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的艺术赏析

时间:2024-08-20 02:43:35 春江花月夜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春江花月夜的艺术赏析

  《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三十六行诗,共分为九组,每四句一小组,一组三韵,另一组必定转用另一韵,象九首绝句。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春江花月夜的艺术赏析,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春江花月夜的艺术赏析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春江花月夜的艺术赏析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长篇歌行,采用的虽是乐府旧题,但作者赋予它全新的内容,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而无迹可寻的诗境。全诗以铿锵响亮的语言,优美空灵的白描手法,上下蝉联的结构,一气到底而又曲折有致的反复回荡的旋律等等,构成了它独特的艺术特色。

  一、《春江花月夜》的形式美

  “这首诗构思精巧,春江花月夜五字,形成五条结构线,而以明月为中心结构线,”它们或离或合,彼此错落,相互叠加,构成鲜明形象的诗意,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诗的形式对表达主题方面做到了紧密围绕主题选材和组材。

  这首诗的前十六句写月夜景色。前八句,开篇点题,描写春江浪涛连着海潮,一轮明月随着海潮升起的壮观景象。诗人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眼前明月高悬,宇宙辽阔,江流宛转,月色迷朦的壮阔景色。后八句,由景入情,以丰富的想象追溯到历史的长河中去,由对江月的发问,进一层提出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人生哲理。流露了诗人对宇宙无穷,人生有限的感慨。中间四句由扁舟子、明月楼过渡承转,写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情。后十六句转写月夜情人两地相思,情调由雄浑转入缠绵。这一段又分为二小段,前八句写思妇怀念远人,作者用转进一层的反衬手法,通过描写思妇月夜对游子的思念,表达诗人思念亲人的热烈情怀。诗以细密的笔触刻画了思妇的情态和内心活动。以月作为传情的媒介,写思妇帘中卷月,砧上拂月,愿逐明月映照亲人,鸿雁不度,鱼龙潜跃,渲染思妇从春到秋,从日到夜的怀念远方亲人的急切心情。由“昨夜”以下八句写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情,写昨夜入梦,写春半不得还家,直到落月西斜,揭示游子日夜思乡的内心痛苦。结尾四句以斜月沉沉,家乡远隔,由个人的痛苦而想到无数象自己一样的游子,他们的思情就象眼前浑白的落月余光落满江数一样,牵动着人们的情思,使诗在收结中达到更高的境界。

  这首诗较多运用排比和对偶句式,例如:“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排比句在重叠中显示变化,对偶句在变化中显示整齐,使诗意宛转而情浓。

  二、《春江花月夜》的韵律美

  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以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平声灰韵、平声文韵、平声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

  诗人把阳辙韵(以n、ng收音)与阴辙韵(没n、ng收音)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级(庚、霰、真)——细微级(低)——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

  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优美柔和,情切意浓,富有民歌色彩,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很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韵律美,体现在欣赏诗文的韵味上。所谓韵,就是不俗、潇洒、有余意。所谓味,行于简易闲淡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节奏上朗朗上口与脑海里的形象,紧紧连在一起。“韵味”二字就飘然于灵魂深处,诗人和读者一齐达到“共鸣”。在吟咏诵读中,随着平仄起伏,抑扬顿挫的节奏变化,感觉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的韵律抑扬回旋,宛若一阙如梦似幻的夜曲,美妙、含蓄、隽永,令人神思飞扬,浮想联翩。可以感觉到,在自然优美的旋律下,脉动着诗人深沉热烈的内在情感。意蕴深广,情韵悠扬。

  在朗诵此诗时,随着诗的节奏,使人仿佛进入一幅幽美、柔和、恬谧、感情丰富而又宛转缠绵的春将花月夜的图画里。

  如果说聆听音乐是美的享受,那么赏析《春将花月夜》的韵律,就会发现诗中有乐。这种艺术上的通感,更能唤起读者接受这首诗的美的能动性。白居易在《画竹歌》中云:“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我们在欣赏这首诗的时候,与白居易的体悟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中的音乐好似萦绕于一片空灵而迷茫的夜色之中,吸引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三、《春江花月夜》的情感美

  全诗分两大部分,从开头到“但见长江送流水”为第一部分,写明月照耀下的春江花林景色以及诗人的联想和感慨。前八句紧扣题意,围绕“春”“江”“花”“月”“夜”五字逐层铺展,织就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后八句由“江月”联想“人生”,由写景转入抒情。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引起世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和奥秘。“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人类的存在与明月的存在相得益彰。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一种欣慰。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却并不颓废,并不绝望,这都源于对生命的热爱。

  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结束为第二部分,写春宵月夜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着重表现闺中思妇望月怀人的深情。第二部分仍从写景落笔,以“白云”起兴,着力描摹人物心理。思妇对离人的怀念,主要通过“月”来烘托的,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明月徘徊,柔和的清辉使她触处生情,一“卷”一“拂”,生动地表现出思妇的惆怅和迷惘。月光照耀着远方的爱人,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思念之情,一片痴情幻想,情思缠绵,哀怨凄楚。最后四句写游子思归之情,沉沉孤寂,无限思量,抒发人类悲欢离合的思想感情。

  《春江花月夜》情感丰沛,“‘情’字总括全篇诗意。”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探索热爱之情,对游子思妇的相思相望之情,均写得极尽其美,动人心魄。

  四、《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美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范畴。宗白华先生指出:意境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也最具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意境主要是指运用艺术家,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行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初月妩媚、高月皎洁、斜月迷离、落月缠绵。“月”是诗中情景兼容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有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副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用水墨勾勒点染,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诗人将传统题材注入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优美而邈远的意境。

  这种意境的营造,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写景用字的鲜明、形象、生动和贴切。全诗着意渲染“春江”“明月”的主题。在描述“江”上,连续运用“春江”、“江流”、“江畔”、“江月”、“江水”、“江潭”、“江树”,这些繁华似锦的景物,把春江烘托得象仙境一般。对明月的描写,主要着意于对月光的描绘。在月的描绘中有“明月”、“月明”、“孤月”、“江月”、“楼上月”、“月华”、“落月”。描绘了月亮不同的光色,不同形状和不同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观”来感受这些美好的意象,然后通过“品”来重建,最后通过“悟”来感悟其思想意境。

  对于中国古代诗歌来说,虚、空、远等意境始终是其创作的核心目标。《春江花月夜》在有限的自然景观中,勾勒出一幅美仑美奂的图画,用无言的载体托起这无限的生命体,其意境追求自然与人生联系在一起了。

  不难发现,这种意境将引导人们对此诗做进一步的思索,“他显示的是少年时代在初次人生展望中所感到的那种轻烟般的惆怅和哀怨。”“它是走向成熟期的青少年时代对人生、宇宙的初醒的‘自我意识’:对广大世界、自然美景和自身存在的深切感受和珍视,对自身存在的有限性的无可奈何的感伤、惆怅和留恋。”

  五、《春江花月夜》对诗歌艺术的贡献

  《春江花月夜》在明代以前并没有人真正地重视它,很长一段时间内,它被归入初唐四杰一类,后随四杰地位的提高,才得到人们的重视。这首诗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感时伤逝的哲理诗,抒儿女离情别绪的爱情诗。

  近代学者闻一多先生对此诗给以极热情的和高度的评价。他说:“如果刘希夷是卢骆的狂风暴雨后宁静爽朗的黄昏,张若虚便是风雨后更宁静更爽朗的月夜。……”

  “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至于那一百年梁、陈、隋,唐四代宫廷所遗下了那分最黑暗的罪孽,有了《春江花月夜》这样的一首宫体诗,不也就洗净了吗?向前替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因此向后也就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从估计的。”

  《春江花月夜》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尤其在诗歌意境的创造方面提供了成功经验,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春江花月夜》诗的格式,为后人写抒情诗开拓了创作道路,对后人创作影响,亦是深远的。曹雪芹在他的巨作《红楼梦》中,刻画林黛玉的性格,表现了她寄人篱下、悲叹自己的遭遇和孤寂的身世、最能够倾泻她肺腑中的悲凄痛苦、莫过于是那几首:《葬花诗》、《桃花行》……诸篇。更在《风雨夕闷作风雨词》一章里言黛王“拟春江花月夜”之格,写了“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凄楚缠绵,催人泪下,可见《春江花月夜》对后人影响之大。

《春江花月夜的艺术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春江花月夜的艺术赏析】相关文章:

春江花月夜赏析04-30

《春江花月夜》赏析精选06-27

《春江花月夜》赏析07-05

春江花月夜赏析04-01

《春江花月夜》赏析10-26

赏析春江花月夜06-19

赏析《春江花月夜》10-17

春江花月夜经典赏析06-08

《春江花月夜》赏析03-26

《春江花月夜》艺术特色03-26

文章
代写

文章代写服务

网站编辑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春江花月夜的艺术赏析

  《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三十六行诗,共分为九组,每四句一小组,一组三韵,另一组必定转用另一韵,象九首绝句。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春江花月夜的艺术赏析,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春江花月夜的艺术赏析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春江花月夜的艺术赏析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长篇歌行,采用的虽是乐府旧题,但作者赋予它全新的内容,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而无迹可寻的诗境。全诗以铿锵响亮的语言,优美空灵的白描手法,上下蝉联的结构,一气到底而又曲折有致的反复回荡的旋律等等,构成了它独特的艺术特色。

  一、《春江花月夜》的形式美

  “这首诗构思精巧,春江花月夜五字,形成五条结构线,而以明月为中心结构线,”它们或离或合,彼此错落,相互叠加,构成鲜明形象的诗意,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诗的形式对表达主题方面做到了紧密围绕主题选材和组材。

  这首诗的前十六句写月夜景色。前八句,开篇点题,描写春江浪涛连着海潮,一轮明月随着海潮升起的壮观景象。诗人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眼前明月高悬,宇宙辽阔,江流宛转,月色迷朦的壮阔景色。后八句,由景入情,以丰富的想象追溯到历史的长河中去,由对江月的发问,进一层提出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人生哲理。流露了诗人对宇宙无穷,人生有限的感慨。中间四句由扁舟子、明月楼过渡承转,写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情。后十六句转写月夜情人两地相思,情调由雄浑转入缠绵。这一段又分为二小段,前八句写思妇怀念远人,作者用转进一层的反衬手法,通过描写思妇月夜对游子的思念,表达诗人思念亲人的热烈情怀。诗以细密的笔触刻画了思妇的情态和内心活动。以月作为传情的媒介,写思妇帘中卷月,砧上拂月,愿逐明月映照亲人,鸿雁不度,鱼龙潜跃,渲染思妇从春到秋,从日到夜的怀念远方亲人的急切心情。由“昨夜”以下八句写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情,写昨夜入梦,写春半不得还家,直到落月西斜,揭示游子日夜思乡的内心痛苦。结尾四句以斜月沉沉,家乡远隔,由个人的痛苦而想到无数象自己一样的游子,他们的思情就象眼前浑白的落月余光落满江数一样,牵动着人们的情思,使诗在收结中达到更高的境界。

  这首诗较多运用排比和对偶句式,例如:“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排比句在重叠中显示变化,对偶句在变化中显示整齐,使诗意宛转而情浓。

  二、《春江花月夜》的韵律美

  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以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平声灰韵、平声文韵、平声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

  诗人把阳辙韵(以n、ng收音)与阴辙韵(没n、ng收音)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级(庚、霰、真)——细微级(低)——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

  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优美柔和,情切意浓,富有民歌色彩,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很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韵律美,体现在欣赏诗文的韵味上。所谓韵,就是不俗、潇洒、有余意。所谓味,行于简易闲淡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节奏上朗朗上口与脑海里的形象,紧紧连在一起。“韵味”二字就飘然于灵魂深处,诗人和读者一齐达到“共鸣”。在吟咏诵读中,随着平仄起伏,抑扬顿挫的节奏变化,感觉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的韵律抑扬回旋,宛若一阙如梦似幻的夜曲,美妙、含蓄、隽永,令人神思飞扬,浮想联翩。可以感觉到,在自然优美的旋律下,脉动着诗人深沉热烈的内在情感。意蕴深广,情韵悠扬。

  在朗诵此诗时,随着诗的节奏,使人仿佛进入一幅幽美、柔和、恬谧、感情丰富而又宛转缠绵的春将花月夜的图画里。

  如果说聆听音乐是美的享受,那么赏析《春将花月夜》的韵律,就会发现诗中有乐。这种艺术上的通感,更能唤起读者接受这首诗的美的能动性。白居易在《画竹歌》中云:“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我们在欣赏这首诗的时候,与白居易的体悟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中的音乐好似萦绕于一片空灵而迷茫的夜色之中,吸引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三、《春江花月夜》的情感美

  全诗分两大部分,从开头到“但见长江送流水”为第一部分,写明月照耀下的春江花林景色以及诗人的联想和感慨。前八句紧扣题意,围绕“春”“江”“花”“月”“夜”五字逐层铺展,织就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后八句由“江月”联想“人生”,由写景转入抒情。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引起世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和奥秘。“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人类的存在与明月的存在相得益彰。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一种欣慰。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却并不颓废,并不绝望,这都源于对生命的热爱。

  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结束为第二部分,写春宵月夜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着重表现闺中思妇望月怀人的深情。第二部分仍从写景落笔,以“白云”起兴,着力描摹人物心理。思妇对离人的怀念,主要通过“月”来烘托的,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明月徘徊,柔和的清辉使她触处生情,一“卷”一“拂”,生动地表现出思妇的惆怅和迷惘。月光照耀着远方的爱人,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思念之情,一片痴情幻想,情思缠绵,哀怨凄楚。最后四句写游子思归之情,沉沉孤寂,无限思量,抒发人类悲欢离合的思想感情。

  《春江花月夜》情感丰沛,“‘情’字总括全篇诗意。”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探索热爱之情,对游子思妇的相思相望之情,均写得极尽其美,动人心魄。

  四、《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美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范畴。宗白华先生指出:意境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也最具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意境主要是指运用艺术家,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行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初月妩媚、高月皎洁、斜月迷离、落月缠绵。“月”是诗中情景兼容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有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副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用水墨勾勒点染,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诗人将传统题材注入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优美而邈远的意境。

  这种意境的营造,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写景用字的鲜明、形象、生动和贴切。全诗着意渲染“春江”“明月”的主题。在描述“江”上,连续运用“春江”、“江流”、“江畔”、“江月”、“江水”、“江潭”、“江树”,这些繁华似锦的景物,把春江烘托得象仙境一般。对明月的描写,主要着意于对月光的描绘。在月的描绘中有“明月”、“月明”、“孤月”、“江月”、“楼上月”、“月华”、“落月”。描绘了月亮不同的光色,不同形状和不同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观”来感受这些美好的意象,然后通过“品”来重建,最后通过“悟”来感悟其思想意境。

  对于中国古代诗歌来说,虚、空、远等意境始终是其创作的核心目标。《春江花月夜》在有限的自然景观中,勾勒出一幅美仑美奂的图画,用无言的载体托起这无限的生命体,其意境追求自然与人生联系在一起了。

  不难发现,这种意境将引导人们对此诗做进一步的思索,“他显示的是少年时代在初次人生展望中所感到的那种轻烟般的惆怅和哀怨。”“它是走向成熟期的青少年时代对人生、宇宙的初醒的‘自我意识’:对广大世界、自然美景和自身存在的深切感受和珍视,对自身存在的有限性的无可奈何的感伤、惆怅和留恋。”

  五、《春江花月夜》对诗歌艺术的贡献

  《春江花月夜》在明代以前并没有人真正地重视它,很长一段时间内,它被归入初唐四杰一类,后随四杰地位的提高,才得到人们的重视。这首诗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感时伤逝的哲理诗,抒儿女离情别绪的爱情诗。

  近代学者闻一多先生对此诗给以极热情的和高度的评价。他说:“如果刘希夷是卢骆的狂风暴雨后宁静爽朗的黄昏,张若虚便是风雨后更宁静更爽朗的月夜。……”

  “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至于那一百年梁、陈、隋,唐四代宫廷所遗下了那分最黑暗的罪孽,有了《春江花月夜》这样的一首宫体诗,不也就洗净了吗?向前替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因此向后也就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从估计的。”

  《春江花月夜》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尤其在诗歌意境的创造方面提供了成功经验,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春江花月夜》诗的格式,为后人写抒情诗开拓了创作道路,对后人创作影响,亦是深远的。曹雪芹在他的巨作《红楼梦》中,刻画林黛玉的性格,表现了她寄人篱下、悲叹自己的遭遇和孤寂的身世、最能够倾泻她肺腑中的悲凄痛苦、莫过于是那几首:《葬花诗》、《桃花行》……诸篇。更在《风雨夕闷作风雨词》一章里言黛王“拟春江花月夜”之格,写了“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凄楚缠绵,催人泪下,可见《春江花月夜》对后人影响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