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中》为什么说月是全诗的灵魂
有人说月是《春江花月夜》全诗中的灵魂,为什么会这样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江花月夜中》为什么说月是全诗的灵魂,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什么说“月”是《春江花月夜》的灵魂?
答: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中心,春、江、花、夜都是在月光下展现出来的。全诗以月升起,以月落结。开篇八句点题:将春、江、花、月、夜逐字吐出;最后八句收题:将春、江、花、月、夜逐字抹倒收回。中间由景生情,转情换意,蝉联而下,若断若续,缠绵悱恻,章法灵活而不紊乱。诗情围绕着明月的初升、高悬、西斜、下落的过程而展开。
在月光下的江流、芳甸、花林、飞霜、沙汀、白云、青枫、扁舟、高楼、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以及长夜不眠的思妇和漂泊天涯的游子间的相思之情等,交织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春江月夜图。而在这种神话般迷离优美的艺术气氛中,诗人对大自然美好景物的赞美,对人生、宇宙哲理的探索,以及对人间纯真爱情的歌颂都十分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情景交融,收到十分完美的艺术效果。
《春江花月夜》对照翻译
作者:张若虚·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月光象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感觉不到它的飞翔,它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河年初照人?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人生一代代地天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春枫浦上不胜愁。
游子象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美好的闺房中的门帘卷不去月光,在捣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来了。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送信的天鹅能够飞翔很远但不能随月光飞到您身边,送信的鱼龙潜游很远但不能游到您身边,只能在水面激起阵阵波纹。
昨日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昨天晚上梦见花朵落在悠闲的水潭上,可怜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月亮晚晚落下,如今又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春江花月夜》分句赏析
以“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论唐诗诸家源流》)的张若虚,千百年来正如他的名字一样若隐若现的在唐诗的星河中闪烁着别具一格的光芒,他仅存的两首诗歌之一《春江花月夜》以真挚的离情、睿智的哲理、优美的语言、幽雅的韵律、神韵的境界使读者折腰,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技压群芳,丰富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流传千古。《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诗篇题目的春、江、花、月、夜五个诗歌意象,它们之间的唇齿相依的关系有机地构成了一个魅力的艺术境界。
这首诗歌以月为线索,以春、江、花、月、夜为明珠的链式结构,是很明显的。更何况清代的徐增在《而庵说唐诗》中早已阐述:“起用出生法,将春、江、花、月逐字吐出;结用归消法,又将春、江、花、月逐字收拾。……此诗如连环锁子骨,节节相生,绵绵不断,使读者眼光正射不得,斜射不得,无处寻其端绪。”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各各照顾有情。”由此可见,月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月在一夜之间:升起——高悬——西斜——落下。这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不言自明的。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了九韵。庚韵——霰韵——真韵——纸韵——尤韵——灰韵——文韵——麻韵——遇韵。前呼后应地切合诗情的起伏让五种诗歌的意象丝丝入扣,和谐地构建诗歌的意境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其实就是一首回环往复的《爱情小夜曲》。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这美丽的画卷一打开: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意象阔朗明丽、清新出尘、神秘朦胧、气势宏伟。一轮明月从春江上冉冉升起,不禁让人遐想联翩,一个“生”字赋予明月与潮水生命的活力。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诗人的丹青妙手轻轻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巧妙地接引出“春江花月夜”的题面。月光精致地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般的银辉色,巧妙地创造了一个神话般幽美恬静境界。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清明的宇宙,人生的哲理。即:永恒——短暂,时空无限,生命有限,诗人的心灵与自然有了一种神性的交流。充分体现了中国诗人所特有的“宇宙意识”。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张若虚别开生面的翻陈出新,轻巧的把诗歌的基调定在“哀而不伤”的境界。宇宙永恒,江月常在,人代代相传。自然地由景到人,蕴含深意。又巧引出下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之情。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白云、青枫浦等托物寓情,明静的诗境中融入了哀伤,可谓是一种相思两地离愁,回环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诗人以飘泊无定的愁心来想象“扁舟子”而思家念妻,意蕴探广,情韵悠扬。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这几句诗很巧,诗人没写自己的思念而写想象中的爱之人如何思念自己,对思妇的怜爱和歉疚溢于言表,这种深情是多么感人,多么投入,多么执着,既肯定了生存价值也体现了生命意志。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家,是最令人情思摇曳的向往与归宿,以春、江、花、月、夜点染烘托,想象中的实境中蕴含着梦境,这样的时空叠合、虚实相间、婉转悱恻的写法真的是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诗人羡慕月夜回家的游子,想象中温暖的家园,诗歌以写景结束,景中含情。“落月摇情满江树”一句作结笔,可以说既是写月落亦是说同情。让诗情、画意、哲理三者共同塑造出一个空灵邈远的魅力意境。
《春江花月夜》中的景、理、情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将写景、哲理、抒情融为一体,展现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人生哲理、生活情趣的画卷,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初唐诗人张若虚被称为“吴中四士”之一,他一生仅留下两首诗,其一便是流传千古的《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张若虚也因此被清代王]晕称之“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全诗通过对春、江、花、月、夜这五种意象的描绘,将写景、哲理、抒情融为一体,勾勒出一幅动人的良辰美景。
景,诗歌的第一部分重在写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诗人开篇,就描绘了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月色皎洁如霜,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诗人通过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这些意象,由大到小,由远及近地构成这幅优美的画面。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与潮水活泼的生命力,一个“连”字不仅写出了江水和海水是水平地连接在一起的,更写出了它们是在同一起点上。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得这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优美恬静。
理,面对这春花花月夜的美景,诗人开始了联想,开始探索人生哲理和宇宙奥秘,这主要在第二部分:“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江边上是谁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但是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诗人想到,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渺小的,但是宇宙却是永恒的、无穷无尽的、对此,闻一多认为诗中表现了一种宇宙意识。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和热爱,其基调是“哀而不伤”的,李泽厚认为诗中表现了一种“少年式的人生哲理”。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有很多诗人都感慨个体生命短暂,宇宙永恒。如曹植:“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露。”阮籍:“人生若晨露,天道邈悠悠。”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情,由人生哲理和宇宙奥秘,诗人在第三部分,进一步抒发感慨,抒写感情。先是总写的四句:“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悠悠”象征了游子的行踪飘忽不定,“谁家”,“何处”两句呼应,不止一家有离别,思妇在思念远方的游子,游子也在思念远方的家乡,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
以下八句写思妇思念游子:“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可怜楼上月亮的影子不停地移动,应该照着思妇的梳妆台。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去。“徘徊”一词,一方面写出了月光游移不定的动态,一方面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月亮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卷”“拂”表现了思妇内心的惆怅。看着月光,思妇想到,此时这月光不也正照着远方的游子吗?真希望这月光也能遥寄相思之情。除了让月光带去相思,思妇还通过鱼龙、鸿雁带去相思,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最后八句写游子思念家乡:“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青春年华都要消逝了,自己还不能回家。游子做梦也想回家,梦见落花意味青春年华消逝,可怜和前面呼应,两人相思无着落,无奈至今还在流落天涯,何时才能回家?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距离无限遥远。碣石指北方,潇湘指南方,距离遥远,天各一方,只能同守一轮明月。思念之情更加浓郁,无以复加,“沉沉”二字更加重了他的孤寂,最后,“落花摇情满江树”,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摇曳多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的描绘山水景物的诗歌,将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人生短暂而宇宙永恒的感慨、儿女别离相思的情感融合为一,从而汇成景、理、情交融的幽美意境。
【《春江花月夜中》为什么说月是全诗的灵魂】相关文章:
春江花月夜中为什么说月是全诗的灵魂03-22
春江花月夜为什么说月是全诗的灵魂10-24
为什么春江花月夜的灵魂是月?08-24
春江花月夜全诗赏析10-27
《春江花月夜》全诗翻译赏析03-14
《春江花月夜》翻译及全诗赏析12-24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全诗和诗意06-21
乡愁余光中全诗赏析09-13
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全诗翻译赏析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