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解析

时间:2024-08-30 09:03:46 弟子规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弟子规》解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儿童行为规范读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弟子规》解析,希望大家可以更容易的学习弟子规。

《弟子规》解析

  《弟子规》之奸巧语,秽污词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里是讲说话要戒掉一些不良的语言,这里有“奸巧语”,奸巧语就是虚伪狡诈的语言,那种花言巧语,骗人的话,也包括“秽污词”,秽污词就是肮脏的话,粗言烂语,猥琐的话。“市井气”就是那些粗鲁的话、那些俗气的话,我们都要把它戒除。因为君子要有文质彬彬,文就是表面我们的语言、神态、风度要跟我们的内心相应。内心是指内心充满了仁爱,对于圣贤人的憧憬、向往,所以语言、行为都效仿圣贤人,凡是这些圣贤人都不说不做的事情,我们绝对也不说不做,久而久之自己那种圣贤的风范就慢慢能够表露出来,人们看到也会很敬重你。

  《弟子规》之见未真 勿轻言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这句是讲我们讲话要谨慎,如果是所见的事并不是很可靠,就不可以随便乱说,即使这件事情你知道,但是知道的并不确定,还是有些模糊的东西,不敢肯定的,那就不能乱传。我们不能够讲是非,因为是非很容易伤人、很容易跟人结怨,而且我们如果讲了是非,把自己的德行也败坏了。所以聪明的人碰到这些是是非非的事情,所谓流言蜚语,我们就制止,绝对不能够去跟着传。所谓谣言止于智者,因为智者的心在道上,对于那些风吹草动、那些流言蜚语统统都能够置之不理。

  《弟子规》之事非宜 勿轻诺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这句讲我们对一件事情要先看这事情应不应该做,决定了之后才能够承诺;如果事情我们还不能够确定,不能够保证能够做好,就不可以随意的承诺。如果那个事情有可能不适当,甚至是非法的,不符合道义的,不可以承诺,往往承诺了以后是进退两难,因为已经答应了,不做就不能够信守诺言,但是如果做了又不恰当,这是很麻烦的事情。所以凡出言都要懂得这句话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古人讲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丧邦,所以那句话如果讲得不谨慎,而又事关重大,那么它的影响力可能会很大,这样就会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尤其是在高位的领导人,你看这些高位领导人讲话都非常谨慎,他们出去发言都必定带着讲稿,就怕有时候脱离讲稿就讲错了,讲错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到很多方面。我们做事情也要常常看到自己在这件事情里面处在什么样的角色,如果我们是这件事情的主导人、主持工作的人,我们应该怎么说话我们就知道。假如不是这个事情的主导人,这个事情不是我负责的,那么说话也要注意分寸,不要你这句话可能让这个事情受到了阻碍。古人讲“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是我们分内的事情我们要少管,管的事情多,讲的话往往会出乱子,会引起很多不良的后果。说多就错多,少说一句话,错误就会减少。古人也都讲过多言者少信,讲话讲得多的人他的信用就少,为什么?他说的话常常都不能够兑现,他的承诺都不能够做到,所以渐渐的信用就少了。

  《弟子规》之凡道字 重且舒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这是讲我们讲话吐字要有力而且清楚,说话不可以讲得太急,要缓缓道来,讲得很舒畅、很放松,每个字都吐得清清楚楚不模糊,让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很舒服,这是说话。我们对孩子从小要帮助他养成说话清楚的习惯,我们自己也要学说话也要懂得讲话要慢慢说,特别是在大庭广众下,比如说在上课、在演讲,不可以讲得太快,也不能够吐字不清,这样都会让听众听不清楚。说话里头这个语气也能帮助我们提起一种正气,如果讲话声音太小、不舒坦,一定也是心里面可能正气不足,也可能身体有些疾病,这都是我们要好好的去治疗。所以讲话有那种刚柔相济之气,体现出一种浩然正气,人有一种大度,那么这种人也会得到人的尊敬。

  《弟子规》之彼说长 此说短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长短就是是非,他说长或者说短,张家长李家短,说人的是非,对这些是非我们最好的态度就是不要管。多管闲事不仅是让自己的心会杂乱,很多的妄念,而且往往会引来不愉快,会跟人结怨。所以古人讲“利刀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所以讲人的是非,特别是讲人的隐私,对人的伤害比利刃伤人更严重,引起的怨恨更大,我们不能够讲人的是非。如果别人讲我的是非,讲我怎么不对,要毁谤我,甚至这种毁谤是恶意的毁谤,我们应该采取什么的态度?明朝的杨椒山先生在对自己后人的遗嘱上面曾经说过,“人言,某人恼你谤你。则云:他与我平日相好,岂有恼谤之理”,你看用这种态度。所以别人要是来害你,来毁谤你,说你的是非,我应该怎么做?我要跟他说他跟我平日很好,哪里可能说恼害我、毁谤我,不可能的。对这个是非完全不放在心上,对别人的毁谤根本不在意。古德又说,“莫说他人短与长,说来说去自招殃;若能闭口深藏舌,便是修行第一方”,劝导我们不说人长短,不说人是非,修养自己的厚德。

  《弟子规》之首孝悌,次谨信。

  首先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谨慎行事,讲求信用。孝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基础,古人认为百善孝为先,忠臣出于孝子之门,也就是说,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众生。谨而信,则是教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谨慎言行,遵守信用,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这句话背后的故事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强调了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的重要性,告诉人们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并且要谨慎行事,遵守信用,这样才能在社会中立足,并且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弟子规》解析】相关文章:

浣溪沙解析11-03

《劝学》名句解析06-26

苏轼的诗词解析11-28

朱自清《背影》解析03-25

诗经棠棣解析06-30

关雎翻译及解析01-10

立春古诗解析06-03

《弟子规》03-27

《陋室铭》解析10-12

春雪韩愈原文与解析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