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阅读理解

时间:2024-09-25 01:38:43 答谢中书书 我要投稿

答谢中书书阅读理解

  《答谢中书书》在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黑暗的时期,因为各种矛盾非常尖锐,政局极度动荡,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旨图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等意思。

答谢中书书阅读理解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阅读理解一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答谢中书书( ) (2)晓雾将歇( )

  (3)实是欲界之仙都( )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文: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

  11.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12.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9.(4分)(1)书信(2)消散(3)指人间(4)参与,这里指欣赏。

  10.(4分)(1)肉岸的石壁色彩更深,交盯辉映。(2)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11.(3分)C(“乱”在文中应该是“此起彼伏”,不是“繁多杂乱”)

  12.(4分)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表,与古今知音影后得意之感。(以上两点各2分,意合即可)

  答谢中书书阅读理解二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4.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 ( )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附答案】

  【一】1.辞官。只。2.3.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或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4.理解: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一: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广的胸怀,超凡的气度。评价二: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

  【二】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1)消散 (2)参与,这里指欣赏 (3)睡觉 (4)只是 3.(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 4.(1)猿鸟乱鸣 . 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山川 。月色(月夜)。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谢中书书阅读理解】相关文章:

阅读理解《答谢中书书》11-28

答谢中书书的阅读理解及答案09-21

答谢中书书阅读理解答案10-02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阅读理解附答案07-27

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节选阅读理解09-27

答谢中书书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08-31

答谢中书书阅读答案12-04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10-31

答谢中书书阅读题10-12

《答谢中书书》阅读题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