,宣帝皇后墓因规模小于帝陵所以称:“少陵”。杜甫曾在这里住过较长时间,在诗中曾自称“杜陵野老”、“少陵野客”,也就称他为“杜少陵”。

  2、草堂大廨

  草堂大廨是一座通堂式敞厅,厅堂两壁悬挂有一幅长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原为清代顾复初撰书,惜早已不存,如今的所见墨迹为解放后由著名书法家邵章补写。

  3、诗史堂

  诗史堂是中轴线上的第三重建筑,也是主体建筑。杜甫留下的1400多首诗歌,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生活画卷,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杜甫被后世尊为“诗圣”,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诗史堂”也因此得名。大厅的正中陈列着一尊由中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以写实的手法来刻画的杜甫塑像。

  4、工部祠

  因杜甫曾作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工郎,故称杜工部,祠由此得名。祠堂一屋三楹,封山亮柱,高台石阶,花窗格门。祠内有明、清两代石刻杜甫像,其中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石刻杜甫半身像是草堂遗存最早的石刻像。清代将黄庭坚、陆游配祀于杜甫像两侧,故又称三贤堂。堂中有“荒江结屋公千古,异代升堂宋两贤”的联语。壁间还嵌有清乾隆、嘉庆年间石刻“少陵草堂图”,刻工精细,解放后即是据此图恢复草堂旧貌。

  5、少陵草堂碑亭

  少陵碑亭是杜甫草堂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是一座以茅草作顶的亭子,内树有一石碑,镌刻“少陵草堂”四个大字,是果亲王允礼所书。雍正十二年(1734年)果亲王送达赖进藏,经过成都,特拜谒草堂,留下此手迹。[5]

  6、花径

  花径,是连接杜甫草堂纪念建筑群与原草堂寺的一条红墙夹道小径,花径尽头是“草堂影壁”,清末四川劝业道道尹周善培用青花碎瓷镶嵌的“草堂”二字于此,数度毁损又几经修复。1958年毛主席视察草堂时,曾对着这两个字久久凝视。作为草堂标志之一,来往游人多在这里摄影留念。

  7、梅园

  梅园,位于草堂的西北角,占地数十亩,原是一处私家花园,也是建国后划归草堂管理的。过诗史堂折而向西,经水槛,穿月洞门,便是梅园。站在月洞门外,可见一座四层砖塔耸立湖畔,一座曲桥横跨湖上,塔名“一览亭”。取杜甫《望岳》诗"一览众山小"的句意。

  8、大雅堂

  大雅堂原是草堂寺的大雄宝殿,因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的《大雅堂记》而名,门上匾额“大雅堂”三个字是集的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字。大雅堂内陈列着迄今为止国内最大面积的大型彩釉镶嵌磨漆壁画和12尊历代著名诗人雕塑,形象地展示了杜甫生平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

  9、浣花祠

  又名冀国夫人祠。从草堂的诗史堂北往东行,在花径红墙的中部有一门楼,为一厅两厢独院。正厅塑冀国夫人和两仕女像。据传,杜甫离成都后,冀国公崔宁将杜甫旧居的一部分辟为别墅让其妻冀国夫人(又称浣花夫人)居住,后冀国夫人舍宅为寺。冀国夫人死后,寺中立专祠并绘像纪念她。祠几经变化,到明末已不存。直到清光绪年间,才建造成如今所见的浣花祠。

  10、茅屋

  杜甫草堂依据杜诗描写和明代格局恢复重建了“茅屋景区”,重现了诗人故居的田园风貌,营造出浓厚的诗意氛围。

  11、唐代遗址

  唐代遗址陈列馆位于草堂东北面。是在草堂内发掘出的唐代生活遗址和唐代文物,它丰富了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印证了杜甫当年对居住环境及生活情景的描写,澄清了古今草堂寺位置之争,增加杜甫草堂的历史厚重感。

  12、万佛楼

  万佛楼在草堂东面楠木林中,它复原了历史文化名城成都“东有崇丽阁,西有万佛楼”之风貌。是杜甫草堂新的标志性建筑。

  文物价值:

  成都杜甫草堂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文物2000余件。包括宋、元、明、清历代杜诗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种铅印本,还有15种文字的外译本和朝鲜、日本出版的汉刻本120多种,是有关杜甫平生创作馆藏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保护措施:

  1961年3月4日,六和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5年5月,成立杜甫草堂博物馆。

  2001年底,在草堂内发掘出大面积的唐代生活遗址和一批唐代文物,并以此建立杜甫草堂唐代遗址陈列馆。

  2006年12月,杜甫草堂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08年5月,杜甫草堂被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建筑

  草堂屡次经历战火,现有的建筑大都为明弘治十三年(1500)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所兴建。1954年建立杜甫草堂纪念馆,1985年改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杜甫草堂大门额匾上刻有郭沫若手书的“杜甫草堂”四字。杜甫草堂分为大雅堂、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少陵草堂碑亭等展览区。大雅堂展览大幅壁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以及屈原、陶渊明、李白、王维、苏东坡、李清照、陆游等十二位诗人的雕像。柴门展览区有1997年重建的五开间茅屋故居,室内陈设保留着杜甫时代的样貌;书斋内一张书几,摆放文房四宝,再现当年杜甫创作伟大诗篇的陈设。茅屋前的石桌和石凳,宛如当年杜甫和朋友吟诗下棋的地方。工部祠展览馆的中文部,陈列着中国历代从宋代以来出版的各种杜甫作品的刻本和铅印本;展览馆的外文部,陈列着杜甫作品的各种文字的翻译本。

  杜甫草堂景点介绍

  草堂完整保留着清代嘉庆重建时的格局,总面积近300亩。园林是非常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博物馆按功能区分为:文物景点游览区(草堂旧址)、园林景点游览区(梅园)和服务区(草堂寺)。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其间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象征着杜甫的茅屋,已成为杜甫草堂的标志性景点和成都的著名景观。

  成都杜甫草堂正门匾额的草堂二字为是清代康熙皇帝第十七子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所书写。诗史堂是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诗史堂正中是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像,堂内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工部祠内供奉有杜甫画像,并有都曾经寓居蜀地诗人陆游、黄庭坚陪祀。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象征着杜甫的茅屋,少陵本为地名,汉宣帝墓称杜陵,宣帝皇后墓因规模小于帝陵所以称:少陵。杜甫曾在这里住过较长时间,在诗中曾自称杜陵野老、少陵野客,也就称他为杜少陵了。工部祠后有近代1997年依据杜诗描写和明代格局借鉴川西民居的特点恢复重建的“茅屋景区”,重现了诗人故居的田园风貌,营造出浓厚的诗意氛围;杜甫草堂还有一处位于红墙夹道、修竹掩映的由碎瓷镶嵌、古雅别致的“草堂”影壁。在盆景园内有1999年建成的“杜诗书法木刻廊”,陈列着百余件杜诗书法木刻作品,是从馆藏数千件历代名人手书杜诗真迹中挑选出,用楠木镌刻而成,颇具观赏价值,其诗歌、书法、用材、工艺有“四绝”之称。2005年重建的万佛楼矗立于草堂东面楠木林中,复原了历史文化名城成都“东有崇丽阁,西有万佛楼”之风貌。位于原梵安寺古建筑群第三重大雄宝殿的“大雅堂”内,陈列着迄今为止国内最大面积(64平方米)的大型彩釉镶嵌磨漆壁画和12尊历代著名诗人雕塑,形象地展示了杜甫生平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馆内的基本陈列《诗圣著千秋》,荣获了第五届“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最佳创意奖。地址:成都市青华路38号,成都市外西草堂路

  开馆时间:

  夏季7:30—19:00;冬季8:00—18:00

  门票价格:

  成人60元,学生30元

  凭本地的老年证免票,外地70岁免票,节假日除外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和士兵凭有效证件免费,武装警察凭证件免费。

  经过“杜甫草堂”的公交车线路:

  208、82、59、35、170、58、165路公共汽车或自驾游

  杜甫草堂的传说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草堂是杜甫的故居。一说起杜甫草堂,人们马上会说杜甫草堂不是在成都吗?怎么会成县也有?

  草堂即茅屋。安史之乱后,杜甫顺沛流离,经常在茅屋里安身,四海浪迹,离居的地方很多,后人为纪念他,管这些住所都叫“杜甫草堂’。这里说的成县杜甫草堂是诗人辗转陇南的一个足印。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十月,杜甫离开秦州(今天水)。经赤谷、铁堂峡、盐井、寒峡、法镜寺、栗亭、青阳峡、龙门镇、石先、积草岭、泥功山等地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同谷,即陇南成县飞龙峡。

  杜甫在飞龙峡西岸选择了一处背枕青山巨岩,面对峡谷山水,避风向阳的山坡地,营建了简陋的栖身草堂。后人在其居住旧址上立祠纪念,这就是成县杜甫草堂的来历。

  乾隆六年的《成县新志》对此也有记载:“子美草堂在飞龙峡口,山带水环,霞飞雾落,清丽可人。

  唐乾元中子美避难居此,作草亭,有同谷七歌及风皿台诸涛,后人感其高风,即其址立祠祀之。”

  杜甫草堂对面,隔峡有一凤皿山,山上有凤皿台。因传说汉代有凤凰栖息其上而得名。当年杜甫于俯仰之间与凤凰山朝夕相望,清幽宁静,环山带水的飞龙笑景,不但让杜甫的身心得到了休息、陶冶、也启迪了对祖国命运的严峻思索和美好愿望。

  于联翩浮想之中孕育出“亭举风皿台,北对西康州。西伯今寂宾,风声亦悠悠。山峻路绝踪,石林气高浮。……坐看彩翻长,举意八极周。自天衔瑞图,飞下十二楼。图以奉至尊,风以垂鸿歇。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优。深衷正为此,群盗何淹留?’的《凤凰台》长诗。

【杜甫草堂的简介】相关文章:

杜甫草堂的简介01-31

杜甫草堂10-30

杜甫草堂游记04-23

杜甫的简介11-28

杜甫的简介06-10

成都草堂,杜甫的诗乐园03-31

杜甫草堂园林特色06-28

杜甫草堂英文导游辞06-17

杜甫简介资料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