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第六讲入则孝

时间:2024-08-10 03:30:38 弟子规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弟子规》第六讲入则孝

  引导语:关于国学经典《弟子规》大家了解哪些?下面是弟子规的第六讲入则孝内容讲解,欢迎大家阅读。

《弟子规》第六讲入则孝

  【原文】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注释】

  1. 擅:擅自主张,任性而为。

  2. 茍:如果。

  3. 子道:为人子之道。道,道理、法则。

  4. 亏:亏损、欠缺。

  【译文】

  事情虽然细小,不可不禀明父母就擅自作主;如果任性而为,有亏做人子女的本分。

  故事引导

  【陶母还鱼责子】

  东晋陶侃年轻时当过浔阳县的小吏,专门监管鱼坝。一次,他派人将一罐干鱼送给母亲品尝,没料到陶母不但令差役送回干鱼,而且写信责备他:“你做官,拿官府的东西送给我,不仅不能给我带来好处,却反给我增添了忧虑。陶侃读毕母亲来信,愧悔交加,无地自容。自此以后,严母训导铭刻在心。其后为官四十年,勤慎吏职,始终如一。

  【今解】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这句话的表面上意思就是说为人子,哪怕是小事,都应该常常去请示父母,不能够擅自主张自己去做,如果自己擅自作主,往往可能把事情做坏,对不起父母,对不起父母则为人子之道就亏损。这段告诉我们不能够增长自己的主观意识,对于父母我们要常常进行报告、请示,特别是孩子小的时候,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主观意识往往不成熟,容易造成不好的、不良的后果。当我们能够培养出这样一种处处以父母为重、以大局为重,顾及到父母、顾及到大局的心,而不是只主观任意凭着自己的任性爱好而去作主,这种心我们慢慢的修养,这叫孝心。如果是常常自作主张,就很容易任着自己的一己之私,为着自己的名闻利养、自私自利的企图,而不顾父母、不顾他人,那就失掉了孝道。父母如此,我们对待父母应该这样,对待老师也是这样子。老师教诲我们要常常记在心里,不要擅自违背老师的教诲,这也是这条含的意思。我们想到父母跟老师都希望我们成才,都希望我们做个有德、有学的人。

  孔子的弟子颜回,这是孔子最赞叹的学生,他一生就奉持“四勿”,就是他的四条戒,所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四句就讲了,凡是不符合礼仪规范的、不道德的行为,我们不能去看、不能去听、不能去说、更不能去做,这些事情,哪怕是再小的事,再细微的事,我们都要处处依礼行事,这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修持功夫。如果是平时在起心动念生起了私心,往往就会把自己的良心给覆盖,所做的事情可能是循着自己的欲望而亏欠了天理。所以事情虽小,不能不重视,小事不注意,积累起来这将会造成对道德的大的亏损。

  在工作中我们如何落实“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就是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定位和职权范围。事情无论大小属于自己职权范围的,我们可以做主;如果超出了我们的职权范围,一定要向上级领导请示,切莫擅自做主,因为这是对上级领导的不敬。对上级领导的不敬,我们就亏了忠道;亏了忠道,也就亏了孝道;亏了孝道,也就亏了人道。最后我们就成了失道寡助之人,久而久之,我们的命运也会因之而发生改变。

  或许有人会说:“我的想法和做法没错,按道理就是应该这样做”。真的吗?道理、道理,道在前、理在后;先上道、再讲理。道都站错了,我们还讲什么理呢?即便领导的决定跟我们的想法是一致的,我们也必须先请示再行动;这叫做谦德,谦德是人生第一德。

  正如《易经》第十五卦“谦卦”中所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我们超越权限、自作主张,就失了谦德;人失了谦德,天、地、鬼、神、人都不会帮助我们,我们哪里会有什么美好的前途呢?

  更何况位置不一样、角度不一样、阅历不一样、境界不一样,掌握的信息不一样,对问题的看法就不一样。谁敢说我们的想法跟领导的决定肯定一样呢?如果真的是这样,还要领导干什么呢?这正是曾老夫子在《大学》里教导我们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其先后,则近道矣”。知道什么事情在先、什么事情在后,我们只是近道,离得道还差得远呢!

【《弟子规》第六讲入则孝】相关文章:

弟子规 入则孝篇10-09

《弟子规》入则孝教案09-12

弟子规《入则孝》教学反思07-05

弟子规入则孝篇解释10-19

弟子规入则孝篇有感09-02

《弟子规》“入则孝”篇解说05-15

《弟子规》-入则孝(节选)教案06-04

《弟子规》“入则孝”篇解说12-16

弟子规课《入则孝》的教学反思10-02

《弟子规》-入则孝(节选)优秀教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