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弟子规》有感集合15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体会,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弟子规》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弟子规》有感1
今年的寒假,老师要求我们背诵《弟子规》。起初我在想,这个假期又不能痛快地玩了读后感 ,然而当我拿起妈妈给我买来的《弟子规》时,我简直留恋忘返了。
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称尊长,勿呼命;对尊长,勿见能。”它的意思是称呼长辈,要懂礼节,不可直呼他们的名字;在长辈面前,要懂得虚心谨慎,不要炫耀才能。我读完以后恍然大悟,自己平时根本没有意识到也根本没有做到这一点,今后我一定要尊敬长辈,礼貌对待他人。
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名叫黄香的小女孩,才九岁就开始帮爸爸妈妈做家务,而且还很孝顺父母。天气炎热时她会用小扇子把席子扇凉了才让母亲睡;冬天天气寒冷,她又会在父母睡前,把被窝躺暖才让父母睡……黄香她小小 年纪就这么懂事,懂得体贴关心父母。象棋我自己,真实感到惭愧,我现在虽然读三年级了,却还事事依赖爸爸妈妈,自己却什么都不干,每天上学也是由爸爸妈妈接送,就连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是爸爸妈妈帮我检查。想起这些,我不禁脸都红了,以后我要向黄香学习,做一个懂事的、孝顺父母的孩子。
读《弟子规》有感2
晚上,伴着习习凉风,我翻开了《弟子规》,映入眼帘的是“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这样一句话。细看底下的注释,我看到了这句话的意思: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猛然间我想了“君子忧道不忧贫”这句古话。
躺在床上,思绪随着凉风飞呀飞,飞到了西晋这个时期,我看到了年轻时的阮咸。虽然他家里并不富裕,吃的穿的也很平常。但是他在有钱人面前却泰然自若,一点也不自卑。六月六日这一天,每一个都把自己的衣服拿到太阳下面晒。阮咸也不例外,他根据当时的风俗,也把自己的衣服晾起来,路上看见阮咸晾晒自己的旧衣服,都来观看。但阮咸一点也不在意,他认为:富贵不是可以夸耀的资本,贫寒也不是耻辱,人活着是否有尊严关键在于他的德行和学识。
思绪不再飘飞,回到了现在的生活。我看到了在一个幼儿园门口,一个小女孩竟然对他的同伴说送自己上学的父亲是她们家的司机!可笑可悲的背后是深深地思考:我们的社会怎么啦?我们的孩子怎么啦?讲究物质的奢糜与攀比竟让纯真的孩童至此!试想一下,假如都以现在的这个趋势发展下去,那么10年后,20年后,甚至100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子孙后代将变成怎么样的人呢?到时候吃穿的攀比又将如何呢?无数的问号在我脑海中回荡,久久不能散去……
多亏了这本《弟子规》,他提醒了我们,他唤醒了我们,他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告诉了我们将怎样做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过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读《弟子规》有感3
第一次接触《弟子规》,是在美国看孔子学院的学生表演《弟子规》。我问妈妈:“什么叫《弟子规》?”妈妈告诉我:“《弟子规》是国学的精华,告诉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为人处事。”妈妈看完《弟子规》表演后一直感慨,我都六岁多了,还没让我读弟子规,很是惭愧!我心想,《弟子规》到底是什么呀?不就是少读了一本书么,怎么会让妈妈感到这么遗憾呢?
两天后的一个晚上,我正要睡觉,妈妈神秘地打开电脑说:“从今天起,每天睡前听《弟子规》!”我欣然接受,就当是听故事呗。就这样我开始学习《弟子规》。
一天、两天、三天……
一天我正玩游戏,妈妈喊了几声,我没有答应。妈妈走过来问我:“父母呼……”“应勿缓!”我随口应答。妈妈说:“对呀,你《弟子规》学得不错嘛,但更要落实到行动中才有意义呀!”哦,对了,妈妈说过,《弟子规》是用来指导我们行动的,不能只学不练啊。从那以后,妈妈叫我时,我会马上回答她。我还用《弟子规》教育了我的一个小朋友呢。
一次,我和Sindy在一起玩,她的妈妈喊了她好几声,她都不答应,我说:“Sindy,父母呼,应勿缓,你怎么不理你妈妈呢?这样做很不孝顺!”阿姨听后,瞪大了眼睛看着我,“琦琦,你真棒呀!”我不好意思地说:“是《弟子规》教的。”我心里想:“看来,按着《弟子规》的要求做,真是没错!”
还有一次,为了玩,我写作业很不认真,妈妈很生气,但他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对我发火,而是把我叫到身边,问我:“《弟子规》的第二句是什么?”“父母命,行勿懒,”我回答。当我说出这句话时,我觉得内心很难受,觉得自己很不孝顺。我暗下决心要听父母的话,不让他们生气!
去年夏天回国后,亲戚们都觉得我长大了,懂事了。我吃东西之前都会先让老人再让父母和其他长辈,不再跟表哥抢玩具、打架了。因为《弟子规》教给我“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弟子规》教给我好多好多……
我有一个梦想:我们每一个人都认真学习《弟子规》,按照《弟子规》的要求去做,我们这个社会就会变成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读《弟子规》有感4
暑假中,我在老师推荐下,读了一本名为《弟子规》的书,读了这本书后,我才发现原来为人处事也是有许多规则的。想要懂得其中的道理,《弟子规》一书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引作用。它也让我明白了许多为人之道。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感受吧?
曾经,我总以为像《弟子规》,《三字经》之类的书,全是小孩子看的,总觉得有些幼稚,自从看了内容之后,才觉得我曾经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多么无知呀!
《弟子规》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穷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人生在世,品德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后天的培养,从小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之后又教了我们“孝道”。
曾经,我是一个很不懂得孝道的人,经常与父母斗嘴,经常跟父母打冷战,经常回家不叫“爸爸妈妈”,也不问好,经常让父母操心,总是抱着他们有一天会老还得靠我养他们的心态,总是认为他们养我是应该的,总认为他们很烦很啰嗦,总是埋怨自己家为什么没有他人家那般好的生活条件,总是责怪,总是埋怨,可是当我读了《弟子规》后,我明白了:我错了,真的错了,母亲十月怀胎生我,然后养我,真的不容易,与他们斗嘴,打冷战,他们该有多伤心呀;回家不问好,他们应该有些失望吧?这时我又想起了母亲曾说过的一番话:你要好好读书,以后一定要有出息,我不求你养我,只希望你以后能过得幸福……写到这里,眼泪早已像断了线的珍珠,一颗颗的从眼眶溢出,滴落在了地上,也滴落到我的心里……
《弟子规》使我懂得了:我们无法选择自己所在的家庭,当然也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是百万富翁还是贫民,所以我们不能埋怨父母,家里不富裕,那么就需要好好学习;因为父母给的只是背景,自己打下的才是江山。
朋友,学习《弟子规》吧?它不仅可以提高个人修养,更可以使我们学会“什么是孝道”。
读《弟子规》有感5
小时候,妈妈教我背《弟子规》,那时候的我就像顺口溜那样一下子就背出来了,但里面的意思,我却不懂。上小学了,老师教我们背《弟子规》,还耐心的给我们讲意思,那时的我,似懂非懂。上六年级了,我自己钻研《弟子规》,这时的我,不仅背得熟,还懂得了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
《弟子规》,是人类经过几千年的流传,众所认的“最有价值的书”,它们是人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晶,是一些光辉的、就有永恒价值的精品。书可以让我们陶制性情,涵养气质,培养人格智能有着;替移默化的作用。
《弟子规》这本书让我从一个无知的儿童,变得知道尊敬长辈,老师,关爱小朋友……
《弟子规》里面的每一句话都使我受益匪浅。而感受最善的则是出则悌这一篇章。其中“兄道友,弟道恭,”给我的感受最深。原来,我经常和弟弟抢电视,抢零食,抢玩具,经常闹得不可开交。而读了《弟子规》后,我就做什么事都让着弟弟,而弟弟也对我十分尊重。
记得有一次,我正津津有味地看我最喜欢看的电视剧时,而偏偏在这个时候,弟弟又哭又闹的说他要看动画片,我不想给他,为什么都要让着他呢?可转念一想,《弟子规》里面谦让比自己小的孩子,于是,我说:“给,你看吧!”弟弟兴高采烈地拿着遥控器,脸上突然从阴转晴了。还巴结的说:“姐姐真好,姐姐真好!”我心想:原来谦让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而“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句话,让我得到了家人们的夸奖和赞赏,也让我养成了尊老爱幼的好习惯。原来我不管是吃饭还是做别的事,只想着自己,可看了《弟子规》后,我在做各种事的时候,都让这长辈,和小辈,它们都夸我懂事了,长大了,成为了一个懂得关心别人、为别人着想的大女孩儿了。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弟子规》这本书正是证实了这句话。让人类的品性在道德中升华,让生命变得更具有价值!
读《弟子规》有感6
《弟子规》里有这么一个故事,大意是———很久以前,天下大乱,有一个小孩带着老母亲逃难,她们逃到深山里,看见前面有一所破庙,她让老母亲先到破庙里面去休息,她出去找野菜给母亲充饥。等她采到野菜时,突然冲出三个强盗,把她抓走。三个强盗说:“我们要吃你。”小孩说:“求求你们放了我,我家有一个老母亲,我要把野菜给老母亲吃,然后我一定回来。”强盗们被感动了,放了他。小孩子回去,给老母亲煮了野菜。他就回到强盗身边。强盗们说:“原来天下还有这样的人啊,以后我们一定要靠自己生活。”
我的感想是:诚实守信和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孝顺父母的人。一个人只有诚实守信了,他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我们要孝顺父母,如果不孝顺父母就对不起父母小时候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读《弟子规》有感7
在放假期间,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熟读《弟子规》。其实刚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挺乏味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我真的看不懂。第二,是书中没有相应的注解,很难读懂其中的内容,于是我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我姐姐,姐姐让我先静下心来,帮我一句句的解读,通过姐姐的帮忙,我渐渐的对这本书有了兴趣,我大概的了解了其中包含的内容,这是我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是约束儿童的行为,明确道理的规范读本。这本书无论是在孝悌,行善,日常行为等方面都给予了正确的解说。主要是让我们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让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好事,摒弃不良行为。
全书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孝悌".这简单的三个字,蕴含了丰富的道理和内容。不管是父母,还是师长还是兄长,我们都应该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孝敬。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这些大自然的现象,不就是在给我们做最好的示范吗。假设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对自己的家人都不爱,我们又能指望他做成什么大事呢?何谈爱国呢?何谈爱社会呢?从小爱到大爱,这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行为轨迹。“首孝悌”可以说是我们做人的根本,回想自己的过去,对父母总是态度不好,也许那句话说得很对,对越亲近的.人我们越会忽视对方的感受,我希望自己以后能够慢慢的改正,成为父母的依靠。
其中书中"衣贵洁,不贵华"这句话给我的感触很深,我本身就不是追求华贵的人,不爱攀比,希望自己的内心过得舒服就可以,人与人之间比得越多了就越不幸福了,穿的衣服干净整洁就可以了,无需高档、华丽,更不能互相攀比,看谁的衣服及用具贵重、奢华,这都是不正确的行为。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本来就是父母的负担,如果还要要求穿着华丽的衣服,实在是没有必要,学生还是学习、学业为重。
"过能改,归于无",对于我们自己所犯的错误,要勇敢的承担,这样才能更好的改正,如果对自己的错误不放在认知的态度上,我相信是很难改的,知错能改的才是好孩子啊。
还有书中的"不如人,当自励"当我们发现自己不如别人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给自己加油,不要盲目的自卑,而是要自我激励,这样才能更好的进步,就像是我们平常的生活中,如果自己的学习成绩赶不上别人了,这时候,我们应该要做的就是分析自己所存在的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认真的读书,给自己以鼓励,相信未来一定是会更好的。
《弟子规》这本书,我还会细细的品读,不急不躁。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觉得自己的思维更加的宽广了,思考问题的方向也可以从多方面思考了。
读《弟子规》有感8
“铃……”伴随着音乐铃声我们又进入了经典诵读的时间喽!我快乐,我在书的海洋里遨游,情不自禁地学古代诗人摇头晃脑,琅琅诵读,书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弟子规》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说:“父母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一遍遍的诵读,使我深有感触:父母生儿育女,含辛茹苦。父母的爱比海还深比天还高。
回忆小时候的我,体弱多病。在寒冬腊月的夜晚,我常常突然就“呼哧呼哧”喘得厉害。爸爸妈妈总是冒着严寒,摸黑把我送去看病。路上,我被裹得严严实实的,生怕我受凉。就这样,他们常常忙到天明才疲惫地回家,而我却在爸爸的怀抱里呼呼大睡。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他们在这样重复着这样的生活。
最难忘的是我六岁那年,在幼儿园里排练舞蹈时,不小心扭坏了脚,脚肿得像“馒头“那样高。那时我家住在七楼,恰巧那天爸爸又出差了,妈妈想扶着我上楼。可是不懂事的我不愿意,只嚷着:“妈妈抱我上楼。”妈妈默许了,背着沉重的“我”,双手拎着包包艰难地上楼了。走到三楼时,妈妈汗流浃背,大口大口地喘着气。稍作休息后,妈妈又重新背上我继续上楼。一个台阶又一个台阶地往上走。背上的我,小手越来越松,身体不断地往下“坠”。快到五楼转弯时,妈妈大叫一声,迅速扔掉手中的包包,紧紧地拽住我,因为我要掉下去啦!好险呀!妈妈长长地叹了口气,我大声地哭了起来。妈妈抱住我,安慰我,我发现妈妈全身都在发抖。
“妈妈累,我自己走!”妈妈摇摇头,重新又背起我,使出了“吃奶的力气”走向七楼。
当时的我不懂事,可是今天的我却心疼不已。
爸爸妈妈,如今长大的我,总是“淘气”,“不听话”、“顶嘴”……我要在这里说一句:“对不起”。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
爸爸妈妈,我一定会做一个你们孝顺你们的孩子。
读《弟子规》有感9
早在几年前,妈妈就买了《弟子规》给我看,当时的我年幼无知,不懂其中的道理,只觉得漫画书很好看,漫无目的地随手翻看了几下。现如今,老师领我们深入走进了《弟子规》,学校发了《弟子规》读本,我已经被她深深迷住了,也终于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其意:作为一个学生,首先要做到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其次要做事谨慎,为人真诚,讲究信用。看到这不仅让我很惭愧,想想惜日的自己是多么不成熟,作为学生我在学校没有认真学习,做事粗心马虎,在家更没有好好听从父母的教导,曾经还把妈妈给气哭过,真是太不应该了!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其意:父母的教导,必须恭恭敬敬地听从;父母的训斥是有道理的,必须虚心地接受。而我却常常把父母的话当耳边风,吹过算了,一只耳进,一只耳出,从不放心上。做错事要受到父母的批评,我便会很不耐烦,甚至还会顶嘴,有时还会满嘴谎话为自己辩解,真是无地自容!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其意:长辈如果站着,我们绝不可以坐,当长辈坐下来了,吩咐我们也一起坐时,我们才可以坐下来。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交礼节。而我却从一为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每次吃饭我都是第一个坐下端起碗来自顾自地吃饭,有时看到喜欢的菜就全部夹在自己的碟子里,不给家人留一丁点,真是太不懂礼貌了!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其意:兄弟朋友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操心,和睦了,父母就少了一份担忧,就等于孝敬父母了。可是想想在家里总是为了一些吃的、用的跟妹妹争吵不休,常常闹得全家鸡犬不宁,惹得父母火冒三丈。爸妈一天工作已经很劳累了,我却还要惹事生非,这样的行为,真是太没良心了!
再读《弟子规》,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做人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做人要讲究信誉,诚实善良;做人要谦虚谨慎、文明礼貌……是啊,如果连这些都做不到,将来怎么能立足社会,成就事业呢?再读《弟子规》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我想在今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会以《弟子规》为准则,时刻鞭策自己,去做一个真正的好人!
读《弟子规》有感10
今天,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以前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教我背诵过,年纪小也不知妈妈在说什么就跟着她一句一句的说,她说什么我就跟着说,暑假,在家又重新将这本书找出来,仔细的读了读,现在我已经能结合注释看懂它了,这本书上讲的全是一些教小孩子的言行举止,和待人接物的道理。
《弟子规》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八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做人、处事等行为规范。 通过诵读,可以使我们在孝亲、友爱、诚信等优良品德和礼仪规范的教育中得到净化和升华思想意境,从而规范自身行为。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首孝弟这句话是教育我们要孝敬父母,尊重兄长,谨慎诚实。虽然书上这样写着但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人这么做,在我和爸爸妈妈在外吃早饭时就看见过一件事,一个人和他的父母又吵又闹,还要动手打他的父母,太不孝顺了。
泛爱众而亲仁的意思是博爱群众是让我们亲近忠厚老实的人,做个忠厚老实的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的人;父母呼,应勿缓的意思是听到父母的呼唤,我们要及时的回答,不能听到不理,假装听不到;“父母命,行勿懒”的意思是爸爸妈妈让你做什么事你不能懒,不去做,要努力去做,面带微笑着去完成,不能不想做,找借口干别的事;“父母教,须敬听”的意思是父母教育他,他就在插嘴,还说父母整天说他烦死了;“父母责,须顺承”父母批评我们,我们应该恭敬承受,有时爸爸妈妈批评我们,我们就会和父母顶嘴,还说爸妈烦。晨则省,昏则定,早晨要早早起不能睡懒觉,晚上要及时上床,不能熬夜到深夜,这样对身体不好。居有常,业无变的意思想是,长大了,要安定下来,不能今天在东住,明天到西住,没有稳定的住所,对家庭,对孩子都不好,工作也是今天这个工作干几天,过几天再换个工作,还没熟悉,就嫌工作不好,不努力,不认真。“事虽小,勿擅为”告诉我们不能因为一件坏事很小,就能去做。
在生活中,我要严格要求自己,以前不知道,现在读过《弟子规》后,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
读《弟子规》有感11
暑假里,我认真阅读了《弟子规》,这本书根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是少年言语行动、道德修养、待人处世的行为指南,对于我们特别有教育和指导意义。
《弟子规》第四部分着重就学习作了阐述,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读懂弄通这个部分特别重要。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李嘉诚说:“知识改变命运。”由此可见学习的重要性。
就学习的方法,《弟子规》告诉我们:“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意思是: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心到是用心思考,眼到是仔细阅读,口到是多读几遍。学习中,只有心到、眼到、口到,才能准确理解其中的意义,学到真正的知识。
“紧要功”这三个字对我特别有教育意义,它让我明白:在学习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可走的,要想学到书山、学海里的知识,必须抓紧点滴时间,用心学习、细心探究、全心拼搏,这样才能增长智慧。
常说一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不好的书则会蒙蔽人的思想,破坏人的心志,让人永远迷失在黑暗当中。“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只有认真、细致、反复阅读经典著作,才能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品德修养。《弟子规》还告诉我们,“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我的理解是:少年不光要学习好经典著作,还要在生活中努力实践,这样才能不负所学。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振兴中华民族的生力军,是学习知识的最佳阶段。作为少年的我们,只有勤奋读书、刻苦钻研,才能学有所获,才能实现个人理想,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读《弟子规》有感12
假期里,在爷爷奶奶的帮助下,我重新了读《弟子规》。爷爷奶奶耐心的讲解,使我“孝道”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我认为学习《弟子规》应该把它的真正贯彻到实际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弟子规》开篇中这样教育我们: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首孝悌”从中可以看出“孝”对于一个人来讲是很重要的。
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对他有生养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这个人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可是到底怎样做才是”孝“呢?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总是在忙碌的追求自己的目标对房子、车子的追求热衷竟让我们忘记了在家里惦记着我们的父母。曾经在电视上看到一则公益广告:老人一人在家,子女告诉家里的老人要回家吃饭,老人开开心心地准备了一桌好菜,耐心地等待子女们的到来,可是老人左等右等,都等到睡着了,醒来时,屋子里冷冷清清的,只有老人一人,正在这时,电话铃响了,是子女打来的,他们告诉老人不回来了,在电话中老人的孙女叫了老人一声奶奶,老人心里有些安慰,正准备和孙女说话时,电话挂断了,老人很失望很无奈地了句:你们都忙。看到此情此景,我的内心震撼了!
有人曾说过:人越老越害怕孤独。你让你家中的老人孤独了吗?一个再华丽的房子没有家人,那只是一个房子不能称之为家;一个有家人的房子,即使房子再破旧那也是家。老人要的不是金钱不是住华丽的房子,而是一个有家人的家。老人为子女倾其所有,而老人的希望只是子女能多多陪陪他们,多关心关心他们,能在一起享受人世间最平常天伦之乐。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的父母已不再年轻。或许你会说孝道离我们还很遥远。我想问一句:身为学生的我们,除了向父母要钱,你每天回家问候父母吗?你了解父母为了我们生活的健康快乐而付出的艰辛吗?孝,并不是要让你为父母做上什么惊人动地的事,实际上最平常最基本的关心、问候又何尝不是孝道的表现呢?只是我们不懂,所以往往就吝啬了关心父母的话。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人世间最遗憾的事,你还在等什么,从现在做起,去关心一下你的父母,让他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吧。
读《弟子规》有感13
山河岁月,绵绵地来,匆匆地去。即使行走万里,亦抵不过这样一处世外相遇。在这样的地方,适合思考自己,抽离自己,回到另外一个时空,与另一个自己相遇。这样的地方就是书的世界。进入书的世界,给人以乐趣,给人以才干,给人以光彩。
宛如中华辽阔的疆土,我华夏的传统文化也在书的世界中占据着巨大的比重。其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孝道”。正所谓“百善孝为先”,我在读《弟子规》中“入则孝”这一篇时受益匪浅。我最喜欢的两句是“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两句言简意赅,简洁明了地表达了为人子女应该恪守的本分:父母教育的时候,必须认真倾听,父母责骂的时候,必须恭顺承受。这句话精准地体现了“孝”作为我国基本道德规范,作为几千年来传统美德的的要求。
为何要以“孝”作为基本道德规范呢?我想,一切美德和善都源于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而父母正是我们生命之始,是我们第一关心与尊重的人。正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一个人若是连父母都无法关心与尊重,那又如何会关爱尊重其它人?所以说,一个要做大事的人必须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而道德修养必先经过孝道教育来培养,没有了“孝”,其它品质也就无从谈起了。
所以,国人将“孝“作为评判君子的第一标准,国君也把“孝”作为审核官员的标尺。舜以孝德获得尧帝的禅让;东汉则直接以“举孝廉”的形式选拔官员;魏朝以孝治天下,所以才有了为孝敬祖母而辞官的李密,才有了感动世人的《陈情表》。几千年来,我们已经将“孝”之一字融入血脉,渗入骨髓,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部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以传承孝道,赡养父母为己任。与西方追求自由独立的思想文化不同,中国人重孝道,重家庭责任,国人从没有因为成年就离开父母,成立自己的小家庭的习惯,而是选择挑起家庭重任,将营造温馨和睦的大家庭作为理想目标,让老人有所养,而子女更是耳濡目染,将这品质代代相传。所以四世同堂是国人最大的理想,而这一理想中透露出来的正是“孝”之精髓。
掩卷而思,我们自小就从书籍中不断聆听着“孝”的教育。《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教育着我们爱护小辈,尊敬长辈;《增广贤文》里“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教育着我们当供养父母,回报恩情;《韩诗外传》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教育着我们当及时行孝,莫要追悔终生。华夏儿女将生活的智慧,将”孝“之大道记入书册,在书中将我中华文明之魂凝聚,形成我泱泱中华具有民族独特性的精神支柱。它不仅是国家的根脉,更是我华夏儿女的血脉传承。在”孝“之一字的血脉传承中,中国人自成谦逊温和的圆融品质,中华民族自成宽容仁爱的国风国格。
我慈孝之心,国人人人皆当有之。
读《弟子规》有感14
今天,伯伯从书店给我买来一本书,上面写着几个大字:《弟子规》,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来,只见第一页写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二十四个字。我看不懂,就不想再看下去,伯伯于是很认真地对我说:“这本书很有意义,你结合译文认真看就懂了。”
听了伯伯的话我就坐下来,开始读《弟子规》这本书,一会儿就把心思投入进去了,真的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这本书,是根据古代圣贤对弟子的教诲编成的,教育我们首先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做到一切言行谨慎,要讲信用;和人交往时,要平等谦和,要时常亲近有品德的人,并向他们学习。做好这些事情之后,如果还有剩余精力就去学习文化知识。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它给我很大的动力,就是让我去学做一个懂礼仪,会做人,善学习的人。
在这些句子中,我最得启发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叫唤时,应该一听到就回答,不要慢吞吞很久才说话,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推辞偷懒。我看到这里,脸不由得红了,我觉得我平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记得有一次,我正在看动画片《爱探险的朵拉》,妈妈在厨房叫我:“开泰,快帮我去买一包味精来”,我正看电视入了迷,想着还有弟弟呢?怎么不叫他去,就没有答应妈妈。妈妈又叫我了,我心里一百个不情愿,翘起嘴巴发脾气,很不情愿地走下楼。背后传来妈妈的叹气声。哎!现在想来太不应该了,妈妈心里会有多难受呀!妈妈,下次我再也不发脾气了好吗?我一定会很乐意地帮助您做更多的事情,我也要做一个懂事孝敬父母的人,为你们做力所能及的事。
另外,我觉得书中谈到的一个读书习惯问题对我很有用,“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我喜欢读书,可是不太习惯做笔记,在读书中也有不明白的地方,但是没有马上记下来,后来碰到一样的问题了才后悔,想着我怎么不记下下来请教别人呢?我想,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一定要学会边读书边记笔记,然后做一个勤学好问的人。
这本《弟子规》给我的教育很大,我一定要认真读好这本书,还准备买一个本子把我感受最深的句子记下来,经常学习,因为它是我人生路上的一盏指路灯。
读《弟子规》有感15
今天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什么是“弟子规”呢?“弟子就是学生”,“规”就是规范。如果一个学生没有规范,那他还能称得上是一个好学生吗?
当我读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这一句时,让我想到了闵子骞劝父留母的故事:闵子骞很小的时候,生母就去世了,父亲又娶了个继母,生下了两个儿子。继母很偏心,冬天,继母给亲生儿子用棉花做冬衣,给闵子骞的冬衣却是用芦花做的,但闵子骞也不讲,所以父亲根本不知道这件事。有一天,父亲出门,让闵子骞赶车,闵子骞冷得直发抖,父亲见了,拿起鞭子打了他几下。闵子骞的衣服破了,芦花从里面飞了出来。父亲这才明白是继母干的,一气之下要把继母赶出门。闵子骞哭着劝父亲把继母留下,父亲十分感动,留下了继母,继母非常惭愧,从此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杨对待闵子骞,一家人生活得和和美美。
父母从小爱护我们,那么孝顺他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怎么会困难呢?父母不喜欢我们,而我们仍然能够孝顺他们,这样才是真正的孝顺啊!
记得有一次我去上培训班,妈妈要我去绿柳居饭店吃饭,我偏不听,非要在家里吃饭,后来我还顶嘴。现在读了《弟子规》,想想自己的不对,真是感到惭愧。
有的小朋友会说:“爸爸妈妈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他们。”其实,你的爸爸妈妈可能只是不会表达自己的爱意,他们把对你的爱都埋在心里了。即使爸爸妈妈真的讨厌你,你也要发自内心地爱他们,让他们感到快乐。爸爸妈妈看到你这么乖,一定会喜欢你的。
读了《弟子规》,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尤其是“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读《弟子规》有感集合15篇】相关文章:
1.读《弟子规》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