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题画鹰诗的文化内涵

时间:2024-11-05 17:52:47 杜甫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杜甫题画鹰诗的文化内涵

  在杜甫题画诗中,鹰不只是一个画面形象而且是具有了主体精神的象征意象,这个意象最能表达诗人昂扬壮大的情思和卓然不群的气度。

杜甫题画鹰诗的文化内涵

  一、《诗经》中鹰的形象

  早在《诗经》时代就有以鹰来象征威猛之势的,如《诗经・小雅・采芑》的“彼飞隼,其飞戾天,”[1]191以鹰的疾飞长空、凌云至天之势来烘托西周大将方叔南征荆蛮的威猛之势。还有以鹰的图案作为军旗以扬军威的,如《诗经・小雅・六月》中的“织文鸟章,白旆央央”。[1]188《诗经・大雅・早麓》中的“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以鹰起兴,颂美文王祭祀获福,从而展现了雄鹰搏击长空的英姿。从《诗经》中可以看出,鹰的凶猛之性早已被发现,并被用于军事,赋予了特定内涵。此后还有以鹰的凶猛、残酷之性来喻人的。唐代蓄养鹰犬畋猎之风盛行,又有蕃夷进献,好鹰、赠鹰成为当时社会上的流行时尚。唐代又是一个尚武的时代,任侠之风盛行,鹰的凶猛、英武特性与游侠有契合之处,所以更煽起了社会上普遍对鹰的喜好。在唐代诗文和画家画幅中都能见到鹰的存在,尤其是在盛唐。“盛唐的士人更具备空前的自信和抱负,他们这种良好的自我感觉,总是希望能在自然界中找到相当的对应物借以充分地展现出来。苍鹰超然拔俗于燕雀之流,与士人良好的自我认定十分吻合,有了这一契合点,鹰受到士人的钟爱并被不断地绘于图障,咏于诗篇,就不足为奇了。”

  二、杜甫题画鹰诗的文化内涵

  《唐朝题画诗注》收录的4首题画鹰诗均为杜甫所作,另有1篇画赞为李白所作,1篇画赞为白居易所作。且看杜甫的《画鹰》: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旋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诗中“风霜起”三字状出了画鹰凶猛肃杀之势扑面而来,接着用“身”、“侧目”状出画鹰的竦立之姿、凶杀之神。“绦旋”二句描绘出系苍鹰的金属、丝绳的闪闪发光和画鹰神采飞动、呼之欲出的气势。后两句抒发感慨,希望画鹰变成真鹰去参加战斗,搏击“凡鸟”,把毛血洒遍平芜。诗中不仅再现了画鹰凶猛、肃杀、不凡的形象、气势,而且赋予了它战斗的意蕴,寄托了疾恶如仇之志和思奋报国之情。鹰不只是一个画面形象而且是具有了主体精神的象征意象,这个意象最能表达诗人昂扬壮大的情思和卓然不群的气度。

  再看杜甫的《画鹘行》:

  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初惊无拘挛,何得立突兀?乃知画师妙,巧刮造化窟。写此神俊姿,充君眼中物。乌鹊满枝,轩然恐其出。侧脑看青霄,宁为众禽没。长翮如刀剑,人寰可超越。乾坤空峥嵘,粉墨且萧瑟。缅思云沙际,自有烟雾质。吾今意何伤,顾步独纡郁。

  “高堂”四句用真鹘来写画鹘,突出其无拘无挛、高耸独立的姿态。“乌鹊”二句用凡鸟乌鹊惧怕画鹰出来搏击的丑态反衬出画鹰的凶猛、傲然之势。接着用“侧脑看青霄,宁为众禽没。长翮如刀剑,人寰可超越”四句状出鹰的志在青霄、不为群没的远大志向和翅如刀剑、超越人寰的巨大力量。结尾处联系身世,借画寄怀,报发感慨。由画鹰的不能真飞想到自身空有冲霄之志、超寰之才却难以施展,从而顾步自怜,忧思难排。诗中再现了画鹰的傲然独立、凶猛肃杀、志存青霄的形象,并将身世沧桑之感、怀才不遇之情一并融入其中,使鹰的内涵更加丰富,写鹰也是写人,主客交融,浑然一体。

  又杜甫《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写道:

  近时冯绍正,能画鸷鸟样。明公出此图,无乃传其状。殊姿各独立,清绝心有向。疾禁千里马,气敌万人将。忆昔骊山宫,冬移含元仗。天寒大羽猎,此物神俱王。当时无凡材,百中皆用壮。粉墨形似间,识者一惆怅。干戈少暇日,真骨老崖嶂。为君除狡兔,会是翻�上。[3]150-151

  “殊姿”四句描绘出画鹰清峻绝俗、出群独立、似欲飞动的神态美和疾飞胜过千里马、力能抵万的气势美。“忆昔”六句回忆起唐玄宗骊山温泉宫羽猎之事,突出鹰的神王之质和不凡之用。结尾句联系时事,写安史之乱以来,干戈不休,鹰已无用武之地,空老山崖。在今昔对比中,惆怅满怀,感慨万千。最后仍言雄鹰虽老,但还可搏击狡兔,暗喻自身尚思为国平乱的志向。在这里,鹰已与时事联系起来,成了为国平乱的斗士的化身,超出其既有的文化内涵,承载着更多的思想内容。杜甫的《姜楚公画角鹰歌》也是突出了鹰的肃杀之气、搏击精神,并隐喻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

【杜甫题画鹰诗的文化内涵】相关文章:

杜甫《画鹰》诗赏析03-28

李白的题画诗07-23

杜甫《画鹰》06-16

杜甫的诗11-08

杜甫诗06-03

杜甫的诗07-01

杜甫的诗精选08-21

杜甫《画鹰》全文及鉴赏07-30

杜甫《画鹰》古诗赏析05-26

杜甫《画鹰》唐诗鉴赏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