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春夜喜雨》译文及赏析

时间:2024-07-16 18:38:05 芷欣 春夜喜雨 我要投稿

古诗《春夜喜雨》译文及赏析

  《春夜喜雨》是著名诗人杜甫写的诗,也是唐诗名篇之一,本文就来分享一篇古诗《春夜喜雨》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古诗《春夜喜雨》译文及赏析

  古诗《春夜喜雨》译文及赏析1

  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

  好雨:这里指的是春雨,及时的雨。

  乃:就。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潜:暗暗地,静悄悄地。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俱:全,都。

  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独:独自,只有。

  晓:清晨。

  红湿处:指带有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花重(zhong)(第四声):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锦官城: 故址在今成都市南,名称为锦城。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也代成都。

  译文

  这雨就像春天来临时的选择时间,正当春天万物生长之时就随即降临。细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雨夜中,田野间的小路黑茫茫,只有江中渔船上灯火独自明亮着。要是早晨起来看看,锦官城里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看看带有雨水的红花之地,就会看到在锦官城里的花因沾上雨水而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赏析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的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文章中虽没有一个喜字,但到处都洋溢作者的喜悦。《春夜喜雨》抒发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全诗这样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盛春雨。“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可见,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夜难眠。颈联紧承颔联,诗人唯愿春雨下个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忧,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融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见夜有多黑,雨有多密。而江船渔火红艳夺目,又反衬出春夜的广漠幽黑,也从侧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联系想象之辞,诗人目睹春雨绵绵,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锦官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花之红艳欲滴、生机盎然正是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礼的结果。因此,写花实乃烘托春雨的无私奉献品格。 通过以上对诗句的分析,不难看出,杜甫是按这样一条情感思路来构思行文的:即盼雨——听雨——看雨——想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对于这珍贵如油的春雨,众人皆盼,诗人亦然。而当春雨飘然降临的时候,诗歌意在盛赞春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这份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描绘得如此细腻逼真,曲折有致,让人能感受到当时的情景,这不能不令人惊叹杜甫洞幽显微,体物察情的艺术功力。此外,诗歌细节的捕捉和描绘也能体现诗人体物察情的优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字拟人化,摹春雨来间悄无声息、无影无踪的情态,颇具情趣,诱发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润”字传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静默无声的特点,既绘形,又言情,形情皆备,精深独妙。“花重锦官城”,着一“重”字,准确地写出了经受春雨一夜洗礼滋润之后锦官城花朵红艳欲滴,饱含生机的情态,寄寓了作者对春雨的盛赞之情。“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则又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总之,杜甫的《春夜喜雨》无论在锤字炼句方面,还是在意象的捕捉、细节的描写方面,都体现了他体物察情,精细入微的过人之处。结合杜甫诗风沉郁顿挫来对比赏读,读者必将获得对杜诗另一种生命情趣的深刻理解。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

  诗歌一开头(首联)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这里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的确,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是多么“好”。

  第二联(颔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称赞春雨霏霏、悄无声息的特点,而且表现了它无私的品质。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样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这两句也是名句,比喻无微不至的关爱与和风细雨的教诲。“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的“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的“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很不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第三联(颈联)。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此时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看起来,准会下到天亮。

  尾联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市南)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

  这首诗写的是“雨”,诗人敏锐地抓住这场雨的特征,从各个方面进行描摹。前两句写了下雨的季节,直接赞美了这场雨的及时。雨仿佛知晓人们的心思,在最需要的时候悄然来临。后面六句集中写了“夜雨”。野外一片漆黑,只有一点渔火若隐若现。诗人于是兴奋地猜测:等到天明,锦官城里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这首《春夜喜雨》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古诗《春夜喜雨》译文及赏析2

  【解题】

  这是一首托物抒情的咏物诗。“雨”是物,“喜”是情。诗在托雨之物,抒喜之情。诗的四联写了春雨、雨状、雨势、雨后四个可喜。一可喜由感雨而来,二可喜由听雨而来,三可喜由看雨而来,四可喜由想雨而来。诗中深切地体雨之情,细致地描雨之态,情溶物中,处处见情,真可谓体物入微。诗中没有一个抒情的句子,着力描写的是雨。但雨,在这里既是情的诱发物,又是情的体观者。雨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体。诗人的情状是借雨呈现出来的。雨状就是诗人的情状。

  这首诗作于肃宗上元元年春,表达作者对春日之雨的欣喜之情。诗中深切的体雨之情,细致的描雨之态,情溶物中,处处见情。

  【全诗】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1】

  ①随风句:夜间细雨无声,人们不觉,因此说潜。

  ②野径句:阴云密布,没有星光,天上地下黑成一片。

  ③重:花枝饱含雨水。

  ④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注释2】

  ①二句意谓“好雨”似乎知道季节的需要,当春天农作物正需要雨水,而雨就及时到来。乃:就。发生:指下雨,与“春”双关。《尔雅·释天》:“春为发生。”

  ②二句从听觉极写小雨绵绵不为人听到之状,意谓雨随着风偷偷地在夜间飘洒,润滋着万物却细小而无声。

  ③二句从视觉极写小雨不为人看到之状,意谓田野小路和天上乌云都一片黑,只有江船上的一盏灯火独自发出一点光亮。

  ④二句意谓次日早晨看到的是锦官城中一片湿润而格外鲜艳的红花。重:指雨后红花分外鲜艳。锦官城:即成都。详见李白《蜀道难》注。

  【诗大意】 这场好雨似乎懂得节令的需要,正当植物萌发的春季,就随着微风悄悄地进入夜晚,绵绵密密地滋润着草木。郊野小径笼罩着浓重的乌云,江边渔船闪动着点点的灯火。明天早晨再看看经雨的春花,一定更加娇妍绚美,开遍成都古城。

  【赏析1】

  首联紧扣诗题,以拟人化手法,赋予无知无情的春雨以人的.思想感情。雨似乎懂得它该降落的时节,正当万物生长的春季它便发生,因而赞之曰“好雨”。其“知”字下得颇为传神,简直把雨写活了。“好雨”之“好”当然是诗人的感觉,因之也就蕴含着喜爱之情。颔联紧扣住“好”,字,用似人化手法,从视觉方面进行深一层的抒写。“好雨”之“好”,不仅表现在它“知时节”,而且还表现在它默默奉献的精神。它好象并不想博得人的夸奖,因而人们进入梦乡时,才随着微风悄悄地降到初春之夜,细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仿佛怕把人们从梦中吵醒。这样的雨,该是多好啊!诗人既用“潜”、“细”写出了春雨特有的动态,又传出了春雨默默“润物”之神,可谓形神兼备,臻于化境。颔联从视觉方面继续写春雨之“好”。诗人用空旷的原野浓浓黑云布满天空,独有江中的渔家灯火交烁光明来预示这场滋润万物的雨能下一通宵,会让万物得到充足的水分,这就进一步写出了春雨无私奉献的品格。“黑”与“明”相互映衬,构成了洋溢着勃勃生机的春郊夜雨图。尾联写想象中的雨景,甩晓晴花重的景象,以最能代表春天特征的花来写好雨滋润万物之功,进一步写出雨之好及作者对雨的无比喜爱。“重”字既写出花枝饱含雨水娇艳欲滴之态,又有色泽浓艳之意。

  全诗紧紧扣住“喜”、“好”二字着笔,不仅把好雨写得有知有情,而且有品有德。它是视之无形,听之有声,有润物之实而不求润物之名,纯粹出之于自然。诗人对春雨赋以思想感情,写得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精炼细腻,富有情趣,是一首歌咏春雨的佳品。

  【赏析2】

  首句用“好”字对春雨加以赞美,并以拟人的手法点明春雨“好”的原因,似乎春雨也通人性,在最需要雨水的春天,适时而落。春雨在诗人的笔下不仅富于理性,而且富有情义。颔联仍然使用拟人手法,从春雨的降落角度,进一步赞美春雨的美好。在这一联里,诗人表达了春雨的两种特点:一是春雨仿佛怕影响人们日间劳作而选择夜间而落;二是春雨虽有益于农夫,却不显露丝毫的沽名钓誉之心,只是甘心润物,而不喧哗扰人。这一联进一步表明了春雨无私哺育大地的情怀,从中也反映出诗人不慕权贵、深爱百姓的胸襟。颈联写景,通过野径俱黑,江火独明点明春雨范围之广,并暗示春雨持续时间之久,表明春雨能完全满足人们的愿望。尾联是作者由春雨而激发出的想象,写春雨滋润万物,哺育百花的功劳,通过花多花美对春雨进行赞美,与首联的“好雨”相互呼应。

  这首诗借春雨表达出作者非常崇高的思想境界。诗人采用拟人和想象的手法,全诗不着一“喜”字,而作者的喜悦之情却随处可见。

  【赏析3】

  这首诗是写景状物的诗,是诗人长期转徙流离,定居成都草堂后所作。诗人将下雨这个很普通的自然现象拟人化了,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一幅春夜细雨的风景图画,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

  首联即称赞这场春雨为好雨,她似一位善解人意的女子,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悄然而至。“知”采用了似人化的修辞手法,把春雨人格化。“发生”可理解为春雨滋润万物,带来生机一片。

  颔联细腻地描绘出春雨是好雨的特点: 春雨伴随着春风,趁着夜色,悄然降落,细无声响地滋润着万物。这两句诗抓住了春雨悄然无声这一特点,描写准确传神,历来被认为是写春雨的绝句。

  颔联着重从听觉上描绘雨的轻柔,颈联则从视觉上描绘雨景的美丽。野外的小路被乌云笼罩,没有星光,天地上下黑成一片,只有江上的渔船还灯火明亮。乌云的浓黑和渔火的鲜艳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尾联写诗人想象中春雨过后美丽的景色。因春雨及时的滋润,明天早上你再去看看那些被春雨淋湿的花儿,他们那娇艳的花瓣饱含着轻盈的水分,青翠鲜嫩,妆点着锦官城,该是多么美丽,多么精神呀!

  【赏析4】

  这首诗,是在一个春天的夜里,诗人面对下雨心中感到欢喜而作的。全诗没有一个“喜”字,但句句都洋溢着喜悦之情。描写非常生动形象,好似一幅绝妙的春雨图。对春雨的特点和品性的描写,十分细腻、准确、生动,表达了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全诗内容丰富,概括而又形象。从诗里可以看出,诗人对事物精细入微的观察力,善于抓住特色并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加以表现的高超的功力,是他的五律名篇之一。

  古诗《春夜喜雨》译文及赏析3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

  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写法。

  乃:就。发生:萌发生长。

  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滋养。

  野径:田野间小路。

  这两句意谓满天黑云,连小路、江面、江上船只都看不见,只能看见江船上点点灯火,暗示雨意正浓。

  晓:天刚亮时候。红湿处:雨水湿润花丛。

  花重(zhòng):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有用作成都别称。此句是说露水盈花美景。

  【译文】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赏析】

  此诗描写久旱后春夜喜降好雨滋润万物美景。

  全诗八句,四联。首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统领全诗,赞美春雨懂得农家需求,应农时而降,透出喜悦之情。

  开头用一个“好”字来赞“雨”,并把好“雨”人格化,说它“知时节”,一个“知”字,点出了春天,写活了春雨。春天是万物复苏生长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应需而降,你看这雨该多么好!当春乃发生“乃”字,是“即”意思,“知”和“己”前后互为呼应,使人油然而生赞美之情,面对有灵性,善解人意春雨,诗人不禁发自肺腑高呼“好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颔联仍运用拟人手法,从正面细致描绘了春夜喜雨随风而至此,润泽万物情态,“潜入夜”和“细无声”相匹配,不仅表明雨是伴风悄悄而至,同时表明雨是有意润物,是无意讨好人们欢欣。其中“潜入夜”“潜”和“细无声”“细”字,用词精当恰切。所谓“潜”是风轻而不狂;所谓“细”是指雨蒙而不骤,有了风轻雨蒙作铺垫,才能产生“润”。这一“潜”一“细”二字,是从听觉角度写出春雨绵绵,无声无息轻轻润物。

  颈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写雨中夜色。田野里小路也跟云一样都是黑沉沉,只有江里船上灯火是明。喜是雨意之浓。从视觉角度描写了一幅江村夜雨图。以“江船火独明”反衬“野径云俱黑”,更显得黑云密布,雨意正浓,今夜里准能下一场透雨。

  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想象之笔,写春雨润物之功,描绘明晨雨后百花盛开胜景。

  “锦官城”指成都城。在城中住过织锦官员而得名,诗人将“锦官城花重”刻意用倒装句式表现“花重锦官城”,变被动为主动,使诗句平见奇,奇中见神,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一个“重”字境界全出,花受雨而湿润,显得饱满凝重,生机盎然;雨袭花而不见零落,倒觉绮丽婉媚,楚楚动人。这一切一切,均来自春雨过后特有景象。待到明早去看吧,整个锦官城会变成花海洋。

  诗人企盼这样“好雨”,喜爱这样“好雨”。虽然题目中那个“喜”字在诗中没有出现,但笔笔却在写春夜喜雨。一喜春雨及时,如期而至;二喜雨润万物,悄然入夜;三喜雨景奇观,雨意甚浓;四喜雨霁花艳,花满锦官。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老、杜陵布衣,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汉族,祖籍湖北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生于中国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死于耒阳市。今耒阳有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甫墓、杜工部祠、杜陵桥、杜陵书院等遗址,在杜甫遗址基础上辟有杜甫公园。历代仅杜甫墓、杜公祠题咏多达六十余首,还有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一生坎坷,是我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诗被誉为“诗史”后人尊称他为“诗圣”。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名篇,比如 “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是唐代最杰出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古诗《春夜喜雨》译文及赏析4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①。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②。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③。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④。

  [作者简介]

  杜甫 (712~770) 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 河南巩县。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 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杜甫是以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处穷困 之境而无厌世思想;在诗歌艺术方面,集古典诗歌之大 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给后代诗人以广泛的影响。

  杜甫在世时,他的诗歌并不为时人所重视,逝世40年以后,始见重于韩愈、白居易、元稹等人。白居易、元稹的新乐府运动,在文艺思想方面显然受到杜诗的影响。李商隐近体诗中讽喻时事的名篇,在内容和艺术上都深 得杜诗的精髓。宋代著名诗人如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对杜甫都推崇备至,他们的诗歌各自从不同方 面继承了杜甫的传统。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元人俘虏,囚居狱中,用杜甫五言诗句集诗200首,在《集杜诗自 序》里说:“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杜 诗的影响所及,不局限于文艺范围,更重要的是诗中爱 国爱人民的精神感召着千百年来的广大读者,直到今天还有教育意义。

  [说明]

  这首诗是杜甫居住成都时所作。诗人在春夜发现“好雨”降临,想到它的“润物”作用,满心喜悦,这种喜悦之情从字里行间随处流露出来。

  [注释]

  ①发生:指“发生”雨,即下雨,落雨。这两句说,春雨及时而来,好象雨也晓得大地上什么时候需要它似的。

  ②潜:悄悄地。润物:指滋润土地草木。这两句说,好雨不声不响地趁夜来了。语气中好象嗔怪它不让人早些发觉;又好象赞美它暗中做好事不求人知,字里行间含着惊喜欢迎的意思。

  ③这两句写雨中的夜景。杜甫的居处临江,从户内向外看去,见天上地下一片漆黑,而江船灯火独明。

  ④锦官城:即成都。成都旧有大城、少城。少城古为管织锦的官员所住的地方,因称锦官城。后通称成都为锦官城,简称锦城。它是唐代最繁荣的商业城市之一。这两句想象明天将见到满城带雨的花枝都显得沉重起来了。这关联到上文的'“润物”,也表现着“喜雨”的心情。

  [译诗]

  好雨似乎领会人意知道季节变化,正当春天万物生长时即降临。细雨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里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田野的小路和空中的云彩都是那样漆黑,只有江船上灯火独独明亮。等到明天拂晓看看被淋湿的花朵,整个成都都显得沉甸甸的,那红花一定更加迷人。

  [赏析]

  诗人紧扣诗题的“喜”字,对春雨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这首诗,前两句写雨适时而降,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三、四两句写雨的“发生”,其中“潜”、“润”、“细”等词语道出了雨的特点;五、六两句写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最后两句仍扣“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红湿”、“花重”,体物可谓细腻至极。全诗未着一个“喜”字,而“喜”字却渗透于字里行间,这种靠形象来“说话”的艺术手法是值得我们效法的。

  古诗《春夜喜雨》译文及赏析5

  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1。

  随风潜入夜,润物2细无声。

  野径3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4。

  注释:

  1时节,时令节气,此指春天。乃,就。发生,应时而降。

  2潜,犹悄悄。潜入,犹言神不知鬼不觉地来临。润物,滋润万物。

  3野径,田野小路。两句写雨中所见夜景。野径云黑,为近景,江船火明,为远景;由近而远,一黑一明,对比鲜明,境界高远。十字咏夜雨入神。

  4红湿,经雨浸湿的花。花湿而重,愈加鲜艳,故曰“花重”。锦官城,即成都。

  赏析:

  上元二年(761)春,作于成都草堂。诗人以欣喜的心情描写了这场应时而降的春夜细雨。“知时节”、“潜入夜”、“细无声”,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夜细雨的特点,可见作者对物理观察之细微。前人评曰:“绝不露一‘喜’字,而无一字不是‘喜雨’,无一笔不是‘春夜喜雨’。结语写尽题中四字之神。”

  古诗《春夜喜雨》译文及赏析6

  原文/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意思/春雨喜雨

  及时的雨好像知道时节似的,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就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评解/春夜喜雨

  平常之景最为难写,能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且如此真切入微,令人如临其境,只有大诗人能够做到。这是一首五律。前两联用流水对,把春雨的神韵一气写下,末联写一种骤然回首的惊喜,格律严谨而浑然一体。诗人是按先"倾耳听雨"、再"举首望雨"、后"闭目想象"的过程和角度,去表现春夜好雨的。诗从听觉写至视觉,乃至心理感觉,从当夜想到清晨,结构严谨,描写细腻;语言锤炼精工;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对比等具有较强表现力的艺术手法。诗中句句绘景,句句写情,不用喜悦欢愉之类词汇,却处处透露出喜悦的气息、明快的情调。《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此是名篇,通体精妙,后半尤有神。"

  在择韵上,诗人以韵就情,他选择的"庚"韵,是后鼻韵母,其发音过程较长,客观上拖慢了整首诗涵咏的时间和语调,这恰恰宜于表达诗中喜悦而不冲动、醇厚而不奔放的绵长细腻的情感。

  《春夜喜雨》教学反思

  古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语文材料的精华,所以从小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让他们从中汲取精华,完善品格是非常重要的。我的整个教案设计就从激趣入手,再到感悟,最后拓展。

  开课时,我从同学们会背的课外古诗入手。同学们顿时兴趣盎然,人人争着举手背自学的古诗,这样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检查学生通过课外查找资料、课外阅读,培养了他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大胆的展示,使学生体会到自学的快乐。

  我重在感悟这个环节,我主要是通过“读”来使每个学生进行自我感悟。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要做到“以读为本”、“以讲助读”,而且对古诗的学习,更要通过朗读这一主要形式来让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认识。所以,我鼓励学自读自悟,大力提倡“以读代讲”,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读书中思考、在小组中讨论、在班级中展示自我,从而培养他们对古诗的语感。这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效果较好!

【古诗《春夜喜雨》译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古诗《春夜喜雨》赏析及译文10-09

《春夜喜雨》古诗译文09-16

《春夜喜雨》译文及赏析04-09

春夜喜雨古诗注释及译文03-23

杜甫《春夜喜雨》译文及赏析03-13

春夜喜雨古诗赏析11-23

《春夜喜雨》古诗赏析01-26

古诗春夜喜雨赏析03-25

古诗《春夜喜雨》赏析10-23

春夜喜雨古诗赏析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