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杜甫《南邻》阅读答案附全诗赏析
《南邻》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该诗写于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当时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畔。诗写作者到南邻朱山人家造访,朱山人月夜送别的日常生活。朱山人是诗人的近邻,平日二人过从甚密。
杜甫《南邻》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注释:
角巾:四方有角的头巾。
锦里:成都地名。
柴门:指作者自家的门。
航:小船。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60年,杜甫在西南漂泊时期。在成都,作者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在作者居住的浣花草堂不远,有位锦里先生,杜甫称之为“南邻”(朱山人)。月夜,朱山人送作者离开。在回家的路上,或者回家以后,杜甫写了这首《南邻》诗。
1这首诗的前半篇和后半篇各描绘了一幅画,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述这两幅画。(4分)
2从全诗看,诗人的邻居锦里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试作简要的分析。(5分)
3)颔联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2分)
4)结合全诗,说说作者眼中的“南邻”是怎样的形象? (3分)
参考答案:
1.前半篇写的是山庄访隐图,后半篇写的是江村送别图。(大意对即可,各2分)
2、锦里先生是位头戴“乌角巾”的山人(或隐者)(1分)。从“未全贫”可看出他家境并不富裕,但他安贫乐道,很满足于这种朴素的田园生活(2分)。从“儿童喜”、“鸟雀驯”和“相送柴门”等则可看出他耿介而不孤癖(1分),诚恳而又热情(2分)。
3、儿童好客,鸟雀见人来不惊的和谐、宁静气氛。(2分,每点1分)
4、是一个安贫乐道、殷勤待客的隐士形象。
鉴赏:
《南邻》是用两幅画面组成的一道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前半篇展现出来的是一幅山庄访隐图。
到人家作客,这家人家给予杜甫的印象是怎样的呢?诗人首先看到的,主人是位头戴“乌角巾”的山人;进门是个园子,园里种了不少的芋头;栗子也都熟了。说“未全贫”,则这家境况并不富裕。可是从山人和全家的愉快表情中,可以知道他是个安贫乐道之士,很满足于这种朴素的田园生活。说起山人,人们总会联想到隐士的许多怪脾气,但这位山人却不是这样。进了庭院,儿童笑语相迎。原来这家时常有人来往,连孩子们都很好客。阶除上啄食的鸟雀,看人来也不惊飞,因为平时并没有人去惊扰、伤害它们。这气氛是多么和谐、宁静!三、四两句是具体的画图,是一幅形神兼备的绝妙的写意画,连主人耿介而不孤僻,诚恳而又热情的性格都给画出来了。
随着时间的推进,下半篇又换了另一幅江村送别图。“白沙”、“翠竹”,明净无尘,在新月掩映下,意境显得特别清幽。这就是这家人家的外景。由于是“江村”,所以河港纵横,“柴门”外便是一条小河。王嗣?#93;《杜臆》曰:“‘野航’乃乡村过渡小船,所谓‘一苇杭之’者,故‘恰受两三人’”。杜甫在主人的“相送”下登上了这“野航”;来时,他也是从这儿摆渡的。
从“惯看宾客儿童喜”到“相送柴门月色新”,不难想象,主人是殷勤接待,客人是竟日淹留。中间“具鸡黍”、“话桑麻”这类事情,都略而不写。这是诗人的剪裁,也是画家的选景。
【杜甫《南邻》阅读答案附全诗赏析】相关文章:
杜甫《南邻》阅读训练及赏析10-08
南邻_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11-15
杜甫《客从》阅读答案及全诗注释赏析05-10
杜甫《新秋》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07-22
《南邻》阅读答案07-19
杜甫《又呈吴郎》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05-28
杜甫《野老》阅读答案附赏析07-26
杜甫《南征》阅读答案附赏析11-18
曾巩《多景楼》阅读答案附全诗赏析10-04
李白《登太白峰》阅读答案附全诗翻译赏析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