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散文第二章《蚊烟中的往事》

时间:2024-09-25 13:15:29 嘉璇 迟子建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迟子建散文第二章《蚊烟中的往事》

  引导语:迟子建算得上是一个远离圈子喧嚣的作家,她出生在极北的小城,如今仍生活在哈尔滨,书写着寒冷地域中的故事。下面是他的一篇散文《蚊烟中的往事》,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迟子建散文第二章《蚊烟中的往事》

  《蚊烟中的往事》原文

  如果是夏天,如果火烧云又把西边天映红了的话,我们喜欢将饭桌放置在院落里吃晚饭。当然,这时候必不可少的,是笼蚊烟,因为傍晚的蚊子很活跃,你若不驱赶它,当你享受美味佳肴的时候,它也会叮我们的脸和胳膊,享受它的美味佳肴。

  笼蚊烟其实很简单,先是用一蓬干树枝将火引着,让它燃烧一会儿,就赶紧抱来一捆蒿草,将它们均匀地散开,压在火上。这时丝丝缕缕的青烟就袅袅升起了。蚊子似乎很不习惯这股在我们闻来很清香的烟,它们远远地避开了。我们就可以轻松地吃晚饭了。

  这样对着青翠的菜园和绚丽晚景的晚饭,是别有风味的。饭桌上通常少不了一碗酱,这酱都是自己家做的。每年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一过,寒风还在肆虐的时候,做酱的工作就开始了。

  家庭主妇们煮熟了黄豆,把它捣碎,等它凉透了,再把它们揉捏成砖头的形状,用报纸一层又一层地裹了它们,放置起来。这种酱块到了清明之后,自然风干了,将它身上已经脆了的报纸撕下来,将酱块掰开,放到酱缸里,兑上水和盐,酱就开始了发酵的过程。酱喜欢阳光,所以大多数的人家不是把酱缸放在窗跟前,就是搁在菜园的中央,那都是接受阳光最多的地方。阳光和风真是好东西,用不了多久,酱就改变了颜色,由浅黄变为乳黄直至金黄,并且自然地把酱汁调和均匀了,香味隐约飘了出来,一些贪馋的人受不了它的诱惑,未等它充分发酵好,就盛着它吃了。

  夏日的晚餐桌旁,占统治地位的就是酱了。那些蘸酱菜有两个来源:野地和菜园。野地的菜自然就是野菜了,比如明叶菜、野鸡膀子、水芹菜、鸭子嘴、老桑芹和柳蒿芽。野菜通常要在开水中焯一下,让它们在沸水中打个滚,捞出来,用凉水拔了,攥干了再吃。野菜中,我最爱吃的就是老桑芹,所以采野菜时,明明看到了大片的水芹菜和鸭子嘴,我还是会绕过它们,去寻觅老桑芹。很多人不喜欢吃老桑芹,说它身上有股子奇怪的气味,像药味,可我却格外青睐它。

  因为有了酱,就有了采野菜的乐趣,你可以堂而皇之地提着篮子出了家门,就说是采野菜去了,你愿意在河边多流连一刻,看看浸在水中的柔软的云,是没人知道的;你愿意在山间偷偷地采一些浆果来吃,大人们依然是不知道的;反正有那么几种野菜横在篮子中,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踏入家门。但野菜是分季节的,春季和初夏吃它们是可以的,等到天气越来越热的时候,它们就老了,柴了,吃不得了,这时候伺候晚餐桌上酱碗的,就得是园田中的蔬菜了。青葱、黄瓜、菠菜、生菜、香菜和小白菜水灵灵地闪亮登场了。园田中的菜适宜于生吃,只需把它们在清水中洗过则是。

  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这个人拿棵葱,那个人拿棵菠菜,另一个人则可能把香菜卷上一绺,大家纷纷把这些碧绿的蔬菜伸向酱碗,吃得激情飞扬的。而此时蚊烟静静地在半空浮悬,晚霞静悄悄地落着,天色越来越黯淡,大家的脸上就会呈现出那种知足的平和表情。

  我最钟情的酱,是炸鱼酱。鱼来自草甸子中的水泡子。水泡子里有鲫鱼、柳根和老头鱼。父亲用一根柳条杆为我做了杆鱼竿,虽然它不直溜,但钓起鱼来却不含糊。我挖上一些蚯蚓,放到铁皮盒里用土养起来,做诱饵,然后扛着简陋的鱼竿和蚯蚓罐去了大草甸子。水泡子大都在芳香的草甸子上,面积不大,圆形或椭圆形,非常幽静。我择一个水深的地方,将鱼竿抛下去,静候鱼咬钩的时刻。只要鱼上钩了,鱼竿就会像闪电那样颤动着,这时候你轻轻收回鱼竿,随着银白的饵线露出水面,鱼也就跟着摇头摆尾地上岸了。

  我把逮住的鱼用铁丝穿上,重新上了蚯蚓,把饵线再次抛入水中。水泡子中的鱼不似河里的,它长不大,都是小鱼,而且由于是死水,鱼有股土腥味,所以决不能清蒸和调汤喝,只能放上浓重的调料煎炒烹炸。我钓回来的鱼,基本都是把它连着骨头剁成泥,舀上一碗黄酱,炸鱼酱吃了。只要晚餐桌上有一碗鱼酱,园田中的蔬菜就遭殃了,一盆青菜往往不够,再拔上一盆,可能还是不够,不把酱碗蘸得透出瓷器的亮色,我们的嘴是不会罢休的。

  酱缸其实是很娇气的,它像小孩子一样需要精心呵护着。它的脸要蒙上一层白纱布,以防蚊虫飞进去,弄脏了它;它喜欢晒太阳,似乎还很害痒,要经常用一个木耙子捣一捣它,把它身上的白醭撇出去;它还惧怕雨水,所以酱缸旁通常要放着一块玻璃,一看雨要来了,就把它盖上去。我就很心疼家中的酱缸,有的时候在学校上课,一听到雷声轰隆隆地响起,就举手跟老师请假,撒谎说要上厕所,而我出了教室后会一路飞奔回家,冲进菜园,盖上酱缸。酱没被淋着,我却会在返回的路上被雨水打湿。

  蚊烟稀薄的时候,火烧云也像熟透了的草莓似的落了。我们吃完了晚饭,天也就越来越陈旧,蚊子又三三两两地回来了。我们把饭桌撤了,打扫干净笼蚊烟的灰烬,站在院子里盼着星星出来,或者是打着饱嗝去火炕上铺被窝。我还记得父亲酒足饭饱在院子中看天时,如果被飞回的蚊子给咬着了,他会得意地喊我妈妈出来,说他很招人稀罕,母蚊子又啃他的脸了!我们那时就都会发出快意的笑声,以为爸爸在开玩笑。长大后我才知道,父亲说得也没错,吸食人血液的确实都是雌蚊,而雄蚊吮吸的则是植物的汁液。

  如今曾说过这话的父亲早已和着飘渺的蚊烟去另一个世界了。菜园依然青翠,火烧云也依然会在西边天燃烧,只是一家人坐在院落中笼起蚊烟吃晚饭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了,让我在回忆蚊烟的时候,为那股亲切而熟悉的气息的远去而深深地怅惘着。

  《蚊烟中的往事》读后感

  迟子建痕迹,一个出生于中国最寒冷的北极村的纯真女子, 她的文笔可谓“惊天动地”像雾岚一般。

  我最爱的一篇文章《时间怎样地行走》讲述了作者童年时喜欢爱墙上的挂钟,她的作息都受着它的支配。她喜欢在各种时间做各种不同的事, 曾一度天真地以为一双神秘的大手在操控时钟,在北京迟子建发现了时间的痕迹,在每一处地方, 都可以发现一个时间的秘密。

  这多像以前的我呀!总是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盯着一台挂钟。“滴答,滴答,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过, 也不留下一点儿痕迹,直到它的铃声”铃铃“的响起时,才意识到马上要去写字, 才立起身赶向书桌,认认真真的写字,不一会儿, 时钟又开始响了起来,看看这住在框中的两个小人啊!赛跑地如此飞快, 让我措手不及,双赶往去做下一件事情。 就这样,年复一年, 日复一日,时间如繁星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勿匆了,使我渐渐了解它,发现了它的踪迹。

  我调皮的时间啊, 转眼间渐渐消逝了,令人有些无法习惯,可是它总是激情澎拜地行走着,不等人。还有一篇文章,是我较为喜欢的《暮色中的炊烟》迟子建对炊烟十分了解,知道什么时候的炊烟 朗,什么时候的炊烟气者游烟之后,她识得了一位俄罗斯老太太”老毛子“”老毛子“为人很好,总是招呼她去家玩,她的走路姿态,跳舞动作,我都记在心里,只可惜在冬天,老毛子静悄悄地走了。

  文中的”老毛子“虽是一位俄罗斯老太,却已加入中国籍,算半个中国人吧,虽然村中不太有人与她交际,但人人都惦念着她。使我觉得这世界上的人情,即吏大家不是很离开,可依然会互相惦记, 询问关心,人情的不,温暖使这个位处

  北极寒冷的小镇添加一阵暖意。

  这就是一位纯真女作家所作,莹莹白雪,总像雾缠绕字里行间。

  作者简介

  迟子建,出生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村。迟子建是当今文坛一颗耀眼的明星,她是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中国首位)、一次获得冰心散文奖、一次庄重文文学奖、一次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一次茅盾文学奖等文学大奖的作家,在所有这些奖项中,包括了散文奖、中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奖等。部分作品在英、法、日、意等国出版,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迟子建的散文特点

  一、以情感統率全文

  作为作家,迟子建也写过很多散文,所以她很关注情感在小说中的流露,正因为抒情的流畅,才使得小说的文本结构更加丰富饱满。正如孙犁层曾反复强调:“文艺作品是传达作者对一种具体生活的思想和情感,没有真实的激动了的感情,就写不成好文章。”迟子建的小说非常注重人物情感的表达,以人物情感的波动变化去串联每个小的故事情节,人物之间的情感情贯穿着小说,逼真地展现人物情感世界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中,整部长篇小说都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没有所谓的主要人物,有的只是日常生活的打猎,跳神,风葬等场景,是一群不知名的小人物在创造着自己的历史。全篇小说都是在九旬酋长妻子的讲述下进行的,从早晨讲到了夜晚,每个小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在回忆着很多难忘的场景。小说中的“我”极为重要,她不但是故事的叙述者,也是小说情感的宣泄者,每一个章节故事的连贯性都是随着我的情感跳动着。小说中亲情、爱情、友情深深交织在一起,父亲林克和伯父尼都萨满对母亲的爱意,“我”与两任丈夫拉吉达和瓦罗加的患难真情,妮浩萨满以自己子女的生命为代价救活了很多素不相识的人,“我”对逝去的父母林克和达玛拉思念和愧疚之情……以情感的流动为中心推动小说的发展,情感的丰富和流畅使文章结构更加饱满有活力。

  小说《群山之巅》中,描写了三个家族和几十个人物的生存状况,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情感呼唤。迟子建在回答小说的名字时说:“我塑造的这个小镇,在地理位置上处于群山之巅,所以书名很自然地就用了这个标题。高高的山,普普通通的人,这样的景观,也与我的文学理想契合,那就是小人物身上也有巍峨。”这些小人物的情感流动构成了小说的线索,使文本显得更加丰富饱满。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典型特征,复杂的人格魅力,这背后也有着复杂的情感支撑,小说中的人物都充满了情感冲突。小人物之间离不开的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安平为了追捕辛欣来而中途携枪下车,致使他撤职病退,父亲的爱体现在行动中,安平一直想以最快的速度将嫌疑犯绳之以法。陈美珍对女儿的爱也是无微不至的,为女儿找工作、找对象,甚至为了让女儿唐眉摆脱陈梅而愿意付出金钱。

  二、回忆性视角

  回忆是文明得以传承的重要手段,是对曾经存在事物的一种体验和反思。汪曾祺也曾指出,“我认为小说是回忆。必须把热腾腾的生活熟悉得像童年往事一样,生活和作者的感情都经过反复沉淀,除净火气,特别是除净感伤主义,这样才能形成小说。”迟子建小说中,回忆常常是迟子建讲故事的主要形式。回忆是现在对故去生命中美好诗意瞬间的审美救赎,是小说创作的内在精神力量。回忆视角成为小说创作的常见形式,如萧红的《呼兰河传》、《小城三月》;师陀的《果园城记》、《无望村的馆主》;苏童的《桑园留念》、《回力牌球鞋》;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只有一个太阳》等作品中对自己的回忆有着独特的表达,试图通过往事来构建小说的情感结构。

  作者常常回忆到自己的童年时代,以儿童的眼光和思维去描述自己的故事,小说《北极村童话》中,“我”是小说的主角,以“我”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来抒发情感。“我”因为淘气、爱说、不听话被送到乡下的姥姥家,在这里“我”捅蜂窝、采猪食、捕鸟、做泥人和喜爱的傻子狗一起玩耍等记忆中的琐事。这也是迟子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以儿童的天真可爱描绘世界,在经验上回到过去,回到过去的情景中,呈现了一个真实的自我,是一部童年的自转性叙述。迟子建淡化了成人世界的尔虞我诈,用童心透视生命形式,真诚的情感流露更多地是对美好、理想社会的向往。

  同时迟子建也是一个擅长讲故事的人,小说同样采用回忆的视角,用诗意与怀念的眼光去打量民族的盛衰。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中开头以第一人称年近九旬的鄂温克民族最后一个酋长女人的自述,向我们娓娓道来额尔古纳河右岸曾经发生的往事,凭借自述者头脑中留下的印象和痕迹来给读者讲故事,感情强烈的部分就记忆牢固,感情肤浅的部分就记忆模糊,这也是符合常理的。文学艺术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回忆中抒情,使文学作品更加饱含人生哲理和感悟。小说也像一部日记“我”作为故事的书写者,同时也是故事的人物对自身情感进行观察和剖析,使“我”讲的故事变得富有传奇色彩,也由于“我”可以深入内心世界,才能传达出微妙的情感。自述者是在族人搬迁的过程中穿插着讲述着部落曾经发生的一些往事,迟子建把人们从清晨到夜晚搬迁的场景刻画的很真实,其中加入了自述者的情感波动,根据政府的新政策,族人都去寻找自己的新生活,只有“我”不愿意离开这里,用一些值得思念的物件去回忆往昔,字里行间之中流露出“我”对这里的留恋之情。正如黄秩提到:“回忆中远逝的乐园般的情景引起审美主体的审美快感,让被现代技术‘污染了思维的人们重新找到敞开心灵的自由空间,使叙述者获得自我精神压力的缓解和挫折感的释放,以一个消逝了的乐园对抗现实,在对现实的颠覆中一个理想的文化图式和生存图式跃然而出,生活的审美于是升华为艺术的审美。”

  三、在想象世界中翱翔

  小说是对生活原型加以虚构和想象,是故事情节更加完整流畅、曲折动人,结构饱满,增加小说的光彩,使小说内涵更加深刻。文学想象是指“想象力是缘于心灵的。它会采取不同的形式,以适应心灵特点的各种不同品质对想象的欲望需求,并且借助那些形式来通过激情的反复刺激,赋予想象具有灵魂意义的超我内容。”生动的想象来源于对生活的热情和激情,是对生活元素的一种新的排列组合,从而产生一种更好的表达效果。小说家要有细微的观察力和锐利的思辨力,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将自己的生活情感体验传递给读者。迟子建的东北题材小说所描写的多为平淡的人和事,即使是庞大的历史题材,也没有充满硝烟的战场,也没有充满血泪的哭喊,而是依靠想象小人物丰富的逻辑情感表达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迟子建曾多次提到过想象对小说创作的重要意义,她在訪谈中曾说过:“有的作家喜欢写刚刚经历或私人生活的东西,但一个作家也不应该轻易放弃对文学的思考、虚构和想象。否则,作家就只能是一个高级的摄影师,复制一些美轮美奂的东西,其意义价值不大。”小说《一坛猪油》中坛子里深藏着一枚镶着绿宝石的金戒指;《鬼魅丹青》中蔡雪岚的死是因为她在擦窗台的玻璃时,黑鸽子想吃掉发夹上镶嵌的玉石而袭击她;《布基兰小站的腊八夜》中因为人们走投无路的时候狗在铁道口被撞死,男人才得以在紧急停车的情况下上了火车《日落碗窑》中精神失常的刘玉香跑到了碗窑自己顺利地生下了孩子等等我们都能从感受到迟子建不落俗套的想象力。

  迟子建的文学想象魅力还变现在小说结尾为读者留下了回味的空间,造成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这种带有开放式的结尾没有明确交待故事的结局,让读者参与到小说的创作中,带给读者头脑风暴式的思索。小说《在低洼处》在结尾处写到:“这个地方叫绿翠岗子。哦,她正好走反了回家的方向。这天夜里,森林披上了一层银光,下霜了。”柳子和小伙伴秋季去采蘑菇,她走了很久很远最终迷路了,置于她采没有采到蘑菇,找没找到回家的路,读者会有不同的答案。小说《夜行船》是以对话为小说结尾:“白凉皮突然从那群鸭子当中露出头来,他大声问小泥猪:‘怎么把鸭子都放了?小泥猪说:‘我不想让它们再进咱家的大瓦罐了!”小说到此戛然而止,对话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小泥猪一向帮助家中卖瓦罐鸭,为了自己家生意兴隆,经常使用不良手段去陷害其他商家,下文也许小泥猪会回答放走鸭子的原因,给读者留下悬念,意味声长。再如小说《群山之巅》中结尾写到:“一世界的鹅毛大雪,谁又能听见谁的呼唤!”这是一种对生活悲凉的回应,然而小说的结局却不得而知,只能靠推理猜测,是安雪儿被侵犯后重获神性,还是单夏在罪恶中回归正途,是读者在风雪的情境中感受到迟子建对人性和现实的委婉批判。迟子建的小说结尾发展具有不确定性,使小说结构充满艺术张力,更加丰富饱满,发人省醒,耐人寻味。

  四、情节舒缓流畅

  迟子建的小说在文本结构具有散文化倾向,同时也习惯性把她散文中的伤怀情感加入到小说中。迟子建的中短篇小说往往情节很简单,通过景物和人物心理描写的加入来减慢小说的节奏,不以悬念和猎奇取胜,故事冲突不那么强烈,而以生活的真善美感染读者。《鹅毛大雪》写的是什么?不过是写姥姥在鹅毛大雪的一天里去世的。《重温草莓》主要是写大家一起去采野草莓酿酒。《北国一片苍茫》主要写初冬第一场雪的景色。长篇小说《白雪乌鸦》更是具有多重线索,由十一个独立成章的短篇故事组成,零零碎碎地讲述了不同的人物在鼠疫中的反映,人与人之间没有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分别选取了客栈、粮栈、糖果店、烧锅店、点心铺子等一系列不相干的场景下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几乎没有贯穿整部小说的人物形象,但是对死亡的无畏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希望这种作者赋予的主观情感隐藏在小说的字里行间中。

  迟子建的抒情小说能够自觉逃离文学的消费市场,回归散文化的情感体验,她作为赋有古典文学气质的女性作家,一直在为抒写自己的理想和使命而努力。在散文化的文本结构中传递悲悯的情怀,小说在细节深处触动了人们的心弦,感染了我们,带给读者美感的体验和精神的享受。

【迟子建散文第二章《蚊烟中的往事》】相关文章:

迟子建经典散文03-24

迟子建散文06-17

迟子建散文暮色中的炊烟11-04

《迟子建散文》第二章《故乡的吃食》06-08

迟子建散文欣赏04-20

迟子建散文《鱼骨》03-23

迟子建的散文特点12-21

迟子建散文评价12-21

迟子建精选散文作品04-14

迟子建的散文(精选11篇)12-19