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读后感

时间:2021-03-19 12:21:45 春江花月夜 我要投稿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读后感1

  斜斜地趴在木头地板上,忙碌之后的闲余变得很充实。想象小猪一样昏昏睡去,却发现窗前的一切如此有感染力,使我不得不想象这些温馨的过往。突然在转念之间发现了一首很美的旋律,于是《春江花月夜》拉开了序幕。

  原来今天,我们同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生存于世;原来今天,我们同样持有悠久的情感放肆在这个凄美的夜晚;原来今天,我们一起走过漫长漫长的古道重新回到了自己的轨迹。

  试着打开所有的感官,尝试将生命的一切寄托在这个凄迷的夜晚。月光的动貌显现眼前。月华随云影荡漾,在灰飞湮灭中,瀑布般的月光之花是生命的涌动,飘扬在这个了无尽头的宇宙。宽敞的月河,你在最深远的天际中闪动。

  原来一切竟是如此简单,一年年地过去,可每年的寄托都未相同,每年的今日一过,你又是新的轮回。生命在你的世界里是无所在的。因为你,是生活的永恒。

  我听见,你用亲切的歌声传达生命无极限的真理;我闻到,你傲人的芳香向人们诉你孤独的忧伤;我看见,你牵动淡红的绳子传去女子对恋人的情感;我触摸,你淡雅的影子也在一直支持我努力前进;我感到,你是浩荡天空中的一面明镜,无限和有限的年华,在你的手中已被牢牢把握。

  今天,我在想月的日子里,告诉你我的心事,你将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渐渐老去。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读后感2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月亮都钟爱有加,曾有许多伟大的诗人吟诵它,代言过它,例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等,可是今天我要讲的是被誉为“孤篇压全唐”的诗,这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华丽又空灵,深沉又壮美,它沿用陈隋的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全诗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诗人还把对月亮的喜爱寄托在诗中,它好像对一轮明月有说不尽的话,有讲不尽的愁。虽然张若虚只给我们留下两篇诗歌,但这些诗也是闻一多先生眼中的“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诗人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本诗题目以人世间最美好的几个事物组成,在张若虚的笔下显得生机勃勃,一轮明月也显得更加明亮透彻,读着读着,就能体会到作者的心灵。“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这种景色纯洁、高雅、洁静,让人神游。

  我喜欢《春江花月夜》,它的存在是唐诗的一个里程碑,它优美的句子和美景使人浮想联翩。《春江花月夜》的诗魂至今仍翱翔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并将永远照耀着唐诗的伟大路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中秋之际,这轮明月就是我心中最美最圆之月!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读后感3

  没有春光,只有秋风萧瑟;没有江水,只有车流如涛;菊花残留瓣,百花待明年,无花来点缀,只有这寂静的夜给人一种离愁之感。我没有张若虚那般才华,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可是那一分情感我却约么捕捉到几分。

  浮华中总容易忘却自己是谁,累了,是该一个人出来静静走走的。除了空气,不要谁陪,除了心灵,不需要谁来交流。看那风景,风景好似打开回忆的钥匙,一下把思绪拉到记忆与想象之中,昨日与期望的将来在脑海荧屏上没有中场的播放。

  看那车流滚滚,如之江水,载来也许是欣喜,载走的或许是忧愁。时间也是在这浮华无意中悄然流去,想想自己,已将成大人,可是拥有什么呢,又得到什么呢,只有记忆中年轻嬉戏玩闹。想起春江花月夜中一句,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便感慨人生之渺小,相对于宇宙之无限,人生这一辈子也至多一弹指间罢了。正所谓,天地无极限,人命若朝霜,在人生这短短几十年中,我们又能留住什么做些什么呢。

  一片美景之中,是不该有太多忧愁的,多的应该是激情与喜悦。塔头望天,那匆忙中早以不曾仔细去望过的星空依然明亮。似盛开的花,似江水中跳出的鱼,何等美妙。怪不得多少诗人的名篇中中不乏星星来点缀呢。比起月儿,星星就好似一个玩闹的孩子,也的确活泼可爱多了。

  风吹树叶飘,有一丝冷。也似有一丝古道西风瘦马的凄凉之感。但我此刻奢求的不是这一份孤单的凄凉之意,我要寻的是一番美景之中安慰,落叶飞扬,黑色之中只能看到一点一点,但那却不像树与叶分别时的伤感。更像一曲生命赞歌下的舞蹈,叶飞如蝶舞,美好不带忧伤。

  美景虽好,终须归来,夜深终要归于宁静,我虽不贪于睡眠,但困意也悄然爬上眼角,睡吧,梦里也许会到一个地方,那里,春江美景,皎皎明月。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读后感4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

  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相互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

  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或说“未详所起”;或说陈后主所作;或说隋炀帝所作。

  今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除张若虚这一首外,尚有隋炀帝二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二首,温庭筠一首。它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远不及张若虚此篇。这一旧题,到了张若虚手里,突发异彩,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时至今日,人们甚至不再去考索旧题的原始创制者究竟是谁,而把《春江花月夜》这一诗题的真正创制权归之于张若虚了。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读后感5

  古诗的韵味和意境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是难以企及的。曾经读大学时老师布置作业背诵《春江花月夜》,当时稀里糊涂背诵了,多年以后再次谋面还是如同初见,因为那时的自己根本不懂此诗。背诵任务是完成了却没有走进古诗的内心世界,我对它只知道是名篇,其余全然不知。

  回头想想一个中文系的学生竟然对古诗名篇不知所云,不解其中风情,自己也是汗颜愧对中文专业了。大学时光已逝,走过八个春秋却无暇回顾和思考曾经的糊涂岁月。课没有认真听,书没有广泛读,写没有文思泉涌,大学课程只知道开设了哪些课,哪门课讲了什么内容也如同盲人摸象。

  大学四年知识无长进,眼界略宽,能力无增,情商为负,浑浑噩噩度过了黄金四年,唯一无憾的是结交了寝室里四个姐妹。此时再回望大学四年,悔恨交加,蹉跎年华,辜负了美丽的青春。

  《春江花月夜》此时再背,心里万般惆怅,初识诗中之味,却是青春远去的年华。诗中的“月”是相思的见证,是传达,是连接,是目光……“落月摇情满江树”,让人感受到了相思之情不绝如缕。空中孤月就是人之孤,孤独的人看孤独的月,相思的人儿不知何时归来。因为思念才孤独,假如没有相思之意又何知孤独之味!

  古往今来,月被多么文人墨客钟爱,却只有这一首描述出了月自身的美和象征意义。爱月,更爱这首诗《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读后感6

  被闻一多先生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千百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而“孤篇盖全唐”。

  假期里,我背完了这首诗,反复诵读,静心体味,我深深地喜爱上了它。她描绘了春江花月夜空灵奇丽的景色,抒发诚挚微忧的思乡之情,探索了人生的哲理和宇宙的奥秘。她的美醉人心脾,如梦如幻,是一篇“百读不厌”的杰作。

  首先,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这五种景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吸引着我们置身其中去闻,去摸,去看,去听,去感受那浓郁的诗情画意,去探寻那奇妙的艺术境界。

  其次,诗篇韵脚分明,节奏清晰。全诗共36句,每四句一转韵,共九段,是一首完整的七言诗,读起来朗朗上口。

  另外,诗人还给我们描绘了春江花月夜的壮丽景象,勾勒出一幅绚烂美丽的画面。“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潮水浩浩荡荡,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同时又立体展开─一 一轮明月从海上缓缓升起,景象壮观。“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月光闪耀千万里,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地照耀之中。“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江水弯弯曲曲地绕过花草遍生的田野,月色流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月光洗去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因而“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仿佛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诗人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童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

  诗篇不仅画面美,还蕴含着深远的意境。清明空灵的天地,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浮想联翩:“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联系人生,探索人生的哲理和宇宙的奥秘。“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久长的。“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将诗推向更深远的境界。

  然后,诗人把笔触由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引出了百姓的离愁别绪。“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四句借景抒情。诗人发出了这样的设问,引出了一种相思,两地离愁。“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描绘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思乡之情。

  最后几句“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时光将去,岁月将老,而回家的日子遥遥无期,在明月之下,有几人可以回到温暖的家乡呢?“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诗人羡慕着在月夜里回家的游子,想象着自己的温暖家园。

  读这首诗,宛若倾听一支优美的交响乐,让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去对话。她是一曲深邃的、优美的、生动的、空灵辽阔的千古绝唱!她是一篇纯美的、恬雅的、壮丽的、富有哲理的辉煌诗篇!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读后感7

  这是一首著名的离情诗,描写了春天江边月夜下的美景,抒发了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并生发出了对人生的哲理性的思索。

  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以月轮的运行为线索展开。从起句到“皎皎空中孤月轮”,写了月亮升起时江边花林景象,描绘出了一幅轻彩淡痕,澄明恬静,神韵飞动的水墨彩图。图中,春潮涨起,与大海相平,一轮明月冉冉而生,月光随波流动,轻洒银辉,于是,春江景物笼罩在月色之中:江流环绕芳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不见飞动;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一片,江天共一色纯洁无瑕,明月皎皎在清空中孤单清静……

  静穆的月,引发了诗人一连串诗意的哲理性问题,从“江畔何人初见月”到“但见长江送流水”,正是诗人对月的苦苦思索,年年岁岁,月是终古不变,而对月之人却代代更替,上演了无穷无尽的一幕又一幕。宇宙无限,而人生有限,由无数个有限人生组成的延续不断的人类,如长江水一般长流不逝,而个体的人生却是如流水匆匆而逝,这明月就始终永恒地注视着一切,静默不语,它在期待何人呢?……

  想到这里,诗人的视线追随着一片白云,飘于青枫浦上,他又起了一种感慨:生命短暂,应该珍惜,而天下,又有多少思妇游子,在重复着千百年来的两地悲愁呢!于是,很自然地,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开始,诗歌转入到了抒写离情。这其中,前半部分写思妇,她在楼上徘徊,月光如思情相随而形影不离,照着她的妆镜台,照着卷帘,照着捣衣砧……让她想随月光飞去离人身边,然而鸿雁不可传书,鱼龙不可捎信,皆因路途太遥远,它们帮不上忙。

  后半部,则写了游子的悲愁,他在梦中见春花凋零,悲伤青春过半,归期未卜,梦醒时,落月西斜,徒然映照着似流逝青春的东去长江水。春江花月夜将尽了,斜月藏入海雾中,天南海北,无限路途,游子的心坠入了人生的迷雾中,他怆惘不知,这样的月夜中,有几人能幸运归去?而他只有看着落月,将满怀愁情借落月余辉洒在江边的树上……

  诗在绘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入墨,在叹幽忧别情中收尾,抒发了对人生有限的无可奈何的感喟,又交织着对生活的期待和哲理性的思索,景、情、理水乳相互交融,别有一种清丽雅致的神韵。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相关文章:

1.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2.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3.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4.《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5.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6.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读后感500字

7.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翻译

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